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我们就会同时得罪我大哥和我二哥。
我大哥和我二哥如今刚刚撕破脸,随后要撸起袖子相争。
我们这个时候跑出去得罪我大哥和我二哥,他们很有可能先拿我们当出气筒。”
凌敬恍然大悟,暗暗思量着道:“那杜淹……”
李元吉不等凌敬把话说完就道:“杜淹是我二哥主动放弃了的人,所以我们招揽杜淹,我二哥不会有任何反应。
但其他人,都是我二哥的心头肉。
我们敢动,我二哥一定会跟我翻脸。”
第三百四十一章 误会和漕运
“秦王殿下府上,也不有不少像是杜淹一样不受秦王殿下重视的人,我们可以招揽他们啊。”
凌敬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但还是不死心。
在他看来,李世民和李建成彻底撕破脸了,往后二人之间的斗争会越来越激烈,这对齐王府而言,绝对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齐王府可以借此大肆的招揽那些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互相针对下沦为牺牲品的人杰。
只要操作得当,齐王府不仅有机会一跃成为跟秦王府和东宫并驾齐驱的势力,也有可能超越秦王府和东宫,成为更强的势力。
李元吉白了凌敬一眼,“我二哥看不上的人,你以为我也能看上?在我二哥府上一众不受重用的人里面,也就许敬宗勉强值得一用,但许敬宗此人表里不一,还不值得大费周折的去招揽。”
李元吉总觉得凌敬把他的齐王府当成了一个藏污纳垢之所了。
李世民是什么人?
千古一帝。
他看人的眼光是经过历史验证的。
在他手底下不受重视不受重用的,不是真渣滓,就是许敬宗那种表里不一的伪人,亦或者是惯爱耍阴招,惯爱使用一些小手段的小人。
齐王府又不是什么垃圾收容站,也不是什么阴险邪恶的秘密组织。
要那么多渣滓和伪人、小人做什么?
找他们过来帮忙算计你敌人的同时,顺便算计你吗?
那不是自找麻烦嘛。
凌敬张着嘴,无言以对。
他觉得李世民府上的一些不受重用的人,挑挑拣拣还是可以用的。
没想到李元吉只能看得上那么一个,还不想去招揽。
李元吉为了打消凌敬从李世民手底下挖人的念头,盯向凌敬,认真的道:“凌敬,你要记住,我们已经今非昔比了。
我们已经不用再去招揽那些我们看不上,却又不得不用的人了。
现在我们已经拥有挑挑拣拣的资格了。
所以别人看不上,我们也看不上的人,我们不用再招揽了。
我们往后只招揽我们看得上的,亦或者是对我们有大用的人。”
凌敬听到这话,有些恍惚。
齐王府已经发展壮大了吗?
已经有挑挑拣拣的资格了吗?
他还一直以为,齐王府的人手还是向以前一样不够用。
李元吉看着恍惚的凌敬,继续道:“而且,在这种关键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出手。绝对不能让我大哥和我二哥把我们当成渔翁。”
凌敬回神,定定的盯着李元吉,在品味着李元吉的话。
李元吉伸长脖子,凑近凌敬,用只有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认真而又郑重的道:“他们已经撕破脸了,已经要开始拼命了。
现在除了我父亲以外,谁敢跳到他们面前去,他们都会疯狂的将其摧毁。”
两条狼拼命的时候,绝对不会允许第三方在场。
更别提两头爪牙锋利的雏龙了。
如果说李元吉之前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相争的时候跳出去在他们眼前晃荡的话,会被针对,会死。
那么现在这种情况跳出去,就是肯定会被针对,肯定会死。
前者还有回转的余地,后者必死无疑。
所以在李世民和李建成没有开启最终决战之前,李元吉不愿意参与到他们的斗争当中,甚至要尽可能的少出风头,少做刺激他们的事情,让他们别把自己当成一个威胁。
