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第192章
就算是现在,文武百官都避免提及丞相二字。
可是今日,李善长却是穿了一身正式官服来上朝,这一身行头,不但令百官惊诧,纵然是朱元璋,也深感意外。
文武百官行礼后,朱元璋才缓缓开口,“科举一事诸位都准备得怎么样了?”
现在,大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科考。
科举完成后,有才华的人才有机会替朝廷效力,补上官员空缺,让大明发展更加顺利。
有了胡惟庸的前车之鉴,现今敢考取功名入仕途之人,皆是心存敬畏,不敢行贿受贿。
所以,朱元璋很看重这场科考。
科考若是顺利完成,大明官员将会重新洗牌,朱元璋就可以重新搭建一个他能掌控的官员体系。
要知道,这十多年来,大明朝的局势,一直都是风起云涌。
确切地说,淮西一派与浙东一派两大势力并存及争权夺派,朱元璋不断想法子让这两股势力相互制衡,对于朝堂的掌控自然就有些有心无力。
现在不一样了,浙东一派已经消散,虽说淮西一派还在,但朱元璋并不认为他们能掀起多大风浪。
至今还未能铲除淮西派系,原因不是有李善长的存在,而是那些位高权重的武将才是朱元璋忌惮的。
“皇上,现在各州府已经收到科考章程,官员们都在做准备。”
“请皇上安心,吾等都会竭尽全力,确保科考顺利进行!”
朱元璋听着百官汇报,脸上露出欣慰之色。
不得不说,这次他们工作效率都很高。
虽说重新开设科考,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可以开考,还需各部门协调,各地方配合,出试卷,设置考场,而且还需要给学子们一些备考时间。
就算是科考结束,还有一系列的甄选。
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
“很好。”
“你们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可他的话音刚落,李善长就迈步走到朝堂正中央。
李善长此举,顿时吸引了百官的注意。
虽说朝堂上换了部分官员,但是众人都清楚李善长的来头!
那是与朱元璋一起征战打下大明江山得老兄弟,随后被封为韩国公,更是大明朝第一个丞相。
这么一个炙手可热的大人物,此时站出来,自然不简单。
尤其是李善长和胡惟庸的关系,让文武百官对他格外关注。
胡惟庸乃是受李善长一手栽培的淮西人,后来因叛国被斩杀。
现在李善长挺身而出,他们反而变得谨慎起来。
“启奏皇上!”
李善长虽然上了年纪,却字正腔圆,声如洪钟。
朱元璋眯了眯眼望着李善长,心里闪过疑惑。
这老家伙已经许久没有动静了,朱元璋还觉得李善长年纪大了,打算颐养天年,却没想到,他竟然再次上朝!
而且,看他这姿态,还像是有事要奏的样子。
朱元璋心中疑惑,却神色不变地开口,“韩国公,你要奏何事?”
李善长缓缓开口。
“皇上,臣得皇恩眷顾,拿朝廷俸禄,理应替朝廷分忧。”
“大明现今焕然一新,皆因皇上天恩浩荡,恩泽庇佑,因而大明才得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臣虽然疏于理事,但现今正是朝廷用人之际,老臣身为国公,理应有义不容辞的义务。”
李善长毕竟是儒士,这番话说出口,文武百官顿时安静下来。
今日朝堂上本来君臣和谐,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色。
毕竟现在是君臣同心,难得和谐。
但李善长却在此时冒了出来。
甚至还做出这番姿态。
这一幕,让百官们都不敢置信。
就连朱元璋也无比纳闷。
“韩国公这么说来,是要替朕分忧吗?”
朱元璋虽然不想这么说,可李善长却拐弯抹角说了一通,朱元璋怎么可能听不懂他的弦外之音?
