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50章
看来鳌拜正在帮助平西王练兵呢,兵练好了就造反!
而吴三桂因为担心朝廷会听信谣言讨伐他这个终臣,所以就不得不加紧训练军队和储备粮草军需……由于鳌拜来投得谣言也在军中流传,所以昆明城北大营的军队这些日子训练起来特别卖力。一个个都打起了十八分的精神――有鳌拜带着大家打八旗兵,大家能没干劲吗?好好反上一次,以后得了天下,子子孙孙都有好日子过啦!
而平西王麾下兵将的干劲,又反过来证明鳌拜就在吴三桂家里……看看,这兵都练得快赶上当年的老八旗了,摆明了就是鳌拜在帮忙练啊!平西王哪有那能耐?有那能耐早当皇上了。
所以这一次有鳌拜帮忙,平西王当皇上的事儿稳了!
所以无论吴三桂怎么辟谣,人家就是坚决相信鳌拜就在吴三桂家里,这可真是跳进滇池都洗不干净了。
而更让吴三桂头大的是,云南周围的贵州、广西、四川的军头们也相信鳌拜已经投靠了吴三桂,所以趁着过年的机会,都轻车简从跑来昆明打听“反情”了……
这帮家伙在参观了昆明城北大营的训练情况后,都相信鳌拜就在昆明了!回到五华山上就按捺不住一颗颗“造反之心”了,直接撕掉伪装,开始劝反了!
而陪同吴三桂招待这帮“反贼”的平西王藩下的将领谋臣,也都兴奋不已,大声附和。有几个都已经东张西望找黄色的纺织品了……黄袍加身的戏码,大家都是知道的。
眼看着吴三桂就要被一帮造反专业户给逼反了,他的次子吴应麒脚步匆匆地从大殿外头进来,也不理那些想要巴结他的将领,直接凑到吴三桂耳边一阵嘀咕。然后就看见吴三桂脸色大变,猛地站了起来,然后冲着大殿内的众人抱了抱拳,说:“家中有事,少赔了!应麒,替我招呼一下。”
说完这些,吴三桂就拎起袍子,一路小跑着出了银安殿。
而底下那么多人看见这一幕,就都明白了――一定是鳌拜有请,估计是商量造反的事儿!
要不然在如今的云南,还有谁能让平西王一路小跑着去相见?一想到鳌拜确定无疑就在吴三桂家里,大家伙就都放心了……
……
吴三桂出了银安殿后,也没心情坐什么滑杆小轿,直接让手下把马给牵来了,然后就在一群王府护卫的簇拥下,就小跑着下了五华山,奔到了五华山西面的王府别院安埠园内。
安埠园说是吴三桂修身养性的地方,同时也是陈圆圆居住的地方。
园子里面有湖有岛有假山,还有一座高达五层的藏书楼,称“万卷楼”,号称藏书万卷。吴三桂这两年闲下来的时候,就喜欢和陈圆圆一起在万卷楼里面读书和听书――由陈圆圆负责读,他负责听,有时候还会枕着陈圆圆的大腿听。
不过今儿吴三桂来安埠园并不是为了听陈圆圆说书,而是为了一个败坏他闺女名节的谣言――居然有谣言说吴三桂把他和陈圆圆所生的宝贝女儿阿珂嫁给了朱三太子!
这谣言传得真是越来越离谱了……之前说鳌拜千里迢迢来投奔他吴三桂已经够离谱了!
他和鳌拜又没什么过命的交情,鳌拜凭什么千里迢迢来投?就算鳌拜来投,他吴三桂也不会接受啊!他吴三桂又不想造反,他只是想当一个手握重兵,随时可以造反抢了康熙半壁江山的大忠臣!
而现在,这个鳌拜来投的谣言还没辟干净,又来了一个吴三桂嫁女儿给朱三太子的谣言。他吴三桂的女儿嫁不出去吗?为什么要嫁给朱三太子?有什么好处吗?难不成他吴三桂还想勾结鳌拜一起拥立朱三太子来反清复明?
这事儿……好像成功的可能性还蛮大的!
