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计划?”
黄傅生看着办公桌上的文件,一脸惊讶地看向陆九。
“你想干什么?”
陆九笑道,“现在医院培养新人医生的模式已经初成体系了,成熟只是时间问题,但陆九中医院继续发展的话,终究还是会碰到瓶颈的,我们这里不可能容纳超过一千名中医,所以,这份计划是陆九中医院未来的战略规划,我打算让中医重走赤脚医生的路。”
当年的赤脚医生模式,是超越时代的政策。
但,当年的人拥有的信仰,是现在的人所不具备的。
他们可以为了人民吃苦,不计较任何个人得失。
那是在当时的背景下。
现在是经济社会,想要还原当年的模式,就必须要有更加合理的规划。
既要让医生不饿肚子,又得给到老百姓实惠,使得大家都能够在家门口看病。
“你打算怎么做?”黄傅生此刻也有些热血沸腾。
他就是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对于陆九提出来的这个计划,他如何不知道价值所在。
相比起中医与AI结合,走大数据体检的路,他更在意乡村医生这个计划。
为什么?
作为中医,他一直认为高端医疗并不符合华夏的国情。
医学这个东西,如果脱离了群众,它就算再先进也毫无意义。
医学是生命科学,它既离不开人,也离不开地。
因为一方水土养出来的一方人,他一旦得病,甚至与所在地也是息息相关的。
很多患者不远万里跑去别的地方看中医,如果是碰到一个懂五运六气的医生,兴许还会根据你的家乡所在地,判断出你这个病应该用什么药。
比如川四,这里湿气比较重,藏龙,火炉城市,这两个地方的人得了同一个病,用药是完全不一样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中医在当地比较厉害,看外地人反倒频频出现失误的地方。
乡村医生,顾名思义,让本地医生扎根家乡,直接给当地老百姓看病,不需要他们跑到大城市,或者外地去,而本地医生又熟悉这一方水土的人,治疗起来事半功倍。
想法很好,可想要实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这份乡村医生计划,旨在培养一些,不愿意在大医院工作,只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家乡,凭借自己的本事开一个小医馆,为周边的街坊邻里解决疾病的中医,我相信学中医的人,绝大多数都还是希望自己做主,如果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医馆,其实很多人都可以混的风生水起。”
“当然,这份计划也不是强制性的,只要过来接受培训,去哪工作都一样,但如果有意向自己开医馆的话,我们医院就可以通过这份计划,对这种人才进行定向培养,比如五年内,该医生必须完成医院规定的各项技能考核任务,当该医生通过各科主任的考核,顺利毕业,即可以加盟的方式,在自己家乡开一个医馆,医馆的建设费用,由总医院出八成,剩下两成归个人出资,医馆利润,总医院只占一成,各种医疗物资,如毫针,中药,均可以在江汉药材基地集中采购,价格不变。”
“那些个有师承,水平不错,但没有行医资格证的,我们医院在培训期间,也可以帮助他拿到证书,总之,五年内达标者,可成为我们医院的加盟医生,在自己家乡开设医馆。”
“同时,在我们医院毕业的医生,还享有终身维权服务,如果他在医疗过程中,出现了与患者的纠纷问题,总院可提供法律援助,倘若他本身是为了救人,用药没有出现大错,从而背上了官司,总院可代为支付费用,可若是用药不是为了救人,而是谋财害命,那总院概不负责,甚至还会将其除名,收回他的医馆,并控告他损害总院的名誉,以各种方式阻止他行医。”
“这么做,一是能够让医生大胆行医,没有后顾之忧,有利于培养诸如李火老先生那样,能治疗危急重症的中医,二也是约束医生,切莫干谋财害命的事,否则咱们有的是办法治他。”
“……”
陆九洋洋洒洒说了近半个小时。
黄傅生也听得入神。
可以说,陆九这个乡村医生计划,也是非常的理想化。
但比起当初陆九中医院建起来时,所构建的制度体系,明显更接地气了。
这个计划并非无法实现。
正如陆九所说,陆九中医院培养中医的体系已经搭建起来了。
哪怕是个什么都不懂的中医门外汉,在这个地方培养五年,出去之后,也比很多中医院那种半吊子的中医强太多。
治疗一些小毛病,根本不在话下。
陆九想要把陆九中医院打造成为中医界的黄埔军校,其实光靠搭建体系只能算完成了一半。
黄埔军校之所以厉害,那是因为从这里走出去的将官,在战场上表现的非比寻常。
陆九中医院培养的医生,如果仅仅只是在本院发展,名声肯定是传不出去的。
所以,这份乡村医生计划,可谓是一举两得。
既能让陆九中医院因为这些走出去的医生而得名,又能够让走出去的医生遍地开花,实现曾经的赤脚医生模式。
不,应该说乡村医生是进阶版的赤脚医生模式。
它的底层逻辑不是燃烧医生自己,从而照亮广大人民群众。
而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自己的生活。
这才是一个可持续的模式。
“那万一有人觉得在陆九中医院干工资高,回到家乡开医馆工资低,不愿意怎么办?”黄傅生问。
陆九笑道,“总会有人愿意的,老师,您觉得中医学好了,真的会缺钱吗?”
