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的女人》

三国的女人_分节阅读_第7节

《三国的女人》 三国女人 7706 2021-11-29 11:08

  D-承:“虚心长者,好尚人物。”

  在孙和十五岁的时候,就迎娶了他的女儿,是为“张妃”。两人都是15岁——在当时,夫妻同庚,是少有的。

  两人的关系很好,夫唱妇随,两下无猜,被孙吴国传为佳话。

  进了太子妃的屋里,太子妃张妃看到太子抱着个小人儿,那么的好奇,说,“这一路上还没抱够,怎地不放下?”

  ——太子抱着一个小人儿,这一路上,早有家丁报告给了太子妃,太子妃岂能不知?

  太子说,“是父皇的赏赐,不敢轻易放下。”

  何丫在他怀里挣扎,尽力摆脱他,太子不让份儿,心里说:这一路上就听你的摆布了,这回儿得听听我的了!

  何丫摆脱不下来,就说,“你就抱着我怎地?我要拜见太子妃呢。”

  太子坐下,还是没有放开何丫,他说,“你拜见就是,我也没拦着你。”

  何丫转了转眼珠儿,跪在太子的腿上,冲着张妃,把头磕在了孙和的膝盖上,说,“贫女叩见太子妃姐姐。”

  张妃忍俊不禁,掩口而笑,说,“妹妹免礼,父皇是怎么说的,使你行这样的见面礼?”

  何丫就把孙权的原话,对张妃学了,并且对张妃说,“父皇让太子把我抱回家,可是,太子出了皇宫的门,就要把我放下,你说,太子应该吗?”

  张妃又笑,说,“那是不应该,可是,即已到家,你为什么还不下来?”

  何丫嘟起小嘴儿,对张妃说,“国中传闻您和太子笃好,也不带这么好的——明明看到是太子不放下贫女,怎说是小女子自己不下来?您是太子妃,一切实事求是,才是正理,怎么可以——不会说了,此处最好用上一个四个字的成语,才好和‘实事求是’搭配,可是想不起来说什么了,太子妃,‘诲人不倦’,教教我。”

  张妃拍手打掌地笑了起来。

   正文 015 助力太子夫君

  014章之前,太笃实,几成材料的堆砌,就想着“破”一下,写得活泼一点儿,情节化一些,也就不顾那么许多,虚构了孙权的“60”和“19”戏谑的话语,何姬跟着孙权马的后边跑,以及“抱回家”,在太子孙和的怀里叩见太子妃等等一些情节。

  可是,有些是真实的,如,何姬确实是孙权在242年巡视各军营的时候,在道旁的围观的人群中发现的,发现何姬那年,是242年,这一年,孙权60岁,而他的三儿子孙和是19岁。所以,就跳出了“60”和“19”之说——见到一个奇女子,孙权想不想撅为己有?想啊,说他不想,那才是虚构。

  但是,为什么又给了他的儿子了呢?何姬必有一个机智的对话,征服了孙吴大帝孙权。于是,公公和儿媳的一番对话,就出现了。

  何姬不是一般人,她必有一种特质,被孙权发现——不是因为美——你想啊,若是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儿,家长会让她挤在大街上看热闹吗?

  何姬毕竟有一种神化的特质——当时的社会以及孙家,特别相信神质。《搜神记》里关于孙母在生孙策的时候梦见月亮,生孙权的时候梦见太阳的记录,干宝(《搜神记》的作者)是显然听到社会流传,才记下的。这种流传一般出自他们孙家。

  那么,孙权看到一个小赖巴丫,就上前搭讪,最后把她领回了皇宫,赐给了他特别喜欢的儿子,这小赖巴丫一定有不同凡响的神仙特质——那么,那个女孩就“浑身散发着光晕”吧。

  虚构小说,就是这样的:有一点立住了,其他的情节,就“应运”而来,这就是有的作者感受的“情节和人物拉着作者走”的意境。有一点立住了,其他的,就扑面而来,你挡都挡不住。

  往下,只有一个小小的前提:何姬和她的丈夫的关系非常好,孙和的正妻和孙和的感情非常好,和何姬的关系也非常好,怎么才能让他们无障碍地好起来呢?

  于是,就有了“抱回家”,“怀里拜张妃”的虚构。因为,不是宫廷剧,十几集,二十几集,三十几集,甚至上百集去交代这些人物的关系,那就得强调“特质”,这样才能在几千字里把“三好”,交代个清楚、明白,而不使读者生疑。

  但是,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孙和对怀里的何丫说,“你还和太子妃还有何话说?”