凌敬听完李元吉这番话,彻底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再也不提从李世民手底下挖人的茬了。
“招呼薛万述进来坐吧。他来找我,应该不仅仅是拜访我那么简单。我也想通过他了解一下,李靖被我任命为河北道大行台校检兵部尚书以后,有没有履行自己的指责,有没有阳奉阴违。”
李元吉见凌敬再也不提从李世民手底下挖人了,吩咐凌敬招呼薛万述进来。
一些不方便被太多人知道的秘密说完了,就没必要再避讳着薛万述了。
不然时间长了,薛万述心里会犯嘀咕的。
严重一点还会离心离德。
薛万述再怎么说也是薛氏五兄弟的老大,对薛氏剩下的四个兄弟影响深远。
薛万述要是离心离德了,那薛氏剩下的四个兄弟也会受影响。
薛氏现在再怎么说,也是李元吉手底下的第一将门,能帮李元吉出不少力,李元吉不能让他们跟自己离心离德。
凌敬听到吩咐,稍微点了一下头,快速起身出了凉棚。
没过多久就带着薛万述回来了。
李元吉重新请二人坐下,一边招呼着站在远处的侍婢准备酒菜,一边笑着对薛万述道:“刚才我跟凌长史聊了一些关系到禁宫深处的私密不话,不方便宣之于众,你可别介意啊。”
薛万述明显的愣了一下,心里怪怪的道:“臣当然不介意。”
事实上以李元吉的身份,在这种事情上是不需要向薛万述过多解释的。
李元吉既然解释了,那就说明他拿薛万述当自己人看,也很看得起薛万述。
薛万述也知道李元吉很看重他们兄弟,不然不可能还让他们继续统领着旧部,也不可能在召他回京的时候,又派遣了他一个弟弟赶往河北道。
李元吉之所以这么做,就是确保他们兄弟当中永远都有一个人在河北道。
永远有人守着他们在河北道的家业,也永远有人守着他们的家眷。
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李元吉要是不看重他们兄弟的话,绝对不会做到这个份上。
所以才李元吉和凌敬有私密话要说,并且暗示他离开一会儿的时候,他就识趣的离开了,且并没有对此生出任何不满。
他之所以觉得心里怪怪的,是因为他没料到,李元吉竟然还会为这种事情,特地向他解释了一番。
凌敬不知道薛万述心中所想,但却猜到了李元吉为什么会向薛万述解释一句,当即一脸羡慕的道:“殿下这是拿你当自己人看啊。我跟殿下这么久了,殿下也没有跟我说过几次这种话。”
凌敬并没有说一次也没有,那样的话会显得很假,也会显得他很虚伪。
所以他说李元吉跟他说的少,借此衬托出了李元吉对薛万述的重视。
薛万述抱拳,正色道:“多谢殿下厚爱。”
李元吉摆摆手笑道:“行了,都是自己人,无需客套,我也是怕你误会。”
这种事情虽然没必要非要做,但是能做的时候,还是值得做一下的。
人与人之间相处,误会、隔阂、矛盾等等等等,就是在不经意间产生的。
如果不在意的话,时间长了,就会越积越多,最后爆发的时候,会酿成人难以置信,且不愿意承受的后果。
毕竟,一个人是很难猜透另一个人的心思的,而一个人又总是喜欢用自己的心思,去揣测另一个人的心思,所以得到的结果,肯定跟另一个人的心思大相径庭。
差的不远的话,也不会产生什么太大的误会。
差的太远的话,那就会产生出很大的误会。
比如,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相遇,女子看到了男子脸上有一点墨迹,觉得有些滑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但却什么也没说,男子什么也没问,然后在心中揣测是不是自己的容貌吸引到了女子,然后在寂寞的驱使下跑去追女子,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碰的头破血流,黯然神伤。
所以遇到一些容易让人误会的事情的时候,能解释的情况下,就一定要解释一下,尽可能的避免它发展到害人害己的地步。
薛万述听到李元吉的话,再次抱拳,正色道:“殿下以诚待臣,臣怎么可能会误会殿下。”
李元吉笑着点点头,说起了正事,“你此次来拜见我,有什么正事需要说的吗?”
