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76章
爷孙俩相视一笑,朱元璋推开面前的东西,把两只手背到身后,“跟咱走,到你皇祖母那儿,坐一坐。”
“这个老婆子,成天的念叨,咱把她孙子给抢走了。”朱元璋一挑眉毛,面露自豪之色,“咱看呐,咱孙子就是爱呆在咱这儿。她这个老婆子,看着眼红了。”
沿着长廊过去,朱元璋步子不快。
头上的白头发,肉眼可见的增加。北边打仗了,朱元璋几乎是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坐在御案前,一步也不离。
“不知,你皇祖母今儿有没有烙几块饼子。咱年轻那会儿,就爱吃你皇祖母烙的饼子。每次打仗回来,都要吃上一块。嚼在嘴里,可比那些个山珍海味强多了。”
朱元璋露出回忆状,脸上的皱纹,也渐渐的舒展开了。
转弯处,正要迈出那一步时,却与跑过来的一个宫女,撞了个满怀。
朱元璋没做防备,再加上年纪大了,走路不稳。这么一撞,朱元璋险些摔到地上。得亏朱允熥眼疾手快的,赶紧把朱元璋扶住。
大声怒斥道,“不长眼睛嘛!在宫里,走路也这么风风火火的。撞坏了人,那还了得。”
再扭头,一双眼睛怒视着跟在后面不远的朴无用,“朴无用,这就是你调教出来的人。在宫里头走路,也这么没规矩。今儿就能撞了皇爷爷,严了去说,都该砍头的。”
朴无用趴在地上,不停的磕头,“殿下恕罪,殿下恕罪。”
那个撞了朱元璋的宫女,也和朴无用一样,趴在地上,使劲的认罪,“奴婢知罪了。”
朱允熥神情渐渐的舒展,扶着朱元璋坐下,“这次就罢了,若是再有下次,你们两个人的脑袋,孤都留不得!”
全程,朱元璋一言不发。
被撞了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缓过劲儿来,也就没什么大碍了。反倒是朱允熥表现,正说进了朱元璋的心里头。
对没会规矩的人树规矩,而不是一昧的行仁政。
“得了得了,都起来吧。撞一下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吴王说的不错,再有下次,又在宫里头撞人了的,定斩不饶。起来吧,别趴着了。”
朱元璋抬一抬手,“咱问你,啥事让你风风火火的,走路都不看着点人的。”
宫女心里松了一口气,把头抬起来,怯生生的看着朱元璋,“回陛下的话,皇后娘娘让奴婢赶紧过来告诉陛下,太子妃有喜了。”
第153章 迟早要出乱子的
长廊两处透风,吹过朱允熥瞬间满是汗水的衣服。全身的肌肉,也不自觉的紧绷起来。原本的两只手,搀扶着朱元璋,
而在刚刚的那一瞬间,朱元璋很明显的感受到了朱允熥身体上的变化。
“咱和你说了多少次了,遇事别慌。咱在呢,天塌了也是咱给你顶着。再说了,天这不还没塌呢嘛。”朱元璋反倒是训起了朱允熥。
进坤宁宫时,这儿里里外外,围了十几个太医。
直到太医院院正袁野从最里头退出来时,人群才跟着散开。袁野正想着,怎么去说的时候,刚一出来,就看到朱元璋阴晴不定的脸。
“臣等参见陛下。”
朱元璋不吱声,走到最前头,看一眼常氏还没什么变化的肚子,“有喜了?”
常氏难掩喜悦,“太医说,这是喜脉。”
朱元璋回头去看,一直在最后面的太监走过来,按着皇家的规矩,如实的回答,“禀陛下,推算着日子,太子妃确实是有喜了。”
门被推开,朱樉急吼吼的进来,看到朱元璋,就止不住的笑,“父皇,您又要抱孙子了。”
刚刚说完,又看到被朱元璋牵着的朱允熥。朱樉笑道,“哟,熥儿也在呢。我说呢,到了门口时,那就觉得,今儿有大事。”
朱元璋冷笑道,“咋,被你侄儿说了几句,心里头不愿意了。咱告诉你,他和你说的话,都是咱教他的。瞧你这样子,是咱说不得你,还是你侄儿说不得你。”
朱樉赶紧接话,“说得,说得。您老人家说得话,我哪能不听啊。您这话说的,重了不是。”
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奇怪。
朱元璋似乎并没有即将抱孙子的喜悦,反而是有些沉闷。随便看了几眼,又交代几句,“好生养着吧,想吃啥,就让尚食给预备着。闲下来时,多到你母后这儿来走动走动。”
说完,朱元璋带头转身要走。
“常家人知道了不?”出了坤宁宫,这是朱元璋问的第一句话。
紧紧跟在后头的毛镶,立刻回答,“还没人告诉他们,今儿中午太子妃身子骨不适。皇后娘娘命人,传了太医。号了脉之后,也才过了不到一个时辰。除了太医之外,就没有别的臣子知道这事儿了。”
朱元璋听着点头,“去常家,把这事儿说出去。再传旨,让常茂、常升,进宫见咱。一刻也别耽误,立刻进宫。”
“老二!”
