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大秦帝国.军队新增加十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师、两个炮兵师的编制,使得大秦帝国.军队总人数达到五十六万,共下辖三十四个步兵师、六个骑兵师、六个炮兵师。
为了使得去年新编的十四个师快速拥有战斗力,兵部采取从其他师中抽调老兵构建新编师中军官骨干网络,再将民兵转化而来的正规军士兵充填到其中,使得新编师在经过一定训练后快速拥有战斗力。
今年,也就是秦历开元十二年,大秦帝国即将对大越帝国开战,经过云逸与众将军的探讨,初期大秦帝国会调动十个步兵师、三个骑兵师、两个炮兵师进攻大越帝国。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火炮沉重,严重拖累行军速度两个炮兵师主要参加武威关外区域破敌任务,在将武威关区域外的大越帝国.军队击溃后,大秦帝国.军队的十个步兵师和三个骑兵师会攻入大越帝国境内,而两个炮兵师会停留在武威关,当然,若是有需要,两个炮兵师也会调往前线。
和神州大地上别的国家上百万军队相比,人口愈四千六百万的大秦帝国其军队才五十六万还是比较少的,等到未来大秦帝国将大越帝国完全占领,这点军队恐怕会捉襟见肘,所以大秦帝国还需要不断募兵。
在今年里,大秦帝国.军队还会新增十个步兵师和三个骑兵师编制,交通条件短时间内无法改善,装备重炮的炮兵师暂缓扩编。
实际上机动性更好的骑兵部队应该加大规模扩编,只可惜受限于大秦帝国内部的环境,大秦帝国内并没有太多马场,无法培育出足够多的战马,不过等到大秦帝国攻占大越帝国后,拥有大量优质马场的大越帝国将会为大秦帝国提供大量战马,大秦帝国.军队的骑兵部队数量也会快速增加。
战争即将到来,不过大秦帝国内部并没有显得太急躁,在信州区域,大秦帝国.军队也只增加两个步兵师罢了,大秦帝国内部有着四通八达的铁轨路网络,通过铁轨路,大秦帝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军队运送到前线,很容易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在武威关外,是大越帝国九州之一的滁州。
虽然最近两年大越帝国调动百万大军进攻安楚两国,不过大越帝国对大秦帝国方面情报侦查并没有减少,大秦帝国明面上还没有宣布向大越帝国开战,大越帝国的探子就将大秦帝国内部的反常事情详细上报,以至于大越帝国向滁州增兵,使得滁州境内越军一度超过九万。
要知道此时大越帝国大半军队都在大越帝国西部攻打安楚两国,而且有着武威关这一天关在,大越帝国只需要在武威关外放上几万军队,就能堵住武威关,可见大越帝国对大秦帝国是非常重视的。
重视归重视,大越帝国关注着大秦帝国.军队的数量,也知道大秦帝国.军队装备的火器,不过大越帝国却无法想像到大秦帝国.军队的真正战斗力。
就像是大梁帝国的战场上,无论是梁军还是圣武皇朝大军亦或者纪罗赵三国联军,当他们第一次遇到“神罚之雷”时,均溃不成军。
大越帝国没有亲自体验到火器的威力,自然无法了解到大秦帝国.军队的战争战斗力,即便是大越帝国在滁州地区的军队再增加个几倍,也是无法抵挡大秦帝国的兵锋。
大越帝国滁州九万越军统帅萧桐将军信心满满的向帝君萧崇保证:“即便秦军倾巢来犯,吾亦会将其堵在关内。”
不管大越帝国这边是重视还是轻视,大秦帝国依旧在积极准备着。
所说大秦帝国往信州地区没有调集多少军队,不过大秦帝国在信州境内修建了大量粮仓和军火库,用来存储各种物资。
大秦帝国立国仅有十二年,但是现在的大秦帝国可以说是神州大地上最富裕的国家,国库充盈,各种物资仿佛不要钱一般汇聚到信州地区,足够支持最少三年不间断的战争。
大越帝国,一个国土超过三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三千两百万的大国,不过在云逸与帝国众将军制定的《大秦帝国对大越帝国作战计划》中,却定下一个半年时间全面占领大越帝国国土的期限。
在云逸和众将军眼中,大越帝国仿佛微不足道一般,大秦帝国大部分人该做什么依旧做什么,只有少部分人才受到即将爆发的战争影响,这也是大秦帝国国力强盛的象征。
和大秦帝国不同,大越帝国与安楚两国的战争即将进入第三个年头,可以说大越帝国是举全国之力要征服安楚两国。
前方战场上是百万越军,后方却又数以百万计的大越帝国老百姓在全力支持着,他们或是赶着牛马车向前线运送各种物资,或是制造箭矢、衣物,几乎整个大越帝国都在围绕着这场战争转,大越帝国的国库日渐空虚。
天气转暖,大越帝国对安国的战争即将开始,不过大秦帝国对大越帝国的战争却要暂缓,原因无他,云逸和众将军已经提前制定好计划,等越军和安楚联军焦灼在一起后,才是大秦帝国出征大越帝国的最佳时机。
这个时候大秦帝国向大越帝国发动战争,大越帝国高层就要面临两个选择,是将进攻安国的进队立刻撤回来还是将安国覆灭后再调回来。
大越帝国上百年来多次出征安楚两国却不见成功,这一次好不容易见到胜利的曙光,大越帝国一方也无法轻易放弃这个机会。
如此这般,大秦帝国的军队可以更加轻松的在大越帝国的土地上攻城略地。
冰雪融化了,战争再一次爆发,天气更加暖和的原大梁帝国区域率先吹响进攻的号角声,不到一旬时间,安国战场上,一场大战爆发开来。
又几天时间,大秦帝国.军队各部接到兵部通知,抽调一部分精锐部队前往云华城接受帝君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