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美利坚1881:西部传奇

美利坚1881:西部传奇 第402章

  不过由于周五的人心惶惶,大家似乎都没有什么心情。

  碍于阿斯特夫人的面子,大部分还是决定前来参加一下。

  这次聚会被安排和之前慈善晚会相同的地点。

  没有酒水和餐点,只有一些简单的茶歇。

  说是聚会,倒不如说更像一场会议。

  令大家惊异的是,对外宣称重感冒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先生,竟然出现在了现场。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呢子外套,坐在最后一排,脸上倒是看不出任何染病的样子,但是也看不出任何表情。

  而面对上前嘘寒问暖和拉家常的银行家们,他也非常简单地进行了应付。

  和他一同前来的,还有他的合伙人,乔治・W.珀金斯(George W.Perkins),坐在他的身边。

  除了摩根以外,现场出席的人还有第一国民银行主席乔治・贝克(George Baker)和国民城市银行总裁詹姆斯・斯蒂尔曼(James Stillman)等,都是华尔街响当当的银行家。

  大家很快入座了。

  而众人的目光,很快聚焦在了最前面的一个台子上。

  按照惯例,阿斯特夫人会首先出现一下,致一些欢迎辞什么的,比如:大家今天吃好、喝好。

  虽然是陈词滥调,可长久听来,大家也算是习惯了。

  然而今天阿斯特夫人并没有出现。

  因为小阿斯特并没有告诉他的母亲这场宴会,他的母亲大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聚会的召集者。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华人。

  他走上了台子,来到了圆形的话筒前。

  台下大部分人都认识他。

  这个人叫陈剑秋,是三江银行的老板,算是华尔街的后起之秀。

  此人用二十吨黄金救了一把美国财政部,发行了黄金债券,同时也惹恼了那帮欧洲的资本,才有了昨天的砸盘。

  他今天,要说什么呢?

  但陈剑秋并没有急于说话。

  他负手而立,目光扫视着台下,保持着沉默。

  沉默,是有力量的。

  台下众人被他的目光一一扫过,都仿佛被穿体而过,洞彻了内心一般。

  很反常的,没有人窃窃私语,大厅里面出奇的安静。

  众人都在等待着眼前这个华人开口。

  陈剑秋,说话了。

  “今天早上,我去楼下的鞋店去买一双合脚的鞋。”

  他低下头,指了指自己脚上的那双皮鞋。

  “喏,就这一双。”

  “可是当我拿出钞票来准备付款的时候,那位鞋店的老板却拿出了一个天平,然后对我说:‘先生,可不可以直接付给我金子’?”

  “我很奇怪地问他:‘难道我付美元不行吗?’”

  “那位鞋店的老板笑着告诉我,‘英镑也行,我已经打算把钱全从银行里取出来了,换成英镑的话,至少不会一无所有。’”

  台下有人笑了,有人却没有笑。

  他们知道,这件事情或许是假的,但如果美元真的崩盘了,华尔街除了贝尔蒙那样的空头,谁也落不到好下场。

  陈剑秋继续着他的演讲:

  “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开国元勋们缔造了这个国家,并且将他们从英国的掌控中独立出来;一百年后,又有一帮英国佬来了,不过这一次,他们带着的,是看不见的屠刀。”

  “然而美利坚已经今非昔比了。”

  “五年前,它的钢产量已经超过了英国;它的铁路长度的总和,在这个世界上无出其右;可他们的资本市场,在面对这些‘屠夫’时,却畏首畏尾,不敢与之抗争。”

  台下的银行家们有些不以为然,有些却面色凝重,有些则面有不忿。

  毕竟,爱国情怀不是每个人都有。

  它或许能说服一部分人,但肯定不是全部。

  陈剑秋观察到台下这些人的表情。

  他依旧不动声色。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在昨天带着资金进场吗?”陈剑秋看着台下的人。

  “因为,我还有两千万的黄金在路上,阿斯特家族的人,决定将手中所有的现金流交给我,来买入这些优质的资产。”

  陈剑秋很笃定地说道。

  “而据我所知,洛克菲勒先生,也在随时准备入场。”

  台下的银行家们,再也坐不住了。

  阿斯特和陈剑秋的关系路人皆知,不似作伪。

  那洛克菲勒的事,是不是真的呢?

  如果真的是那样,岂不是美国最有钱的人,都准备进场了?

  就在那些银行家们还在猜测的时候,坐在最后一排的摩根,站了起来。

  他轻微地咳嗽了一下,然后说道:

  “陈先生说得没错,洛克菲勒先生将一半的流动资金交给了我,连同摩根银行自己,都准备购买黄金债券和入市抄底。”

  “我们将会和陈先生一起,尽自己所能,稳住市场,稳住美元,我们不会将自己国家的未来,拱手让人。”

  他面色平静地环视了一下众人。

  这是华尔街最具威望的银行家,他的话,一言九鼎,威严尽显:

  “所以,各位意下如何呢?”

