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嵩也是一员勇将,能被苻坚看上眼的绝不是泛泛之辈。
苻武在粟邑击败毛嵩之后,迅速退往上郡。
背靠河南地,发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口号,召聚四方豪杰,准备跟苻坚大战一场。
“传令姚苌、杨安转攻上郡,速速剿灭此贼!”苻坚顾不得兄友弟恭,如果不能快速平定苻武,这场叛乱就会席卷整个氐秦。
“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完全是在往苻坚心窝里面捅刀子。
苻氏宗亲,不止苻健、苻雄一系,还有苻雅、苻洛、苻飞等,一旦苻坚的天王之位受到质疑,如何号令关中豪强?
“天王且慢,上郡与太原一河之隔,苻武定与梁国勾连,此战非同小可。”权翼连忙拱手。
苻武击败了毛嵩,不趁势进兵长安,反而退往上郡,明显是不安好心,要跟梁国取得联系,同时也保留一条后路,随时可以退往河南地。
此外,上郡距离长安遥远,加大了苻坚平定叛乱的难度。
第一次战败,情有所原,但若是再败,关中就要乱了。
苻坚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平日里倒也小觑了阿武,唯今之计该当如何?还望先生教朕。”
权翼道:“苻武既然已经退到上郡,无伤大雅,天王应该当心关中豪酋,若有人响应,里应外合,祸患极大!”
如果派大军远征,恰好造成了关中空虚,给了豪强可乘之机。
苻坚惊出一身冷汗,忽然感觉此次叛乱有些超出意料,苻武生性冲动豪勇,继承了苻氏的骁勇善战,但绝没有这么高的谋略水平。
也就是说,背后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推动事态的发展。
而这双手的主人是谁,不言而喻,天下能有这种能力的势力不多,不用脑子都能想到。
“嘶……”苻坚吸了一口凉气,“若非先生,险些中贼人之计也!”
权翼眼中精光一闪,“攘外必先安内,陛下如今要整肃关中,不妨假借出兵,然后一举荡平关中豪酋,收取土地、丁口,则苻武充其量一流寇尔,不足为虑。”
其实上郡在汉末时,中原大乱,上郡连同西河、朔方、九原、云中等郡皆为南匈奴、鲜卑侵占。
为了这么一块蛮荒之地出兵,实在不划算。
“日不我与,曜灵急节,如今梁主正在攻伐荆襄,乃天赐朕以时机也,传令,卫将军李威率三千部曲,一万青壮,号称五万,大张旗鼓,进军上郡,朕要看看关中何人敢动。”
苻坚与桓温性格完全相反。
桓温遇事犹犹豫豫瞻前顾后,苻坚却敢做敢为。
如今的他如履薄冰,要么走到对岸,成就辉煌,要么坠入冰窟,万劫不复……
第六百零二章 野心
“苻坚竟能识破吾谋,按兵不动?”王猛略感惊讶。
校事府直向皇帝负责,但王猛有假节钺在身,西线战场上大大小小所有事,都要过他的眼。
苻武击败毛嵩,王猛瞬间就看出他的价值,让杨略带校事府的人投靠于他,又令薛强联络关中豪强,只要苻坚出兵,远征上郡,关中就会掀起大乱。
“关中人物极多,苻坚擅纳贤才,颇有用人之明,看破都督之计,实属寻常。”薛强的从兄薛赞,当年也跟着姚苌投奔苻坚。
“也罢,一个苻武原本也不是苻坚对手,当再寻一人起事。”
王猛望着薛强,二人是故友,心意相通。
“都督是说姚苌?”薛强眉头一挑。
当年姚襄欲攻入关中,被挡在河东,得到了薛氏的支持,薛强的从兄薛赞正好就是穿针引线之人。
“威明意下如何?”
“姚苌腹有鳞甲,其心难测,大梁若是扶植他,只怕日后难以遏制,且关右羌人皆唯其马首是瞻……”
如果是姚襄,薛强一定会赞同,姚襄一向仁义,偏偏能力一般,梁国能扶他起来,也能将他压下去。
不过姚苌这几年在苻坚麾下南征北战,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谋略。
五公之乱爆发,不知有多少羌酋支持姚苌起兵,姚苌全都按下去了。
这种隐忍,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要知道姚氏与苻氏有血仇在身,姚氏的五万精锐当年被苻洪、苻雄于枋头击败,阵斩三万余,姚氏自此一蹶不振,东奔西走,逐渐衰落。
这几年经过姚苌的苦心经营,才稍有恢复。
“威明多虑了,非其如此,焉能与苻坚匹敌?姚苌不起,关中不乱,至于以后,氐秦都灭了,姚苌又能如何?”
王猛其实早有决断,不过是来知会薛强一声。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王猛为人做事一向勇往直前。
“既然如此,薛氏自当听从都督号令!”薛强虽入仕梁国,但薛氏仍保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黄河以东,河东以北,皆为薛氏控制。
“大善,有威明之助,苻坚必败无疑!”王猛拉起薛强的手笑道。
“天下分崩已久,晋室无能,不能克复神州,振兴华夏,当归有德者,然则,薛氏并非吾一人能决……”薛强在王猛面前没什么隐瞒的。
三薛、三薛,乃是薛氏三房,各行其事,并非铁板一块,各有诉求,遇到生存危机才会团结在一起。
薛赞投姚氏,薛强归梁,还有一房谁也不投,安心在地方发展势力。
“无妨,姚苌是聪明人,必会抓住时机。”
一名使者自蒲坂城下的梁军大营北出,折转汾阴,自夏阳渡河,进入关中。
在关中蛰伏了几日后,方才进入长安,将密信送给了薛赞。
但一转眼,这封信就出现在姚苌面前。
“信是东面而来?”姚苌并未拆开信封,如今是多事之秋,他巴不得躲得远远的。
“然。”薛赞没有任何隐瞒。
姚苌捏着信封看来看去,仿佛一只嗅到危险气息的猫儿,“天王已经忌惮于我,若是被人知晓与东面有联系,只怕姚氏满门难保。”
谁也不会怀疑苻坚的手段,尤其在这个特殊时候。
“明公大可放心,信是从薛家而出,人也是薛家的,此事不会有外人知晓。”薛赞追随姚襄十几年,对姚氏有深厚感情。
“他们此时送信来,无非是想挑动某起兵。”姚苌嘿嘿笑了两声,亲自起来火烛,将这封未拆开的信点燃。
直到变成一团灰烬,姚苌才拍了拍手,“汝意下如何?”
