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课本的具体内容。
赵佗建议王戊一方面可以从古代农书里选择实际有效的好方法编入。另一方面则可以让全国各地农官,献纳农业耕种的实用技巧。
同时还可组织一小批人专门研究各项农业技术的原理。
就如同物理里的声学、光学之类,只要先将农学技术的原理弄懂了吃透了,就能从其中进行改进和创造。
一番话听的王戊连连点头。
在最后,赵佗还送给了王戊一些“小时候从农家那边听到的一些想法。”
第一个就是杂交育种。
像用母驴与公马杂交出骡子一样,可以尝试对作物进行杂交育种,使得产量大大提升。
这东西的具体操作,赵佗不是很懂。
但他前世听过大名鼎鼎的杂交水稻,知道这技术肯定有大用。所以他将概念先抛给王戊,让他找专业的农人慢慢进行研究。
另一个,则是嫁接技术。
在周朝时期,就有“连理木”一说。
指的就是在大自然中有两个枝条挨在一起生长,时间长了就连在一起了。
古人发现后,认为这是大祥瑞,以此来形容男女之间爱情的忠贞不二,永不分离。
赵佗说农家之人从“连理木”现象中发现了将植物进行嫁接的技术,可以提高产量,抗病效果等等。
王戊听得如痴如醉,武功侯提出的“杂交育种”和“嫁接”的概念,一听就很厉害。
再联想到武功侯从不无的放矢,抛出的方法都有大用。
这两技术如果都实现了,那大秦的农业产量岂不是还能再大大提高。
他王戊的政绩岂不是大大的好。
“君侯的指点,戊记下了。”
王戊临走前,对着赵佗深深鞠了一躬,以表谢意。
“王君客气。”
赵佗笑呵呵的送他离去。
王戊有些话虽然没明说,但态度表明了他认为自己承了赵佗一个大大的人情。
人情债,最难还。
日后赵佗有用到王戊的地方,他肯定是责无旁贷。
其实赵佗在此事上,是占了便宜。
他之所以要提议开设工、农学室,真正的目的是要将其作为针对军功爵制度的一块探路石。
农为国本。
秦国的商鞅变法,其目的就是要将秦国变成耕战之国。
《商君书》里就说的很清楚:“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国家的一切都以农战为先,只要有利于农业生产,其他任何百业都可以往后挪挪。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法家也是为了秦国的农和战而服务。
所以赵佗拿出农、工来当幌子,果然如愿的压制了一切反对派。
上到皇帝,下到众公卿,谁也不会阻止一个有利农业的建议。
至于百工,虽然原本地位不算高。
但这几年在赵佗一堆跨时代造物的作用下,被皇帝和众公卿十分重视,将其提高到农业的地位,是能说得过去的。
作为赵佗大计划里的先驱,只要这第一批工学、农学搞好了,弄出了成效。那么他后面就可以顺势提出开设更多的学室。
比如医学,比如军校,比如……
等到各种学室都被赵佗弄出来。
学室弟子只要通过考核就能担任相关专业的官吏,那么军功爵的价值定将大大降低,国家发动战争的意愿也就降低了。
这属于是用很温和的手段来为秦国这辆战车踩刹车。
所以王戊的农学政绩就很关键了,赵佗帮他,就是在帮自己。
“慢慢来,两三年弄一个学室出来,样样都办出彩,这样就让人无话可说。”
“我要避免与李斯产生矛盾,他岁数大了,没必要在这些事情上和他硬碰硬,靠着温和的手段先熬过这几年。等他死了,我再大展身手就是了。”
想到此处,赵佗嘴角露出微笑。
他想动军功爵制度,最大的敌人大概就是李斯。
但赵佗觉得自己不需要和李斯硬碰硬,何必呢。
掐指一算,李斯今年好像六十五了。
他赵佗今年才二十六岁啊。
就算让李斯再活十年,赵佗照样有的是时间来改革。
时间,就是赵佗的优势,足以为他消灭一切敌人。
“政斗?”
“不需要的,熬死就好了。这才是真正的实力碾压,兵家正道。”
在赵佗的帮助下,有少府的工学章程和课本作为参照,王戊所操持的农学之事也很快走上了正轨。
这两个新开设的学室,要在咸阳先搞第一批试点,好看看效果。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就可以推广到全国去。
就在工、农学室在咸阳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流逝,各郡县征召的兵员和输运的粮秣都在快速的往南方边境聚集。
到了秦始皇三十一年九月,所有的人员和后勤运输都已布置到位。
秦国征伐百越之战,正式打响。
第七百二十七章 :战略
秦始皇三十一年,长沙郡,零陵。
秦国征伐百越的一部分军队,正屯聚于此,等待着进攻军令的下达。
一处山林边的平地上,秦军的黑色大帐连绵不绝。
“他老母的,热都热死了。光是坐着不动,衣服就能拧出水来,怪不得都说百越不是咱中原人待的地方。”
一个操着魏地口音的秦卒脱下衣服拧着汗水,满口抱怨着。
“是啊,听说昨日行军,隔壁屯就有人晕了过去,口吐白沫呢!”
