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苟在诊所练医术

苟在诊所练医术 第446章

苟在诊所练医术 江边鱼翁 4867 2024-03-22 16:40

  特别是一些特殊部位打结,那就更是小中见大,对医生的操作要求高得吓人。

  有时候缝合一些粘连严重的腔内膜、或者是脑组织、肝叶等等,那真的是稍微用力大一点点,但会导致被缝合的组织直接碎掉。

  说出来可能有人不相信,有些外科医生练习打结时,会在水上放一块泡沫,然后在泡沫上练习打结。

  还有更变态的,需要在细嫩的豆腐脑上打结。

  要求打的结牢固,且紧密贴合在豆腐表层。

  在临床手术的实际操作中,难度只会更高。因为有时候需要在胸腹腔、颅腔深处完成打结,操作空间极为逼仄狭窄。视野更是有可能受到遮挡,什么都看不到。

  可想而知,这个难度绝对是地狱级别。

  但是把这个细嫩如豆府脑的组织缝合成功后,很可能就能挽救一条生命,这便是医生的价值和意义。

  李敬生打两个滑结的做法,很多高级一点的外科医生也会。

  但是能打结这么好的外科医生并不多。

  他现在的打结本领还不算特别厉害。

  以后达到了炉火纯青,甚至更高级别,那就大有可为了。

  手术在继续进行着。

  章主任慢慢操作,最终把肿瘤暴露出来了。

  “你们都来看看这颗肿瘤,主要观察它所在的位置,以及形状,然后初步判断它的性质,是否有发生淋巴转移或其它转移。还有就是切除它的手术方案,都给我认真思考。”

  医生们一个个上前轮番观察。

  李敬生见过一小部分肿瘤,包括恶性与良性,都见过。

  一般情况下,恶性肿瘤会有显著特征。

  就像有些坏人,看一看外表就知道了。长得凶神恶煞。

  “切除任何一个病灶,你们一定要考虑多个方面,而不能一味的追求切得干净。如果是良性肿瘤,有些不会增大,或者不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那就可以不做切除。如果是恶性,或者怀疑存在恶变的可能,最好能够做个术中病理,然后再决定该怎么切除。

  并不是所有疑似恶性的肿瘤都要做扩大切除范围。

  以前我们就遇到过一例很特殊的病例,患者的肺部长了一颗肿瘤,没办法明确性质。经过病理活检,也只能初步断定恶性的可能居大。然后经过商量,最终把患者的半个肺全切掉了。

  后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但是出现了喘息、憋闷等后遗症。

  他的生活、工作都受到了极大影响。

  本来是从事体力劳动,切掉右肺后,他已经无法再从事重体力劳动。甚至爬一下坡或者上几层楼梯就会喘不过气。工作丢了,家庭经济陷入困境,然后与妻子的争吵越来越多,最后老婆忍受不了那样的生活,跑了。

  患者觉得生无可恋,最终在路边等车时,看到一辆大货车开过,他飞速冲过去,躺到车轮前。被活活碾压至死。

  回访时得到这个消息后,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从手术治疗的角度来看,我们帮他把右肺全切,避免了恶性肿瘤复发。这是一台成功的手术。

  但是切掉右肺后,导致患者的工作、生活出现重大困扰,最终选择轻生。那我们的手术从这一点来说,又是一台失败的手术。

  为此,还专门开展了一场讨论,当时如果不切掉右肺,只切掉一小部分,保留患者的绝大部分呼吸功能,是否就不会发生这个悲剧?”

  章主任教导手下医生时,并不是死板的让大家怎么怎么做。

  而是举一些真实发生过的病例,让大家从中去思考,去感悟。

  相信这样教出来的医生,将会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医生。

  做手术前,会为患者术后的生活考虑。

  李敬生与章主任平时接触不多,这次算是一次较深的接触了。

  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敬佩之情。

  “淋巴有时候受到了肿瘤细胞的浸润,不严重的情况下,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做术中病理活检也不一定能发现。这就需要外科医生有着很丰富的经验。是否发生转移,有时候查看周围血管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章主任分享着自己的一些手术经验。

  教大家怎么判断肿瘤细胞是否发生了扩散与转移。

  在医学临床上,目前用得较多的方法是看肿瘤的大小。以及探查周围的血管、淋巴、其它易发生肿瘤的组织。

  一个恶性肿瘤从扎根到壮大,有可能需要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时间。

  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癌变过程。

  很多患者去医院检查,发现了肿瘤,但是体积很小。

  医生经过综合判断,让患者不必紧张,只需半年到医院复查一次,观察它有没有长大就行了。

  患者就会觉得特别不理解。

  明明都发现肿瘤了,干嘛不做手术把它割了?

  难道非要养虎为患,等它大了再来割它吗?

  万一转移了怎么办?

  第318章 本领都是逼出来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

  医生被患者这么问,基本上都不会正面回答。

  谁也打不了这个包票。

  但是医生凭借经验,肿瘤生长需要时间。让患者半年复查一次,其实是有很大把握的。

  就是断定它不会长大。

  那就没必要手术。

  而且就算它真的长大了,半年也不会长得特别大。正常情况下不至于从一粒芝麻大小,然后长到拳头大。

  如果真的发现它在半年时间内,从芝麻粒大小长到了一厘米直径,这时候再切也不晚。

  实际上,很多影像检查没办法发现5毫米以下的肿瘤。

  临床上把1cm以下的肿瘤当成微小肿瘤。

  医生会进行一个综合评估,如果认为它的威胁不大,那就有可能建议患者不做手术。

  因为所有手术都有风险。

  而且有的手术风险特别高。

  还有就是肿瘤有一个特性,越是刺激它,越有可能快速增长。

  甚至有的患者,本来不做手术可能没啥大事。但是做完手术后,反而有可能更糟,几个月,半年就不行了。这样的真实病例有很多。

  手术室内,这台手术在紧张的进行着。

  “小李,你为什么仅凭一个X线胸片就判定它是良性肿瘤的可能很大?”

