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家请我当皇帝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422章

大家请我当皇帝 四代重奸 4940 2023-10-03 22:47

  “东路神木道,下辖堡垒一十二座,额定九千三百一十五员名,马匹五千四百一十一匹。实有士卒六千四百二十一人,马匹一千零七匹。”

  “西路靖边道下辖堡垒一十四座,额定九千四百八十二员名,马五千六百三十二匹。实有士卒六千三百零七人,马一千一百零三匹。”

  “计榆林全镇有兵三万五千六百五十六员名,马六千三百一十五匹。”

  “按每人每月饷米一石,骑卒倍之,实当发放四万八千二百八十六石。”

  卢象升婉婉道来,顿时听得榆林将门一干人等脸都黑了。

  当初幕僚长洪承畴说什么来着?

  延绥镇原额八万有奇,现额五万三千人左右。原额马四万五千有余,现额三万二千匹。

  好家伙,你们在原额、现额后面又给老子来个实额!

  难怪袄儿都司那些弱鸡,都能动不动打到延安、鄜州城下,感情你们除了守堡以外,剩下的机动兵力几乎全被你们吃空饷了啊!

  榆林镇防御体系是以榆林城为核心,以三道三十六堡为支撑。

  结果三十六堡守军只剩一万六千余人,相当于每堡守军只有四百五十人。

  而驻守榆林城主力不足两万,若是再去掉守城官兵,恐怕能够拿出来的机动兵力未必足一万之数。

  难怪当初自己围困榆林城以后,这些人见事不可为,很快就投靠了自己。

  感情他们心里有数,知道自己一则没那么多兵力,二则根本不可能有援军。

  因为当时哪怕包括左光先五千败兵在内,榆林城满打满算都未必有三万之数。

  至于榆林、神木和靖边三个兵备道,早因为人员缺额,再也无法依照旧例从各堡抽调机动兵力,所以只能坐视榆林城陷落。

  “大家都没有异议吧?”张顺不由笑问道。

  “没有,没有,决对没有!”众人闻言连忙应道。

  兵额固然关键,更关键是那马匹。

  从四万五千匹降到三万二千匹,如今又从三万二千匹,降到了六千三百匹,这中间的差额哪里去了,不问自明。

  明末马价在十余两左右,上马一十二两一匹,中马十两一匹,这其中缺额价值三四十万两白银,在座将门如何心中没数?

  “马……我就不说了,大家心知肚明即可!”张顺不由冷笑道,“这榆林卫的耕地我也不打算深究了!”

  “只是咱们这三万多士卒,一年消耗近六十万石粮食,这事儿如何解决,咱们还是要说道说道!”

  “陕西一年赋税不过二百万石粮食,若是榆林要六十万石,宁夏要五十万石,固原再要五十万石,临洮再要十余万石,那么我这个秦王恐怕当着也没啥意思!”

  众人闻言顿时冷汗就下来了。

  张顺算的对不对?太对了,甚至还往少了计算,尚且入不敷出。

  若是再算上官吏俸禄、嫡系义军,恐怕没有三百万石根本下不来。

  以前他们欺负大明朝廷惯了,还想把张顺当作冤大头来坑。

  只是如此一算,即便是双方易地而处,少不得也要和榆林将门拼命。

  “舜王不是外人,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办,我们信得过舜王殿下!”发话之人不是别个,正是榆林张氏张道昌。

  那张道昌弟弟张应昌被他说降以后,如今正担任义军临洮总兵,故而颇有几分底气,顿时就把诸将商议好的底线扔了出来。

  马麦皮!榆林六姓七门不由暗骂了一句,顿时想起来昨晚王世国之言。

  不成,我们也得派些子弟跟随舜王,不然以后就要被别人压过一头了。

  “好,既然大家这么说我就不客气了!”张顺还以为老丈人王世钦早已经安排好此事,不由笑道。

  “我意清理庆阳、延安两处屯田,丈量绥德屯田,不知道诸位意下如何?”