“嘶,这还是在长沙郡。要是到更南边什么西瓯、南越去,那还得了。”
“这地方虫子也太多了吧。才睡了一晚,身上就全是包。”
周围的士卒纷纷发出附和声。
他们不敢说这场战争以及发动战争的人的坏话,只能将怨言和恐惧发泄在脚下所踩的这片土地上。
现在是九月时节,放到中原地区早就是凉爽一片。
越地却闷热无比,不仅高温,更有高湿,让这些来自中原的秦卒难以适应此方水土和气候,一个个直叫苦。
众人抱怨中,角落处却有一个男子躺在草席上,双手枕着脑后,闭着眼睛打盹。
有人看到,啧啧奇道:“彭仲,你还真是心大,在这种鬼地方都能睡下去啊。”
彭越睁开眼,打量了周围各有怨色的袍泽一眼,笑道:“不想着办法休息,只顾抱怨有什么用,难道你们还能弃军而走,偷跑回家不成?”
众人面色一滞。
偷跑?
当逃兵?
哪怕明知前方是穷山恶水的百越,秦军中也没几个敢当逃兵的。
他们死在这里,最多就是一个人。
要是敢当逃兵,不仅自己被抓了要斩首,就连远在家乡的父母妻儿也得遭受牵连,代价十分惨重。
也就一些自私自利,或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家伙,才可能会有这种危险的想法。
“所以呀,抱怨不过是徒费气力,不如好好养着精气,早点打完仗回去。”
彭越摇了摇头,又闭着眼睛打盹。
作为魏人,他同样不习惯这里的气候,对南方越地的险恶环境感到畏惧。
但彭越的心中有着一个强烈的信念。
十年前,山阳城下。
他亲眼看到魏国的宁陵君魏咎跪伏在地,向着一个少年秦将稽首求降。
从此后,那个场面就一直在彭越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大丈夫,当如此人!”
这是彭越当时发下的豪言壮语,他身体中深埋的热血被那一幕所点燃,难以平息。
接下来的时间中,他曾被秦军征召参与伐齐之战,升爵为公士,回到家乡后享受到了一系列不同于普通黔首的待遇。
彭越食髓知味,越发想要往上攀爬。
后来,他又被征召参与北伐之战,但可惜只是作为负责后勤运输的民夫什长存在,是战争中的小小透明人。一场大战下来,连爵位都没有混到一级。
这让彭越殊为遗憾,心中想要往上爬的心思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发强烈。
这一次的征百越之战,对普通秦卒来说是一场苦难,但换个角度想想,这何尝不是一个往上攀升的机会呢?
“武功侯伐燕的时候同样是一个公士,如今却成为高高在上的君侯,甚至能尚皇帝公主。”
“我彭越不敢和武功侯相比,但也要挣一个大夫爵位才行。日后走在大街上,好歹能被人尊称一声彭大夫。”
彭越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
杀他几个越人,升级爵位,成为人上人。
“我已经分析过了。整个秦国只要不是那位数奇郡尉领军,其他人来带兵,都是稳赢!”
这一次,秦军主帅可是大庶长冯无择,拥有着充沛的攻越经验,曾拿下了干越和东瓯两个越人大国。
至于他们这支秦军的统兵将领,则是长沙郡守屠睢。
屠睢在这里待了整整五年,对于越人算是知己知彼,经验丰富了。
在彭越看来,此战就是一个字。
稳!
……
“将军,我军先遣船只已经通过零渠(灵渠)进入离水(漓江),通航顺畅,沿途并无阻碍。”
“好,有零渠运输粮秣和军械,此战定将更加容易!”
当副将王豹将最新消息禀报到屠睢这里时,作为伐越副将的屠睢,刚好收到了来自主帅冯无择所下发的正式进攻命令。
这一次秦国二十万大军征伐百越,自然是有相应的作战计划。
根据秦军这几年来对百越的了解,百越之人少甲胄,兵刃原始破旧,在正面战斗上绝对不是全副武装的秦军对手。
越人也有他们的优势,其少有城郭都邑,居于山水溪谷之间。一旦避而不战,与秦军打起山林游击战,借助当地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对秦军来说十分不利。
冯无择和屠睢为了避免和越人陷入山林游击战,计划的就是以快打快,利用前期封锁消息后带来的情报优势,突然发动袭击,打越人一个措手不及。
在越人没有反应过来逃入山林险阻中时,秦军就一举将其君长以及几个强大的越人部落攻破,消灭越人主力。
如果能在战斗中俘获越人君长就更好了。秦军可以利用其名号,携带大胜之威,对越人招抚和围剿并用,一如之前赵佗降服于越的模样。
秦军的第一波攻势非常重要,也是最有优势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