可问题是,吴三桂手里面既没有鳌拜,也不知道朱三太子在哪里?
整个就是一让谣言陷害的冤大头啊!
等以后人家再形容被冤枉的时候,就别说什么“比窦娥还冤”了,窦娥哪有他吴三桂冤呢?以后谁再被人冤枉,干脆就说“比吴三桂还冤”吧!
更惨的是,吴三桂发现自己的冤还没法伸了……现在那个康熙小皇帝就是怀疑他收留了鳌拜,就是勾结了朱三太子,就是想要造反夺大清的江山。而且这还不仅是康熙这个小昏君和他手下的奸臣这么认为,连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这边的文武官员还有平西王藩下的壮士,现在也都觉得他平西王吴三桂要造反!
这个冤怎么伸?这个理儿又能上哪儿去说?
难不成还真的起兵伸冤?一股脑杀进北京城去找康熙皇帝当面讲道理?
当这个起兵伸冤的念头在吴三桂的脑海当中浮现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到了万卷楼所在的院子外,还没下马,就听见了几个人在那里争吵。
“姨奶奶,爹爹,世琮大哥,你们可别骗我……我也姓吴啊!现在满北京都知道鳌拜来了咱家,还知道我爷爷把我阿珂姑姑嫁了朱三太子!”
“胡说!一派胡言!”
“谁把阿珂嫁给朱三太子了?你阿珂姑姑还好好的在家呆着呢!”
“就是啊,咱家也没鳌拜啊!”
“什么?没有鳌拜?那我阿珂姑姑也没有嫁给朱三太子?”
“没有,没有的事儿!
“都是谣言,这谁说的?”
“哦,鳌拜到咱云南的事儿好像是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捅到北京去的。另外,云南巡抚李天浴也上了折子,报告了鳌拜来咱家的事儿和我姑姑嫁给一个王永康的叫花子的事儿……还说那叫花子就是朱三太子!有没有这事儿?”
当吴世珏问起王永康和吴三桂女儿的婚事时,院子里面的几个人都哑巴了。
这事儿是真的,而且还是吴三桂吃的一个哑巴亏。
虽然嫁出去的那个并不是吴三桂的亲闺女吴阿珂,但是该办的领养手续,吴三桂可一点没落下……那个被吴三桂紧急收养的丫鬟,在平西王府的家谱上登记的就是郡主格格!
而且吴三桂把这个便宜女儿嫁出去的时候,也给足了嫁妆,标准和亲生女儿出嫁是完全一样的。
吴三桂还给北京的朝廷上了题本,保举王永康那个叫花子当了正三品的参领(平西王府参领),虽然是空头的,但官位和俸禄一样都不缺。
最后,吴三桂还给江苏巡抚玛祜写了封信,请他帮忙在苏州替自己的女儿女婿找个好房子,再买土地让那两夫妻收租。
虽然吴三桂的事儿办得挺漂亮,但是心里并不痛快――他老人家摆明让人宰了一刀,心里能痛快才怪。
所以吴三桂从头到尾,都没见过自己这个好女婿一面,也没让他留在云南,而是远远打发回了苏州。
当然了,找人做掉这个王永康也不是吴三桂的行事风格。传出去也有损他老人家“有小节而无大义”的形象――他都已经把大义丢了个干干净净,如果小节都不要了,谁还跟他混?
可这个为了保住小节而不得不捏着鼻子吃下去的亏,居然也成了奸佞小人陷害他吴三桂的证据了!
想到这里,吴三桂都快给气炸了,翻身下马后就跟打冲锋一样的冲进了一道月亮门,出现在万卷楼旁的一座八角亭子外。
而吴国贵、吴世珏爷俩就站在一座在亭子里面一个衣着素雅的妇人旁边。这妇人已年届不惑,徐娘半老,但却风韵犹存。这妇人,当然就是那个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红颜”陈圆圆了!
