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亮剑之军工系统

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747章

亮剑之军工系统 远征士兵 5136 2024-03-23 01:34

  其实晶体管的应用远不只这些,比如还有空空飞弹、激光测距仪、激光近炸引信等,它可以说无处不在,只要是需要计算或智能化的设备都少不了它。

  “你现在走到哪一步了!”王学新随后翻了翻图灵面前的文件并把话题拉回正轨:“我是说,在降低成本方面?”

  图灵颓然摇了摇头:“我尝试了许多方法,比如使用更的廉价的材料,又或者缩小体积、减少生产工序等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说……”

  图灵很尴尬的摊了一下手:“抱歉,团长同志!我一事无成!”

  也许这就是图灵现在看起来如此糟糕的原因,因为没有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所以打击到了图灵的信心。

  不过王学新却知道这不算什么。

  历史上在晶体管发明出来后,全球科学家都在寻找降低其成本的方法,但找了十年都没找到。

  直到十年零一个月,鹰酱一个研究所里,其它员工都去度假了,一个新员工因为没有资格度假独自守在空荡荡的实验室,无聊之余他就想独自折腾点什么……两周后,人类第一块集成电路就诞生了。

  王学新拖过椅子在办公室前坐下,说:“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是你考虑的方向错了!”

  “方向?”图灵迷茫的望向王学新。

  降低成本,不就是从这三个方向吗?

  要么使用更廉价的材料,要么减少工序,要么就是缩小体积也就是减少原材料的使用。

  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方向呢?

  也难怪图灵会这么想,这是上千年来人类减少生产成本的惯性思维。

  而且这种惯性思维一直以来都是对的,直到集成电路的出现。

  集成电路,说穿了就是用一块芯片上当作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上千,现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更是能集成十万个以上的电子元件在其中。

  这一块芯片的成本虽然没有下降,甚至还提高了。

  因为它多了一道将电子元件集成在其中的工序。

  然而,它的成本还是比所取代的电子元件成本之和要低得多!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晶体管

  王学新没有直接给出图纸,因为他认为这会让图灵心生怀疑。

  王学新问了三个问题。

  “图灵先生!”王学新问:“电阻可以用硅制作吗?”

  图灵想也不想就回答道:“当然可以,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半导体之间,这没什么问题!”

  “硅可以制作电容吗?”王学新又问。

  “可以!”图灵很肯定的回答,接着他脸上就带着些疑惑:“你问这个做什么?”

  王学新没有回答,他紧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既然电阻、电容、二级管、三级管都可以用硅制作,而一个完整的电路又只需要这些,那为什么不把它们全部在一块材料上制作完成呢?”

  图灵一愣:“在一块材料上制作完成?你的意思是,在一块材料上把所有器件刻出来?”

  王学新点了点头。

  图灵马上就明白了这个想法的意义,他惊叫起来:“上帝,团长同志!这真是一个天才的想法,把所有元器件刻在一块材料上,这就是把一块材料当作几个元器件用了,这,这……这如果能成功的话,就能把成本缩小到几分之一!”

  王学新只是笑了笑不说话。

  其实这能节省下的成本何止是好几倍!

  这时代10美元只能买到一个晶体管,现代同样是10美元,就能买到集成在芯片上的两千万个晶体管。

  如果把这两千万个晶体管按10美元的价格出售的话,其价值就是2亿,而且还是美元。

  不过王学新当然不会跟图灵说这些,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图灵很难想像将来会有这程度的发展,就像集成电路的发明者基尔比也想像不到自己的发明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变化一样。

  得到王学新这个建议后的图灵,马上就一头扎进他的试验室……他急着要把王学新说的变成现实,于是就没空理王学新了。

  王学新也不介意,科学家大多都这样,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他们的理论和数据,没有多少交际的空间。

  接着王学新顺便去了对面的兵工厂一趟。

  有时王学新都不太分得清兵工厂和研究所了。

  按王学新最初的想法,是研究所专职搞研究并培养研究人才,兵工厂就负责生产武器装备。

  但发展到现在,就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也就是研究所里摆满了武器装备,兵工厂里也随处可见研究人员。

