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话匣子[女尊]

第28页

话匣子[女尊] 棠梨豆豆 3146 2024-01-17 22:16

    两人退到路边,不曾想那马并没有过去,而是停在面前,马上落下一个利落打扮的女子来。

    “可算是追上了。”

    绘纹望她一眼,才看到她一身缁衣滚了些尘土,腰间别着一枚小旗,上绣着“音”字。

    解差也摸不着头脑:“千音镖局?是我家有书信来吗?”

    “是有信来。您捎待。”镖局信差应了一声,从马上取下两个布包来,转头再问解差,“请问您就是纹娘吗?”

    解差摆摆手道:“不是我,是她。”

    绘纹急忙上前一步。信差便将两个布包都交给她,道:“请您画个押。若不识字,按手印也行。”

    绘纹许久未写过花押,本觉得手也生了。接过笔来,却似做过多次,十分熟稔,心随意动挥洒了出来。又经这段时日的风波,笔下倒比从前多了几分潇洒。

    送走来人,打开包袱观看,见是一些家常的衣衫鞋袜。另一包里有些干粮粗点,跌打药油。还有个沉甸甸的钱囊,用手提起来时,里面被塞得挨挨挤挤的铜子儿之间一点缝隙也没有,拿在手里晃动,竟听不见一点响声。

    钱吸引不了绘纹。

    她再一转念,就明白了其中意思。于是提起钱袋来,直接放在解差手里。

    “多谢您肯照顾。这里是一点薄礼,不成敬意。先前我跟家里的郎君断了联络,还以为就要亏待您了。幸好他送来这些,您看这一路上,我也花不上,就孝敬您吧。”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

    解差收下这沉甸甸的钱袋子,顿时不知道手脚该往哪放才好。她也判断不出,是要配合这妻夫重逢,显得高兴些呢,还是要为这郎君有如此不争气的娘子,显得忧心些。

    “这送钱送衣服的,真是你的男人?”

    绘纹笑了下。

    “是啊。我夫婿。”

    解差就更不明白了。

    “我方才看你也会写字,你家出手也挺阔绰的。那你怎么还偷鸡摸狗的,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了啊?”

    绘纹又是一笑。

    “您这话,可算问对了。

    “这不,我自己也不知道。”

    她低下头,只去看衣衫的包袱。

    之所以一眼就认出是锦郎所为,只因那包袱内的衣裙,都是她见过、穿过的。鞋子很多,都纳了厚厚的底。

    锦郎啊,同是天涯沦落人,最知道我的所需。

    绘纹用手抚摸着衣物,颇有些感慨。

    忽而那衣衫缝隙之中,露出个带字的边角。她轻轻抽出来,只见是一方素色锦帕。

    作者有话要说:

    写个小剧场。

    绘纹:苍天啊,大地啊,我们微电影十八线演员不容易啊!拿着卖白菜的钱受的都是什么罪啊!权贵不公!平民不应当!

    郎捷:姐妹,你以为当官就很安全吗?(摸伤口)我看你好像快杀青了,忍忍就过去了,会HE的。

    【两人同时看楼下两篇女主】

    伊笛:我?我是现代女主,至少不会搞成这样。

    李琼:不应当,我只是种田小日常~

    【嗯所以作者也在反省为啥前两个女主都蛮辛苦的……】

    第16章 穿过千条丝(7/8)

    这不是一方常见的手帕。

    其上字样,乍一看仿佛墨笔写成,细细看来,原来是用黑色丝线织就,本就是手帕的一部分。从最上顶尖读起,自右往左,盼、君、同、安、宁,五个字排布做一个首尾相接的圈,当中织着一个“锦”字。

    这是……

    传说中最古老的情书,织锦回文。

    绘纹指尖点着那些字样,寻找着把它读出来的头绪。最终发现,是要从当中的锦字出发,连缀任一字,顺着读下去。

    锦,盼君同安宁。

    锦君同安宁,盼。

    锦同安宁,盼君。

    锦安宁,盼君同。

    锦宁,盼君同安。

    这不算是严格工整的词句,虽有几分精巧,却远没有传说中层层叠叠可成千字诗的绝妙。

    织出这方锦帕的锦郎,是平安的。收到这封心意的绘纹,是平安的。

    这双双平安的祝愿,虽然显得有些单薄,但已起了效。

    锦郎啊,口中所说两不相关,假凤虚凰。其实我没有相信,你自己也没有相信。在这共同患难的当口,我心中想的是你平安否,你没有听到这句问,却先以锦帕作了回答。

    回文辞,为君织。片语说不尽,天涯共此时。

    绘纹只觉得眼圈有些发热。

    她从来没有怪过锦郎。

    只因为锦郎和她一样,是个身不由己的飘萍,被人捏在掌心的蝼蚁。一进一退,都要耗费全副的心力。此时信到人未到,尚不知还有什么难关,需要他亲自去过。

    若她两世为人的奇遇只是因有这段缘分,她愿以所有的好运,换得再一次相逢。留出二三十载的岁月,把身边的困苦共同担负,相濡以沫,努力地活完这一生。

    //

    两年后,在这运河开凿的工地旁,尘土飞扬的小镇里,来了一队车马。

    此地本也没什么豪富,这车马精致远超眼界,自然成了河滩镇上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外地人携家带口的,很快便在河滩镇外买了处庄子,雇了农户种桑养蚕。镇内买了几处房屋,自家住了一处,在商会记了两处,签下了文书,购进了织机绣床,开起了织绣作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