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597章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秋来2 4434 2024-03-23 01:35

  你沈世魁不是说完暗降后金了吗?

  那我尚可喜就抛弃这血海深仇,真降一个给你瞧瞧,到时候领着鞑子杀伤皮岛,摘下你的脑袋!

  叫你还敢逼迫于我。

  尚可喜家族众人皆是死于后金鞑子之手,先前并未想过降后金鞑子,硬生生被逼反的。

  他爹就是在后金作战当真阵亡的,他慢慢成长为一名骁将。

  在截击孔耿叛军时,立下大功,未曾想几个月过后,他也走上了这条路。

  尚可喜是忠于大明的,可沈世魁等人欲泄私愤加害于他,他毫不犹豫的选择投降后金。

  其中重点缘由,便是听说孔耿二人投到后金受到优待,对于他也有巨大的吸引力。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尚可喜等人可不曾听说过锤匪的名号,反正这片最能打的便是后金军,不投降皇太极还能投降谁?

  所以尚可喜并不遵从沈世魁的号令,而是秘密派出部将卢可用、金玉奎前往沈阳请求投降。

  皇太极对于尚可喜的归降十分满意,他在西征回来的路上就想着要攻破皮岛,进而彻底征服朝鲜。

  从而向着大位更加稳妥的迈进一大步!

  作为信使的二人得到了皇太极的厚赏,叫他带着自己的回信,并且赐给尚可喜貂裘作为信物,叫他莫要再犹豫了。

  大金的铁饭碗在等着你!

  第0841章 忆往昔

  贺今朝向曹变蛟等官军展现出自己麾下的与众不同,让他们晓得有些东西,不光是钱财能带给你的安全感。

  还有用钱财买不来的荣誉感。

  今后锤匪实力扩大后,兴许能管你几十年的好日子生活,更不用说惠及子孙了。

  孙守法等人也皆是信服的。

  因为贺今朝已经用几年的战绩,证明了他有这个实力。

  且贺今朝有实力能够兑现,他许诺出去的东西。

  像他们这种在官军里走一遭的人,知晓了不少官面上的事。

  如果在贺大帅麾下立下的战功足够多,将来为自己子孙杀出一个爵位来,也不是不可能。

  同样皇太极也在用重赏,来引诱更多的明军来投降。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种带着建制以及技术人才来的,他非常喜欢。

  厚赏这些马骨,皆是为了招来更多的人为他所用。

  他深知自己的兵源不足。

  那些明军剃了头之后,待遇比大明好上许久。

  至少军饷没有人敢贪墨,且战力会上涨一大截。

  八旗本就是军饷充足、军械极好的明军。

  双方的手段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只不过有些时候一旦战败,那些被厚赏的士卒难以背着银子逃跑。

  甚至纵然有银子那又如何?

  一旦战败,能不能买到粮食,换成吃食还是未知数呢!

  当然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当贺今朝领着许多蒙古人合伙打赢了后金军,逼迫皇太极放了被掳掠的汉家百姓后,周遭的官府力量皆是对锤匪的警惕心思提升了许多倍。

  麻承息不敢捅破,只是照例上书请罪。

  毕竟后金鞑子打了大同府,他这个总兵只敢据城而守,不请罪说不过去,更不敢提锤匪都能打赢后金军,你堂堂总兵都打不过,岂不是找撸呢?

  只是希望陛下能够把与林丹汗在马市贸易的钱财,下拨一些给他练兵,要不然大同府永远都只能被动防守。

  大同总兵麻承息麾下士卒,都能被林丹汗劫掠欺辱,更不用说针对锤匪有什么偷袭的想法。

  他生怕贺今朝随便派出一支偏师来,拿着大炮轰击大同县。

  纵然是靠着代王私下发饷钱的明军士卒,也遭不住。

  尤其是后金鞑子在他们眼前,被锤匪给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如此形象就更加深了他们对锤匪的畏惧。

  麻承息也深知自己的实力,所以先前山西巡抚许鼎臣几次来联络,一同反攻山西的事情。

  他心里虽然有些心动,但是担心被姜襄给卖喽上位,一直不曾答应。

  就姜襄那个狗东西,暗地里一直跟贺今朝勾勾搭搭的,怕不是自己刚出兵,行军路线,兵力分配,粮草多寡就被他送到了贺今朝的桌子上。

  最重要的是前几年林丹汗屡次掠夺大同府,哪还有钱粮兵力去收复山西呢?

  现在大同总兵麻承息面对许鼎臣的提议只想说:

  你妈的,别来沾边,谢谢。

  家有妻妾需要照顾,鄙人不想英年早逝。

  麻承息甚至都想着一旦贺今朝率领锤匪占据大同府,他还想着绑了代王敬献呢!

  反正贺今朝目前也没有宰了晋王、潞王,顶多让他们扫大街去。

  在这个世道,侥幸能活着,已然是幸运至极了。

  山西巡抚许鼎臣虽然也听说贺今朝打败了皇太极,但他认为皇太极那是强弩之末,才会被贺今朝抓住机会了。

  经过许鼎臣这几年与贺今朝的“交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

  那贺今朝那个小驿卒非常善于抓住机会,并且利用抓住的机会,不断的扩大他自身优势。

  不过不怕,纵然麻承息那个怂人不敢应约,他还有靖辽伯这个强有力的“外援”呢!

  到时候他与三边总督洪承畴东西夹击,定能叫贺今朝顾头不顾腚。

  而陕西的洪承畴,对于许鼎臣这个憨货的行为,直接把书信扔了,不去理会。

  自己想送,别拉着本总督。

  他抽调大军严禁那些逃窜的起义军回老家行为,对于锤匪则是多方监视。

  反攻山西目前完全没有想法。

  因为陛下给他批的银子完全没到位呢,同时提醒陛下山西锤匪危害极大,要不然陛下如何能批银子?

