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家请我当皇帝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378章

大家请我当皇帝 四代重奸 5070 2023-10-03 22:47

  不多时,洪承畴和宋献策两人先后到来,双方分定主客坐定,张顺这才说道:“此处请两位前来,却是有一件事儿想让两位参详参详!”

  第286章 死忠之士

  “哦?不知舜王何事?”洪承畴和宋献策不由连忙问道。

  两人口顺,喊张顺舜王喊习惯了,又有表达双方亲近之以,故而不习惯改口称“秦王”。

  张顺素来宽厚大度,倒也没有计较许多。

  “我欲劝降榆林镇上下,不知可乎?”张顺不由看着洪承畴道。

  “这……”洪承畴闻言沉吟了一下,不由应道,“此事只能试上一试,臣亦不敢保证如何!”

  “哦?此话怎讲?”张顺不由奇怪道。

  “如今西安府为我所据,甘肃为之一空,临洮、固原残破,唯独宁夏、延绥二镇得全。”

  “如今宁夏镇祖大弼,归化城多尔衮皆走。延绥外无必来之援兵,内无久食之粮草,若不肯降,又待何为?”

  那洪承畴本就担任过延绥巡抚,所以对此地颇有了解,闻言便应道:“舜王若是想招降一官一将易,若想招降榆林难。”

  “延绥之地地处陕北,自古为用兵之所,名将辈出,民风彪悍。”

  “自大明设延绥镇,下辖榆林、绥德、延安及庆阳四卫。”

  “初以雄镇名,继以将才闻。武夫宿将,辈起杰出。”

  “加官晋爵者不计其数,恩荫子孙者亦不计其数。而四卫之中,又以榆林为首。”

  “其中有名有姓,世代为将者,共有姜、王、杜、尤、萧、张七家,号为‘榆林七门’。”

  张顺闻言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算,不由奇怪道:“众所周知,四大天王有五个人。可是这榆林七门,为何只有六个,是不是洪先生记漏了一家?”

  “因为王氏将门却是有两家。一家为王保王太师之家,一家为王威王柱国一家,故而七门六姓,名满榆林!”洪承畴闻言不由暗自吐槽张顺算术学的好,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

  “这些家不仅世代联姻,更是驻守各镇。”

  “比如尤氏三将,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禄,再加上族人尤继先、尤翟文、尤翟远一门六将。”

  “而张氏亦有张全昌、张应昌和张道昌三杰。”

  “而王柱国之家,更有王世钦、王世国、王世禄、王世仁、王世锡、王世选、王世显、王洪、王朴等将!”

  好家伙,这洪承畴像说单口相声似的,一口气念叨出王氏九个在职将领,把张顺震的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榆林王氏若是造反,恐怕整个大明天下都会为之震恐吧?

  洪承畴说了半天,张顺这才回过味儿来这是什么意思。

  感情榆林将门分布在大明各地为将,担任总兵、副总兵、参军之职者不计其数,更恩荫子孙,世代富贵,岂会因为自己小恩小惠而降?

  其实莫说张顺,即便历史上李自成横扫陕西,榆林形势比如今更为危机,也未见榆林将门降于“闯将”。

  张顺又有何德何能,空口白牙降服榆林诸将?

  “这样吧!”洪承畴皱了皱眉头道,“我先修书一封,与那延绥巡抚张绳海,先看他态度如何!”

  “对了,舜王麾下赵光远亦是榆林人,与其他将门当有所往来,亦可私相交通。”

  “好吧!”几乎聊胜于无,只是张顺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无奈地点了点头。

  原来这延绥镇有兵马三万四人左右,除去分散在三十六堡及绥德、延安等地兵马以外,亦有二万五之数。

  而陕西总兵官左光先亦带来五千败兵,全城差不多有三万守城。

  而榆林诸将门又皆通兵法,其家丁精锐亦有近千,故而急切之间,实在难以攻克。

  张顺不由叹了口气,已经打算做好两手准备。

  实在不行,也只能依靠义军的兵力优势和火炮优势慢慢磨了!

  “这……”宋献策看着张顺紧锁的眉头,不由犹豫了一下建议道,“若是舜王信得过老道,我情愿往榆林城走一遭,兵不血刃替舜王说降此城!”

  “不成,信不过!”张顺连忙摆了摆手,心道:好家伙,你这神神叨叨的家伙当这玩儿呢?

