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孙静邦马上拿出了诏书,开始高声念诵起来。
大概说了一些天下之大,我李唐皇室如何如何,自建国以来如何如何。
最终就是主题:“皇太子重润,天纵奇才,文武双全。自早年伊始,于军中立赫赫战功……”
反正就是当爹的夸一下儿子,将他的早年履历拿出来说一遍。
当初打吐蕃多牛逼,第一个冲进去。
然后打李尽灭的时候多利害,全权指挥……等等等等。
“今传皇帝位于重润,所司备礼,以时册授。公卿百官及长吏,四方岳牧及士民。宜悉祗奉,以称朕意!”
这句话出来之后,这诏书的内容就算是完全明了了,传位诏书。
可大臣们都一脸疑惑,这么干不符合规矩啊。毕竟……
这时在最前面的李重润起身行礼:“儿臣谨遵圣意!”
他答应的如此爽快,大臣们彻底懵了,都说了这不符合规矩啊!
御史大夫裴谈更是忍不住起身准备开喷。
按照古礼,就算是皇帝传位给太子,那也要拒绝三次之后才能答应啊,哪有这么直接干脆答应的?
另外皇帝也是,你得先邀请三次,最后再下诏书才对啊,事情哪有这么干的?
除了裴谈之外,不少反应过来的大臣都准备出来开喷。
然而皇帝压根不给这个机会,直接起身摆了摆手:“既然如此,此事就定了,退朝吧!”
说完,还没等百官行礼,直接起身就溜了,跑的比兔子还快。
刚刚站出来的裴谈等人抬头一看,皇帝居然溜了,一时之间愣在原地,都不知道还该不该继续喷。
不喷吧,起都起来了。喷吧,人已经走了,总不能喷太子,不然这还没登基就留个坏印象。
恐怕到时候一登基,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自己开刀。
正在他站在那里为难的时候,其他大臣们已经站起身开始有序的往外走了。
反正皇帝都说退朝了,现在这李家一家子都这么任性,他们也没必要在这里耗着了不是。
看着其他人都开始往外走了,裴谈也不好意思继续待在原地了,想了想之后,只能无奈的一甩手,将笏板收起来,跟着往外走。
坐在最前面的李月辰倒是没第一时间走,就在原地无声的笑了起来。
其实这也是她跟李显商量之后决定的,总感觉那拒绝三次的戏码属实没必要,徒增虚伪。
所以压根没必要搞那么多虚的,直接传位诏书下发,然后答应了就得了。
于是也就有了今天在朝堂上的一幕。
刚刚裴谈那副样子的确挺搞笑的,让李月辰肩膀都在不停的抖动。
这时李重润走了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好了姑母,莫要笑了,人都走了。”
“哈哈哈……”
被他这么一提醒,李月辰直接笑出了声,甚至坐着笑不舒服,直接躺在了地上。
李重润有点无奈的挑着眉毛:“每当看到姑母这副模样,都感觉羡慕的很啊……”
“羡慕啥?”终于笑完了的李月辰停下来问道。
“此时姑母的模样,与我幼年之时感觉不到任何区别,性格从未改变。”李重润回答道。
在这个时期的人看来,李月辰这么大年纪笑起来还跟个小孩子一样没有形象是个很不好的事情。
虽然说李重润从小经历的教育之中并没有将儒学放在首位,但多少还是会受到一些环境的影响。
李月辰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记住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说完,也不等他的回答,直接转身离开了大殿。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李重润忍不住在想,自己似乎对这位姑母还是不够了解。
这么多年来,总感觉她不像个凡人,似乎就是天上下来游历人间的仙女一样。
……
皇帝下了退位诏书之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内阁那边马上就收到了消息,大年三十早上举办新皇的登基仪式,同时会有一场阅兵礼,邀请大臣们和外国使者一同观礼。
要知道过年的时候那可不是只有长安的官员,全国一定级别以上的官员都在的。
这就足够说明,这场所谓的阅兵礼,绝对不是心血来潮那么简单的事情。
难不成是又要战事了?
但仔细想想不太可能啊,如今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哪有那么多仗需要打?
那就只有可能是给新皇造势了,因为自古以来,新皇登基,要么干点什么事情,要么就杀几个人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不然的话,可以想想高宗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是个什么模样。
所以还是那句话,如今国泰民安,四海升平,通过战争来稳固地位是不可能了。
但说杀几个人?如今朝廷里面也没什么大权臣啊,内阁这种制度下,就算是上官婉儿也远远跟权臣不沾边。
所以剩下的可能就是给新皇造势了,太子本就是军队出身,在军中有着天然的好感。
这种时候来个阅兵式,说白了就是展示一下自己的力量,告诉别人别找事儿,不然揍你!
不管是对外国人也好,还是朝中大臣也好,都是一样的,表示自己手里是有力量可用的。
既然这样,大臣们也都不说什么了,乖乖配合,到时候跟着看就可以了。
说起来近几年军中的科技发展很快速,看看如今朝廷大臣标配的汽车就知道了。
对于军中到底都发展出了什么样的装备,实际上大臣们也都挺好奇的,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在这阅兵礼上展示出来。
相比于大臣们,外国使者们则是都在心里打鼓,仔细思考着自己的国家有没有得罪过大唐。
毕竟这种阅兵礼,总感觉就是战争前的动员一样。
第八百六十七章 阅兵礼
当然不能怪他们这么想,毕竟如今只有大唐才有职业军人这个说法。
其他国家现在仍然处在类似府兵制一样,甚至是农奴兵的情况之中。
他们不是不想跟大唐一样养一群专门用来跟其他国家打架的职业军人。
但关键是养不起啊!真以为各个都跟大唐一样有钱呢?
