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家请我当皇帝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494章

大家请我当皇帝 四代重奸 4733 2023-10-03 22:47

  对啊,远西究竟怎么样,百闻不如一见。

  既然这些传教士可以远道而来,那么自己也可以远道而去,又有何不可!

  第198章 新教派

  玄奘何许人也?

  唐代高僧,俗称唐僧,又唤作“唐三藏”,在话本小说《西游记》里一直是一副哭哭啼啼小白脸模样。

  但是在历史上,他不但是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更是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

  其中陕西大雁塔相传就是玄奘法师从天竺取经回来以后,亲自督造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所。

  别看韩霖信仰天主教颇为虔诚,其实他对佛教典故也非常熟悉。

  想的了玄奘法师,他就想到了开宗立派四个大字。

  想到了开宗立派,他又想到了“大宗师”三个大字。

  舜王所言甚是,既然他欧罗巴人改得,难道我华夏人改不得?

  刚刚韩霖从张顺那里得知原本的天主教已经先后分裂出去东正教和新教两大流派,他心里不由一阵火热。

  “舜王殿下,段衮那里自由我去说服。”韩霖连忙一口应了,只是又有几分迟疑道,“只是……远西教士那里……”

  “不妨事,尔等可以先与其虚与委蛇即可!”张顺笑了笑,心道:成了!

  相比较一个虔诚的天主教教士韩霖,明显他更喜欢担任一个天主教新教派的“宗师”。

  “臣领命谢恩!”韩霖见张顺应了,不由高兴道。

  眼见事情进展顺利,张顺这才当场下令道:“韩霖说降绛州城有功,擢为绛州知州,即刻赴任。”

  “段衮襄助有功,又不愿为官,赏前明宗室灵邱王王府一座,以资奖励!”

  “舜王!”韩霖闻言一愣,随即大喜,连忙的拜了三拜道,“臣定不负所望,早日建成新教堂一座。”

  原来张顺赐段衮王府一座,并非让他个人居住,而是自有打算。

  韩霖自是明白“舜王”想将此地建成“新教派”据点,故而笑道:“说到此处,臣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舜王意下如何?”

  “说来听听。”

  “我准备私下里给咱们这个新教派取个明目,唤作‘拜上帝教’……”

  “噗嗤……”张顺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叫什么?”

  “叫‘拜上帝教’,怎么了,有什么不妥之处吗?”韩霖疑惑地看了张顺一眼,自以为这名取得颇为“信达雅”,不知“舜王”为何如此反应。

  “好,好名字!”张顺哭笑不得,自个怎么抢了前世“禾乃人王”的戏?

  不过拜上帝教就拜上帝教吧,好歹比教义是“天下万世的准则也”的原生基督教要强。

  其实这时代的天主教在中国根基并不深厚,如果需要,张顺一统天下以后,一纸圣旨便能禁之,犯不上这般麻烦。

  但是凡事总是有利有弊,禁了自然是一了百了,但是也何人断了交流,很容易因为闭关锁国被时代所抛弃。

  其实张顺前世,到了清中期雍正年间,就因为罗马教廷禁止中国人祭祖敬孔被禁。

  这在历史上被称为“清朝教禁”,或者称之为“百年教禁”。

  也正因为如此,双方的仅有的民间交流也几乎被切断,成为了清朝故步自封的原因之一。

  张顺来自于后世,虽然并不知晓这段历史,但是以他前世受到的正规教育和敏锐的洞察力,多少也意识到很多事并不能一禁了之。

  思来想去,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别人“喂”给自己的未必是自己想吃的,那何不主动派人了前往“觅食”?

