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17章

  和普通的市民商贩完全不一样,这些城外工坊的雇工,拥有更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从王恭厂大爆炸以后,工坊对于生产流程要求更高,工人都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而且工人在生产中强调的纪律性,也不是普通市民能有的。

  军工坊又能接触到各种武器和武器原料,这些工人的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要远强于普通人。

  顺天府的衙役们曾经想要冲进雇工的宿舍区域来抓人,可是都被有组织的雇工们给打跑了。

  后来顺天府还想要请求军队来镇压,雇工们更是直接拿起武器,堆起了街垒来对峙,甚至断绝了王恭厂的火药生产。

  最后的结果是顺天府对于雇工的城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不会派遣衙役进入这里抓人,而这些雇工也不离开这里。

  城南的工坊区域,在颜钧的领导下,已经成了一个自治类型的社区。

  社区内部的争端,颜钧和有威望的社区元老会商议解决。

  社区有什么需求,也会集资派遣商人出去购买。

  同时社区还有一些自助的功能,比如集中一些身体有残疾的工人,帮着其他工人照顾孩子,又比如提供一些互助的餐食。

  在这个诡异的乱世中,原本最贫穷的京师城南,反而成了最安定的地方,不少人都想要进入城南定居,都被社区自己组织的巡逻队拦下来。

  佟安提着书,和社区自卫队打了招呼,走进了城南工坊区。

  第618章 诛心,出版大明实录

  颜钧穿着一身短打的工作服,盘坐在地上给一名雇工维修工具。

  佟安安静的站在边上,等到颜钧灵巧的将工具维修好,这才将要送上的古籍递给颜钧。

  雇工拜谢了颜钧,这才离开了这间简陋的木屋。

  翻开佟安送来的书,颜钧说道:“这是宋代的善本书吧?如果是几年前恐怕要卖上高价。”

  佟安点头说道:“我听国子监藏书阁的前辈说,这本书据说是当年小阁老严世蕃买下,捐赠给国子监的。”

  颜钧合上书说道:“兵灾连连,不知道有多少古籍要绝版了。”

  佟安也跟着叹息一声,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在烈火烹油的时候,官员和富人才会追求这些古籍善本,开始附庸风雅。

  等到乱世的时候,这些书籍还不如能够烤火的柴火。

  国子监的藏书阁就是如此,国子监被改为军校之后,这些军官和士兵对于古籍没兴趣,但是没人好好维护藏书楼了。

  甚至藏书楼一楼的书籍都被扔到了操场上,将藏书楼改为存放武器的武库。

  佟安不忍心这些古籍损毁,贿赂了看守藏书楼的士兵,才将这些古籍从国子监带出来。

  一部分他送给了王世贞,一份则送给了颜钧。

  颜钧翻开书,看了一会儿就扔在一边。

  “书是好书,就是文中的内容没什么新意。当年王师就说过,今人是站在古人身上看待世界的,如果从眼界开阔来看,今人才是古人。”

  “所以王师主张文不如新,当年我还反驳过王师,现在看来还是我迂阔了。”

  佟安想了想也点点头。

  在苏大都督改进印刷机之前,搜集古书还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在苏泽读书的时候,一套参加科举的参考书《四书五经大全》,就足以让一个普通人家破产,苏泽在卫学读书的教材,一部分是白知县捐赠的,一部分就是他自己抄录的。

  那时候除了书籍贵以外,书籍也相当的少。

  除了科举有关的书籍,县城书铺会进购一些,唐宋古文,秦汉歌赋,先秦散文这些东西,普通读书人根本接触不到。

  可是自从苏泽改良了印刷机以来,书籍的印刷成本大大降低。

  随着识字人口的增加,各类书籍也有了市场,书籍出版也成了一门有利可图的行业。

  以前被藏书家束之高阁,当做传家宝贝的书籍,使用印刷机再版印刷,一旦畅销就能赚到大把的银元。

  各种善本孤本的书籍被印刷,读书人的眼界也提高了。

  新一代在印刷机时代成长起来的读书人,视野已经完全不同了,他们不仅仅从古人的精选文章中得到养分,也从苏泽为首的文坛宗师,学术大家的新理论中得到养分。

  特别是在半年前,苏泽突然宣布要将全套的《永乐大典》刊印,免费给出版商复印出售的消息传开,更让天下读书人侧目。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编写的一本大典,对标的是南朝《昭明文选》,收录了明初从各地搜集的各种藏书,汇编成一部无所不包的大殿。