看见吴三桂冲进来,陈圆圆连忙站起身,向着吴三桂盈盈一福,又冲着吴三桂嫣然一笑,已然是百媚横生。吴三桂看来连一把老骨头都有点酥了,一肚子的火气也熄了大半。
吴国贵和吴世珏两人也走出亭子,向吴三桂躬身行礼。
吴三桂挥了下手,然后就快步走到亭子里面,在陈圆圆身边落了座。吴国贵、吴世珏爷俩则在亭子外头毕恭毕敬地站着。
“世珏,到底怎么回事儿?”吴三桂看着风尘仆仆的养孙子吴世珏问。
吴世珏没有回答吴三桂的提问,反而问了这老汉奸两个问题:“爷爷,鳌拜真的不在咱家吗?朱三太子真的没当上您老人家的女婿?”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吴三桂都快无语了,“这谣言哪儿来的?完全是在胡说八道!鳌拜根本就不在云南!老夫也没把女儿嫁给朱三太子。”
吴世珏还是有点难以置信,又追问道:“那……鳌拜躲在哪里?贵州还是四川?朱三太子和爷爷真的没有联络?那个叫王永康的……”
吴三桂气哼了一声,打断了吴世珏的提问,然后又道:“鳌拜不在我这里,至于他是不是躲在四川或是贵州的什么地方,我也不得而知。而且我和朱三太子压根就没有联络!那王永康……唉,就是个落魄的故人之子,当年老夫和他爹都在关宁军中为将,颇为投机,结了指腹为婚的儿女亲家。谁知道后来王家破落,老夫和他们也失了联络。知道几个月前,这王永康才拿着老夫和他爹所订的婚书找上门来。
老夫不忍见他落魄,就收了个丫鬟当养女,又陪了份嫁妆嫁了过去,还给他保了个参领的官,打发去苏州了。”
“这下可遭了!”吴世珏一下就急了。
“怎么了?”吴三桂皱着眉头问,“老夫嫁个养女难不成还犯了天条?”
吴世珏点了点头:“爷爷,皇上已经任命康亲王为钦差大臣,将要带王忠孝等人以护送耿精忠归藩为名,下江南去捉拿您的女婿王永康了……而且还要把他当成朱三太子给捉了!”
第一百零六章 当东林党加上李自成?
安埠园,万卷楼。
大清平西王吴三桂这个时候正和自己手底下的四大军师――方光琛、郭壮图、刘玄初、汪士荣等四人,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吴应麒和吴国贵,以及孙子吴世琮等人,一块儿在闭门读书。拜读朱三太子所著的《天下为公论》!
这本书是吴世珏从北京带回来的,本来就只有一本,但吴世珏在四川叙州府富顺县的“盐庄”上歇脚的时候,又让盐庄的管事、账房一起帮着抄了七八本。所以现在吴三桂等人得以人手一册,学习朱三太子的主义了。
屋子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纸张翻动的声音,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吴三桂才放下书本,摘下老花眼镜,扭过头问吴世珏:“世珏,你这书哪儿来的?”
“爷爷,这书是王世凯给我的。”吴世珏回答道。
“王世凯?”吴三桂想了想,问:“那王世凯和小菟的婚事妥了?”
“妥了,”吴世珏说,“借了世子爷的一个好朋友,名叫杨起隆的北京外城大混混的名头,暂时算是杨小菟了,和杨起隆的妹子一起嫁给了王世凯。二女侍一夫,当然了,小菟是大老婆。”
“大混混?”吴三桂眉头一皱,“不就是地痞吗?”
“不不不,”吴世珏摇摇头,“爷爷您有所不知,如今北京周遭情况不好,到处都是因为满人圈地而失去家园田土的百姓,其中相当部分都在运河两岸讨生活,极其悲苦。”
吴三桂叹了口气,低声道:“亡百姓苦,兴百姓苦啊!”