  而这些“拜上帝教”教徒,就是自己预备遣往欧罗巴的“觅食者”。

  实际上大家都是拥有两只胳膊两条头一个脑袋的人类,从智商到体力之间并无太大差异。

  正所谓“尺有所长,存有所短”。只不过,由于双方各自所处环境不同,各自在某方面突破重点不同罢了。

  比如被张顺前世网友在网上百般嘲弄的“阿三”,在古代也通过佛教向中原传播了包含大量逻辑学的“因明学”。

  故而故步自封、骄傲自满的态度,万万要不得。

  但是,若是在别人交流的过程之中,如果分不清你我,迷失了方向,那更是要不得。

  所以“拜上帝教”,其实就是张顺锚定自我的一道防火墙。

  如果“拜上帝教”教徒在和欧罗巴之地交流的时候,迷失了自我,那他们就会被“拜上帝教”为了纯洁自身自行清理出去。

  如果经得住这般考验“回国”者,那自然是“拜上帝教”的中流砥柱,身受重用。

  当然,除了“拜上帝教”以外,张顺还有另外两道保险。

  想到这里,张顺又看向宋献策道:“宋先生,你不说点什么吗?”

  宋献策闻言一愣,不由怪道:“舜王想让我说些什么?”

  我都代表道教(虽然也代表不了)全心全意支持你了,难道你还不满足吗?

  “道教道教,以追求天道为终身目标!”张顺笑道。

  “昔日修道之士,精研天文、地理、数学、方术一心追寻天道,能沸水凝冰,掌心释雷,各有奥妙。”

  “今道士不求甚解,反倒练气寻仙,实在是误入歧途。”

  宋献策闻言笑了,不由实话实说道:“舜王容禀,那些所谓法术的玩意儿,其实都是欺骗蠢夫愚妇之技,当不得真。”

  “比如所谓‘掌心雷’,老夫年过半百,未尝见一人施得……”

  “谁说施展不得?”张顺听了不由开口打断道,“今日本王便能向诸位演示一番!”

  “嗯?殿下,这可开不得玩笑……”众人闻言不由一愣,舜王什么时候学会装神弄鬼了?

  “王锦衣,与我取火来。”张顺嘿嘿一笑,取出来一些粉末往自己掌心一倒。

  “舜王,您这是……”宋献策还没问个明白。

  却见张顺才王锦衣手中接过火源,往自己手心一燎,“噗嗤”一声火光四起,差点耀瞎了宋献策、韩霖等人的眼睛。

  “火药?”宋献策不由一愣,失声叫了出来。

  “没错!”张顺点了点头,果然这老道士有点门道,一下子就分辨出来这是何物。

  原来张顺手中,正是“放在手心燃之,火燃手心不觉者方可用”精制火药。

  这种糊弄人的门道宋献策比张顺明白多了,只是没想到张顺会突然使出来。

  老道士不由苦笑道:“舜王你也知道,我这都是糊弄人的邪门歪道。”

  “往常我一个人糊弄人也就罢了,岂有开宗立派,教授徒弟糊弄他人的道理?”

  哟,看不出你这老道士还有正义感呐!

  张顺哈哈一笑,不由摇了摇头道:“先生误矣,达子入主中国以后,毁我道藏,以致道法不兴,先生难道你就没想过其中缘故不成?”

  “这是何故?”

  “道藏泰半失传,道法亦随之失传,以我度之,所谓道法皆此类也。”张顺笑道。

  “以至于后人不必辨,以为哄人小道,散落民间。”

  “先生若是能收集其术,精研其理,未尝不能使道门大兴,亿万百姓敬仰。”

  “可……可是它终究是小术、邪术,与大道无缘啊?”宋献策第一次有些犹豫不决道。

  “先生真真是偏见颇深!”张顺恨铁不成钢的摇了摇头道。

  “天者,昊天上帝也。其道无识无觉,需人自寻之。”

  “人所知越深,天道愈发降洪福于人间。”

  “昔圣人作舟车,百姓便其行;圣人织桑麻,百姓便其衣;圣人冶炼铜铁,百姓便其用。”

  “其所以为圣人者,皆得道之助也。”

  “今先生若能效法先贤,岂非无量功德?”