“儿臣在呢。”朱樉屁颠屁颠跟过来。刚与朱元璋平行的脚,又给缩了回来,“父皇,您说。”
“你去你大哥那儿,做什么。”
“嗐,儿臣就是去和大哥说说话。咱们兄弟两个,多久没见了。平日里见时,也说不上几句话。今儿好不容易,时间富余,就多说了几句。”
朱元璋停住脚步,微微的侧身,“平时混一混,咱就当做不知道。打今儿起,你再混下去,不知好歹,咱对你可就不客气了。把你牌子收了,你还别不乐意。太子妃肚子里的这个,到时候也不可能给他什么大营。”
朱樉愣住了,表情逐渐变得复杂,“儿臣知道了。”
儿孙多了,确实是一件好事。但这么大的家业,该如何管理,又成了一个问题。
坤宁宫到前朝,有一座桥。桥体不宽,正好够上两三个人,并排走着。大理石制的桥身,结实耐用。
几人过桥时,恰好碰到往坤宁宫这边赶来的朱标。
朱允熥低着头,不敢与朱标对视。
可越是这样,朱标就越是觉得朱允熥心虚,“你和你二叔,说啥了。”
朱元璋不乐意了,“要说回家说去,在这儿说算什么。那么多人看着呢,你不顾脸面,咱孙子还要脸面呢。熥儿说的不错,做的也不错。”
突然的,被劈头盖脸一顿说,朱标有些莫名其妙,他刚要争辩几句,就又被打断。
“得了得了,去看看你媳妇吧。他有了身子,这些日子,你多用点心。你娘给你挑的媳妇,你可不能负了人家。咱们虽是帝王家,却也不能让人挑出理来。”
“咱们没做好,英儿没了,这已经是咱们的不是了。再往后,可不能再让熥儿遭罪。你不管生几个,熥儿都是咱大孙,头一个!”
朱标不禁撇嘴苦笑,“儿臣去照顾太子妃了,那奉天殿政事...”
朱元璋摆摆手,“奉天殿的事儿,就让熥儿帮着你去打理。你就把你媳妇照顾好了,正好也给你歇歇。”
“传旨,把奉天殿的御桌,搬到永安宫来。打今儿起,吴王帮着咱理政。至于太子,等太子妃生了再说吧。正好这段时间,北边也能打完了,把你们兄弟几个手上的牌子,收一收。”
朱樉差点跳起来,“爹,这不合规矩啊。”
朱元璋眼睛瞪得老大,“啥规矩,咱说的话就是规矩!再说了,吴王是帮着理政,最后拍板的,还得是咱。咋,你心虚啥。”
“这...”朱樉一时语塞,“大哥,这是个什么理。”
朱标心底叹气,“父皇,您这是铁了心的,要治一治老二、老三、老四他们,可您也说的,他们做的都好。这么做,不是寒了人心。”
朱元璋眯起眼睛,“都是咱儿子,咱当然觉得都好。但你刚刚出生的时候,你娘又怀了老二。”
“那时候,咱心里就想清楚了。儿子可以有很多个,但继承咱家业的,却只有标儿你一个。家业是你的,怎么折腾都行。打那时候起,咱就把这事儿给定好了。不然,迟早要生出乱子的。”
第154章 报喜
要说朝廷之中,谁家权最大,那一定是魏国公徐家。可若说,谁家势最大,就只能是开国公常家了。
宫里宫外,遍布着常家的眼线。
对此,朱元璋始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自打两家结亲,常家的权力,被极大的限制。除了挂着一个开国公的名号外,常升几乎没有太多的权力。作为武将,他甚至鲜有带兵出征。
其中缘由,都是心知肚明。
正因为是这样,这一次常森跟着往北边去。常家对朱允熥,可谓是感恩戴德。
出宫门往西,并不十分宽阔的路上,常参骑着马,横冲直撞。若是放在平时,他怎么也不敢在城里骑马。只是今天,他不敢耽搁一点。
“让开点,伤着了,算谁的。”常参骂了一句,一脚踢在马肚子上,嘴里不停的念叨。
“再快些,再快些。”
到了开国公府门口,常参从马上摔下来。不顾四肢的疼痛,常参一瘸一拐的往里走,“爷,大事!”
