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秦将

秦将 第639章

秦将 起飞的东君 4911 2024-03-23 01:33

  两人聊了一会儿,默契的没有提起朝政时事,只是说些当年的趣事,气氛十分和乐。

  待到最后,在赵佗即将告别离去的时候。

  李斯轻声道:“君侯,老朽已至最后光景,没几日好活了。可惜膝下儿孙不肖,没几个有本事的,老朽若是离去,还请君侯日后能看在老朽的份上,多多照拂一二。”

  赵佗点头道:“李公开口,赵佗自是答应。”

  片刻后,赵佗离去。

  李斯卧在榻上,看着那年轻人离去的背影,心情很复杂。

  昔日赵佗入秦前,李斯是始皇帝最为信重的心腹谋臣,始皇帝甚至还暗示了让他儿子尚公主的意思。

  按照正常情况,李斯凭借自身的能力和皇帝的宠信,早晚能登上丞相之位,李由也将得偿所愿尚公主成为始皇帝之婿,李氏一族将飞黄腾达,成为秦国数一数二的大族。

  可随着赵佗的出现,一切都变了。

  始皇帝的目光更多的放到了这个年轻人的身上。

  赏识,宠爱,以及信任,甚至将公主嫁给了赵佗。

  对于李由不能尚公主之事,李斯并无多大恨意,毕竟他儿子命不好。

  但李斯自己却在赵佗的耀眼光芒下显得黯然失色。

  赵佗打仗比他厉害,治国也有奇招,还会发明各种神奇有用的东西,这使得始皇帝对赵佗的宠信远超过李斯。

  在始皇帝的最后时光里,他将赵佗任命为右丞相,位居于李斯之前,就已经说明了态度。

  本以为等到自己的女婿上位,情况会有所改变,可让李斯失望的是,二世皇帝对于赵佗的信重同样超过了自己,一切事项都和赵佗商量,自己反倒成了一个摆设。

  虽有文通侯的爵位赐予,但那不过是安慰罢了。

  李斯怔怔的看着赵佗的身影消失在屋门外,脑海中闪过无数那人的事迹。

  他李斯,永远都被赵佗压在身下。

  所有的思绪,化作一声叹息。

  “既生斯,何生佗!”

  ……

  镇国侯离去后,很快又有二世皇帝亲自出宫前来探望。

  扶苏是个仁孝性子,对于李斯这位妇翁很敬重,一来就让御医为李斯诊治。

  只是结果很不好。

  面对脸色哀苦的二世皇帝,李斯微微笑道:“陛下勿要为老臣忧虑。吾师曾言: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人既有始,亦当有终,臣活的够久了,看过太多世事变迁,此生志向在先帝的重用下达成,又亲眼见到陛下这位圣君登基,受万民拥戴。纵使离去亦无什么遗憾。”

  “妇翁对于生死看得开明,不愧为荀卿弟子。”

  扶苏赞了一声,面露钦佩。

  李斯略显犹豫,道:“臣身处弥留,对于朝堂之事,本不该多言。但现在有一担忧处,不知当讲不当讲。”

  扶苏正色道:“妇翁乃是天下名臣,若对朝堂事有所担忧,还请相告,扶苏必聆听教诲。”

  “臣担忧的是镇国侯。”

  李斯说出了一个名字。

  扶苏皱眉道:“镇国侯?他是我大秦支柱,对秦国忠心耿耿,不知妇翁有何担忧?”

  李斯沉声道:“镇国侯能征善战,屡立功勋,又有治国之能,确实是我大秦支柱良臣。然臣这些年来,见镇国侯在天下声威日隆,军中和地方上多是他旧部,朝中诸臣亦有他昔日属下。至于民间,黔首更是将其奉为天下名将,治世能臣。”

  “除了声望外,镇国侯又尊为右丞相,有宰执天下的权力,就连陛下也常听其谏言,他的权势可称皇帝之下第一人耳。这样的威望和权力,哪怕是昔日晋之六卿,齐之田常也不能相比啊!”