好在不管怎么说,现在其他国家都在开始模仿大唐的脚步进行自己的进步。
不管是从大唐这边引进各种产品或者技术什么的,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就行。
所以现在的世界局势其实很简单,就是大唐摸着石头过河,而其他国家摸着大唐过河。
既然这次大唐要举办阅兵,那就好好看看,琢磨一下回去了自己国家是否也能来一次。
而且也能借此机会好好看看大唐的实力究竟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
于是各国使者都开始行动起来,打听着阅兵式的相关问题,想要多了解一些情报。
当然在暗卫的关注下,他们能了解到的都是到时候会光明正大展示出来的,被他们提前几天知道也无所谓。
而那些真正的绝密情报,有暗卫在,他们是绝对不可能轻易搞到手的。
朝廷大臣们也在考虑着,这次的阅兵式要好好看看。
如今军队被皇室把持在手中,具体发展成什么样子外界的确很难知晓,也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观察一下。
而冬至过后,丹凤门外面的整条街道都被封起来了,将士们进入了最后的彩排之中。
这段时间官员上班都不允许走这边,而要从侧门进入。
好在有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也绕不了太远,不过对那被封起来的路段的好奇心却是一天比一天更加强烈。
就这样,时间终于来到了大年三十。
当天一大早,大臣们都穿上了大红色的朝服,乘坐汽车进入宫中,准备上朝,迎接新皇登基。
按照流程,大臣们接受了检查,井然有序的进入含元殿内的时候,太阳也正好探出了头。
这时,伴随着一阵沉重的鼓声响起,所有大臣都面色严肃,扭头看着侧面的通道。
随着脚步声逐渐响起,穿着一身黑红相间的衮冕的李重润终于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按理说皇帝登基,走路不能太快,要慢慢走到龙椅上,显得庄严一些。
不过李重润这军队出身的性格忍受不了那种方式,所以就迈开大步往前走。
当然为了不让这衮冕以及头上的流珠飘的太利害,走路的节奏还是非常稳的。
而让大臣们感到疑惑的地方在于,这新皇身边的跟着居然不是个太监,而是一个女子!
这女子当然就是李重润的秘书安岚,在场不少人都认识她,甚至平时打交道也不少。
但哪怕亲眼看到了,仍然很难相信,新皇身边居然没有太监,而是让一个女子来担任这种职位,属实是想不到。
只不过要说多惊讶,其实也算不上。
毕竟这么多年了,皇室做出的改变也不是这么一点半点,也能习惯的。
安岚穿着宫女的衣服,手里也没拿拂尘,在李重润缓缓走到龙椅上坐下之后,安静的站在他身边。
李重润在龙椅上一坐下,大殿内的臣子们便跪拜下去,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着这响彻在整个大殿内的回音,李重润抬起右手:“众卿免礼!”
等大臣们起身,恭敬的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之后,李重润微微摆手,让安岚宣读诏书。
这种新皇登基的日子,朝廷上是不可能说什么其他事情的,所以直接开始宣读诏书。
而新皇登基的第一封诏书自古以来也都是千篇一律的。
李重润当然也一样,首先就是给自己老爹李显加尊号,称太上皇,母亲就是皇太后。
然后就是封陆瑶为皇后,成为后宫之首。
接着就是给叔伯姑姑之类的也上新的封号。
比如说李月辰和两位姐姐,作为皇帝的姑姑,要封大长公主。
只不过平时在口头语上一般就会称为“大公主”。
至于李仙蕙之类跟李重润同辈的,那就是长公主。
该封的封了之后,按理说这登基仪式差不多也就过去了。
然而今年不同,后面还有个阅兵仪式呢,于是李重润朗声开口道:“接下来乃是我大唐阅兵礼,众爱卿及各位使者,可前往城楼观礼!”
说完之后就先回去换衣服了,其他大臣们则是在内卫的引导下,来到了丹凤门的城楼上。
外国使者们被安排在了城墙上,大臣们则是依次有序的进入城楼之中。
但不管是外面还是里面,都已经准备好了桌椅,同时还有人拿着暖壶过来给他们倒茶。
而另外一边,李重润将衮冕脱下来扔给安岚:“唉,这衣裳穿着是真麻烦……”
安岚笑着解释:“陛下日后也不会天天穿,忍着些吧。”
“只能如此了。”李重润一边答应一边穿上黑色的军装,随后将大红色的披风挂在肩膀上。
陆瑶亲自过来给他将金色的绶带系上,顺便整理了一下领子。
随后夫妻俩便一同前往丹凤门城楼。
……
皇帝过来之后,这种打扮让不少大臣都有些无奈,这登基当天就脱了衮冕是要搞什么。
而御史大夫裴谈甚至都在想着要不要站出来喷两句了。
但话说回来,这军装穿着的确是看着极为精神,比起那衮冕,也能让身材显得挺拔不少。
大臣们行礼过后,没过多长时间,李显和韦莲儿才姗姗来迟。
按理说今天新皇登基他这个太上皇应该在场看着才是的,结果没去看,反而睡了个懒觉,刚刚才起来。
面对大臣们的行礼,也只是轻轻摆了摆手:“众卿免礼,今日一同观礼,朕也一同看看我大唐儿郎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