  诸人一听张顺这打算刚好压着众人的底线,也算得上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众人不由对视了一眼,最终还是王世国站起来道:“舜王准备处理这三处屯田,本就是理所当然。”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大秦没有承认大明爵位的道理。”

  “这些人占据此地,与国无益,与我榆林镇亦是无益,我等皆无异议。”

  “只是有一桩事,我等想求一下舜王。”

  “哦?请讲!”张顺听闻榆林将门答应了自己的条件不由有几分欣喜。

  若是清理、丈量了庆阳、延安和绥德三卫,至少能征收三四十万粮食,那么榆林镇粮饷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甚至如果灾荒过去,再征收民籍赋税,怕是完全可以养得起榆林整镇。

  “我们榆林将门世世代代都是些舞刀弄枪、建功立业之辈,治不得产业。”

  “我建议我们每家出三五百人,派遣家中子弟跟随舜王,也好历练一番,不知舜王意下如何?”

  “好,我们萧家就派遣萧偲!”不等张顺张口,萧氏率先应道。

  “那我们张家就派遣张虎!”张氏亦应道。

  “哎,你们家不是有张应昌了吗,怎生又派遣张虎?”有人不由惊问道。

  “应昌老矣,不足为长久之计!”

  张顺一听众人踊跃参与,不由大感欣慰。

  虽然说这榆林六姓七门失了锐气,但是老派将门的底蕴犹在。

  如果他们抽调一些家丁精锐作为骨干,新编一营,实际战斗力犹在义军之上。

  “我杜氏派遣杜弘伟追随舜王!”

  ……

  正当六姓七门先后派遣了家中颇为优秀的子弟以后,张顺的老丈人王世钦这才站起来笑道:“我王氏派遣王朴追随舜王!”

  张顺等人闻言一愣,心中不由大骂道:你这是坑爹呢!

  第64章 榆林营

  张顺便宜老丈人王世钦这一手简直像往粪坑里扔炮仗,整个恶心一圈人。

  张顺自是不提,他这一次特意把“长跑将军”王朴捎带回来,就是想把他交付给老丈人王世钦。

  这厮长腿善跑,张顺也怕他坑自己。

  结果自己前脚把他捎带回来,后脚王世钦又顺手塞给了自己,别提张顺心里多难受了。

  而其他六家榆林将门也好不到哪里去!

  原来这六家榆林将门派遣出来的都是小字辈,从来没有在大明担任过将领。

  这样就免得被大明朝廷发现了,祸及在家族在大明任职的其他将领。

  结果这王世钦倒好,反手就把诈死的王朴推了出来。

  那王朴虽然长腿善跑,并不是不能打仗,只是喜欢见风使舵罢了。

  他本是王威之子,王世国、王世钦之弟,又位至总兵官。

  那么其他几家的小字辈无论资历还是辈分,又有哪个能压过他王朴一头?

  如此以来,榆林诸将门拼凑的一营人马,只能让位于王朴担任将领,那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不成,不成,老王你要是这么干,我们杜家就只好请杜文焕出山了!”杜氏族长闻言不由气呼呼的威胁道。

  杜文焕,字日章,又字弢武,乃是,明末名将都督杜桐之子,总兵杜松之侄。

  其父杜桐本是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后迁徙至延安卫,家族名将辈出,遂成榆林将门之一。

  这杜文焕早在万历年间就先后任宁夏、延绥两镇总兵,屡破套寇,名震一方。

  只是在崇祯四年,义军神一元围困庆阳,杜文焕率众解围。

  时任陕西巡按吴甡、给事中张承诏弹劾他杀延川难民冒功,因此被下狱褫职。

  如今杜文焕已经被杜氏疏通关系,赎了出来。

  只是担心影响仍然在大明担任总兵的儿子杜弘域,这才没有出仕义军。

  张顺便宜老丈人王世钦闻言不由冷笑道:“杜文焕一大把年纪,又暮气沉沉如何比得上我弟弟王朴年轻力壮?杜氏无人矣,为何独推老将出马耶?”

  他这一番话,顿时气的杜氏族长火冒三丈,差点要和他当场打起来。

  你道为何?

  原来在崇祯三年义军神一元攻破宁塞堡,报复性屠杀了杜氏家族。

  以至于杜氏人丁不旺,唯有杜文焕、杜弘域、杜弘坊、杜弘伟寥寥几人幸存。

  结果那王世钦哪壶不开提哪壶,如何不触怒了杜氏族长?