  何丫摇摇头,说,“今天没了。”

  孙和说,“我把你送回去?”

  何丫说,“你把我送到哪里?”

  “当然是床上。”

  “谁的床上?”

  “谁、谁的床上?”孙和莫名,他说,“你想在谁的床上。”

  何丫扭过头去看了张妃一眼,说,“最好是太子妃的床上。”

  孙和怒,说,“大胆!”

  张妃却说,“不碍事,她要想在我的床上,你们就来我床上就是。”

  何丫像一条虫子一样,聚敛一下翻转身,又跪在孙和的怀里,冲着张妃,把头磕在孙和的膝盖上,说,“谢过太子妃!你是永远的太子妃!”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孙和接纳了何丫,她的房间肯定来不及准备,没有一张属于她的床,而太子又没有自己的房间,没有自己独立的床铺。他原来想把何丫放在丫鬟婆子的哪张床上,过后再安排房间。

  可能何丫猜到了这一点,才提出了这样“大胆”的要求,没想到,张妃倒应允了。

  张妃顾大局识大体,是出了名的。

  ——这种虚构,不算过分,真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三个年轻人在一起,什么你想不到的事情不能发生?

  当天,何丫就喜结珠胎,年底,就早产诞下一个男婴。

  这件事惊动了孙权,他亲自给这个早产儿取名为“彭祖”,这个孩子虽然早产,但是,活了下来,他就是孙吴的末代皇帝孙皓。

  就是这个孙皓,一手葬送了孙吴的江山社稷。

  孙吴亡国之后,有百姓说,这是上天的安排,让他正好在天纪四年三月壬寅日(280年5月1日)那天亡国,孙浩不早产,亡国的一些事,他来不及做完。

  不说孙皓,说他爹吧。

  孙和当上太子后,每逢朝堂都伫立在他爸孙权的身旁。不出一个月,眉头就锁起来,他回到家中,对张妃和何丫——不,该叫何姬了——说,“你俩说,司法官员多用条例律书来问罪,这样做对吗?”

  张妃说,“不用条例律书来问罪,那用什么?”

  何姬接过话说,“这样,奸猾狂妄之徒,就会利用讼事掺杂个人私情,从而产生为祸作歹的念头,此风不可助长。”

  孙和拍一空心掌说,“我也是这么认为!”

  何姬说,“诉讼的原则,搬弄条例律书,势必给歹人钻空子。后世这件事做得好,他们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样,就不能偏颇了。”

  孙和鼓起掌来,说,“好!明天朝堂之上,我就启奏父皇,纠正咱们的这一诉讼风气!”

  孙吴没有女性不准议论朝政的这一规定,朝廷有什么事,后宫都会知道。皇帝和太子回到自己的宫殿,都会把自己所见所思所想,当他的嫔妃说,嫔妃出主意想办法的事,屡见不鲜。

  孙和就当张妃和何姬两人说,因为,张妃和何姬总在一起,说,两人就一起听着。议论,也是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三个人的关系好嘛。

  都督刘宝和中庶子丁彦(晏ya

  )素不和睦,二人你告我,我告你,在朝堂之上,互相攻讦,打上了嘴仗。孙权都拿他们俩没有办法。

  孙和回来提起这事,张妃张口结舌,毫无办法;何姬对孙和说,“你把他们俩请到咱家来,我和他们说。”

  孙和说,“你怎么说?学给我,我当他们俩说就完事了,何苦你跟他们俩说?”

  何姬说,“你太子和他们说,和我和他们说能一样吗?同样的话从你嘴里出去,就太重了,从我嘴里出去,就会不轻不重,正正好好。”

  孙和听从了何姬的话,把都督刘宝和中庶子丁彦(晏ya

  )请到家中,何姬关上门和他们俩说了一会儿会儿,刘宝和丁彦(晏ya

  )就红着脸,走了出来,从此二人就好了,历史记载“相互交往厚待”。

  孙和问何姬是怎么谈的?何姬就是不说,她说,“你别管怎么谈的,他们俩好了就是了,何必问?”