  第五百三十一章 反击

  “我加入!”

  第一国民银行主席乔治・贝克站了起来,呼应陈剑秋和摩根的倡议。

  “我们也没有问题,是时候给那帮英国佬一点教训,让他们知道,一百年前他们打不垮的,如今也休想得逞!”

  国民城市银行总裁詹姆斯・斯蒂尔曼也站了起来。

  见两个大佬响应,其他的银行家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摩根,他们是信得过的,陈剑秋的黄金,他们也信得过。

  一个华人如此冲锋在前,自己这么畏首畏尾实在是说不过去。

  而且,这仗如果真的打赢了而自己没有参与的话,怕是以后在华尔街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众人很快自发地开始商讨救市计划。

  他们推举了陈剑秋、摩根,老贝克以及斯蒂尔曼组成了决策委员会,以调集资源进行周一的反击。

  这场聚会进行到了深夜才散去。

  陈剑秋还在和奥卡福交待着一些事情。

  “明天你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去港口接黄金,这个不用我多说什么;另一个是要接一下财政部长莱特先生,他明天会从华盛顿赶到纽约来。嗯?你在听我说话吗?”

  陈剑秋对奥卡福说着,却发现后者看着自己的背后。

  “老板,好像摩根先生找你有事情。”奥卡福说道。

  陈剑秋扭过头,发现摩根正站在他的身后,手里拿着一根雪茄看着他。

  他走了过去。

  摩根从怀里掏出一个条状的皮套子,然后从里面抽出一根卷得很精致的雪茄,递到了陈剑秋的手里:

  “听说你也抽?尝尝吧,古巴的货,挺不错的。”

  陈剑秋笑呵呵地接过了那根雪茄,又从上衣的口袋里掏出了一盒火柴,抽出一根,点了起来。

  “你怎么这么笃定我会入场?”摩根一边吞云吐雾,一边问道。

  “你是一位爱国者。”陈剑秋一本正经地说道。

  “哦?”大银行家的表情令人捉摸不透。

  他听过很多对于他的褒奖,但是“爱国者”这个称谓,还是第一次听人提起。

  自己是不是爱国者,摩根不清楚。

  但他知道,美利坚的金融市场不能倒,更不能轻易被英国人所左右。

  尽管前几十年,自己一直都被罗斯柴尔德和巴林公司视为听话的小跟班。

  摩根的嘴角泛起了微笑。

  时代不同了,大人。

  而陈剑秋接下来说的一句话,摩根更是深以为然:

  “摩根先生,爱国者,市场是不会让他亏钱的。”

  周日的纽约是平静的。

  但是平静下暗流涌动。

  参加周六会议的银行家们,放弃了休息,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开始筹集资金,为下周的决战准备弹药。

  而陈剑秋更是没闲着。

  他和摩根一起,前去拜访了他的老朋友,《纽约世界报》的老板,普利策。

  他们约见的地方,在这位报业大亨的大本营:新普利策大厦。

  在小阿斯特的豪华酒店建成之前,这座大厦是当时纽约最高的一栋建筑,足足有20层。

  地下室用来做印刷厂,一楼为营业部,二楼至十楼为出租的高档写字楼,十楼以上则是《世界报》枢纽中心。

  而普利策邀他们见面的地方,则是在镀金的原型顶楼的办公室。

  “你夏天这里不觉得热吗?”

  坐在椅子上,陈剑秋拍了拍镀金的扶手,左右看了看,感慨道。

  他本以为自己在纽约的办公室已经算够大够土的了,可和报业大亨的比起来,还是相形见绌。

  这一整层楼都是普利策的办公室。

  “哦,夏天确实热,西边没遮挡,那个时候我会到楼下去。”普利策半躺在他那宽大的老板椅里。

  他坐了起来,看着眼前的陈剑秋和摩根,突然笑了。

  职业的敏感性让他明白,这两个人今天同时出现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肯定有大事要发生。

  “说吧,有什么可以为二位效劳的吗?”他问道。

  陈剑秋微微向前倾了下身子。

  “周五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灾难你也关注了吧。”

  “对,对,对。”普利策顿时来了兴趣,“我的编辑和记者一直在跟踪报道这件事,本来想找你们俩其中的一个聊聊,结果他们都说找不到你们,我正准备联系你们呢。”

  “这是一场战争。”摩根开口了,神色很严肃。

  “对,我们想拜托媒体兄弟们帮我们宣布一些事情。”陈剑秋紧接着说道,“既是给市场看,也是给我们的对手看。”

  普利策连连点头。

  独家!第一手资料!喉舌!

  对于一家媒体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们现在这算是采访了,对吗?”普利策站起了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