  从明初开始,就不断有大臣请求皇帝,刊印永乐大典。

  但是历代皇帝都将永乐大典视作是自己的私人财产,同时也出于一些政治目的,将这部大典看得死死的,只有进士中最优秀的翰林官,又或者内阁重臣才能看。

  苏泽上一次进京,从紫禁城中搬走了全套的《永乐大典》,然后苏泽就组织国子监的读书人校对排版,历时三年的时间,将这套《永乐大典》全套刊印出版!

  也是因为东南要出版《永乐大典》,所以各地的藏书家纷纷要将自己收藏的书籍出版,因为《永乐大典》中搜集了大量的古书,如果等到《永乐大典》出版之后,这些藏书家辛苦搜罗来的古书就会毫无价值。

  颜钧身为大儒,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社区的工友们知道他的爱好,麻烦颜钧帮忙之后,都会买本书来作为酬劳。

  颜钧读完了这些书,对于佟安送来的古籍自然没有太大的兴趣。

  文人士大夫搜集古书,很多时候并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放在书架上的。

  那些冷僻的文章和诗句,是用在文会上显示自己博学多闻的。

  但是在这个时代,印刷机将原本在富人藏书阁中的古籍,变成了廉价的书籍,普通市民随手都可以买一本。

  而且苏泽还在东南国子监搞什么“白话运动”,他组织南京国子监的读书人,将那些复杂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还在新出版的书上加了句读,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

  这时候人们才发现,那些偏僻古籍中的文章之所以没有传世,是因为实在是写的太菜了!

  这些古籍只剩下了收藏价值,而如今乱世动荡,这点收藏价值都没有了。

  颜钧又说道:“我听大沽来的书商说,东南准备出版明实录了。”

  “啊?”

  佟安这下子彻底震惊了!

  实录是什么?那是皇帝的起居注编著的历史文献,这上面不仅仅记录了帝王的行述,还记录了明廷各种大事。

  其中还包含朝臣对于各种重要问题的讨论,言官御史的重要上书。

  帝王实录是重要的资料,和《永乐大典》一样,普通官员根本接触不到这些档案,而不要说给普通百姓看了。

  就算是前朝的实录也不会出版,毕竟这上面记录的是帝王的日常,就算是前朝皇帝,那也是要维护皇帝的神圣性的。

  东南竟然要出版大明皇帝的实录!?

  杀人诛心啊!

  佟安只想到这么四个字。

  明廷实录上有三个不可触碰的问题,每一个都会造成道德的滑坡,而这三个重要问题都是记录在实录中的。

  一旦这三个重要的问题被公之于众,那对于大明历代先帝的神圣性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如今皇室的威信也会跌落谷底。

  明廷读书人中所剩无几的爱国之心也会被消磨干净。

  佟安明白为什么当年苏泽入京师,为什么非要带走这些典籍了!

  赶出来了,抱歉抱歉

  第619章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大明实录上有三个问题,是动摇大明统治威信的重要问题。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万历曾经想要修国史,当时的国史总编纂就是陈以勤之子陈于陛,陈于陛以内阁次辅的身份,兼领国史总编修,在文渊阁附近设史馆编修国史。

  结果是是陈于陛修史不成,国史编修毫无进展,最后陈于陛急病暴毙后,编修国史的事情不了了之。

  之所以国史编修不下去,就是因为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朱棣靖难之役的问题。

  明成祖朱棣起兵的时候,起兵的旗号是靖难,也就是清君侧,但是清君侧到最后怎么建文帝就是失踪了呢?

