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长公主的基建后援团

第64页

长公主的基建后援团 词酒 2557 2024-01-17 22:16

    提纯好的精盐都装进麻袋里,运回四方城,这一口盐井的产量持续上升,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将玉京之地流通的粗盐顶替出了市场,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又干净又味美的食盐。

    等到玉京之地的市场相对饱和且天府之中存上足够的食盐储备之后,这口盐井就开始对外销售雪花精盐了。

    同样都是盐井产出,由玉京之人所开采的食盐就比其它盐井产出的食盐品质高,虽说价格也高了一点,但往来的游商还是注意到了这‘玉京盐商’所售卖的食盐,将‘玉京盐商’产出的食盐也纳入采购范围之中,专供那些富户来采买。

    至于寻常盐井产出的食盐,依旧是普通百姓采买的主流,大家都快吃不上饭了,谁舍得花那么贵的钱买盐?

    玉京极南之地产出的食盐因为销路被封,无人采买,直接转型,改为生产其它矿石,效益比之前还要好上许多。

    ————————————————

    很早之前就有‘玉京富庶’的消息传出来,只是绝大多人不信,认为这是李泽天设下的圈套,专门逮着那些有钱的狗大户们来吸血的,几乎所有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观望。

    这些人观望着观望着,就发现自己好像猜错了。

    那些活在玉京的人日子过得是真的好,虽说无法和之前一样过上那种小资的生活,但好歹衣食无忧,还不用担心哪天就被人抢了钱财粮食,更不用担心哪天就被人扰了平安清净。

    而且‘玉京富庶’也并非浪得虚名,如果‘玉京富庶’之名是假的,那些粮食又是从哪儿来的?难不成还能是在玉京的老百姓都没吃饱的情况下,节衣缩食给抠省出来的?

    本来就有许多人动摇了,结果还有不少人收到了玉京的来信——都是与他们相熟的那些之前投奔玉京而去的人们寄来的,详细地讲了玉京之地的现状。

    信中说,刚到玉京的时候,玉京只有两点好,一点是平安,另外一点则是温饱不成问题,如今投奔玉京的人越来越多,各行各业都发展了起来,玉京的生活已经不比之前那些县城、郡城差了,各式各样的吃食与布匹都有,还不用担忧一醒来就得带着全家老小逃命,日子过得舒心极了。

    战乱期间,单单是‘平安’这一条,就足以让太多人心动了,更别提玉京还能保障老百姓的衣食富足。

    不少观望的人终于下了决心,携带一家老小南迁,只有那些实在经不起路上折腾的人才选择留下,继续在战乱中苟且。

    当初辞官回乡的杜尚书一家便在这次南迁的队伍当中。

    杜尚书是属于从朝堂上逼走李泽天的那一派人,故而当初张怀远劝他去南疆另谋生路时,他嘴上虽然答应得挺好,实则心里一点想法都没有,老头子负气离京回乡,想着后半生就在老家开一个私塾教书育人,发挥余热,为大唐培育人才。

    杜尚书没有想到的是,他才辞官没多久,大唐就彻底乱了,元宗帝撒手驾崩,辉煌一时的大唐分崩离析,变成一盘散沙,而他老家所在的那一片地方,也被一个不入流的武将占据,他找上那武将的门去,痛斥那武将不忠不孝,结果被那武将套麻袋打了一顿,险些丢进护城河中淹死。

    经过那件事之后,杜尚书的心气儿就彻底萎了。他不再想着为大唐发挥余热了,也不再惦记着为李氏皇族效忠了,他只想守住一家老小过安生日子。

    可大环境是战乱,安生日子哪是想守就能守得住的?

    离京的时候,杜尚书带走的财物就不多,回乡后,他给周遭邻里们散了一些财物,还修缮了老家的房屋住宅,置办了一些田地,带回来的银两花了一半,余下的刚好够他安享晚年,至于后辈该怎么过,杜尚书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

    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可人算不如天算,他没过上几天安逸日子,那不入流的小武将就派人来征收‘保护费’了。

    杜尚书没答应给,结果那几天里,他的儿孙一出门就被人套上麻袋打,就连他的老妻,那威风八面的尚书夫人都被揍出了一脸淤青,杜尚书咬碎一口黄牙,只能咬牙散财保平安。

    安度晚年的财物都散了个七七八八,杜尚书年老复耕田,带着儿孙们下地种田去了,可这些尚书府里养出来的少年们哪里是种地的料?别说这些娇养大的少爷,就是杜尚书自个儿,出身农门的他都不晓得该怎么种地了,老头子拎着锄头站在地头上就发愁。

    好不容易将地给翻了,种子给播下去,稀稀拉拉的苗儿好不容易上来了,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结果那武将吃了败仗,兵卒流窜撤回的时候,如同蝗虫过境一般,地里头刚长出来的苗儿就被薅干净吃了。

    尚书夫人坐在地头肝肠寸断地哭了两个时辰。

    眼看着生路被断,一家老小的命都要保不住了,杜尚书终于做了决定,咬牙投奔玉京去!

    杜尚书生得五短身材,当初因为体态的原因,还被太子给看成了国库的蠹虫,如今从他老家往南疆而去的路上走了一遭,养了几十年的膘都瘦下去了,到四方城时,整个人就是一个黑瘦黑瘦的老头儿。

    他同守四方城的民兵说,“我是大唐的户部尚书,同长公主有旧,还望通传一下。”

    那民兵一听是尚书这种大官儿,立马就去通传了,还把杜尚书一家安置在四方城内最好的客栈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