  榆林城内势力盘根错节,又几乎全是军籍,个个能上阵杀敌,你偷偷溜进去作甚?

  怕不是被人认出来“秦王大国师”,然后给你来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白白丢了身家性命。

  “多谢舜王殿下关照!”宋献策何等样人,如何不知张顺这是为了自己好?

  他不由笑道:“舜王殿下多虑了,俗话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贫道一身身家性命非系于其一念之间,实系于舜王雄兵利炮。”

  “只要舜王列阵于城外,即便是龙潭虎穴,我宋某人又如何闯不得?”

  “以我度之,榆林镇之所以不肯降者,不外乎与大明势力兵马之间盘根错节,无法割舍罢了。”

  “待我进入榆林城中,与其剖明利害关系,即便不能说降此城,至少也能落得一个全身而退!”

  这?这能成吗?

  当初若不是你因你而起,恐怕我还在陈州张家庄务农而已,如何又有今日身份地位?

  张顺感念宋献策昔日“点化”之恩,就有点不想他深入敌镇,冒此奇险。

  劝的紧了,宋献策不由急道:“老道虽然有从龙之功,其实不过也神神叨叨之言罢了。”

  “如今享受舜王供奉已久,若是不做出一番事业来,却和其他劳苦功高之人平起平坐,又能如何服众?”

  “吾且去矣,舜王勿念!”

  “若是果为官兵所杀,这是我命中合该有此劫难,舜王不过失一术士罢了;若是我果然说降此城,当是舜王天命所至,功业更上一层。还请舜王勿要阻拦才是!”

  话已至此,张顺无话可说,只得无奈点头应了。

  话分两头说,先不说义军营中如何,先说那榆林城为义军所围,连日苦战,城中早已经被一股悲壮莫名的气氛所笼罩。

  “世钦,外面怎么样了?”王世国坐在那里,有几分中气不足地问道。

  他的父亲是大明柱国太师王威,曾“九佩将印,为镇者五十年”,其家族乃是榆林将门之中最为显赫之家。

  而他本人亦曾担任过宣府总兵之职,加太子少保,故而忠于国事,不敢稍有懈怠。

  “不太好!”王世钦闻言不由摇了摇头道,“‘顺贼’先据宁夏总兵祖大弼,再退后金旗主多尔衮,一时间声势无两。”

  “再加上彼辈火炮犀利,击石即碎。如今榆林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城内人心惶惶,吾恐榆林城难守矣!”

  “难守也得守,我王氏世代忠心为国,万万不可学世选降于鞑子,以至于家族蒙羞!”

  “放心吧,兄长!”王世钦点了点头道,“我亦先后担任大明总兵,岂有降贼之理?”

  “明日我准备继续走访诸将,劝说他们散尽家财以飨勇士,亲率家丁以御贼寇……”

  两兄弟正在议论兵事,不由早有仆人汇报道:“报,外面有一道士,口称乃是二将军故人。”

  “今日特意前来求见二将军,不知二将军见也不见?”

  “不见不见,如今都什么时候了,哪有闲心见什么故人?”王世钦闻言不由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就要让下人把来者轰走了事。

  “算了,算了,你这暴脾气!”王世国闻言不由摇了摇头道,“咱俩再论上半日,论出个花儿来,也解不了榆林之围。”

  “与其如此,你何不见见这故人是谁,权当散散心吧!”

  第287章 口舌之利(上)

  话说那王世钦好容易同意了见一见“故人”,结果当他见到来者以后,不由一愣。

  原来只见来者鹑衣百结,倒似个乞丐模样。

  他不由摆了摆手道:“如今榆林城被围,家家粮食紧缺,我哪里有多余的饭菜与你?且去别家看看吧!”

  结果来人不由高声笑道:“王将军如今带金佩紫,锦衣玉食,却是贵人多忘事,不识得故人否?”

  王世钦不由皱了皱眉头,顿时便把他打入骗吃骗喝的行列。

  于是,他便笑道:“恕老夫年迈,两眼昏花,不知阁下何时见过我?”

  “哈哈哈!”来人哈哈一笑,伸手指了指他,自顾寻了个位置坐下道,“果然还是如此!”

  “难道你不记得当初贫道之言乎?”

  “此话怎讲?”王世钦冷笑着,心道:我看你待若何!