吴世珏说:“爷爷您说得没错,如今满人当道,天下皆苦……连天子脚下都赤贫遍地。有许多心有不甘前朝的遗臣许是看到了什么机会,就转行成了混混。他们或是开设罗教斋堂,或是创帮立会,一边把持漕运上的生意,一边又在北京外城欺行霸市,当然也做一些比较正经的买卖,譬如开青楼、放高利贷什么的,有些混得好的还黑白两道通吃。
这个杨起隆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和咱们的世子爷关系匪浅,还和平、靖二藩的世子爷交好,甚至还搭上了裕王的线,成了替裕王收账敛财的‘王商’,还在东堂子值房里兼了差。
家里的买卖也不小,除了放账收债,还在皮条营胡同设了堂口,开了赌馆,还拿了八大胡同里面许多青楼的暗股,又倒腾各种古玩字画和南边运来的西洋玩意儿,专门赚八旗子弟的钱。”
“竟有此事!”吴三桂皱起眉头,“那帮八旗子弟怎么那么不学好?”
吴世珏哼哼道:“八旗子弟也是人,富贵之后一样会贪吃贪玩……读书习武多苦啊?哪有吃喝玩乐开心。”
吴三桂还是有点不相信,哼了哼道:“那是你们,人家八旗子弟能和你们一样不学好?”
“爷爷,”吴世珏不服啊,“那些八旗子弟哪儿能和我比?要比真功夫,我至少能打遍半个北京城!”
“行了,世珏,你就别吹牛了!”吴世琮在旁插嘴道,“既然王世凯已经娶了小菟妹子,那他是不是该向着咱们?”
“那当然!”吴世珏压低了声音道:“王世凯说他和他爹现在潜伏清营只是在等待机会反戈一击。现在他们已经得到了小皇帝的信任,被委以练兵重任,将来王辅臣还会出镇两广……只要爷爷能在西南举兵,他和他爹一定会起兵响应。”
“这可太好了!”吴应麒一脸兴奋地说,“爹,两广地盘上已经有不少提督、总兵、副将是咱们的人了。如果王辅臣、王世凯再和咱一起反。那咱们也许可以一鼓而定江南半壁!”
吴世珏又道:“另外,那个杨起隆也和孙儿说,如果爷爷您能在云贵举起义旗,他愿在直隶率天地会弟子举事杀虏!”
“天地会?”吴三桂问,“是干什么的?”
“干造反的!”吴世珏道,“据说是写出这本《天下为公论》的那个朱三太子成立的,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反清复明均田地’为口号。要夺了鞑子的天下,然后建立一个君民共天下,耕者有其田,人人有饭吃的太平盛世!”
“这个朱三太子不简单啊!”吴三桂嘟哝了一句,然后扭头看着自己的四大军师,这个时候方光琛已经粗略地看完了《天下为公论》,皱着眉头在那里盘算着什么。
看见吴三桂的眼神,他就思索着道:“王爷,您不觉得这本《天下为公论》很眼熟吗?”
“是有点眼熟……”吴三桂点点头,“均田分地的主张看着有点像从李闯那里抄的。”
“王爷英明,那的确是李闯的东西,”方光琛说:“而原君、原臣、原法的那些,看着有点像东林党的东西。”
方光琛是歙县人,早年间也曾经游学南都,和一帮东林后继称兄道弟,和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都算旧相识,当然也听人说过那些“原君素王”的道理――当年东林党的主张说穿了就是皇帝少管事,天下由他们来把持。
可惜这帮人嘴炮一流,砍人不行,不像他们的欧洲同行嘴硬刀快!
“这东林党的道理怎么和李自成的路数凑一起了?”吴三桂的女婿,四大军师中权力最大的郭壮图皱眉道,“王爷,这个天地会会不会还有李自成的股份?我可听人说了,当年在九宫山死了的不是真李闯,而是个替身……而湖广四川交界地带始终有李闯的余党出没。”
这个脑洞还是够大的!
吴三桂想了想,居然也觉得有可能,于是点了点头,又把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另一个智囊刘玄初。
刘玄初也已经看完了《天下为公论》,看到吴三桂投来的眼神,马上就道:“事到如今,您必须得拿个主意了!”
“拿什么主意?”吴三桂眉头紧皱,明知故问。
“当然是举兵起义的主意了!”刘玄初道,“王爷和朝廷误会已深,嫌隙难平,已经是欲为富家翁而不得了。之前一个鳌拜就已经说不清了。现在又多了一个写出《天下为公论》,并组织起什么天地会的朱三太子给您当女婿……”
吴三桂打断道:“玄初,你觉得那王永康真的是朱三太子?”
