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36章

  读书人的圈子,也讲究一个宁为凤尾不为鸡头。

  南平本地的举人,一般会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和海瑞一样,不再继续科举,直接去京师吏部等待授官。

  就算是不入品的学官也是官,若是能考成优秀,也未必不能出任一方知县,成为百里侯。

  而剩余的举人,按照大明朝的规矩,落榜的举人是要入国子监读书,然后参加下一次贡试的。

  入国子监读书,叫做“入监”举人,如今南北二京的国子监虽然文风不盛,但是在国子监读书可以免去在京城高昂的住宿和餐饮费用,还能和同道一起学习切磋,是普通家庭举人的好选择。

  如果不在国子监读书的,其实在大明的律令中是违法行为。

  嘉靖五年和嘉靖二十七年,皇帝明发谕令,要继续参加贡试的举人,必须要有在国子监中入监的读书学籍,否则不允许参加贡试。

  实际上这些谕令根本没有效果,比如明发谕令后的嘉靖二十八年的贡试上,入监考生的比例不足三成,但是最后也都认可了这些进士的资格。

  而这些不入监的考生,以举人候补官员的身份,就可以享受普通百姓没有的自由。

  真的做了进士之后,肯定要听从朝廷安排做官,再也没有这样的自由生活。

  所以很多人就会在这个时候四处游学,比如在有名的书院中学习。

  也有借着游学之名游山玩水的,甚至还有借着举人身份跑商的。

  还有的举人干脆效仿古之游侠,号称儒侠四处行侠仗义。

  如比方知府的小舅子,方若兰的舅父李贽,中了举人之后就四处游玩讲学,著书立传,也被人奉为上宾,到了哪里都有人赞助,就仿佛全国巡回演出的明星一样。

  这也是苏泽要考举人的原因。

  考中举人,就有了普通百姓没有的自由,苏泽就可以离开南平、延平乃至福建,积累造反的力量。

  也因为本地举人都不在本地,所以黄时行这个“最有希望中举”的秀才,就成了延平府年青一代读书人的领袖。

  颇有些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意思。

  黄时行被众人围住,享受这种被人追捧的感觉。

  这时候已经有考生提着考篮来到考院门口了。

  这种篮子扎着红绳,里面放着笔墨砚台这些文具。

  苏泽的考蓝是从于家书铺拿的,笔墨和砚台都检查过之后,上面没有文字或者夹缝,再加上一些食物放在一起,连同一块油布盖在考蓝上,苏泽也来到了考院前。

  周秀才是苏泽作保的廪生,在他身边聚集了一群读书人,这些都是由他作保的士子。

  苏泽拿着互结亲供单,排队接受检查,不过这种检查基本上也就是形式上的,整个南平县就这些读书人,苏泽又是如今南平县有名的读书人,很快就通过了检查。

  一阵鞭炮声响起,这叫做“三炮”,也就是考院开门的考试铃声。

  考试当天会放三次鞭炮,早上三四点,县城四门和附近的村子都会放的头炮,提醒考生做好准备。

  一个时辰后会放二炮,距离考院远的考生可以出发了。

  第三炮就是考院开门的鞭炮声,苏泽和陪他送考的林显扬道别,提着考蓝进了考院。

  接下来就是入考院的搜身检查了,虽然明代科举还没有清代检查腚眼那么变态,但是士兵搜身的速度还是很慢的,和苏泽一起的都是周秀才作保的考生,他们都用警惕的目光看着其他人。

  廪生作保是十人联保的,也就说只要其中有一个人出问题,其余人都要取消考试资格。

  不过南平县的县学教谕是海瑞,南平的学风还是比较正的,倒是没有出现夹带作弊的人。

  等到进了考院,苏泽才知道陈朝源所说的简陋,竟然简陋到了这种地步。

  比后世办公室格子间还小的考棚,只有一块木板和砖石垒起来的凳子,使用面积和蹲厕差不多。

  斑驳的墙体和镂空的顶棚,陈朝源外面下小雨里面下大雨的所言非虚。

  苏泽拿着号牌,甲六不仅仅是考试证号,也是考试位置的标记,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考棚。

  这时候苏泽才知道,为什么前任案首的考号能卖五两银子。

  因为是前任案首的考棚,应该是最近修复过的,屋顶起码是不漏雨了,墙也要比别的考棚白了很多。

  不愧是价值五两银子的雅座!

  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苏泽走进考棚,将木牌挂在考棚边上,等待书吏最后一次核对身份。

  分发三份答卷纸,九份草稿纸后,白知县带领手下锁上了考院大门,南平县乙卯年县试考试开始了。

  在白知县宣布考试开始后,每一个考场区域内,都有一名卫所兵举着木牌,开始在考场区域内走走停停。

  第一道《四书义》的题目就写在了这个牌子上,考棚中的考生要先将题目誊抄到稿纸上,作答完毕之后再誊抄到打格的考卷纸上。

  “不亦说乎,有朋”

  看到这道题目,苏泽就听到了考棚中此起彼伏的叹息声。

  竟然第一道四书义就是一道截搭题!

  截搭题,就是将四书五经中两句话,甚至多句话截取搭在一起出的题目。

  这句话并不是四书五经中的原文,难度自然要比普通的单句题或者多句题难的多!

  首先要通读四书,才能知道这道题目的出处,然后还要根据截搭之后的题目作答。

  其实明代科举在贡试中很少出截搭题,但是在县试中很多出卷的县令为了偷懒,就偏爱出截搭题。

  因为截搭题难,所以黜落普通考生特别快,有时候第一场考试,就能刷掉足够的考生,改卷子也非常容易。

  不过出题人高兴了,做题人就要暗暗问候白知县的祖宗了。

  不过其实这种截搭题,倒也不是故意为难考生。

  到嘉靖年,大明朝廷已经举办了这么多次的科举。

  时文选刊也出了这么多期,四书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出的差不多了。

  而出了科场舞弊,那主考官是要掉脑袋的。

  有些常用的题目,卷到极点的考生已经将名家名篇都背熟了。

  可怕就怕一个考场出两个卷王,那出现两份雷同的试卷,主考官还活不活了?

