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楼后,左手边一共三个屋子,分别是余士可、韩珊以及姜媚这三个女生的屋子,现在两个屋子死了人,闫永福和刘俪文在余士可的屋子里待着研究密室。
“阎警官”,游少华直接就走进了这个屋子:“您二位还没休息,吃饭了吗?”
“饭吃过了,但是……”闫永福叹了口气,没有接续说。
闫永福是有点难受的,这到底是怎么搞的?他今天特地去了楼下,把包括老板在内的十三人全部看了一遍,也没觉得谁有这个本事。
“这位是燕警官的徒弟对吧”,游少华只能岔开话题:“我记得姓刘。”
“刘俪文”,刘俪文应了游少华的话:“游队记忆力真不错。”
“哪有不错,名字都没记住,只记住一个姓。”游队轻轻摇了摇头。
“您二位回来这是?”刘俪文有一点点期待:“我听说东坡村的命案就是您二位破的,这个案子这是有头绪了吗?”
游少华又摇了摇头。
“我感觉还是缺乏必要条件,想再来现场找找证据”,陆令看了看二位:“但您二位都是专业人士,没有找到的话,可能我们又是无用功了。”
“我不是专业人士,闫师傅是”,刘俪文叹了口气,不知道在想什么。
“您也是专业的。我今天听李队提到过,您是学了五年的临床医学,然后从事了两年法医工作,虽然我不清楚这两个专业的区别具体是什么,但想来您是很厉害的,不然,也不会现在这么执着地在这里寻找线索。”陆令说的是真心话。
他是非常尊重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这你都能记住,厉害”,刘俪文有些吃惊。
“那您二位这边,有什么新的进展吗?”陆令问道。
“也不能说没有,但是意义不大”,刘俪文说着,拿出一个手电筒,带着大家离开了屋子,接着走到韩珊的那间屋子门口,指了指走廊扶手外延的一处位置:“这个地方,有明显的胶粘的痕迹。很显然,在这里曾经粘过一个什么东西,但是具体是啥,不知道。像这样的痕迹,对面也有一个,可能是固定什么东西。”
陆令和游少华立刻过来看了一下,发现确实如此,看样子应该是502胶水。
这房屋是一个圈那种,从主楼梯上来,左边三间、右边三间,前后两边各一间,前后各有一个楼梯,中间是天井,可以看到二楼和一楼。
既然刘俪文说对面有一个,那就不用过去看了,应该是一样的。这样的一小处胶水的痕迹,如果不仔细找肯定找不到。
“这是502胶水的痕迹吧?如果从这边到那边拉一根线,承重能力有多少?”陆令沉思了一会儿:“我感觉一公斤都费劲。”
“确实,但这可能和设计密室有关,毕竟正好就在韩珊的门口。”刘俪文已经想半天了,也不知道这是个啥方法。
“除此之外,您这边有其他的线索吗?”陆令想了想:“猜想也可以。”
刘俪文思考了一阵,接着看了看陆令和游少华,最终决定还是说出来:“我这两年见过十几起命案现场,非正常死亡见过上百个,还看过几百个命案的案宗,我有一种感觉。就是我能通过伤口的一些情况,来判断凶手行凶时的心理状态……”
“两具尸体,凶手行凶时的心理状态完全不同,杀韩珊的凶手,他在挥砍的时候,非常专注,砍的位置又快又准,除非凶手是这里的老板,否则心理状态应该是比较稳的。而杀姜媚的时候,凶手就有些慌乱,姜媚身上也发现了一些基础伤,脖颈处有多处痕迹。”
目前可以得知,只有老板有很好的刀工。老板经常砍剁肉类,有着多次挥刀砍到同一地方的基础能力,其他人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特别好的心理素质,一点都不能手抖。
“嗯”,陆令点了点头:“这种情况下,凶手居然没有留下明显的现场痕迹,也是准备很充分了。”
