首页 男生 其他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677章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秋来2 4168 2024-03-23 01:35

  因为他们先死,所以免去了罢官和刀斧的惩罚,无论是身后名还是该有的待遇,通通都没有。

  此番阿济格突袭京城,纵兵突袭京畿,甚至连大明皇帝的陵寝都给破坏了,明军依旧按兵不动。

  即使是有机可以击溃清军,诸如吴国俊那种处理,但他们仍旧不敢出战。

  纵然是祖大寿带队也无计可施。

  由此可见,大明对于大清的战争,这个时节就完全处于守势,在兵力、财力方面上也逐渐失去了优势。

  更不用说明军的指挥系统也陷入了混乱当中。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崇祯还是他下面的谋臣们,都想着是如何推卸责任,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特别是有些聪明人看出来清军只想劫掠,便任由他们劫掠了。

  总之不去攻打北京城,夺了皇帝鸟位,都好说。

  甚至进一步说,清军劫掠劫掠的也不是我的家产,着什么急啊?

  崇祯以宦官为心腹,行使监军大全。

  不但使得文武将吏难以施展各自的才能,同样也不想在他们的手底下打仗。

  太监可比文官还会抢功呢,他们要把功劳抢在手里,去让皇帝高兴,至于什么钱财,只有他们收孝顺的份,从来没有往外撒的时候。

  谁愿意给他们效命啊?

  都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依旧没有看清楚明军所需要的版本是什么?

  单纯的认为皇权至高无上,只要皇帝高兴了,我管其余人高兴不高兴做什么?

  总督关宁太监高起潜,当清军出走的时候,得到冷口守将请求率兵守住关口,以堵住清军的归路。

  他却下令让清军出关出到一半咱们再去进攻,实则内心想的就是赶紧让清军滚蛋。

  直到清军全都出关后,他都没有率兵增援冷口,导致守将打了一半便后撤,完全放弃此地的守卫。

  就斩首三级的战绩,还是被兵部侍郎仇维祯给太监叙功填上的。

  结果被御史弹劾说是给太监叙功别有用意,请求罢免内臣督兵,被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崇祯听的大怒。

  太监就不能立功了是吗?

  你们就是想要让朕再次放弃耳目,然后任你们摆弄欺骗,顺便就把金御史下了诏狱,前去陪高迎祥。

  恰巧外面雷声轰鸣,一道闪电从御座前略过,吓得崇祯以为是上天给他警示,莫要做违背祖宗的决定。

  当庭释放金御史,免得糟了天罚。

  无论是清军还是锤匪,都可以在京畿之地来回自由,就让天下人看大明的越看越要失去民心了。

  连京畿附近的百姓的生命财产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更不用说其他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大明君骄而臣谄,兵弱而民穷,就快灭亡了。

  相比于东路战况孱弱,大明数万官军目送清军离开,靖辽伯吴国俊则是连战连捷。

  他给崇祯上的奏折是天天收复失地,逼的锤匪后撤。

  实则是帮助贺今朝护送人口。

  纵然有百姓想法子逃回官军这里,也被他好好收留,然后第二日便再差人送回去。

  如此搞心态之下,让这帮不肯离开家乡的百姓,到底是死了心。

  天子脚下,官匪勾结。

  他们还能活着,就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了,谁还敢逃跑?

  祖大乐得到了祖大寿的书信,言东方战事已经结束,勿要再生事端,击溃锤匪便迅速后撤回辽东老家了。

  皇太极派遣多尔衮等人可是在进攻锦州,那里兵力空虚,要是清军狠了心进攻,怕是难以守住。

  祖大乐接到消息后,急忙也吴国俊相商,山海关等地危急。

  若是再次追击锤匪,到时候兄弟们可就要去山西打仗,什么时候能回家且无法保证,锦州一旦有失,那京师也不保,咱们也该往回撤了。

  吴国俊倒是没有拒绝,他只是想要与贺今朝再见一见,听听他还有什么想法没有。

  第0901章 重用杨嗣昌

  对于吴国俊的询问,贺今朝也没有什么好交代的。

  如果能帮忙提前杀死高迎祥,免得他被片成北京烤鸭,就算他帮自己做了件好事。

  就诏狱那地界,别看吴国俊是崇祯面前的当红炸子鸡,可依旧有大批人不会卖他的面子。

  吴国俊自知有本事把高迎祥送进诏狱,没本事把他搞出来。

  对于贺今朝的交代,顿时就让吴国俊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这件事风险太大!

  大明皇帝要求千刀万剐杀了高迎祥,就是在向全天下宣扬,当朝廷的反贼是没有好下场的。

  倒是祖大乐看着锤匪出了居庸关后,顿时松了口气。

  只要贺今朝没有折身回来打一架的意思就行。

  至于锤匪掳掠京师百姓就掳掠了,总比落入清军手里要好上许多。

  吴国俊与贺今朝之间有什么交易,不关他的事。

  锤匪与清军分别撤军之后,崇祯顿感轻松。

  待到召见最大功臣吴国俊后,大笔一挥,直接晋升为侯爵位。

  靖辽伯擢升为靖辽侯。

  吴国俊答谢,周遭言官也挑不出理来。

  自从曹文诏战死后,大明将士很少再有奋勇杀敌的,如今擢升吴国俊势不可挡,没有人去怵崇祯的霉头。

  在给吴国俊升爵位后,他直接下令把高迎祥行剐刑。

  高迎祥被推到西市菜市口,像杀猪一样被悬挂在架子上。

  一旁的行刑的老手可谓经验丰富,死在他手里的多是袁崇焕、熊廷弼之类的。

  闻名天下的大贼头,他还是第一次剐。

  高迎祥冷眼看着周遭百姓,对于自己身死并不遗憾。

  遗憾的是没有再一次跟贺老弟天街踏尽公卿骨,杀进皇宫去宰了狗皇帝。

  底下京师闲散百姓自是对高迎祥扔泥巴,大叫着千刀万剐不得好死。

  对于这些,高迎祥完全不在乎。

  就看热闹的人,有几个是真正的百姓?