不得不说还是读书人有心计,有事情却不明说,而是拿话来试探。
但朱元璋却很讨厌这样试探。
相比而言,跟宋隐交谈时,朱元璋反而更加放松。
因为宋隐没有李善长那般迂腐之气。
对于李善长想重入朝堂的想法,朱元璋并不放心。
他身为韩国公,身份尊贵,就像徐达在军方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一般。
朝堂虽说换了许多官员,这些官员或许不会支持李善长,但也不会跟他处于对立面。
至于地方官员,就更不好把控了。
只是不知道,李善长为何想到重新进入朝堂议事。
现在,李善长在等朱元璋开口。
李善长躬身行礼,就要按照规矩行跪拜礼,朱元璋抢先一步拦住了他。
“韩国公,不必多礼,你的岁数比咱还大,万一出了什么事,那就不好了。”
朱元璋表面上是关心,实则是隐晦地给李善长一个警示。
你这么大岁数,早过花甲之年,还是不要再无风起浪了。
至于兴妖作怪那就更别想了!
真要有出格的事情,朱元璋肯定不会心慈手软!
李善长何等精明,哪里听不出朱元璋的言外之意。
立马拱手谢恩,“多谢皇上,那老臣就明说了。”
李善长抱拳继续道:“大明朝各州府官员不足,皇上皇恩深重,怜惜天下学子,实乃之表率!”
“老臣打小就识字知书,现在重开科举,老臣自然要尽一份薄力,想给天下学子以助力。”
“而且老臣身体还好,如今大明正是用人之际,倒也能派上用场。”
“所以,恳请皇上允我前往江南,执掌科考。”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惊得瞠目结舌。
第220章脸不红心不跳,就是抄宋隐的治理手段
没有人会料到,李善长竟然自荐去江南主持科考。
但国公开口,他们又能做什么?
就算是六部尚书,也无法辩驳!
毕竟李善长位高权重,不是他们有资格反驳的。
龙椅上。
朱元璋有些奇怪。
主持科考?
而且是去江南?
不过李善长毕竟是大儒,由他主持科考,学子们定然会很放心。
而且,李善长显然是知道自己一定会同意,所以,他才会这么肆无忌惮!
好吧!
他倒要看看,李善长这把老骨头能掀起什么浪来!
“既然国公有此心思,那好,朕准了。”
朱元璋思忖片刻,就答应下来。
文武百官见朱元璋答应了,无人敢提出异议。
若是别的官员,早有人开口反对了。
但李善长不一样。
可是,就在满朝文武与朱元璋都认为事情结束了的时候,李善长再次拱手。
“多谢皇上,老臣定不会让皇上失望。”
“老臣还有一事禀报。”
没想到李善长没完没了,朱元璋心里不爽,表面却不露声色。
“国公还有何事?”
李善长供着手道:“皇上,福建经济发展迅速,实在是我大明之幸,单单一省每年就有近两亿税收,给我大明带来了巨大财富。”
“不过,这还不够。”
“老臣觉得,咱大明境内,很多地方都有发展潜力。”
“例如江南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只是受到战事波及,发展迟缓了下来,老臣希望能为皇上分忧,重建江南。”
“如果能将江南也打造成如同福建那般繁荣,那我大明定然更加昌盛,毕竟大明各州府赋税,实在太低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心中一跳。
李善长他这是想将江南纳入囊中啊!
他贵为国公,竟然还想要享受藩王的特权?
文武百官疑惑不已,但朱元璋心里已经很清楚。
李善长嘴上说着是替朝廷分忧,实际上是不是私藏祸心,就难说了。
“国公说说看,你要如何治理江南?”
江南地理位置不错,但也受到战火无情的侵害。
朱元璋当然希望各州府都能繁荣昌盛。
毕竟宋隐一人也是分身乏术。
“回皇上,等老臣到江南后,先搞清赋税情况,督促各州重建,征用土地,征收个人赋税,同时开放海上贸易,因而还望皇上废除江南一带的禁海令。”
李善长滔滔不绝的说着他的计划,如洪钟般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大殿里!
非但如此,李善长更是一气呵成,脸色淡定。
只不过,他的话落在朱元璋和百官耳中,就感觉到他的无耻!
因为他所说的这些方法,全是照搬照套宋隐的做法!
这些正是福建繁荣起来的关键!
可是现在,李善长竟然全盘复制,却说是他的想法,如此行径,当真不要脸!
可即使知道他不要脸,文武百官也无可奈何。
难道还能公然跟国公叫板不成?
况且皇帝还在,他们也不能太过放肆。
朱元璋也被李善长的不要脸行径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