  然后就是明成祖受让大宝,登基为皇帝,如何定位建文帝的历史地位,一直都是明廷无法回避的问题。

  甚至成祖朱棣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反复。

  在刚继位的时候,明成祖朱棣的起居注中,还是给建文帝皇帝的待遇的。

  但是随着朱棣老年的时候,他就开始让大臣编造建文帝无道的记录,并且开始篡改明太祖朱元璋的实录,说成是明太祖传位给自己,建文帝不过是伪帝。

  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朱棣拒绝承认建文帝在位四年,还将建文四年修改为洪武三十五年。

  这种滑稽的事情,留在实录中,对于成祖朱棣的正统性有了巨大的动摇。

  如果是成祖朱棣的继位问题,是动摇了皇族承嗣的正统性,那明英宗两次登基的事情,就是彻底让明廷颜面尽失了。

  明英宗,也就是明堡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中的一系列行为,彻底让皇帝的神圣性粉碎。

  而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对景泰帝的抹黑,以及对当年拥立景泰帝的于谦等功臣的清算,就算是实录中已经对皇帝的行为做了很多美化,但是依然无法掩盖丑陋的事实。

  景泰帝的问题,也是明实录中的重大问题,英宗甚至让人摸去了景泰帝的实录,但是另外一个问题依然是景泰在位几年实在无法篡改,所以还是被留了下来。

  接下来的问题,动摇了嘉靖以下这一支皇帝血脉的正统性。

  那就是大礼议的问题。

  嘉靖搞大礼议,不仅仅是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抬咖,更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继位的正统性。

  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抬咖,嘉靖还给自己没有做过皇帝的父亲搞了一个本纪,炮制了一份实录塞进去。

  而大礼议中的种种辩论,嘉靖赢得也不光彩,只能说当时的辅政大臣太要脸,也没想到年轻的嘉靖如此擅长权术,死死咬住继位问题不放,最后才让大礼议办成了。

  但实际上嘉靖承嗣的是武宗一脉,按照古代礼法应该尊武宗的父亲孝宗为皇考,以小宗入嗣大宗来继承皇位。

  但是如此一来,皇帝的正统性就要受到武宗的遗孀,以及顾命大臣的操纵,嘉靖通过一系列的斗争才确定了自己父亲皇帝的待遇,也坐实了他们这一支的皇位正统性。

  但是包括嘉靖在位期间,大礼议问题一直都有儒家大臣在中存在礼法争议。

  原因也很简单,皇室继承的制度,也关系到普通人家的继承制度。

  你嘉靖所破坏的,不仅仅是皇位继承的问题,而且对整个礼法体系都产生了动摇。

  当年反对嘉靖大礼议的官员,也有不少都是出于公心。

  在如今的保守明廷,礼法制度依然是整个朝廷的基石,团结一系列的保守官员。

  这三个事件,成祖朱棣,英宗朱祁镇,朱厚熜,这些皇室的垃圾事情翻出来,被东南整理成实录出版,必然会动摇整个明廷的正统性。

  正统性这个问题看起来虚无缥缈,但是李成梁如此跋扈,也还要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张居正李春芳也都是厚养皇室,就因为皇室是如今大明各方势力的共存纽带。

  如今李成梁当政,维系满朝文武合作基础也都是皇帝这个符号。

  越是乱世,正统性越是重要,历史上很多王室早已经失去权力,但是依然要举着这个符号号令天下。

  实录上的三个问题,将对于如今大明朝廷造成巨大的打击。

  而明成祖朱棣诛杀方孝孺,明英宗清算于谦,嘉靖迫害三朝老臣杨廷和,也都会让读书人寒心。

  佟安只能感慨一声,东南这一招还真的是釜底抽薪啊。

  颜钧说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苏汝霖这次出版实录,就是为了说明一件事。”

  “敢问恩师是什么事?”

  颜钧拿起笔,写下了一个字——“苔”。

  “苔?苔痕上阶绿的苔?”

  颜钧点头说道:

  “是上草下台罢了。”

  “你看着实录,帝王将相,百官公卿,看起来令人生畏。宫禁森严,阁部台省如凌霄洞府一样,普通百姓视之如仙境。可是实际上是什么?大明朝廷也不过是个草台班子罢了。”

  “明成祖起兵的时候,恐怕也没有做皇帝的想法,只是没想到建文帝更草台班子。”

  “夺门之变也是仓促,不过是景泰帝无嗣,大臣投机罢了。”

  “包括大礼议之中,嘉靖惩治百官的办法,也不过是廷仗罢了。逼迫杨廷和的手段,也不过是用皇位虚悬逼迫罢了,和富家人争产有什么区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