  扶苏脸色骤变,回道:“妇翁所言太过危言耸听,朕了解镇国侯,他绝非六卿、田常之类。”

  李斯说道:“镇国侯或许不是这样的人,但人是会变的。陛下亦曾读韩非之书,可记得奸劫弑臣之言。陛下啊,君王之权切不可尽落于臣子之手,不管是面对任何臣子,陛下亦要有制衡之术应对才是。”

  话到最后,李斯咳嗽道:“臣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今日之语,尽是为我大秦所虑,为陛下所虑,还请陛下思虑之,咳咳……”

  扶苏听出李斯句句发自真心,所言也有道理,不由动容道:“妇翁所言甚是,朕自会好好思虑,还请妇翁勿要担忧。”

  见到二世皇帝听进去了,李斯这才轻松下来。

  他并不是单纯的针对赵佗,而是真心忧虑大秦的天下。

  晋之六卿,齐之田常。

  自古以臣篡君位之事并不少见。

  镇国侯如今身居高位,权倾朝野,皇帝又对其宠信有加,李斯这个学法之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危险。

  臣子掌握了太大的权力,那么对于君主来说就是一种削弱。

  他的外孙公子启明,若是不出意外日后将成为秦三世皇帝,这大秦的天下和他李氏一族息息相关,李斯自然会格外谨慎。

  李斯若尚在,还能牵制赵佗。

  但他这一死,赵佗可就是真的朝堂之上再无敌手了,若是赵佗真有不臣之心,那对秦国来说就十分不妙,故而李斯在临走前,必须要好好叮嘱二世皇帝。

  臣子需要制衡,君主的权力不能轻易落入臣子手中。

  扶苏对此有所思,但并不想多谈此事,便转移了话题,和李斯提到了启明等小辈的事项,之后又嘱咐李斯多多休息,便摆驾离去。

  二世皇帝走后,李斯有些疲累,躺在床上,默然不语。

  片刻后,送皇帝离开的李于进屋。

  他想到今日皇帝和诸卿前来看望李斯的事情。

  正是因为李斯要死了,才会有这么多人前来看望。

  李于心中满是悲伤弥漫。

  “父亲,儿离不开你。”

  李于跪在榻前,看着榻上的李斯,泪如雨下。

  李斯若在,他这个二代可以活的无忧无虑,哪怕做错了事情,也有老父为他解决。

  如今老父将去,李于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慌,他紧紧握住李斯枯瘦的手,不敢轻易放开。

  “没什么好伤心的,生死有命,我活了七十八岁,已经够久了。”

  李斯打量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叹道:“我只是担心你性格浮躁,遇到事情不懂隐忍,在这一点上比你兄长还要差上许多。我在的时候尚能约束于你,一旦离去,就怕你日后惹出祸事。于儿啊,以后之事,你莫要胡乱作为,一切只须听皇帝吩咐,只要有皇帝的恩宠在,吾李氏方能长存无忧。”

  “儿知道了。”

  李于点头,含泪应声。

  李斯今日连续见了好些人,说的话太多,已是有些无力,见到李于点头,他也没有心力再多说什么,疲惫的挥了挥手,让李于离去。

  听到儿子离去的脚步声。

  李斯躺在榻上,愣愣的看着上方的木梁。

  他今日请求赵佗照拂李氏。

  又对二世皇帝言赵佗权力威望太大,可能会对国家有威胁,要进行防范。

  最后还嘱咐了李于日后该如何行事。

  这些事情了结,他本该安心等待死亡的降临。

  但李斯还有一件事情放不下。

  他睁着眼睛,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面容坚毅的中年男子。

  “父亲。”

  男子叫了一声。

  李斯再也忍耐不住,泪水自眼角流落。

  在弥留之际,李斯想到的是那个让他操碎了心,让他付出了最多心力,也最让他失望和牵挂的儿子。

  他除了是帝国的丞相,一位政客外,更是一个父亲。

  他喃喃道:“由儿,我的由儿……”