  “好了,好了,都别闹了!”王世国见状不由老气横秋道,“王朴暂且回家闭门思过,这一次我们王氏派遣王定追随舜王殿下!”

  这妮玛,其他将门闻言差点又想骂娘。

  原来这王定也颇为勇武,乃是王威幼子,年龄不过与王奇瑛堪堪相当,算得上一位少年英雄。

  这就是“塞上名门榆林第一将门”王氏的底气,除了在朝廷任职的一干人等以外,依旧能够挑选出良才,力压其他将门。

  “罢了,罢了,谁让咱们子孙不如人呢?”发出如此感慨的乃是姜氏族长。

  那姜氏在诸将门之中发迹最早,始于弘治年间的名将姜汉,其后五代八总兵,更甚于榆林王氏。

  直到姜氏最后一任总兵姜弼在浑河血战的时候身负重伤,姜氏无人,只好将那“榆林第一将门”的名头让给了王氏。

  “我姜氏就派姜耀祖吧!”叹息了半晌,姜氏族长不由叹息道。

  姜耀祖、姜耀祖,可见姜氏对光宗耀祖,恢复门楣之心何其急切!

  “好吧,就这么定了!”张顺不由拍板道。

  “既然诸位有心,本王定然投桃报李。原参将王定加总兵衔,其余萧偲、张虎、杜文域一干人等各加参将衔,新建一营,谓之榆林营,不知如何?”

  那诸将门本就如此打算,哪里有什么话说?

  虽然他们对榆林王氏又一次拿到了“大头”,获得了榆林营的指挥权有几分不满。

  奈何如今人家名声最盛,又和舜王联姻,哪个能比得上他?

  那王世国、王世钦二人老奸巨猾,又颇有声望,自然知道怎么做才能获得最大的好处。

  “花花轿子人人抬,今日谢过各位给老夫一个面子!”王世国当场表态道,“日后大家同心协力,共同辅助舜王,日后少不了咱们的好处!”

  其实这话表面上听起来是客套话,实际上许诺分润给其他将门一些好处。

  毕竟单凭榆林王氏,即便家大业大,又如何在张顺面前说上话?

  但是王氏若是成为榆林将门话事人,这身份地位就截然不同。

  当然,要做这话事人王氏固然有一定优势,若是诸将门不认,也并非王氏不开。

  所以王氏需要一方面紧紧抱住张顺的大腿,显示王氏与其他将门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也要替榆林将门说话,私下里分润些好处与他们,这样众人才心服口服。

  其他人见王世国都如此说话了,自然也明白他的意思,顿时心里也舒坦了许多。

  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罢了。

  诸将门如今固然有巨大的影响力,榆林镇新冒尖的将领也未必逊于他们。

  比如宁夏副总兵官抚民父亲是官秉忠,父子两代总兵,若是家族再出一两员大将,岂不是又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将门?

  更不要说左光先这样的狠人,要不是儿子左勷实在不争气,已经算得上一户名副其实的将门。

  所以趁着榆林七门尚未衰落之际,利用自己巨大的影响力,团结在一起抱上张顺的大腿,以期再延续数代富贵,才是最符合他们榆林将门利益的选择。

  那张顺如何不知道他们的心思?不过他也乐见其成。

  诸将门富贵以后,早失了他们当初起家时的锐气,哪里比得上曹文诏、左光先、赵光远、俞冲霄这类从底层起家将领的血性?

  但是诸将门的名声和影响力着实不错,有了他们的拥护,就能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稳定了三边四镇将士之心。

  而三边四镇稳固了,自己才能抽出手来整顿陕西军政,以便借之争夺天下。

  第65章 “掺沙子”

  “回禀舜王,榆林除了三十六堡守军以外,全部机动兵力,也就只有这榆林城内延绥三营、张将军白杆兵和臣的两千骑兵。”榆林将门诸人早已退去,卢象升不由如实向张顺汇报道。

  “除去咱们的人和守城营,也就剩一万多机动兵力!”张顺闻言不由点了点头道。

  “这样吧,九台,你再从中挑选千余骑,先补足你的‘奇兵营’。我再分别补足俞冲霄、左光先、王定三营人马,故计要抽调六千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