刘玄初摇摇头,拈着自己的山羊胡,思索着道:“那王永康多半不是朱三太子,但王爷您能说得清楚吗?王永康虽然不是三太子,您给他的也不是真闺女,真要查都是能查清楚的……如果有人说王爷真的将女儿嫁给了朱三太子,并且将他们藏了起来。而派去苏州的所谓女儿女婿都是掩人耳目的假货,小皇帝会相信吗?
另外,属下怀疑派去捕拿王永康夫妇的康亲王和王世凯,还会从王永康那里搜出几本《天下为公论》和什么朱三太子的信物!”
“什么?”吴三桂一怔,“玄初,你的意思是……王辅臣父子有问题?”
刘玄初点点头:“王爷难道不觉得他们在给王爷设局吗?”
吴三桂当然已经觉察出不对了――他在北京城是有不少耳目的,已经查探出王吉贞揭发鳌拜入滇的事儿了!
这明摆着是栽赃陷害!
“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吴三桂脸色阴沉,似乎有点恼怒,“本王待他们可不薄啊!”
“爷爷,”吴世琮这时候插嘴道,“他们的心思和今儿在银安殿上来给您拜年的那些人是一样的!都不想再跟着大清朝混了……大清终究是八旗子弟的天下,咱们汉人干得再好,也不过奴才走卒,用得上的时候还好,一旦用不上,那可就要卸磨杀驴了!而现在,磨已经拉完了,马上就要杀驴了!”
“世琮大哥说得对,”吴世珏也重重点头,“爷爷,反了吧……大清忠臣咱已经干不下去了!别的不说,光是这个鳌拜,您就交不出来!您交不出鳌拜,就算把自己交出去,这个富家翁也当不踏实,何况还有个朱三太子?”
“好一个王世凯!”吴三桂哼了一声,“这是要把老夫往绝路上逼吗?”
“爷爷,”吴世珏摇摇头,一脸兴奋,“那不是绝路,而是一条登天之路。孙儿在北京待了好几个月,目睹了如今旗人子弟的种种颓废,他们早就不复昔日之勇了。而且旗人的宿将名臣也凋零殆尽,只余鳌拜、岳乐之辈。而鳌拜还在爷爷您的麾下!”
“老夫哪有鳌拜?”
“爷爷,您有!”吴世珏说,“王世凯还让我转告您:如果皇上觉得鳌拜一定在平西王治下的云南,那么平西王府里最好真有一个鳌拜!”
吴三桂又是一愣,旁边的智囊刘玄初忽然大声道:“王爷,那王世凯说得没错……您还是把鳌拜认领下来吧!”
“把鳌拜认下来?怎么认?”吴三桂也知道现在有鳌拜比没鳌拜有利,但他不知道该怎么认,“总不能给朝廷上个奏疏说鳌拜就在平西王府吧?”
“这倒不必。”刘玄初笑道,“王爷只需要找个长相和鳌拜相似的人在平西王府和城北大营中出没,让人看见即可。现在明明没有假鳌拜,外头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若是有个假的,还不得传成个真的?
有了朱三太子的名分、鳌拜的威名、王氏父子和天地会当内应和各地汉人将帅的响应,再加上《天下为公论》的道理,王爷还怕这个反造不成吗?”
“可是这个《天下为公论》只有咱们几个看过,别人又不知道。”吴三桂继续向自己的智囊问计,听他的话语,似乎已经下了造反的决心!
“这事儿好办。”刘玄初眉飞色舞地道,“王爷让人多印一些,拿到市面上悄悄散发。然后王爷再颁布令旨,让各地衙门都张贴告示,宣布禁止《天下为公论》此书……为了让大家知道这书坏在哪里,还可以在告示当中指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造反,‘均田分地’是抢钱。
另外,王爷还可以把这书册发到下面的衙门、学校,让底下人先认一认,这样才方便禁止!”
还别说,刘玄初这个军师的脑瓜子就是好使!
吴三桂叹了口气,“玄初,你的主意很不错……不过还有个难题!吾儿应熊还在北京为质,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