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改掉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实际上就已经是陆九开出的药方了。
“真的不用?”夏军说话间瞥了眼陆山,见陆山不着痕迹地点头,心里也算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那行,小陆,谢谢啊。”
“不客气,有什么问题随时来找我。”陆九道。
“那我肯定不跟你客气,哈哈哈,陆叔,走了。”夏军付完款,笑呵呵地领着自家孙子离开了医馆。
一上午的功夫,陆九一共便只看了两个病人,这比起他在医院的时候,数量可要少的多,不过怎么说呢,在自家看病就是舒坦,不用管什么规章制度,想怎么看病就怎么看病,最重要的是不用开会写报告。
缺点嘛。
钱少。
回家吃完午饭,小憩了几十分钟后,陆九便回到医馆继续坐诊,陆山则拧着一个小茶壶靠在躺椅上,优哉游哉地享受着日光浴。
【患者张宇,脾虚康复进度2%,气虚康复进度20%,有症状康复进度超过一成,激活普通奖励,是否领取?】
哦?
有意思。
看来张宇应该是已经喝药了。
药方对症,往往都能立竿见影,那种一开就是几个疗程,吃个把月也不见好的中药,基本都是抓瞎的药方,要么是水平不够没对症,要么就是纯纯骗钱。
行,那就看看这个系统能给点什么奖励。
【领取】
【获得奖励:基础针刺!】
基础针刺?
陆九略显失落。
本以为这奇怪的系统能够给自己点惊喜,却没想到居然只是基础针刺。
陆家传承虽然是以经方为主,但几百年前也是有几本针灸典籍的,只是因为时代的原因,陆家的针灸手法渐渐失传了。
不过特殊手法失传不意味着陆家的中医就彻底不会针灸了,几百年间,陆家也有不少大才四处拜师学艺,偶有心得传承下来。
只可惜都不成体系,且后人学医的越来越少,到了陆山这一辈,便也只是学得个皮毛。
陆九更是不必说,比他爷爷更差,针刺只学了个基础,想要靠这个手段治病,目前尚有难度。
然而就在陆九失望之时,一股庞大的知识涌入他脑海后,顿时让他整个人的神经为之一振。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赭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这好像是……黄帝内经灵枢中的九针十二原篇,岐伯说过的一段话吧?
学医就是这点不好,要背的东西太多了。
不过陆九记性不错,黄帝内经他也是经常读,所以对原文也颇为熟悉。
此时这段内容出现在他脑海里,除了熟悉之外还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感悟。
就好像有人在陆九的脑子里教他如何在针刺的时候把握气机,要知道一切针刺治疗的关键就在这“气机”二字,气机没有找准,就等于辨证没有明确,严重点出人命也是有可能的。
这也是黄帝内经灵枢第一篇最为核心的内容。
经过这一番知识的洗礼,陆九感觉自己以前学的针刺根本就不是基础,跟这次的感悟比起来,怕是只能算入门。
这可就有点夸张了!
往后岂不是只要不断地治好一些个患者,自己的医术就能够像坐火箭似的蹭蹭往上涨?
呵!
一年二十万?
笑话,国医大师才是自己的目标!!
本就有些自信的陆九此刻多少有些膨胀了!
不过也就得瑟那么一瞬,陆九自己也清楚,想要获得奖励必须有个前提,得竭尽全力治好每一个患者。
躺着等奖励降临,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患者张宇,脾虚康复进度2%,气虚康复进度50%,有症状康复进度超过五成,激活技能奖励,是否领取?】
嚯,看来药效在持续起作用了。
【领取】
【获得奖励:得气】
得气?
这个陆九再清楚不过了,如果说抓住气机是一切治疗的关键,那么得气就是一切治疗的开始。
针下得气,意味着医者已经通过毫针刺激到了患者的穴位,接下来就可以通过一些特殊手法来勾动聚在穴位里的气,治疗一系列疾病。
当然,即便是不用特殊手法,只要得气也是在治疗。
可以说,只有做到针下得气了,才算得上是个合格的针灸医师。
陆九狂喜不已。
基础针刺的知识已经让他受益匪浅了,现在居然直接让他有了针下得气的能力。
逆天!
这个系统太bug了。
有了它,自己何愁成不了国医大师?
稳了!
接下来只需要一门心思地治好患者,其他的便无需再考虑了。
按捺住心里的喜悦,陆九从抽屉里取出一盒毫针,这是他为了练习针刺而买的,本来还以为第一天坐诊没有时间练习,结果倒是他想多了。
拆开包装,取出一根毫针,陆九便直接在自己的合谷穴下了一针。
几乎是一瞬间的工夫,陆九就看到自己合谷穴那一圈皮肤慢慢泛红,一开始是淡淡的那种红,后来颜色就趋近于粉红,到这个时候颜色就不会再变化了。
果然,获得技能之后,陆九在针下得气这方面比以前熟练太多了,几乎达到了信手拈来的地步。
在陆九这个年纪,如果不是针刺专精的中医,是绝对达不到这种程度的。
要是再加上陆九在经方上的成绩,整个华夏怕是都难找出几个像他这样既懂经方又能玩针灸的年轻中医。
这也是因为如今的教学模式是采用的分科式教育,先学基础再分科,学药的学药,学经方的学经方,学针灸的就学针灸。
大学里很多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毕业了都不怎么会看病,他们大多也都是去药企上班,进医院的话也基本上是考跟自己专业相关的编制。
而学经方的学生,基本上对药的了解也并不深刻,大多数知识都是来自于教科书,像上山采药识药等等,也从未涉猎过。
这就导致书上说这个药是什么性味,那么它就是什么性味,有什么功能便是什么功能。
殊不知这样学出来,在临床上是很难起到治疗效果的。
就比如当归这味药,书上说它是补血活血的,可事实上,当归的头部是引血上行,有活血之能,当归的身部是养血的,而当归的尾部则是破血的。
如果一个患者需要活血,而你在不知道当归这味药的情况时,用上了当归的尾部,那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还会害的患者病情加重。
再比如生姜这味药,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一味药,基本上炒菜都会用到它。
但做法不一样,它的性味归经也会不一样,将其切成丝,入的是心经,切成块则入的是肺经,而煨制便会入胃经。
中药的变化就是如此的多样以及……神奇!