  孙和不再吱声了。

   正文 016 “人啊人……”

  孙和常说当世的才学之士应探研讲习学问,操演熟习武功,以胜任当世事务,而只知交游下棋以妨碍事业,不是进取的态度。

  有一次,孙和把群臣请到家中,大排筵宴招待群臣。

  席间,言谈中说到下棋,何姬说道:

  “此玩艺只能妨碍事务浪费时光而毫无用处,耗劳精神费尽思虑而一无所获,不是可用来增进德行致力功业,积累功绩的行为。

  “而且有志之士爱惜光阴珍惜精力,君子的最大愿望是功德崇高如山,行为光明耀世,以不能列入此种等级为耻。

  “天地之长久,而人处天地之间,有如白驹过隙,年龄很快衰老,青春一去不返。

  “举凡人生所忧者,就在于人的欲望所不能杜绝的那些东西,如果真能杜绝无益的欲念来遵循道义的路径,抛弃不必要的事情以培植功业的根基,对于人的名声品行,难道不是良好之事吗?

  “当然,人的欲望不能没有戏嬉娱乐,而戏嬉娱乐的爱好,也在于饮宴书琴骑射等方面,何必非得下棋不可,然后才感到快乐呢?”

  一番话说得群臣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个小女子会有这样的高论!

  孙和也有点儿意外,他没有想到,何姬会这样高谈阔论,虽然和自己平常的论调一致,但是,说得这样有条理,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是出乎他的意料的。

  席间的张妃也投递过来赞许的目光。

  于是,孙和命令坐中的八个人,各自写出评判下棋行为的论文以矫正时弊。

  中庶子韦耀(曜yao)回家后写了一篇论文奏上,孙和将文章出示给群臣传阅。

  其时,蔡颖喜欢下棋,在他官署中任职的不少人都跟着他学下棋,故此孙和用这个方法规劝他。

  孙和有一个不同貌的孪生弟弟,名叫孙霸。

  孙权像喜欢孙和一样喜欢他,封孙和为太子的时候,封孙霸为鲁王。

  给他们俩同等待遇。

  他们俩小的时候,在同一宫室中饮食起居,现在大了,封赏,住宅,仆役,老师的级别都是一样一样的。

  后来群臣议论,认为太子、藩王应该上下有别。

  孙霸自此开始怨恨孙和。

  孙霸积极结交知名人士,曾亲自光临官署与官员亲近。

  得到全崇(琮có

  g)次子全寄、吴景之孙吴安、孙辅之孙孙奇、诸葛恪之子诸葛绰、才子杨竺等年轻人的争相依附。

  鲁王和太子随从互相憎恨诋毁,最终蔓延到朝堂之上。重臣步志(骘zhì)、吕岱、全崇(琮có

  g)、吕据和孙弘也都支持他。

  赤乌七年(公元244年),孙权听到孙霸同孙和不和的消息,就明令禁止他们与官员往来,让他们专心向学。

  但孙霸仍然不断暗中多多结交大臣党羽。

  后来,孙和因为王夫人被全公主所诬而致太子地位有了危机。

  孙霸一党更加觊觎太子之位,尤以全寄、杨竺为首的鲁王宾客大多邪僻不正,欲借此谋取夺位,中伤孙和与太子一派,望令孙权废孙和而立孙霸,太子一系里与鲁王党争锋相对的往往身死。

  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则与大帝长女全公主矛盾最深,大虎全公主害怕孙和即位后会对自己不利,也参与陷害太子孙和。

  孙权曾大病卧床,派孙和到太庙(桓王庙)祭祀,孙和太子妃张妃的叔叔张休的住所离太庙很近,就邀孙和到他家逛逛。

  全公主派人跟随监视,借机向孙权进谗说太子不在太庙里,而专往妃子家去谋划权事。

  又说王夫人看到皇上病重,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孙权得知,大骂了王夫人,王夫人因此忧虑而死。

  太子所受宠信日益减损,明显感到他老爸对他不像以前那么好了,害怕自己被废除,就问计于何姬。

  何姬想了想说,“你把鲁王邀到咱们家,我用三寸不烂之舌,想能说服鲁王,使你兄弟重归于好。”

  孙和斜看着何姬,说,“像劝和刘宝和丁彦(晏ya

  )似的?”