  章主任好奇的问道。

  “从很多方面做出的一个综合诊断吧!比如边界清晰,还有肿瘤的大小与形状,以及患者反应的症状,患者的病史,年龄,工作内容,生活环境等等,做出的一个综合诊断。在整个诊断环节中,X线胸片其实只是诊断依据的一小部分。”

  李敬生毫不避讳,把自己的诊断方式分享出来。

  “这种诊断能力值得你们几人学习,包括老贺在内,都缺乏这种广面的综合诊断意识。老贺或许有一点这种意识,但是敏锐性远远不够。”

  章主任努力帮助手下医生进步。

  他们能遇到一位这么好的科主任,是一种莫大的幸运。亦师亦友,不但对他们的治疗思路循循善诱,让手下医生能够养成为患者长远考虑的好习惯。

  而且发现某个医生身上有着很不错的亮点时,会号召大家向其学习。

  这种科主任,绝对属于良师益友。

  “我挺好奇,李医生是骨外科手法复位门诊的医生,怎么有这么优秀的综合诊断能力呢?能透露一下吗?”

  器械护士的一双明眸看了他一眼。

  很快又盯住患者的创口,密切配合着章主任的手术工作。

  “养成这种综合诊断能力不算难,只要每次接诊到患者,能够认真了解方方面面的信息与检查报告,然后用自己的思维做出诊断,最后再与正确诊断结论对照。时间久一点,就能拥有综合诊断意识了。”

  贺医生分享着自己的成长经验。

  “只是要怎样提高诊断的敏锐性,比如判断肿瘤是恶性还是良性,是否必须马上处理?患者是否潜在其它方面的风险?预后结果的大致走向如何?这些我认为是最难的。”

  其他医生皆是认真的听着。

  同科室的医生交流最多的是病案例,像这种提升诊断意识、诊断敏锐性的方法,大多数人都是敝帚自珍。

  “说穿了,其实很简单。我是个开诊所的,接诊每一个病都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因为只要翻车一次,我的诊所就有可能玩完了。代价太大,我一次试错机会都没有,最终逼着我提升诊断的敏锐性。一个患者从他进门的那一刻开始,我很可能就已经开始对他做出一些判断了。”

  李敬生相信任何一位医生在那种强大的压力下,都能变得像比野兽更敏锐。

  “以前一直瞧不起诊所医生,没想到高手在民间呀!”

  “我这点能力根本不算啥,那条街上有一家开了二十多年的诊所,那个老板才叫真正的高手呐!要说治病的本事吧,我觉得他也就那样。但是一个病人能不能治好,会不会出事,他却能每次都判断正确。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李敬生说的是赵老板。

  开诊所能够二十多年不出事,赵老板绝对属于其中的翘楚。

  “今儿个算是涨了见识!改天去李医生的诊所拜访拜访!”

  贺医生听了后,很是意动。

  其他医生同样想要去涨涨见识。

  同行是冤家,医生平时一般不会去别人诊所。

  去了也不可能了解到一些深入的东西。

  现在与李敬生算是认识了,他们算是有了这个机会。

  “行啊,随时欢迎!不过我几乎每天都有大量患者要诊治,如果你们去的时候我比较忙,招待不周还请多多见谅。”

  他与心胸外科的几个医生护士间的关系,明显越来越熟络。

  章主任把一切看在眼里,反而暗自高兴。

  ……

  手术结束,李敬生的手术能力算是初步得到了章主任的认可,也赢得了心胸外科他们那支手术团队的尊重。

  章主任明确表示,只要李敬生愿意,今后可以再找他参加各种手术。

  只要有锻炼机会,会照顾到他。

  回到门诊,他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自是不提。

  可惜新收的两个学生现在还没能力替他分担,不然,他肯定可以轻松很多。

  五点四十多,快下班的时候,他意外接到了晋副院长打来的电话。

  “小李啊,还没下班吧?”

  “还有七个候诊的患者,估计还得忙活一个多小时的样子。您有什么指示尽管吩咐。”

  李敬生给患者正骨,其实真正的手法复位时间非常短。

  最多一两分钟就能搞定一个。

  但是治疗前需要问诊,需要与患者沟通,并且需要摸骨,看片子,然后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

  复位完毕,大部分还得做外固定。

  完了后,还得给患者开药,交代一些注意事项与下次复查时间。

  很多工作暂时还没人能够帮他分担。

  如果很多沟通工作交给黎丽来做,那她肯定只能模板化交代患者。这对患者肯定是不利的。

  有的患者可能需要三天后过来复查一次,有的患者只要没有异常,可以一两个月后再过来复查。

  还有用药、注意事项、康复动作等等,都不是现在的黎丽能够给患者交代清楚。

  本来,这些沟通工作经过多次学习后,肯定能够胜任。

  但是她每天的工作也挺忙的,还真不可能要求她在短时间内做得有多完美。

  陈医生也是一个不太上进的主。

  不然,肯定可以帮李敬生分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