听到动静,常福打里头出来,不禁骂道,“干啥呢,慌里慌张的,像个什么样子。再让二爷瞧见,他又要打你板子了。”
常参拖着左腿,贴在常福耳边,“爷,宫里头刚刚来的消息。”
“大小姐,又有了身子,太医进进出出坤宁宫,不能有岔。皇后娘娘懿旨,太子妃赏住坤宁宫东阁,赐偏院。皇爷有旨,打今儿起,三爷协理朝政。曹国公卸大都督府,由咱们家二爷,继续担着。”
短暂的错愕之后,常福咂咂嘴,“天老爷,咱们这是救了老天爷吧。”
回过神来,常福竟然面露狰狞,咬着牙,一字一顿,“三爷协理朝政,小姐又有了身子。你到后头,传下去,让儿郎们都活动活动筋骨。咱们家二爷说的对啊,三爷迟早有用到咱们的一天。”
说完,常福立刻转身,抬脚就回了府里,“闭门谢客!今儿,不管是谁来了,都不准开门。”
“常家上上下下,三日内不得出府,就是饿死都得死在家里!越是这个时候,常家越要沉得住气!嘴,都给放严实了。走漏半点的风声,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了!”
宰相门前七品官,作为开国国公之一的常家的管家,常福深知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重大的事情,他做不了决定。但他同样知道,不能给常家添麻烦。
连着穿过几道拱门,常福到了后院。
透过后院的竹林,常福隐约看到常升的身影。他蹑脚蹑步走过去,恭敬的站在离常升最近的拱门,“二爷,咱们常家,有大喜事了。”
常升正在写字,所谓喜事,却不是十分的感兴趣,“说吧,什么事。”
常福强压心中的激动,“二爷,小姐又有了身子,皇后娘娘赏住坤宁宫呢。皇爷还下旨,打今儿起,吴王协理朝政。曹国公卸大都督府一职,由您顶上。”
“二爷,三喜临门啊!”
常升手中的笔,落在纸上,砸出一大块的墨迹。他半张着嘴,久久的不能合上。
不知已经多久了,常家都没有这么大的事了。上一次,还是朱允熥出生。
自打常氏嫁入皇家,无论是常茂还是常升,在朝廷里一直都是不温不火。平常大事,压根轮不到他们说话。只有闲杂小事,他们才能说上几句话。
“好,好,好。”常升连着说了我三个“好”。
常福继续说着,“二爷,小的已经吩咐下去,让儿郎们都开始活动活动筋骨。这些日子,都不准任何人出入。小的觉得,越是这个档口,咱们就越是要沉得住气。”
不得不说,常福安排的十分妥当,
不落人口舌,不授人以柄。
“太子呢?”
“太子不知,皇爷给的旨意,没提着太子。小的寻思着...”
突然的,常福脸色一变,“二爷,太子该不会...”
常升怒斥道,“胡说!自个儿掌嘴,再敢胡说八道,打死为止。我告诉你,太子好好的,咱们常家才能好好的。咱们是得倚仗着三爷,但咱们心里头,也要明白。咱们的富贵,是太子给的!”
“是,是,是。小的知罪,二爷您恕罪。”常福一巴掌一巴掌的,打在自己的脸上,声音清脆而响亮。
常升冷哼道,“若是平时,也就饶了你。今日这事,断不能饶。用力打,不打不长记性,下次遇着人了,还总是胡说八道!”
旁边,常福打着自己,常升转头去吩咐别人,“去,准备衣裳,爷我要进宫谢恩。”
坐在亭边石凳上,常升思绪万千。
大都督府,这可是天职。当初,已故曹国公李文忠还活着时,就是同时兼着国子监和大都督府。
这道旨意一下,多少人眼红。
就连李善长都调侃道:天下学子,无论文武,都在曹国公袖下听令了。
十多年来,大都督府从未换人。
“行了,别打了,自个儿多几个心眼。你刚刚那话,若是让毛镶听去了,你是要掉脑袋的。”
常福停住手,“爷,小的知道了。”
下人捧来官服,常升就这么换上,临走时,还不忘嘱咐几句,“这事儿,烂在肚子里。旁人怎么知道,我管不着。但绝对不能,是从常家人嘴里说出来,听到了吗。”
“爷,小的都吩咐下去了。谁敢多嘴,就剁了他那张嘴。”
坐轿子里时,常升想事情,想的入神。直到宫城门口,常福掀开轿帘时,常升才被一阵冷风,激的回过神来。
“我自个儿进去,你们在这儿等着。”
第155章 大都督府
“你这写的啥,咱们不过啦?这宫里这么多人都等着吃饭呢。你要是这么给,宫里头,得饿死一半人。”
朱元璋抽过朱允熥笔下的折子,揉成一团,“重新写,想想看,该怎么写。”
“灾民,朝廷是得管。管好了,他们就能种地养活自己。可要是管不好,成了流民,到那时候,朝廷就是想管,也得大费周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