  不过苏泽拿到这个题目,反倒是松了一口气。

  这种截搭题虽然巧妙,但是只要有了正确的破题思路,基本上就稳了。

  苏泽提起笔,这种题目其实有点类似于现代人的智力游戏。

  首先看两句的出处。

  其实这两句上过学的基本上都读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过如果按照这句原文来破题,那就落入出题人的陷阱了。

  八股文破题必须紧扣题目,也就是要对应“不亦说乎,有朋”来破。

  这时候要扣住朱熹的集注来破。

  朱熹集注上对“说”的释义,“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说”。

  这句话朱熹注释的很巧妙,点出了学习和实践的关系。

  苏泽虽然不喜欢朱熹,但是这句话他是很认同的。

  “学习了就要实践,实践了知识就转化为我自己的知识,所以会感觉到愉悦。”

  说就是通“悦”,就是愉悦的意思。

  苏泽破题就从学习实践之悦开始,他提笔写道:

  “说以学而深,可决其朋之有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能从学习到实践为乐,能从所学中得到快乐,那就自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跟从。

  这样破题既写出了读书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又符合儒家君子之朋的定义,可以说是破题的相当的巧妙了。

  破题没有问题,接下来的部分苏泽就开始写他的实践论了。

  【蓝色被动――旁征博引】

  【金色被动――六经注我】

  这两个被动技能让苏泽脑袋空前的清明,各种引经据典,硬生生的将这个题目歪到了最后的论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穷究真理是天地之间最愉悦的事情,而真理必然是越辩越明的,能践行真理之路的人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追随。

  洋洋洒洒写完一篇八股文,苏泽又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错别字和犯忌讳,这才誊抄到了考卷纸上。

  就这样已经半个时辰过去,又有小吏拿着笔,开始查看考生们答题的进度。

  每隔半个时辰,就有书吏过来检查进度,查看稿纸上的字和答卷纸上的字数,并且记录在考簿之上。

  这就是怕考生和邻间的考生作弊,如果草稿纸上一个字不写,就开始直接在考卷纸上做答,那就有领座考生帮着代答的嫌疑。

  等到苏泽誊抄完毕,已经到了上午九点,五名卫所兵举着牌,这是五经义的题目。

  大明只要求治一经,你治什么经就答什么经的题,苏泽将《春秋》题目抄下来,这道题中规中矩没什么花活儿,苏泽很快就写出了答案。

  接下来的试帖诗也四平八稳,苏泽最后检查了一遍,干脆就喊来书吏,交卷!

  这个八股文题目出自八股文教材《曲园课孙草》中的三十篇范文。

  当然后面的实践论是肥鸟魔改的。

  第171章 榜一

  这卷子也不是随便就能提前交的。

  第一场考试到了下午四点以后才可以交卷,而且交卷也不是立刻就能出考院的,要等到凑到五十人,由白知县亲自来打开锁院的大锁,才能放第一批人出去。

  考场是锁院的,总不能交卷一个人知县大老爷就来开门吧?那不就是成了看门大爷了吗?

  苏泽到了考院门口,几个卫所兵正在跺脚取暖。

  苏泽这才看过去,今年福建的天气也反常了一些,过年期间还下了一场雪。

  往年延平府这个地方是见不到雪的。

  虽说是瑞雪兆丰年,但是过年期间见到雪,卫所里的种植能手林七叔却皱着眉头。

  瑞雪兆丰年的说法在北方好使,在南方就不一定了,这样寒冷的气候会影响年后的春耕。

  果然林七叔的猜测没错,现在都二月初十了,年都过去了四十天了,天气依然没有转暖。

  往年老百姓都要准备春耕了,今年却只能闲坐在家里。

  已经有存粮的长宁卫倒是还好,可那些没有存粮百姓就心慌了。

  眼前这几个卫所兵,是从别的县掉过来的,应该是县城周围守备所的兵丁。

  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考院中自然不能生火,只能靠跺脚来驱逐寒气。

  也不知道北方的天气如何,若是比往年冷,那又要冻死不少人了。

  到底是不是小冰河时期苏泽不知道,但是听卫所的老人说,这些年的冬天是越来越冷了,气候也反常。

  半个时辰后,交卷的人日渐多了起来,县试很多考生就是过来体验考试气氛的,答不出来的自然提前交卷离开。

  等到人聚集多了,一名礼房的帮书走向考院中央,向白知县禀告可以开锁了。

  白知县此时正在巡视考场。

  这道题是他的得意之作,可是逛了一圈发现大部分考生都不知道在答什么。

  本县文教竟然堕落如斯!

  又听到了这么快就聚集了出院的考生,白知县的脸色更难看了。

  若是通过县试的士子取不足额,那就是本县文教有问题了,看来批改的时候要放放水,降低一下标准。

  比如刚刚那个《拍案惊奇》编辑部的陈朝源,虽然作答并不符合自己的要求,但是也可以列入副榜。

  白知县拿着钥匙,一眼就看到了排在第一位的是苏泽这个熟人。

  难道他也答不出来?

  白知县并不觉得是苏泽答出来题目才提前交卷,这次出题的难度他知道,云贵辽东这些科举落后地区的乡试都没这个难度,那些县里的读书人种子此时都在反复打磨第一道四书义的八股,哪里像苏泽这样轻松。

  肯定是苏泽忙着其他事情,不能专心科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