“你居然不怀疑我的说法?”刘俪文有些好奇。一般人听到她的说法,都会有些质疑。
“行为是可以传递和表达情绪的,这个没问题,但是需要悟性,不是每个人都行。”陆令倒是真没怀疑。既然刘俪文愿意告诉他,那自然是比较信任他了。
“好”,刘俪文也不拖泥带水,她看游少华也没反驳她,心中大定:“所以我觉得凶手可能是两个人,或者即便是一个人,也是有些病态的,性情变动比较大。”
第113章 分析密室
刘俪文的说法,和陆令的想法倒是吻合。
类似于“暴风雪山庄案”这种,封闭小环境中,出现两起命案,可能是一人所为,也可能是还有人搭便车,看到其他人杀人,也跟着实施了犯罪行为,这样自己的犯罪行为不容易被发现。
四人现在都很忙,但聊了半天,最终决定,在这里沉住气,分析一下密室的逻辑。
《唐人街探案3》里,提到十三种密室,这其实来自于著名小说《三口棺材》,并非十三种,而是归纳了七种分类的密室和五种反锁小技巧。
七种分类第一种,这不是谋杀,这是意外或者巧合,再或者是毒蛇毒物等造成的死亡。本案显然不是。
第二种,这是谋杀,但是是被害人被迫自杀,本案显然不是。自杀能有这个水平,也算是叹为观止了。最主要的是,这场分尸是在死亡之后进行的。
第三种是自杀被布置成谋杀,不对。
第四种是用了巧妙的机关进行谋杀,这也不可能,本案的刀砍痕迹非常明显,机关要是能这么巧妙,那现代科技都能继续突破了。
第五到第七种,就是采取错觉、乔装术、房间外下手、伪造作案时间。
五种反锁技巧里,分别是在钥匙、铰链、门闩、栓锁上动手脚,还有一种方案是制造错觉。
看似种类很多,这个密室都离不开一个方案,就是在门、窗处做了手脚。
阎警官的勘查,已经穷尽了房屋的六个面,包括地面和天花板,连电线孔、插座、天花板的缝隙,都已经做了细致的勘查,都没有发现问题。
考虑到屋子里温度较高,如果使用冰制品,那确实可能融化蒸发,但没有人能想通冰制品应该怎么用。比较大的冰制品,那化成水之后很难蒸发完毕,较小的则没什么强度,在室内很容易化掉。
经过大家的讨论,又研究了个新方案。
比如说,在窗户的把手那里,挂一块冰,然后用手按着窗户侧面的锁止结构,让把手不会向下,等人出去之后,在外面用吸盘吸着玻璃,迅速把窗户关上,挂着冰的结构就会因为重力原因把窗户锁上,并且在把手锁一半的情况下就脱落。
现在已经尝试过,就是这样锁止窗户,需要的力量还是不小的,起码有一公斤的冰才行。
一公斤的冰,不可能一晚上在密闭空间内变成水蒸气。
“如果换成一公斤的干冰呢?”刘俪文道:“比如说一公斤的整块的干冰,中间掏个洞,挂在窗户把手上……”
“比热容呢?我记得干冰是零下八十度,升华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热,屋内会不会有环境变化?”陆令记得干冰汽化很壮观。
“直接投入水中可能会冒大量白烟,掉到地上没什么问题,估计一两个小时就汽化完了,如果摔碎了,更快。一立方米空气都有1.3公斤,这个屋子起码50立方米空气,还有暖气,1公斤干冰不会造成多大的温度变化。”
“那么问题来了”,陆令看向闫师傅:“闫师傅,这窗户附近,有重物坠落砸的痕迹吗?还有,我昨天在单位吃饭的时候,听单位的师傅说过,北方一般都是过了小年才大扫除、擦窗子,窗户外面应该有一层灰,有吸盘等能从外面拉动窗户的痕迹吗?”
闫永福摇了摇头。窗户外面确实有一层灰,不仅是玻璃上,整个窗户外面都有一层灰,非常明显,这些灰尘完全没有被人碰过的痕迹。
从一开始,闫永福就否定了窗户这条路。
这里是三楼,除非外面架好了消防队的云梯车,否则从三楼出去,怎么会没有痕迹?