  王学新仔细想想会出现在情况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此时是战时,研究所绝大多数都在研发武器装备基本没有民用方向的……就算有民用利益也暂时不考虑,比如激光测距仪就有很大的民用价值。但现在这时候军用都不够哪还会去搞民用的。

  于是研究所自然而然的就跟兵工厂融合在一起了。

  比如现在,当王学新在工厂里找到苏欣时,她正和苏礼国、陈杰风几个人在数控机床前一边看着图纸一边生产。

  看到王学新上来,苏欣就迎了上来问了声:“你来了啊?”

  王学新“嗯”了一声,看了疲惫的苏欣一眼,回了句:“苏厂长,辛苦了!”

  苏欣眼圈一红,轻轻的点了下头,眼里尽是幽怨,不过很快就抬起头对着王学新笑了笑,回道:“不辛苦!”

  虽然只是一个眼神交流,对话也很平常,但王学新却能理解苏欣的心情。

  苏欣这是怪王学新这么长时间都没来看她了,这下要是能敞开了说,她准会生气的瞪起了眼睛:

  “小王同学,你已经有半个多月没踏进兵工厂了吧?”

  “兵工厂是后娘养的还是离你很远?就这么不受你待见?”

  “怎么说这兵工厂也为国家为部队输送了那么多的先进装备,关注下有那么难吗?”

  ……

  苏欣永远不会说“你就不能来看看我”这样的话,她会找一大堆借口。

  所以她才感到委屈,但她同时又能理解王学新……

  “这一仗才刚打完呢!”

  “人家不是忙着吗?”

  “这又是研发装备又是指挥的,还得应付鹰酱毛熊那帮人!”

  “自己都知道这些,怎么还能怪他!”

  ……

  然而,这越发让苏欣感到委屈,因为她就连生气的理由都没有,还得自己说服自己。

  不过,王学新只叹了口气,带着些许苦涩朝苏欣笑了笑,苏欣就感觉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团长!”

  “团长!”

  ……

  苏礼国几个人也围了上来。

  王学新看了看正在运行的数控机床,问:“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苏礼国回答:“其它的没什么问题,激光近炸引信已经试验成功了,精确度比无线电近炸引信更高,问题就在于它需要用数控机床来保证精度!”

  这些王学新是知道的,他问了一声:“一台数控机床需要多少个晶体管!”

  这个问题就要由负责这项目的苏欣来回答了,她说:“理论上一共需要两千多个!”

  (注:第一台数控机床于1952年研制成功,一共用了2000多个电子管)

  王学新被这数字吓了一跳。

  图灵的一个计算机只需要800个,而一台数控机床却要2000多个。

  不过想想又觉得不奇怪,图灵的那个计算机只是能满足基本的运算需求,也就是说图灵只是用来做实验的,没有希望它能做什么。

  但苏欣的这个数控机床却是实实在在的可以做事的,其中不仅有计算单元还有控制单元反馈单元等等。

  苏欣补充道:“能用电子管代替的我们都用电子管代替了,但至少还需要七八百个晶体管……”

  王学新明白苏欣说的,用电子管取代晶体管虽然降低了成本,但必然就存在安全性可靠性不足的问题,工作时只要有哪个电子管烧了、坏了,就足够苏欣和技工们忙上一阵子了。

  苏礼国又上前说了句:“团长,我们发现激光制导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要想保证精度就要用数控机床生产。所以,我们现在很缺晶体管,应该说紧缺,可我们现在每天还要给鹰酱2000个晶体管,这是不是可以缓缓?”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虹吸效应

  “不能缓!”王学新想也没想就否决了苏礼国的说法。

  王学新能理解苏礼国的想法,甚至可以说这不是苏礼国一个人的想法,研究所许多人都是这样想的:咱们华夏国自己用都不够,还得给鹰酱每天提供2000个……这钱咱们不赚还不行吗?