“当一个人不再缺钱之后,他更需要的,其实是身边人的肯定,更何况,在咱们医院学五年又不是白学,咱们也得给工资的,以咱们的待遇,五年足够一个医生赚几十上百万了。”
“有这些钱,回到家乡开个医馆,还有咱们资助,换做是您,您愿意吗?”
倒也是!
黄傅生笑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实施这个计划?”
陆九道,“就现在吧,咱们招的这批新人里面,就有不少外地人,先从他们开始,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能培养多少就培养多少,反正这个计划我是打算用一辈子去完成的。”
黄傅生笑道,“你小子,开口就是一辈子的计划,这么说,我这把老骨头怕是看不到陆九中医院享誉全国的那天了。”
陆九笑道,“那也未必,万一十几二十年内,咱们就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在全国开花结果了呢?”
黄傅生哈哈大笑,“你也是真敢想,希望吧,希望那天能够早点到来。”
……
第392章 优渥的条件
乡村医生计划启动后。
医院内新一批的医生,几乎全都签订了合同。
正如陆九说的那样,学中医的人,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太喜欢大医院。
之所以毕业了要去那里,无非就是没有能力,没有资本。
如果自己就能够开一个医馆当老板的话,谁又愿意去大医院打工呢?
陆九中医院不仅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工资,五年后,甚至还包分配。
这谁顶得住?
左全等人都笑称,陆九这个做法,有点像上个世纪对待大学生的政策。
现在这个年代,大家都在拼命的内卷,陆九倒好,直接开历史倒车,给年轻中医分配医馆。
这计划要是不同意,那跟傻子有什么区别。
只是很多人也有些奇怪,为什么陆九要干这种事。
他图什么?
这份乡村医生计划,明摆着就是来扶持新人医生的。
陆九中医院可以说得不到任何实惠,不,医院至少还能得名,陆九自己呢?
他好像什么也得不到吧。
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干?
难道是为了所谓的“中医的未来”?
陆九一个人扛得动吗?
院长办公室。
彭炎又来找陆九了。
只是这次并非是私底下的聊天。
“院长,商量个事。”
陆九闻言,笑骂道,“神经病啊你,搞这么正式干嘛。”
彭炎笑嘻嘻道,“这回是正事,不是瞎聊,职位称呼还是要遵守一下的。”
陆九道,“那你说吧,什么事。”
彭炎正色道,“我也想加入乡村医生计划。”
陆九笑道,“哦?不到大医院发展了?”
彭炎摇头苦笑,“说实在的,如果没有在这里上班,那么我可能真的会在金陵中医院干一辈子,累点就累点呗,反正能赚到钱,可是在这里工作了这么长时间,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制度,你让我再回去大医院,已经不可能了。”
“我现在大概体会到了你当初要离开金陵中医院的心情,一个人在规则里面站在,是很难去改变规则的,如果适应不了,那就只能离开,我自问没有你本事大,也没有那个决心去改变什么。”
“所以,如果能有个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给自己家乡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看看病,混个温饱其实也挺不错的,而且,学了这么久,我也发现,有时候我们看病劝导患者要健康生活,说的非常好听,但其实自己就没怎么做到。”
“反正现在陆九中医院也已经走上了正轨,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五年后,我也想回老家,开个小医馆。”
学中医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个毛病。
就是纠结。
因为你学的东西,跟你做的东西,往往都是背离的。
就比如在大城市上班,毫无疑问,即便你是中医,加班熬夜也是常有的事。
你明知道这是对身体有害的,但没办法,必须得干。
还有些药,你明知道开出去是没效果的,但没办法,为了医院的效益,你必须得开。
以前的彭炎很天真,总觉得只要自己能力强了,就可以改变规则。
现在,他也逐渐认清了现实。
不过他没想着去改变什么规则,他就希望自己能够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干干自己喜欢的事。
仅此而已。
这大概就是学中医的人,慢慢养出来的佛系思维。
跟当初的陆九一模一样。
“想好了?”陆九没有劝说,他也知道,当彭炎来找自己的那一刻,就不是来询问意见的,作为朋友,他没理由去干涉对方的人生,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他的决定。
“嗯。”彭炎道。
“那你就得做好准备了,五年后我亲自考核你,不通过,医院的大门你就甭想出去了。”陆九贼兮兮地笑道。
“卧槽,过分了啊,你什么水平,我什么水平?”彭炎差点跳起来对着陆九臭骂一顿。
陆九现在的水平,已经不弱于黄傅生等一众国医大师了。
五年时间,让自己得到一位国医大师的认可。
这特么简直就是地狱级考核标准啊!
“不好意思,计划是我定的,最终解释权归我,再说了,计划里面写的很清楚,要通过各科室主任的考核,我虽然是院长,但也是疑难杂症科的主任,别想蒙混过关!”陆九笑道。
这也能叫蒙混过关?
彭炎龇牙咧嘴。
“怎么?觉得自己菜,通不过?”陆九使出了最低级的激将法。
这玩意对别人没用,对朋友,那是一试一个准。
“等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彭炎哼道。
“玩尬的是吧,行,五年之期已定,等你来打我脸。”陆九笑道。
“医馆我要定了!”彭炎说完,转身离开办公室。
彭炎走后,陆九便接到了黄傅生的电话。
说是中医协会的应德双会长,要举办全国中小学生中医药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