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第一臣

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

大明第一臣 青史尽成灰 6070 2023-02-28 16:45

   依旧作为百官之首的李善长,先是咳嗽了一声,随即躬身说了一大堆,什么划分行省关系千秋百代,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务求小心周祥,利国便民……

   李善长什么都说到了,但又仿佛什么都没说。

   但是你要觉得什么都没说,老李又说了许多……总而言之,他是属猫的,还是薛定谔的猫。

   李善长能有这样的态度,大家伙都不意外。

   老李是真的越发淡定了,进入了休闲模式,上传下达,只有在确定无关痛痒的事情上,才会发表态度。

   务虚多过务实,说白了,就是一心要当太平宰相。

   对他这种公然的摸鱼行为,老朱也没什么好办法。在找不到替代者之前,贸然废掉李善长,就必须张希孟上位中书省。

   而张希孟又离不开门下省,结果这种诡异的朝局之下,反而成全了李善长的超然,你们爱怎么争,就怎么争,反正我无所谓。

   有本事就让老夫回家抱孙子去!

   李善长当了一辈子的官,到了这把年纪,他反而领悟了最高的境界,知道了什么是无欲则刚!

   也是让人感叹万千。

   沉默良久,第一个站出来的,竟然是杨宪。

   他见礼之后,道:“臣以为,或可以仿效宋代,以路为省,再安排三司官吏,治理地方即可。”

   杨宪说完之后,竟然出现了短暂的沉默,不是他胡说八道,而是这个建议,还真有点道理。

   北宋一共设置了二十三个路,考虑到北宋的地盘,这二三十个路,论起面积,已经和后世的省,高度一致了,而且后世许多省,就是从宋代发源的。

   比如宋代设立了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而江南西路就简称江西,还设立过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这二者的简称就是广东广西。

   但是北宋的路也不完全和后世一样,比如在河北,就设立了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

   而河北是对抗契丹的主战场,两路分割,并不利于御敌。因此北宋会设立都转运使,统领河北东西路。

   也就是说,宋代的路,不是完整的行政单位,有很大的随意性。

   另外宋代还有宰相外放的习惯,一旦哪位名臣出京,担任管钱都转运使,或者出任管军的安抚使相公,就会成为超级大佬。在地方上虎视眈眈,随时返回京城,谋夺两府宰相之位。

   像大名鼎鼎的范仲淹、韩琦、欧阳修、文彦博,都有过类似经历。

   因此大宋的地方官,又可以视作朝堂斗争的暂时失败者。

   他们在地方积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重新回京,大杀四方。

   这种情况下,那些地方官吏,也就没有多大心思,摆弄地方政务,加上宋朝复杂到了头秃的官制,地方上完全是拱手交给了豪门大户。

   杨宪提议仿效宋代,果不其然,他也提出了可以派遣重臣,临时下去,督办政务,总领地方事务。

   他的话刚说完,张希孟突然开口了。

   “杨总宪,本来只是重新划分行省,我不该说此事……但你提到了,我也不好不说。我是反对安插文官重臣,前往地方的。”

   杨宪一怔,却也是心头苦涩,他还没胆子和张希孟叫板,只能道:“张相如此说,必是有深远的考虑,下官思虑不周,还请张相指点。”

   “也没什么好指点的……我以为日后用兵,必须以武将为主……若是灭国之战,可以皇子督兵,或者御驾亲征。而平时,或者一般战斗,必须要尊重武将的领兵权力。遍及几个省的大战,也可以设立总兵官一员,以武将统兵御敌。遇到了筹措粮草,征召民夫等等事项。也只可以安排文官,担任助手。”

   “绝对不可以在地方安排德高望重的疆臣,遇到战事,侵夺武人领兵权力。大宋的那些著名文臣,打得什么样,只怕不用我多说吧!”

   张希孟冷冷说道,群臣愕然。

   因为在这个讨论圈子中,并没有武将参与,或者说大家伙没觉得武人有必要,有资格参与其中。

   似乎可以从武人那边,占点便宜。

   但是很可惜,张希孟虽然是文官,但他却不会站在文官这一边,恰恰相反,他很防着文官扩权。

   现在的情况还好说,如果是徐达、常遇春等人领兵,除了张希孟,估计也没有哪个文臣敢去督师。

   但如果是次一级的武将?

   就比如冯国胜,他负责征讨河西……这时候朝廷派遣了一个挂着参政衔的重臣,负责陕西、甘肃等地诸军事。

   到了这一步,到底是谁说了算?