  “应该比他们俩好劝,”何姬说,“因为你们是亲兄弟,还是一母所诞,又是天地孪生。”

  孙和摇摇头。

  何姬急了,她说,“你就把鲁王邀来就是,其他的,就不用你管了。”

  孙和还是摇头叹气。

  孙和到底邀请了孙霸没有,这里不能虚构,因为文献中没有一丝这方面的剧透。

  总之,鲁王孙霸,到底没有去太子孙和的家,反而,鲁王图谋太子之位的欲望更为强烈,全寄、杨竺是鲁王的党羽,他们天天在孙权面前谗毁太子孙和。

  孙权犹豫了好几年,后来终于将孙和软禁。

  于是,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率领众多将吏头上抹泥,将自己捆绑起来,接连几天到宫门外为孙和求情。

  孙权登上白爵观观望,非常反感这种行径。斥责朱据、屈晃等是无理取闹。

  孙权打算废除孙和册立孙亮为太子,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上奏,引述晋献公杀申生、立奚齐,以致晋国大乱的史实进行劝谏。

  朱据、屈晃也固执地劝谏不止。

  孙权大怒,将陈正、陈象满门抄斩,将朱据、屈晃拖进大殿,杖打一百,最后将孙和流放到故鄣,群臣中因劝谏而被诛杀流放的多达几十人。

  人们都为他们感到冤屈。

  孙权暮年曾有意召回孙和,但因全公主等人加以阻挠而未有成事。

  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废孙和,赐死孙霸,并于同年十一月改立孙亮为太子。

  太元二年(252年)正月,孙权封孙和为南阳王,派遣他居住在长沙。

  当年四月,孙权去世,诸葛恪执掌朝政。

  诸葛恪就是张妃的舅舅。张妃派黄门陈迁前往建业上疏中宫,并向诸葛恪致以问候。

  陈迁离开建业时,诸葛恪对他说:“替我转告张妃,到时我一定让她超过别人。”

  这番话语颇有深意。又因为诸葛恪有迁都的想法,派人修整武昌的宫殿,民间有人传言他想迎立孙和。及至253年诸葛恪被诛杀,孙峻因此事而剥夺孙和的王的印玺绶带,将他流放到新都,又派使者赐他自尽。

  孙和与张妃、何姬告别,张妃说:“无论吉凶我都跟着你,终不能一人活在世上。”她也自杀而亡。何姬把剑都放在脖子上了,想一想,不对,我要也死了,这几个孤儿谁来照顾?我不能死。

  于是,何姬选择的是不死。

  几经辗转,何姬的儿子孙皓又当了皇帝,八月上位,九月就追谥他父亲为文皇帝,尊其母何姬为太后。得到这一消息,何姬叹息了一声,说,“人啊人……”

   正文 017 臧洪的美妾

  臧洪是谁?

  其实,臧洪很出名,他是东汉末群雄之一,也就是一方军阀。

  臧洪生于160年,卒于196年,字子源(一作子原 ),广陵郡射阳县(今江苏射阳县)人,太原太守臧民(旻mí

  )之子。

  臧洪的父亲臧民(旻mí

  )历任使匈奴中郎将、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职,在任官期间很有声誉。 曾平定会稽妖贼许昭的叛乱。

  臧洪十五岁时,因其父的功绩被拜为童子郎,在太学里有名气。臧洪体貌魁梧,格外优秀,20多岁时被选为孝廉而为郎,与刘谣(繇yáo)、王朗等同被外选为县长。

  中平(184年-189年)末年,臧洪辞官回家,被广陵太守张超聘为功曹。

  当时正值董卓之乱,董卓杀少帝刘辩,臧洪预感到天下大乱。于是,劝张超道,“明府您祖上世代受国恩,你们兄弟俩都掌握着一方大郡,现在王室经此劫数,乱臣贼子未被惩处,这正是天下义烈之士报恩效命之时。眼下广陵郡比较安定,郡内十分富裕,如果动员一下至少可以征得二万人,以此来诛除国贼,给天下人做个榜样,那将是最大的节义呀! ”

  张超听从了他,与臧洪一起西行到陈留去见兄长张貌(邈miǎo),商议起兵之事。

  两人一拍即合,于是有了酸枣会盟。

  关东联军后来形成了燎原之势,如果探究其发起者,应该是臧洪。

  不久,张超、张貌(邈miǎo)会同刘岱、孔胄(伷zhòu)、桥冒(瑁mào)等在酸枣正式会盟举兵。

  酸枣大会时,张貌(邈miǎo)对张超道,“听说贤弟你在广陵,行政教化赏罚等什么的,自己都不管,全都交由臧洪来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