烛火摇曳,姚苌一张马脸亦跟着明明暗暗。
“属下觉得,如果有东面支持,此事大有可为。”
姚苌不缺人,但缺粮草、军械。
当然,如今天下除了江东,所有势力都缺粮草。
“事成之后,王景略将为明公请封南安郡公,都督陇右诸军事,护羌校尉。”薛赞补充道。
“南安郡公?梁国还真是慷慨。”姚苌一脸不屑。
“明公既然不愿起兵,属下这就回复王景略。”薛赞恭恭敬敬道。
岂料姚苌轻笑一声,“非也,起兵之人,不该是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能熬到最后,谁就能吃到最肥的那块肉。”
以现在天下的形势,得罪梁国非常不明智。
明眼人都能看出苻坚撑不下去了。
虽然清剿了几个宗室,收回了一些田地和人口,但对当下局势而言,仍是杯水车薪。
第一步都这么难走,越来越多的隐患浮出水面,后面抑制豪强更不用多想。
所以在姚苌眼中,这场大战谁胜谁败,一目了然。
“明公……”薛赞被姚苌弄糊涂了。
“以你的名义回信东边,吾有一计,可令氐秦焦头烂额,助大梁一臂之力,然则,需再加封吾为凉州牧!”姚苌既想得到梁国的支持,也不愿当出头的椽子。
“凉州牧?”薛赞呆了片刻。
凉州牧不是凉州刺史,等于将凉州划给了姚苌,加上南安郡公,都督陇右诸军事,护羌校尉,等于名副其实的西北王。
堂外一阵轻风吹来,烛火在幽暗的屋中闪烁。
姚苌的半张脸隐藏在阴影中。
“梁国岂会同意?”薛赞忍不住问道。
“我若是王景略或者李跃,一定会同意,这秦凉二州,原本就是我们羌人的,陇上豪酋皆听我号令,取凉州只在一念之间。”
陇右遍地羌人,全是姚苌的本钱。
梁国与秦国在关中大战,姚苌趁机吞并凉州,然后召聚诸族,固守河西,便能如前凉对抗羯赵一般对抗梁国。
当年羯赵何其强盛?却在凉州三战三败,最终耗光了国力与气运。
整个氐秦最精华之地其实就是凉州。
永嘉之乱,无数中原士民避祸凉州,令凉州空前繁荣起来。
苻坚虽然趁张氏内乱时吞并了凉州,但人心并未完全归顺氐秦。
如果姚苌得到梁国的支持,机会非常大。
此外,苻坚虽然内忧外患,但仍有一战之力,梁国想要吞并它,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吞并之后还要消化,姚苌觉得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第六百零三章 旱灾
李跃率军返回邺城,旱灾的征兆已经初见端倪。
大河缩流,小河直接断流,就连黄河也缩减至往日三成规模。
三月原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入目所及之处,皆是枯黄,悬在头顶的春日竟感觉有些晒人。
从去年入冬开始到现在,河北、豫州没见一点雨雪。
关键不知道这场旱灾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时间长了,梁国也扛不住。
李跃记得历史上明末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年年大旱连着瘟疫蝗灾。
东汉其实也是被天灾折腾垮的朝代,从建宁三年(170年)正月开始,河南、河内饥荒,以致夫妇相食,其后地震,海水溢,河水清。五月,河东地裂,雨雹,山水暴出。
紧接着,持续百余年的大瘟疫横空出世。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口凋零,五胡开始内迁,华夏外围领地基本都被放弃了。
好在梁国的官僚体系还算运转正常,县令、刺史兢兢业业,组织百姓渔猎,平分所剩不多的水源。
大旱刚起,前几年的积累,百姓家都有一些余粮,水里的鱼,山里的野兽都能撑一段时间。
“这么下去不行,旱灾不知何时停歇,趁现在百姓手上还有余粮,可令他们就食青徐、淮北,邺城百姓愿去辽东者,分田分屋舍,不愿去者,就食沧州。”
李跃在路上就想好了对策。
梁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司豫兖三州,恰好是重灾区。
旱灾时间一长,粮草转运也是重大问题。
所以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填实辽东。
辽东非常大,物产丰足,靠山临海,足以养活几百万人口。
历史上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人口已达六十九万七千户,胜兵五十万,民户三倍于前魏时。
辽东人多了,自然就能压制乃至吞并高句丽。
“常令君已率尚书台劝导百姓东迁,待旱灾平息后返回。”崔宏道。
抚育百姓本就是尚书台的职责,常炜没有丞相的名号,实则在天下人眼中,已经是大梁的丞相,李跃出征在外,国中政务皆由他打理。
即便李跃在朝中时,也大多是常炜率尚书台裁定,重大事宜才送达李跃面前。
回到邺城,东西南北,无数大车小车进进出出,送入粮食,带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