  就算到位了,那也得继续编练炮兵,才有可能与锤匪一战之力。

  这些技术人才,可不是一时半会新炮搞出来的,就能立即打炮。

  填装火药是门大学问,射击瞄准那更是一门学问。

  要不然这些火炮也都是给锤匪准备的,这种赔本的买卖,他不干!

  洪承畴虽然权力颇大,他是并没有财权的一方督抚,军饷粮食都是由地方政府供应。

  特别是地方官要是搞军队,什么供应都得首先供应自己人。

  这些朝廷外派的大员全都一个样,否则崇祯不可能派出几个锦衣卫就给他们拉到诏狱去。

  大明总督什么的大多都是包工头,哪像贺今朝军权财政一起抓,说要大力搞炮,就要紧着动员麾下工匠搞炮,且有充足的钱粮供应。

  造反是要有基本盘的,像贺今朝这样在山西站稳脚跟,努尔哈赤在辽东经营几十年。

  洪承畴他再怎么肆意杀人,也不敢在陕西动了大明其余人的利益。

  张福臻借着贪官污吏搞了波钱粮给他缓解了压力,但地方官员对这个三边总督可没什么好印象。

  他坐拥那么多军队,指定不敢像贺今朝这样“肆意而为”!

  洪承畴得遵守大明那个规则,在那个规则里闪转腾挪。

  被他杀了的那些贼寇甚至底下的百姓,在他们这些肉食者眼里根本就算不的人!

  草原上跟随锤匪作战的蒙古人得了赏赐与牧场,更是传扬贺今朝天可汗的名头。

  什么他妈的大金不可战胜,还不是被天可汗给击败了!

  尤其是在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狼狈逃窜,是贺今朝站出来力挽狂澜的。

  草原之上,手里的刀子锋利要比什么血统强上百倍。

  林丹汗他纵然想要回来,还能有几个人臣服于他?

  贺今朝看着地图上摆弄着自己如今势力的分布图,心里是有些激动。

  先前他只是失业备考,猛地惊醒过来,甚至在慌乱之下,他想不起来崇祯哪年上吊的,只想着要填饱自己的肚子。

  饥饿的滋味,时时刻刻的侵蚀着他的脑子和身体。

  第一个就是选择去投奔自己的亲姐,找口吃的。

  他在心中想着总之天下要大乱,按照目前情况,先投奔流寇也能博个生机,打土豪也能吃饱饭。

  当顺民只能被官军和流寇来回祸害!

  不曾想回县城找饭辙的时候,路上看见种种骇人听闻的事情,加大了他的恐慌。

  在饥饿的诱导下,甚至动手实施了抢劫,就为了一口吃食。

  结果被昔日“发小范三”送入大牢,开始有意识的宣讲水浒传,团结几个人抱团。

  再加上一直想要拉着自己当大明顺民的老什长身死,他直接就爆发了。

  贺今朝先前只想着背靠大树好乘凉,慢慢谋划,没想着要自己独挑大梁。

  毕竟先出头的人容易死。

  陈胜吴广起义、张角黄巾起义,甚至元末大起义,那些率先发难的都死了。

  但事情并不是总会按照个人的意志发展,尤其你只是个渺小之人,没有人在乎你的想法。

  贺今朝只能硬着头皮装大个,蛊惑众人跟他抢回属于自己的银子,逼迫官府开仓放粮,以壮声势。

  然后才有机会亲手敲死了知县,确立自己的权威,一步一步走下来,守着县城不敢出去。

  别看官军烂,但在外野战,起义军绝不是对手。

  瞧瞧王嘉胤、高迎祥等人数众多,还不是被洪承畴追着暴打。

  直到甘泉县内的驿卒、犯人、饥民吃饱穿暖后,才更愿意跟着贺今朝干。

  由他一步一步编练队伍,手里才稍微有了点力量,利用城池与寒冷的天气消磨官军,有了后面谈判的资本。

  那个时候,贺今朝还只不过是陕西诸贼当中,一个小小的头领。

  陕西八十万起义军、西北锤王也多是看在粮食的面子上口头奉承,并无多少敬意。

  官军稍微兵力强横一些,便能碾碎他。

  贺今朝疯狂的表演自己掀桌子的不在乎,纵然我身死也要咬下你一块肉来的狠辣,大不了同归于尽。

  只不过是在掩饰他手中力量内在的虚弱。

  匹夫之怒,血溅五步,也就只能这样发狠表达自己的不满了。

  一副反正老子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才让大明的招抚派占了上风。

  毕竟像他这样油盐不进,动不动就同归于尽的疯子,当真让杨鹤这些久经官场的丰富经验全然不管用。

  谁让贺今朝生来就是个平民百姓,只能当个驿卒,没他们身份高贵呢!

  体面的老爷们才懒得跟贺今朝这种蝼蚁对话,被闹的烦了,赶紧打发让他滚蛋,别碍了老爷们的眼。

  然后贺今朝才有了进攻山西,一场场血仗打下来,依旧让周遭的大明官军小觑,时刻想着准备全面要碾死他这个小驿卒。

  纵然击败了大小曹,周遭明政府高层,依旧对锤匪有着相当自信可以剿灭。

  我大明两京十三省,败一次又算了的什么?

  直到两场对战后金鞑子的战事,赢下来之后,才让周遭的明廷官府感受到了贺今朝力量已然这般强大。

  简直突出了他们的想象!

  因为后金鞑子在辽东造反那么多年,朝廷几次三番的吃亏,还处处丢失土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