  “当年你还是年少之时,我就在这榆林城中偶遇将军,声称你家贵不可言,将来封侯拜相不在话下,汝还记得否?”那老道士笑了笑,施施然道。

  “当年我父亲威名一时,人人皆与我说过此话,哪又怎样?”王世钦不屑道。

  “你这个人呐,看来疑心贫道是来蹭吃蹭喝了吧?”那老道士不由嘴角一翘,不由笑道,“你看贫道像是那吃不起饭之人吗?”

  “这……”王世钦仔细一看,只见这老道士面色红润,须发如银,确实是养尊处优之辈。

  他不由态度端正了几分,开口问道:“那道长此处所来何事?”

  “果然是天机不可泄露,看了你已经不记得许多了!”老道士摇了摇头,不由笑道。

  “昔日我曾对你言说,总镇之位不足贵,将来汝家必王侯,你还记得吗?”

  “道长说笑了,如今世钦多病,家中又将星零落。唯有吾弟王朴有几分才干,余者碌碌,莫非是要应验在他身上不成?”王世钦闻言仔细想了想,似乎当年却有此事。

  他又听这老道士说的头头是道,心中不由信了三分。

  “非也,非也,此事要应当应在阁下身上,岂待他人哉?”

  “胡说八道!”王世钦闻言不由眉头一竖,顿时杀气腾腾道。

  “老夫虽然也算有一身本事,奈何身体不虞,好一时,歹一时,即便勉强领兵打仗,又如何可官至王侯?”

  “念在你我故人一场,一会儿我命下人拿些银两与你,你便早早离去吧!”

  “你这人倒也有趣,难道真忘了本道的谶言了不成?”老道士突然神情严肃,厉声喝道。

  “阁下虽为王氏雄,天时不予将帅能,胸中韬略虽千言,不及儿女一片情!”

  “这……此言何解?”王世钦不由有点懵了。

  “你呀,虽然是王氏族人之中最为优秀之人,奈何身体不虞,苍天不肯给你施展的机会!”老道士摇了摇头,解释道,“这就叫做人不能与天争。”

  “可怜你胸中虽然有千韬万略,最终还不比不上子孙对你的一片孝心,提携你位至王侯!”

  “哦?莫非我子孙之中,亦有如此人物?”王世钦闻言不由大喜。

  他如今已经年过半百,自己虽然在王氏族人之中颇为出众,奈何身体不虞,早晚也要耽误了前程。

  若是子孙有天资出众之辈,那真是要比自己位至王侯还要令人喜出望外。

  想到此处,王世钦不由命仆人喊来儿子王奇勋和孙子王坦,请老道士相一相面。

  结果那老道士看了半晌,不由暗自摇头。

  “怎么了?”王世钦不由奇怪道。

  “都不是!”那老道士见状扯过来王世钦,低声道。

  “令郎令孙虽然也都是富贵之人,然而位至总兵,极矣,非富贵之人!”

  “什么?”王世钦闻言心里一惊,不由问道,“莫非是我兄弟两人子嗣乎?”

  “不应该啊,就应该应在你家子孙才是,岂能有假?”老道士摇了摇头,奇怪道。

  “莫非你家还有其他子嗣未到?或者夫人、儿媳已有身孕不成?”

  “没有,没有,这个暂且没有!”王世钦摇了摇头,直接予以否决了。

  不过他仔细想了半晌,好像想起了什么,不由低声道:“我还有一个女儿,年方及笄。”

  “往日也喜欢舞刀弄枪,但终究是妇人之辈,尚不及儿孙之才。”

  “难道我门也要出一个秦夫人不成?”

  秦良玉如此被崇祯皇帝敕封为二品诰命夫人,依照她的功劳,将来被追封为侯,也未尝不可。

  “天下的事儿,谁说得准呢?”老道士闻言不由摇了摇头,“或许应在她身上也说不定。”

  “只是男女有别,恐老道士不便见她,殊为憾事!”

  “哎,你都快能当她爷爷了,有什么男女有别?”那王世钦闻言沉吟了一下,不由反劝说老道士道。

  “既然你来都来了,何不与我去校场一趟。不管她是也不是,我心里也总算有个底儿了!”

  “那……那恭敬就不如从命了!”老道士稍作迟疑,也不有一口应了。

  那王氏虽然是塞上名门,但终究是武将出身,倒没有诗书门第那许多规矩。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