  把他们都扔到陕西去,瞧瞧有几个人还会簇拥大明的政策?

  吴国俊作为执行者,手里捏着令牌,身着大红莽袍,头戴忠静冠,走到高迎祥面前。

  他拿着令牌拍了拍高迎祥的脸:“一会把脖子抬起来,我会让人射准一些。”

  不等高迎祥发问又听到:“贺大帅说救不了你,就让我痛快的送你一程。”

  高迎祥哈哈大笑。

  待到吴国俊离开后,回到监刑台上的时候,瞧着远方看了一眼。

  噗噗噗。

  三支箭射在高迎祥的脖子、左胸右胸,确保把闯王高迎祥给射死。

  “有刺客!”

  吴国俊捏着令牌大吼一声。

  菜市口顿时就慌乱一片。

  众多兵丁皆是护着监斩官吴国俊。

  一代闻名天下的闯王高迎祥,被人射杀于京师菜市口。

  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之后,崇祯环顾周遭廷臣,发现竟然无一人通晓军事可堪中枢任用。

  崇祯正在头疼的时候,又听闻高迎祥被人一箭毙命,更是气得暴跳如雷。

  这是在挑战大明朝廷的底线!

  朕要他千刀万剐,可竟然有人想要给他解脱。

  崇祯下令锦衣卫出动,非得把这些个埋伏在京师内,与反贼勾结的人给翻出来。

  可那天实在太乱了,根本就抓不住凶手。

  因清军与锤匪分别进犯京畿,卢象升奉诏率军北上“勤王”。

  没了卢象升这个压力,这便给李自成、张献忠提供了发展的良机。

  他们聚兵二十万在湖广地区,势力相当强大。

  洪承畴接替卢象升继续围剿这些起义军,但他手里的兵力不足,且先前精锐不是损失殆尽就是被调走。

  因为洪承畴的名头,众多反贼倒是停止了向朝廷投降的心思。

  可以说崇祯的人事任命,直接把起义军潜在的臣服者给逼得重新支棱起来和朝廷作对。

  高迎祥被抓直到被杀后,这些起义军并没有完全的消沉下去,投降的始终是少数。

  尤其是锤匪贺今朝竟然也敢领兵来京畿附近劫掠,此事让崇祯暴躁的很。

  可此时明廷已经焦头烂额了。

  首先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在东南部加上锤匪贺今朝的起义。

  他们从西北到中原,更远的到了长江的中下游,使得明廷防不胜防。

  北边的蒙古,除了归降清朝的以外,大多都称贺今朝为天可汗。

  明廷想要利用战斗力最垫底的蒙古人做牵制,也没有什么好策略接待引诱他们。

  最让崇祯感到棘手的便是新建立王朝的大清,是战是和,举棋不定。

  战又打不过。

  和又丢不起堂堂上国的脸面。

  放在朱棣那个时候,这群野人算个屁啊,还得遣使觐见呢,可现在清军根本就不往大明朝廷遣使。

  在找不到一个合适人手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崇祯把杨嗣昌想起来了。

  此人是原三边总督杨鹤的儿子,虽然杨鹤被锤匪贺今朝所拦截,关在山西的监狱当中。

  但崇祯对杨嗣昌的感官很好,尤其是发现他有军事才能之后,比他老子强上不知多少倍。

  可惜杨嗣昌的继母死的不是时候,现在夺情也把杨嗣昌给叫来了京师。

  杨嗣昌上了三次请辞,被崇祯拒绝,这才在战事结束后到达京师。

  杨嗣昌在居丧期间自是没闲着,努力的学习充实自己,就是避免有朝一日走上他爹的旧路。

  因为身居高位,结果没整好,反倒还落入了贼寇的手中。

  崇祯召见杨嗣昌的时候,因他侃侃而谈,才思阔达,且工于笔札,富有辩才,又颇能揣摩崇祯的心思。

  杨嗣昌与历任兵部尚书那种木讷卑微的样子截然不同,且言谈当中充满了自信,被崇祯视为能臣。

  杨嗣昌受到皇帝的数次召见,而且都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几乎是言听计从,激动的拍案叫绝,大呼恨用卿晚。

  皇帝并没有因为他爹的缘故都疏远他,反而极为赏识,让杨嗣昌感恩戴德。

  杨嗣昌为了报效大明,接连不断的向皇帝陈述他关于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他提出深思熟虑,可以摆脱大明内忧外患的三大方针。

  第一便是攘外必先安内。

  匪是必须要剿的!

  第二必先足食然后才能足兵。

  第三必先保民然后才能荡尽贼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