薛万述收回手,说起了正事。
李元吉没有再多言,静静的聆听。
薛万述也没有说太多无关紧要的东西,大致就说了一下近半年他和马周在和北道的所作所为,又详细的说了一下苏定方和阚棱在征讨辅公祐期间发生的一些细节。
最后汇报了一下棣州海运码头,以及棣州、德州、博州、魏州、相州、卫州各州漕运码头的修建进度,然后又汇报了李靖赶到河北道以后,所接手的一些政务,以及在接手政务以后施行的一些施政举措。
薛万述所说的绝大多数部分,李元吉从河北道递过来的文书中看到过,只是一些细节,文书中并没有提及。
经过薛万述描述,李元吉对河北道的一些施政举措,以及一些变化,以及薛万述和马周等人在河北道的施政得失,了解的更清楚了。
河北道的一切,在李元吉的脑海里就更丰满了。
不过,李元吉还是更加关注河道上的漕运码头的修建进度,以及李靖到了河北道以后的施政举措。
依照薛万述所说,河道上的第一批漕运码头,基本上已经完工,一些早早的完工的码头,甚至投入了使用。
一些嗅觉敏锐的商人,已经主动找上门,开始短途的运送货物。
等到武士逸主持的齐王府的直属漕运衙门一切准备妥当,正式的放开了从棣州到洛阳,乃至长安的各处漕运码头,商人们就一定会蜂拥而至,开始大规模运送货物。
由于整条漕运航线十分漫长,沿途的地方又十分繁多,一旦开始大规模运送货物,现有的码头未必够用,货仓也未必够用。
所以第二批漕运码头已经开始建了,只是有两个问题。
其一就是,长安城的码头该修建在何处,又该如何修建。
虽然长安城有码头,而且有三处码头,可那都属于是朝廷的码头,齐王府的船,以及通过齐王府漕运衙门通行到长安城的船,虽然也能停靠,但难免要遭人白眼,被人驱赶,碰上了跟朝廷的漕运衙门冲突的事情了,还得向朝廷的漕运衙门让步。
再加上长安城身为大唐的都城,大唐上下所有人向往的地方,注定会汇聚天下所有的货物。
所以一旦从长安城到棣州的码头彻底开放,再加上海运码头的影响,现有的三处码头未必够用,码头上的货仓也不一定够用。
所以齐王府现在急需在长安城修建一座庞大的码头,且修建一片藏货量巨大的仓库。
无论是庞大的码头也好,还是要求严格的仓库也罢,在这种内陆腹地,可都不好修建,得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选址也不好选。
其二就是,要不要趁机贯通洛阳到余杭、余杭到扬州入海口的漕运。
如果能趁机贯通的话,齐王府上下不仅能多掌握一条财路,还能成为大唐漕运真正的话事人,朝廷的漕运衙门都得当陪衬。
第三百四十二章 京杭大运河
李元吉不得不承认,薛万述、马周,以及后来加入的武士逸,在这方面下功夫了。
后世鼎鼎有名的京杭大运河,隋炀帝杨广已经花费了巨大的代价修好了,可是由于大唐一直忙着统战,所以并没有充分的利用上。
以至于京杭大运河这条能沟通南北的命脉,如今处在闲置状态,部分河道甚至因为长久不用,且没人疏通的缘故,出现了堵塞。
薛万述、马周、武士逸能在操持好洛阳到棣州的漕运的基础上,还能注意到京杭大运河的价值,以及想着将京杭大运河充分的利用起来,可见他们在这上面做了不少工作。
或许,他们已经派人在京杭大运河的各段走访过了,并且已经了解清楚了京杭大运河各段的具体情况。
只是,如今洛阳的一起,明面上是由洛阳令说了算,可暗地里是由李世民说了算。
尤其是洛阳通往长安,以及洛阳通往余杭的漕运码头,几乎就是李世民的一言堂。
码头上停放的所有大舰,全是李世民在征讨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时候缴获的前隋战船。
李元吉此前决定做漕运的时候,从李世民手里交换的战船,就在此列。
此外,李世民不仅将缴获的战船放在此处,还将招降的水军也屯驻在此。
李元吉此前变着法的从李渊手里讨要了一部分漕运衙门的权柄,就是为了避免李世民突然以军演为名,封锁了洛阳,卡自己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