   按照宋代的经验,肯定是文官说了算,同李元昊作战当中,就是这帮文臣拼命送的。

   当然了,大明朝也没好到哪里去……

   最初外出领兵的就是总兵官,是由武将负责,出征为帅,归朝为将,比如徐达,就是大明朝的第一位总兵官。

   但明朝的画风很快就改变了……总兵变成了常设武将,虽然品级很高,但已经失去了指挥全局的资格,变成普通将领。

   随后就在武人头上,设立文官总督。

   总督不过瘾,就设立经略,督师……层层加码,武将的地位被踩到了泥土里。

   然后就出现了二品文官,先斩后奏一品武将的奇景。

   因此在这里,张希孟觉得有必要把武将的事情提出来。

   需要几个省一起应对的事情,有打仗,有治水,有疏通运河等等……这些事情,专门派遣重臣,专人专责即刻,尤其是打仗,必须武将总兵负责,文臣只能辅助,无论如何,也不许侵夺武将的权柄。

   军国大事,马虎不得。

   朱元璋很快点头,“张先生所提十分有理。咱在这里说明白,重新划定行省,以布政使和按察使治理地方百姓。以后宰相尚书致仕,不许外调,只准回乡养老。”

   老朱这一句话,等于断绝了高官们到地方上为所欲为的机会。

   一位官员,走到了尚书,宰相一级,基本上就只剩下致仕回乡一条路,众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能默默忍受。

   杨宪苦心筹划的方案,开了个头,就折戟沉沙了。

   但是他提出的方案,倒是给接下来的议论,提供了借鉴。

   胡惟庸站出来,他提出的建议是可以改路为省,但是考虑到政务繁杂,各地风俗迥异,胡惟庸觉得可以在河北东路河北西路的基础上,再增设燕山行省,大同行省,山东之地,拆成四个省,淮西濠州拿出来,单独设立中都,然后再把淮东等地化成三个省……

   他这套设想提出来,还没等张希孟说话,汪广洋直接不干了。

   “胡尚书,你如此分割行省,地方破碎零散,如同一盘散沙烂泥,又如何能扛得起朝廷重担?你这是拿国事当成儿戏!”

   胡惟庸呵呵笑道:“汪尚书讲得好,若是地方行省,能扛得起朝廷重担,还要朝廷干什么?还不如直接自立算了!”

   “你胡说八道!”汪广洋急着驳斥。

   可是另一边刑部周祯,工部单安仁竟然都站出来,赞同胡惟庸的看法,而且单安仁还不无恶意道:“汪天官是从中原起家,莫非不愿意瓜分河南江北行省,是给自己留退路不成?”

   汪广洋的脸色瞬间一变,他自然有这个想法,现在河南江北行省,他的门生故吏很多。

   加上他又掌握吏部,最近已经安插了不少人。

   一旦拆分河南江北行省,他的势力就要被打散。本来汪广洋也是有心取代李善长的,但是失去了对中原的掌控,他就剩下吏部天官的名头,谈不上什么优势了。

   可汪广洋也忽略了他这个位置的惹眼遭恨,杨宪在提议遭到失败之后,竟然也掉头攻击汪广洋,让他迅速陷入了四面围攻之中,难以招架。

   很快汪广洋败下阵来,划分行省大势,不可阻挡!

   汪广洋也不是白痴,他被围攻,张希孟一句话都没说,另外罗复仁,毛贵也都没有开口。而且宋濂、刘基、姚广孝,这些门下省官吏也都没出言帮他,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吗?

   汪广洋只能退而求其次,急忙道:“即便要划分行省,也不能肆无忌惮,分割的那么细碎!不然的话,设置布政使就没有了用处,还不如让知府来做事更方便!”

   他的反击还是有用的,朱升突然开口,作为第三位有座位的老臣,他的意见还是很重要的。

   “陛下,省不宜过大,也不可过小,臣以为当下应天单独拿出来,江浙行省,可以把浙江和福建拆分出来,作为两个行省!”

   朱升这一句话,等于直接越过了争论,进入了具体内容阶段。

   短暂沉默之后,众人相继提出建议。

   很显然,从大庾岭分界,恢复广东行省,有广东就有广西。

   这一刀切下去,江西损失有些惨重,因此干脆又从原来的江浙行省分出一部分,把鄱阳湖以东,包括景德镇在内,划给了江西。

   切这一刀的目的也很显然,毕竟从珠江到赣江,整个一条黄金水道,全都捏在江西一省,实在是不合适,必须一分为二。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有点麻烦了,原本的江浙行省,还剩下徽州、池州、太平、宁国等地,还包括苏松常镇四府。

   这些地方在江南一字排开,宛如一条玉带,全都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

   有人提议苏松常镇四府财税丰厚,可以单独设立一省。也有人觉得可以将这些地方,悉数归于应天,称南直隶。

   就在一片争吵之中,张希孟缓缓道:“或可以成立淮西,淮东两省,让这两省地跨长江,兼顾南北,也好互通有无,贫富相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