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写狗血文火了 第28章
“我们不能有害人之心,但不能没有防人之心。”
周氏皱眉,“哪儿有那么多的坏人?”
“而且我们以后肯定会给蓉儿选个好人家,不会让她遇到这些糟心事的。文钰,我们家现在是越来越好了,蓉儿可不能犯了‘口舌’的忌讳,免得将来遭婆家嫌弃。”
“娘,这你就想错了。”
傅文钰举了一个最近的例子,“就比如二叔和二婶吧,我们之前一直以为他们是好人,爹还在的时候,对二叔也多有帮扶,还跟我说等以后考中了功名,也不能忘了二叔一家,可谁能想到他们满肚子坏水呢?”
“妹妹以后也没准会遇到很多的坏人,亦或者是怀有自己小心思的人,现在多知道一些是好事,总不能让她遇到了再手足无措吧?”
“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
周氏迟疑了,“这……”
她心里是想把女儿教养成大家闺秀的,尤其是眼见着家里越来越好的现在。可儿子说的也很有道理,万一女儿将来也像自己一样,遇上了二房的刘氏那么个妯娌,什么都不知道的她,岂不是也要吃大亏?
见周氏的表情略有松动,傅文钰也知道不能急于一时,于是道:“当然了,娘你考虑得也有道理。”
所以他又看向了傅蓉,朝她眨了眨眼睛,“所以妹妹,这些话呢往后就在家里说,在外面就不要说别人不好了,这样就解决了。”
“娘,你说好不好?”
傅蓉心领神会,忙紧张地看向了周氏,“娘,哥哥说得对,唔,我以后就在家里说一说,在外面肯定谨言慎行!”
周氏苦笑摇头,“你们都说到这份上了,娘哪有不同意的。”
于是这个小小的矛盾,暂时就解决了。
因为获得了周氏和傅蓉这两个本地读者的认同,傅文钰便不再修改结局,打算第二天直接将稿件拿到开元书坊,顺便跟张掌柜商量一下印书的问题,以及后续应该怎么推广。
周氏要去摘野菜,不打算跟他一起去。
傅蓉倒是愿意一起,因为她的绣线用完了,要去补货。但她胆子小、年龄也小,周氏不放心,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傅文钰自己去。
第二天一早,他就出发了。
第17章
一个月没来,城里有了一点变化。
或许是因为傅文钰今天穿了一件周氏新做的书生袍,看起来就是个读书人的缘故,他一下牛车就遇到了一个书贩。
来人背着一个书箱,笑容满面地对傅文钰道。
“这位小哥定是读书人吧!”
“我这儿有上好的笔墨纸砚,买多了还有送,小哥你要不要来上一些?”见傅文钰不感兴趣,他又道:“笔墨不需要,那书呢?”
“我这儿有……”
他说了几本常见的书名,见傅文钰还是不感兴趣,甚至想要离开,于是急忙伸手将他拉住,“诶诶诶,别走啊。”
“我有好东西!”
“柳州小报要不要?这玩意现在可是真正的稀罕物……”
“柳州小报?”傅文钰停住了脚步,这份小报的确是他进城的目的之一,于是他感兴趣地道:“那拿给我看看。”
因为傅家村离柳州城有点远,来回要一个多时辰,所以张二送完第一张小报后就没有继续给他送了,傅文钰也很好奇它现在的情况。
书贩见他感兴趣,马上就拿出了几份。
“看小哥你这副模样,肯定是听说过这新鲜玩意儿的吧?我跟你说,我这里有全套的,从上头开始登话本的那一张开始,一直到昨天的那张,全都有。”
“小哥你想要几份?”
“给我最新的那张就好。”傅文钰只是想看一下一个多月过去,小报发展到哪个阶段了,所以对旧的不感兴趣,只想看最新的。
书贩的报纸同样是十文钱,傅文钰拿钱换了一张,然后就翻看起来。
总体而言,这最新的一张和第一张没太大区别。
在上面打广告的店铺名字换了几家,并且有府城之外的其他县城店铺。但最让他意外的是,最新的这一份报纸上竟然只有他的话本,以及三柳先生的《樵夫》,孙秀才的那篇《东厢记》则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另外一本他没有读过的话本。但在他的记忆里,《东厢记》比《樵夫》都要更长一些。
带着这个疑惑,傅文钰来到了开元书坊。
张掌柜苦笑道:“哎,孙秀才不愿意将话本印在上头。”
接着他便简单解释了一下,原来孙秀才是一个真正有秀才功名的人,虽然久试不中,但他觉得自己总有一日必是能中举的。所以一直以来便有些高傲,‘柳州小报’改版后因为很便宜、很新奇,就引发了大量讨论。
在唐员外的推动下,很多人不管感不感兴趣,都乐意掏钱买上一份,或者就拿着最初赠送的那一份,跟好友们谈论。
如此一来,柳州小报流传就广了,就连贩夫走卒都能说上几句上面的内容。
而其中,上面的三篇话本引起的话题最多。
三柳先生的《樵夫》,因为写得好,并且早就开始贩卖了,很多人都看过,所以赞誉的人虽多,但讨论度不广。
讨论度最广的,是傅文钰的《鸠占鹊巢:真假少爷难分辨》,别看他的书名和笔名都奇奇怪怪的,但真的很受欢迎。
原因之一当然是他的话本不咬文嚼字,乱掉书袋,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看懂,读者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贫富贵贱。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话本处于连载期,读者们都不知道后续内容。正因为不知道,所以才会讨论、争执、猜测。如此一来,话题度就高了,自从张狗剩和张父入城那段剧情刊登出来后,基本上每个茶馆都有人提起这篇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