“我个人认为,窗户这里关了一半,或者说关了三分之一,就是故意想要迷糊我们的。”闫永福说道。
陆令和刘俪文都点了点头。
对于闫永福这个推论,陆令信,又不敢迷信。
不是对于专业的人不信任,而是闫永福不信任他们……门和窗,门被破坏了,所以一些痕迹可能找不到了,闫永福没有参与破坏门的过程,就总觉得门被破坏的有问题。与之对应的,窗户是闫永福开的,他没有在这里发现线索,就更加信任自己的想法。
陆令就怕闫永福陷入这种思维自信中,从而忽略细节。当然,他还是99.99%信任闫永福的……
总之,现在四个人研究了半天密室,都没找到漏洞,窗户那里研究了好久,又开始研究门。
在这个门没被破坏之前,青山曾用力尝试过能不能拉开,结果失败了,这几乎可以保证,在青山撬门之前,门的合页是没有问题的。这也就说明,门这里并不存在结构的破坏。
这是很让人难以接受的,四个各方面都比较专业的人士,被一个小贼搞成这样子。
“这就说明我们目前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对”,陆令看向游队:“我们换一个角度,为啥死的是韩珊?”
“还是从动机上查对吧”,游少华听着陆令的话,叹了口气,动机……
韩珊的人际关系称得上简单,作为辽州大学的本科生,学习虽然不是顶尖,但是人还是很不错的,而调查韩珊的男朋友姜安东,也是一样的结局。
这个案子,警察没有找到犯罪动机。
这话,游少华都不好意思说,案子办了这么久,犯罪动机找不到,总不能单纯地认为,这是无差别杀人,报复社会?
四个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做啥。
沉默中,游少华的手机响了,拿起来看了看,是刑警队的另一位副大队长王队,比游少华年长几岁,看着大家的目光,游少华就开了免提。
“游队,你在哪呢,有空的话,来一趟我这边的询问室。”王队道。
“王队,我和陆令又回现场了,您那边……您那边是余士可那里吗?怎么回事?”游少华心跳有些加速。王队不会随便给他打电话!
“你们俩去现场了?那边有什么进展吗?”王队问道。
“没有,您那边呢?”游少华有些希冀地问道。
“余士可出了点……小状况,她好像精神有些不大对劲,简单地来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我这方面经验还是不太行,就想着和你聊聊,你要是不在,就算了。”王队道。
“有空!我这就回去!”游少华立刻道。
陆令在一旁看着游少华挂掉了电话,然后看了看三人:“双重人格。”
第114章 双重人格
从王队的描述中,陆令很容易听出来,余士可有一定的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具备双重或者多重人格。
考虑到余士可的一些经历,这种推理完全符合逻辑。
余士可刚上大学就在创作领域取得了成果,第一份剧本杀就大卖,然而没有卖多少钱,后续她一直想写出更好的作品,却始终没能如意。
作为一个大学生,她并没有太多的社会实践经验,每天的创作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这个过程堪称缘木求鱼。
很多知名作家,全职了以后,就需要定期出去采风,不然脑子里的东西倒没了就麻烦了。很多大神,第一本或者第二本书大火,后面就开始走下坡路,一个道理。
余士可有些接受不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啊!