  说实话卖给鹰酱的晶体管赚不到多少钱。

  成本8美元却只卖10美元,这利润可以说是白菜价。

  “团长!”苏礼国问:“你这是担心鹰酱改造航母的项目?”

  “算是吧!”王学新说。

  其实鹰酱改造航母的项目只是原因之一:华夏保证出口晶体管的数量,鹰酱则保证改造航母的进度。

  但即便如此,晶体管的价格就不能更高些吗?

  比如卖个15美元,鹰酱不一样也得买吗?

  王学新更深层的考虑是鹰酱对晶体管的研发进度。

  他是这么考虑的:

  将来鹰酱研发出晶体管发现其成本是10美元,而华夏那同样质量的晶体管却买10美元甚至更低,那么鹰酱还需要自己生产吗?直接买不就行了?

  但华夏这边如果卖的晶体管是15美元,是不是就倒逼鹰酱抓紧时间研发出晶体管并大规模投入生产?

  王学新更希望鹰酱处于第一种状态,购买华夏便宜的晶体管导致研发和生产的动力不足。

  一旦鹰酱的研发和生产动力不足,其进一步研发集成电路的动力就会滞后。

  只有这样,鹰酱才会一步慢步步慢始终落后于华夏。

  否则,以鹰酱此时的工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华夏这边生产出什么就相当于给鹰酱科学家提了个醒,那他们生产出来还不容易吗?

  比如集成电路。

  它本身并不困难,不过就是将电阻、电容与二级管、三级管一起全用硅制造,然后将一个完整的电路整合在一张芯片上。

  现代的芯片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将电路做得越来越小,小到几纳米,甚至最近还传出鹰酱攻克1纳米技术,这些技术能将几十万甚至百万数量的元器件集成在一块小小的芯片上。

  (注:这里用“传出”是因为笔者持保留意见,鹰酱最近几年在科技方面干了许多虚报成果刺激股市的事,比如可控核聚变所谓的“净能量增益”)

  集成电路的研发,最关键的点其实是“创意”,科学家们一时没能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想不到可以这样做。

  一旦想到了,即便是这行业新手基尔比在两周内就能将其设计出来,之后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就测试成功。

  如果鹰酱知道华夏能把多种元器件集成在一张芯片上,受此提示的鹰酱科学家难道研发不出来吗?

  如果鹰酱科学家想到了集成电路,而其工业水平和科研水平又明显高于华夏,他们在这方面难道不会超越华夏吗?

  因此,王学新打算从两方面拖延鹰酱的研发进度……其实说不上拖延,你鹰酱就按正常的历史进度搞出这些东西就行:47年发明第一个晶体管,58年发明集成电路。

  想要做到“拖延”,就只有从两方面下手:一是保密,二是降低鹰酱的研发动力。

  所以,提供给鹰酱的晶体管应该量大管够,而且还要便宜。

  不过当然,这些话王学新是不会明说的,说了也没有多少人明白……这些在现代已几乎是人尽皆知的理论,在这时代还没多少人能理解。

  王学新给苏欣的命令是:“你们可以当作我们有足够多的晶体管继续进行!”

  接着王学新又补充了一句:“是所有的电子管都换成晶体管,而不是部份!”

  苏欣欲言又止,她想不明白晶体管明明就不够,怎么能“当作”足够……这东西是要实实在在生产出来的,难道进口?

  不可能,目前只有华夏能生产!

  不过最终苏欣还是没有多问,因为她相信王学新能解决问题,理由只有一个:王学新从没让她失望过。

  离开前,王学新还把苏礼国带走了,他对苏礼国说:“苏老,最近这段时间,其它东西咱们可以先放一放,图灵试验室里的东西……咱们一定得学会喽!”

  “放心,团长!”苏礼国信心十足的回答:“那边一直没落下呢,我已经安排了十几个人在那帮忙,他们会英文能很好的跟图灵先生交流,其中还有一个成为图灵先生的得力助手!”

  王学新听到这才稍稍放心了些,这么看来研究所一直都没有放松搜集人才。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方面是由苏教授的功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