它自带一种地域节令,同样的种子换个地方种植,其性味也会大相径庭,无论它们的分子结构再怎么相同,疗效都不能同日而语。
也因此,懂药不懂医,或懂医不懂药,都是不可取的。
当然,民间不乏有像陆九这样家传的中医,未必没有几个比得上他的。
毕竟“传承”二字自古都是华夏之人最为看重的东西,有些时候甚至比生命还重要!
第5章 我没病
练习了一小会后,陆九便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本黄帝内经仔细地研读起来。
相比起学校里的教材,陆九觉得还是经典讲得更通透,就是想完全理解里面的意思,就比较复杂了。
反正陆九通读了黄帝内经好几遍,至今仍没有完全理解其中含义,不过在获得了基础针刺之后,再次看灵枢篇,陆九发现自己的思路竟然比以前更为清晰,很多内容竟然莫名其妙地就懂了。
这使得陆九越看越着迷,整个人的心神仿佛都钻到书里面去了。
一旁的陆山眯着眼,有一搭没一搭地瞧着陆九,眼神里的欣慰完全藏不住。
他没想到儿女一辈无人学医,等到孙儿一辈,竟然出了个对中医如此痴迷的陆九。
不仅痴迷,天赋也很不错。
二十多岁的年纪就能独立坐诊,可以说比他也差不了太多。
最关键的是,陆九学习了西医的知识后,可以熟练地用现在的语言去解释中医的理论,不仅能把患者的病给治好,还能让患者明白一些简单的健康小知识,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效果,这一点让陆山很是满意。
嗯?
就在陆山含笑默默夸赞陆九之时,忽然发现陆九左手上扎的那根毫针正在不住地颤动。
气满自摇?
陆山惊讶地看着陆九,张了张嘴却没有出声。
他记得自己只是教了陆九一些针灸的基础,从未涉猎过复杂的内容,一方面是他自己也不是特别擅长,另一方面也怕学了针灸会影响陆九在经方上的学习。
因为针灸所用到的辨证思维,有时候跟经方的辨证思维有冲突,在学习之时如果心中没有一个大致的概念,是很容易被这两种思维绕进去的。
现在,陆九居然学会了引气的功夫,而且看样子还无比纯熟,这哪能不让陆山吃惊。
不过作为爷爷,自然是不能因为小辈有点成就便咋咋呼呼,有损形象。
“针灸跟谁学的?”陆山摆出一副淡然的神态。
陆九正在观察毫针,一听陆山发问便笑道,“没跟谁学,瞎练练。”
瞎练?
臭小子还挺能装。
“补泻针法会了吗?”陆山问。
陆九摇摇头,随后咧嘴,“爷爷,你要教我?”
咳咳……陆山刚抿了一口茶,“经方学好了都够你吃一辈子,贪多嚼不烂。”
陆九奇怪道,“爷爷,你不是说真正的中医,经方和针灸都要学的吗?”
陆山道,“能同时精通针灸和经方的医家,无一不是天才级别的人物,还得有高明的先生指点方能成材,你还不够格,慢慢学吧。”
陆九眯着眼,“爷爷,你又瞧不起人了是吧。”
陆山靠在躺椅上抖着二郎腿,“等你什么时候超过我了,才能让我瞧得起。”
陆九嘿嘿一笑,“那您可要瞧好了,超过您怕是要不了几年。”
陆山坐了起来,“你小子,行啊,我看着。”
陆家一脉,论学医天赋,陆山只能算一般,但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在这,也不是陆九说超越就能超越的。
当然,陆九要是真能超越了陆山,那陆山怕是会立马跑到祖宗牌位前告慰众先人了。
“下午把脉要注意,大部分人气血都偏缓,千万别诊错了。”陆山道。
“嗯,我晓得。”陆九道。
这其实也是陆山下午不坐诊的原因,人体在上午的时候,气血非常活络,病气也不易掩藏,到了下午,气血放缓,病气也跟着藏匿,这个时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诊断。
他岁数大了,这么看病一下午也看不了几个,还不如养精蓄锐,等第二天早上多看几个。
陆九年轻,精力旺盛,只要不是疑难杂症,上午下午对他而言区别也不大。
“陆九哥。”
不多时,医馆门口传来一声呼喊,陆九定睛一看,赫然是他大伯的女儿陆霜。
大伯陆丰,在卫健委工作,他儿子陆明目前已经出国留学好几年了,女儿陆霜则还在读高中。
“你怎么来了?”陆九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