……
“二位,这案子路很多,也不要太急,我和陆令就先回县局了,有消息,我会立刻通知你们。”游少华道:“早点休息,明天再说。”
“好”,闫永福点了点头。无论如何,这会儿也是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总归是有了些希望,他看了看刘俪文:“苗苗,你留一下联系方式。”
“好的闫师傅。”刘俪文拿出手机,主动找游少华二人要了手机号和微信。
陆令这才发现,刘俪文的微信名就叫“苗苗”,也不知道是不是小名,从闫永福对她的称呼来看,不光燕达先是刘俪文的师父,闫永福也是很看重她。这种称呼一般是关系很好才能对外说。
看看人家,天选开局,两个大佬照顾……
……
回去的路上,游少华跟陆令请教起了多重人格的情况。
“很多心理学的东西,确实是漂亮国走在前面,可以说很靠前,我们看的绝大部分论文和研究,都是他们做的。”陆令叹了口气,总觉得这方面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也许十年后、二十年后,陆令会重新回到大学,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研究专家。想到这里,陆令还有些小激动,但是他很快地就冷静了下来。
现在,做警察,做个好警察。起码三年之内的规划是这样,他从警那天起,就明白,不急,起码要用三年的时间,把他自己的许诺做到。
至于三年以后……陆令是这么想的,他觉得,三年后的自己,会比现在更有眼光做出新的决定。
“多重人格的患者,每一个人格都是稳定、发展完整、拥有独立思考方式的,也有着独立的记忆,一旦切换人格,之前的人格做的事可能会完全忘记。但根据最新的研究,分裂的人格,它们之间存在并存的意识,也就是说,多个人格之间有共存的记忆库,又有独立的记忆卡。分裂出来的不同人格,不仅能有不同的性格,甚至可以有不同的年龄、性别,乃至物种。”陆令大体介绍了一番。
“那这个余士可,风险很大?”游少华觉得这玩意有点挑战他的三观,不同物种?还有人的另一个人格是猪?
怪不得有些人这么能吃!
“不好说,这种病的患者,虽然……怎么说呢,我判断她这情况与写剧本杀有关系,但是经过研究,这种病90%的成因,与学龄前的一些肢体虐待有关,我们有必要查查她的过去,更有必要看看她写的第一本剧本杀。”陆令道。
“没问题。”关于专业人士的判断,游少华是从来都不会拒绝的。
游少华不是没见过985的本科生和一些研究生,但是他感觉,他遇到的很多高学历者都比较一般,不能说不学无术,至少没有给他耳目一新的感觉,甚至有些博士生做人做事也……一般。
陆令不一样,相处这么久,陆令这个人是真有本事,而且为人处事让人舒适,这种性格在体制内最为适合。
有本事,还会做人。
回去的路上,游少华就开始布置这些事情。
余士可的第一份剧本杀,是畅销本,并不难找,至于余士可的家庭情况,也好查,因为已经通知家属了,家属是本地人,已经在县局刑侦大队了。
回到县局以后,陆令第一时间去看了余士可写的本子。
这本子的设计非常巧妙,其中就有一个人是多重人格!而且,这个人有四种人格,在一开始就是公开的事情,但所有人都只知道他有三种人格!他有一个隐藏特别深的人格,每次这个人格出来,最为理智,能够模仿其他人格。因为有第四人格的存在,朋友们和他相处还都不算太糟,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一个离奇的故事。
看完这个本子,陆令感觉到设计的确实巧妙,就和游少华简单地讲了讲,然后二人去找了余士可的父母聊了聊。
余士可父母是典型的望女成凤,从小对孩子学习的管教非常严格,三岁就开始逼着孩子读书,甚至也有过棍棒教育。
久而久之,他们发现,孩子一到白天,就不爱学习,而一到晚上,就特别爱主动学习!于是,他们开始让孩子晚睡晚起,每天十二点睡觉,睡到上午八点多,即便迟到,父母都支持。
余士可学习好,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最终成功考上了上央财经大学这样的名校,并且在学校期间就生活费自理,甚至过年还给母亲买了金镯子!
余士可父母不懂这些,他们就觉得,每天晚上孩子就有学习状态,以为是孩子喜欢晚上的环境。总之,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孩子都没有大问题。
陆令听明白了,余士可确实是有两个人格,而且晚上和白天不一样。
一般来说,多重人格的切换速度没有这么快,但是精神类的疾病,每个人都不一样。
余士可虽然是每天切换两次,但是性格变化不会太大,倒也算病症比较轻的。简单地来说,她的两个性格,年龄、性别、物种都一致,共同用的记忆库也很大,独立的记忆卡比较小。
陆令和游少华对视了一眼,他俩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想去会一会这个新・余士可了。
第115章 晚上的余士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