  秦二世皇帝六年,夏。

  秦国文通侯左丞相李斯,薨。

  第八百四十章 :制度

  文通侯李斯薨,使秦国朝堂上的权力结构出现了改变。

  李斯资格老,声望大,又是当今皇帝的岳丈,一向代表了秦国的法吏集团,是朝堂上能与镇国侯相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

  如今他一死,法吏集团在朝堂上的代言人就只剩下了廷尉甘虔。

  不管是职务、爵位还是本领,甘虔都无法和赵佗相比,处于绝对的弱势。

  而除去李斯外,朝堂上另一个能和赵佗相抗衡的人大概就是太尉王贲了。

  这位同样是秦国名将,列侯爵位,又位居三公之一的太尉,还当过赵佗的上司,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王贲甚至还要压赵佗一头。

  但王贲身体不太好,他又一直谨记王翦的教诲,鲜少参与朝堂争斗。要不是二世皇帝不准他辞职归去,王贲早就回去养老了。

  其子王离如今为西征大将,他王家后继有人,没有必要贪恋权位。

  在这种情况下,王贲同样起不到抗衡镇国侯的作用。

  至于王贲以下,李信、羌瘣、蒙恬等将领,或是爵位功勋不如赵佗,或是曾当过赵佗旧部,属于一党,更不可能对赵佗有所牵制。

  朝堂上,赵佗一家独大。

  这让他曾经的那些旧部手下,一个个看在眼中,喜在心头。

  觉得镇国侯真是熬出头了,如今身居高位,没有政敌,又有皇帝的支持,日后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不管是变法还是改革,全都将畅通无阻。

  唯有赵佗心感不安。

  没过多久,二世皇帝就将奉常王绾升到了左丞相一职。

  这一来,赵佗手下诸人面色微变。

  郦食其更是大胆道:“君侯,昔日王绾因君侯而被先帝贬谪,心中一定会有怨言。此当要小心,且今上如此安排,恐怕是有深意啊。”

  赵佗反倒笑起来。

  郦食其的话自然有道理,当年王绾是右丞相,结果因为赵佗而被贬官,心里肯定是对他不爽的,如今被升为左丞相,双方自然不太对付。

  王绾和其背后的势力,或许将成为赵佗的对手。

  但这件事并不一定是坏事。

  扶苏命王绾为左丞相,不就是用来牵制自己吗?

  虽然大舅哥对于自己有防范心,赵佗感到有些难过,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证明扶苏正在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君王。

  朝堂之上玩制衡,防止一方独大,威胁到君权,这就是帝王权术的基操啊。

  在某些层面上看,这样做对君主好,对做臣子的也好。

  赵佗对此并不在意,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将精力放到变法以及学室上。

  特别是学室的改革和扩大化,是赵佗接下来的重心。

  先秦时代,诸子争鸣,百家竞技,成为了华夏历史上文化和思想最为灿烂的一个时期,出现了数不清的贤者大家,留下了无数的经典著作。

  但随着秦国统一,始皇帝尽收天下典籍,焚书而禁言,使得原本开放的思想文化受到重大打击。

  再到后来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将这一思想禁锢推向了高潮。

  在赵佗看来,这样做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但对华夏的思想文化造成的伤害极大,特别是到了后期形成儒家独大的地步,将其他思想视为异端,动辄进行打击,使得思想层面上陷入僵化,变成一潭死水,这是十分不好的。

  有竞争,才能有进步。

  垄断,只会走向毁灭。

  “历史早已改变,我既然到了这个时代,当不让百家断绝,使一家独大。”

  赵佗之前提议的农学、工学、医学等学室在数年的施行下,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为秦国培养出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天下各郡县的农官、工师甚至于医者,有许多都是毕业于学室,这成为了一个普通人走向仕途的上升通道,社会层面上的反响很好。

  如今赵佗就是要增加学室的种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