  “这……”说实话老道士有点动心了。

  以前他的目标不过是为了多骗几文钱,后来跟着张顺造反以后,又变成了混成开国国师。

  如今听张顺这般忽悠,这小小的骗术,还有可能晋升圣人,世世代代享受香火供奉,这个吸引力就更大了。

  原来道教也分为很多派别,远的就有黄巾道和五斗米教之别。

  其后起起落落,各派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等到明代,只有正一派和全真派两大最盛。

  经过张顺这般鼓动,宋献策也不由发了宏愿:“若是如此,老道士情愿创立天道派,探寻天道,以襄舜王。”

  第199章 重儒

  得到张顺的鼓动和许诺之后,宋献策和韩霖不由心满意足,但是孙传庭却不由迟疑了起来。

  “舜王欲以道代儒,以教代儒乎?”孙传庭不由疑惑道。

  “怎么可能,孙先生为何有如此说辞?”张顺不由为之愕然。

  开什么玩笑,在这个时代读书入仕之人千千万万。

  他们不但是知识的掌握者,更是千千万万个中小地主士绅。

  若是离了他们的支持,恐怕一个标准的封建政权很快就会分崩离析。

  在张顺前世的原本历史上,满清就因为草率的废除了科举,加快了自身的灭亡。

  张顺又不是傻子,孰轻孰重还是能分得清楚。

  他不由笑道:“‘拜上帝教’负责沟通远西,交通四方;‘天道教’负责探索天道,格物致知;而儒家则负责教化百姓,代天牧守。”

  “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又有何疑哉?”

  孙传庭一听,也是这般道理。

  若是治天下不用儒生,天下焉有他人可用?

  张顺话音刚落,那韩霖好似想起了什么,不由接口道:“若是说起儒生,此地倒也有个名士,唤作桑拱阳,字晖升。”

  “其为人奉程朱之教,倡明河东,间从者数百人,讲究不辍。学宪巡抚及州道以礼聘讲学者,前后不下数十次。不知舜王岂有意乎?”

  韩霖“掉”了这几句“书袋子”,倒是极有水准。

  他不但借此表明了自己儒生的身份,还替张顺解了围。

  张顺闻言不由一笑,点了点头道:“既是贤才,焉有遗于野之理?”

  有些话不用非得明说,直接用行动表达反而更容易让别人相信。

  “择日不如撞日,既然如此,不如我等且随舜王走一遭?”显然孙传庭也明白了张顺和韩霖的意思,不由笑着应道。

  “如此甚好!”张顺不由颔首,遂和众人下了画舫,沿着汾河顺流而下。

  桑拱阳乃是临汾桑湾村人氏,处在绛州西南二里之外。

  当众人赶到桑湾村桑家小院门口的时候,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躺在门前一张躺椅上,半眯着眼,悠闲的晒着太阳。

  经过韩霖指点,原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张顺要寻的桑拱阳。

  张顺阻止了准备上前的韩霖,不由上迈步前问道:“这位仁兄,如此大好时光,为却在此安享清闲?”

  那桑拱阳乜斜了张顺一眼,不由冷笑道:“今日阳光明媚,本人正在晒书,如何说我安享清闲?”

  “书?书呢?”张顺扫了一眼,见跟前几乎空无一物。

  “在这呢,都在这呢!”桑拱阳拍了拍肚皮道。

  妮玛,好老的梗!

  张顺暗自吐槽了一句,嘴上却笑道:“确实该晒晒了!”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你这学而不习,书都快发霉了!”

  “不学无术,不学无术!”那桑拱阳讲学多了,也染上了好为人师的毛病。

  他听张顺如此胡乱理解圣人之言,不由顾不得其无礼之处,大声驳斥道:“朱子在《四书集注》中释为: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

  朱子就是朱熹,《四书集注》全称为《四书章句集注》,乃是宋代以来科举的题库和标准答案。

  原本张顺对此一无所知,只是随着担任义军首领已久,又主持过科举,对此好歹也有些了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