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 第194章
前脚刚踏进一楼大厅,管仲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眼前。
“管仲参见陛下。”
“什么事?”
“陛下,南边有战报传来。”
说完,管仲递上来一封书信。
韩林接过后,直接问道:“宋军溃败了?”
管仲摇摇头说:“并不是,岳将军依旧在围城当中,微臣说的是吴越之战出结果了。”
“吴越之战?”
韩林急忙拆开信件,里面大致讲述了双方的交战经过。
前些日子越国率领大军讨伐吴国,双方在笠泽江对峙。
吴在江北,越在江南,两军夹江水布阵。
前天夜里,
越帝抽出部分士卒,分作左右两军,溯江而上。
借着鸣鼓渡江,吸引吴军注意力。
吴国果然中计,将大军分作两队准备夹击越军。
结果越帝率领主力大军, 偷渡过江,成功偷袭吴国中军。
吴中军大乱,于是溃败。
之后越国紧追不舍,渡江追击。
南部大片领土已经落入越国之手,吴国三战三败,现在已经退守姑苏城。
看完战败,
韩林只想吐槽吴国是真的菜。
占据国力优势,结果一仗就给越国打的龟缩都城。
话说......照这个速度下去,会不会自己这边还没开始行动,吴国就已经完了?
到时候自己的西施,岂不是就抢不回来了?
将自己的顾虑说出来后,管仲摇了摇头道:“陛下勿忧。”
“此战越国虽然三战三胜,但杀敌三千自损八百,越国如今局面虽然占优,但还没有达到灭吴的程度。”
“至少短时间内,吴国还算安全,但时间不可拖延,如果陛下执意要去抢夺女子的话,微臣建议陛下还是尽快下手,万不可继续耽搁。”
韩林点了点头:“有你这句话,朕就安心多了。”
“那就按照你之前所说,你觉得哪条计策最为稳妥?”
管仲躬身道:“如果陛下想要保证万无一失,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差遣大军过去,从北奇袭姑苏,哪怕奇袭不成,也可联合越军一起进攻。”
“微臣相信,仅仅以一名女人为筹码,越国会答应条件的。”
“好!”
韩林沉声道:“就按你说的办。”
“传令下去,即可......”
韩林本想下令,让岳云飞去完成这次任务。
毕竟他作为南方集团军总司令,距离最近,手中也有现成的大军。
但是想想这件事的离谱程度,
自己出动大军,千里奔袭,就是为了一个女人。
这种荒唐的事情,岳云飞未必会愿意做。
既然这样,
韩林想了想,决定召霍去病回京。
同时,
韩林还将全国所有骑兵和战马,全部抽调出来,保证霍去病的行军速度。
韩林传达完命令后,管仲皱了皱眉道:“陛下,这件事还是有些风险,微臣需要先行讲明。”
“虽然宋国主力被岳将军所牵扯,但是这一路上,还是有不少小国,诸如鲁国、陈国等等,这些都是潜在危险,一旦他们阻拦或者断了霍将军的归路,到时候大军恐怕会有危险。”
“哼!”
韩林不屑的冷哼一声。
“区区弹丸小国,最好识相点,别有什么歪心思。”
“齐军将至,勿动,动则国灭!”
......
(读者老爷们,求求动一下尊贵的龙爪,给个为爱发电吧。)
第175章 建立大数据库,叶清秋的好心情
命令下达,
驻守北境的霍去病,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带领军中所有的骑兵和马匹,朝着临淄赶去。
同时,
东部和南部两个战线,也都将骑兵单独分出来,赶往聚集点。
而且,韩林还在境内,重新招募了不少士卒,派往南部战线,补充给岳云飞。
要求岳云飞务必要将宋军主力盯死,保证霍去病在宋国境内畅通无阻。
至于其他鲁国、陈国等等诸多小国,韩林也分别派遣使臣前往。
警告他们不要多管闲事。
一个个在家待着就行,别产生什么歪心思。
否则,灭国!
现在的齐国,就是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来。
经过新一轮的征兵,
如今齐国全境,兵力数量已经超过了四十万万。
除却驻守临淄和分散在各地的二线部队外,派往前线的大军数量,已经达到了三十五万之众。
可以说,
这是齐国近五十年以来,大军征召的数量最高的一次。
像韩林刚登基的时候,整个齐国的兵马加一起也就二十多万人。
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分散在各地郡县的巡逻兵。
根本就没有战斗力。
京城的四大营就更不用说了。
表面上拥有五万大军,兵精粮足。
实则在袁康等人吃空饷的情况下,四大营凑不出几个有战斗力的士卒来。
现在,齐国的军事实力。
可以说的上是五十年以来,齐国最强盛的时候。
当然了,
之所以说是五十年。
一方面是在那之前,齐国也曾出现过一代雄主。
带领齐国南征北战,扩张了不少疆土。
另一个方面,则是现在齐国的外战成绩还不算多,而且在兵力的数量方面,还施行着精兵制度。
除非是临时征召,不然的话,兵力总数并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动则三五十万。
........
在这次征兵开启的同时,
还有一点,跟以往不同。
那就是韩林允许,其他国家的居民,也可以选择报名参军。
虽然各国之间的人才流动非常频繁。
比如一名叫袁二狗的人,出身魏国。
但是觉得自己在魏国没有出头之日,于是就投奔到其他国家。
就好比之前韩林科举改制,导致不少齐国的学子和读书人,都跑到周边邻国去了。
这件事其实在诸国当中,非常的普遍。
可是,
招募兵马就不一样了。
一般来讲,都会招募本国子民。
但是经过韩林和管仲的商讨之后,决定做出一些改变。
主要就是关于户籍方面。
首先要将整个齐国的户籍,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收纳,并且专门派人严加看管。
这点,
其实是韩林结合当下秦国的制度,还有后世现代的相关制度,互相结合后,和管仲商谈出来的大数据库。
主要就是为了战时,能够有效且高效的,调动国家的资源。
除了基础的户籍之外,
这一次还要将整个齐国的所有资料,统统归拢整理。
比如土地面积、山海池泽、税收、财政支出、马政、驿站......等等。
所有的数据资料全部统一整理归类。
这样的大数据库,其实最早就是由商鞅变法开始实施。
所以到后来,秦始皇又是建长城,建阿房宫,建秦始皇陵等等诸多项目,但没有造成饥荒的原因,就是因为一切都有数可查。
比如说组织十万大军出征。
这十万人的兵源从哪里来,武器装备哪里领,士兵的饷银要出多少,从哪里出。
粮草一路上要调集多少,沿途要从哪个产粮大县出,每个县的库存是多少,算上路上的消耗,能实际供给前线的有多少。
如果这仗打起来旷日持久,后续的物资从哪里调。
等等诸多问题,全都不需要担心。
一切都一目了然。
后续楚汉之争时,
刘邦打入关中,萧何第一时间便将秦国的大数据整理归类。
这也成为刘邦和项羽争霸时,最强的后盾。
拥有这样的大数据库之后,
齐国的一切信息,都会清晰的展现在自己面前。
整个齐国有多少人,能出多少兵。
每年能出产多少粮食。
有多少驿站,多少粮食能送上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