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前往濡须坞,宴请诸将。
孙权亲自端酒到周泰跟前,然后让周泰解开衣服,孙权每指周泰身上一处伤痕,问周泰这伤怎么来的,周泰都明确的说出这伤痕是哪一场战斗怎么受的伤。
孙权拉着周泰的胳膊,哭着说,“幼平,你为我们兄弟在战场上作战如同熊虎一般,从不怜惜自己的身体,受伤几十处,皮肤如同被雕刻一般,我怎么不把你当作我的至亲骨肉,委任你以兵马之重呢?你是东吴的功臣,我当和你同荣共辱。”
次日,孙权赐给周泰青罗伞盖,于是徐盛等人才服从周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袭杀关羽,想要借机伐蜀,于是拜周泰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黄武年间(222年-229年),周泰病亡。
…… ……
在《三国演义》中,跟正史差不多,最初和蒋钦一同在江中劫掠为生,后归顺孙策,并助孙策攻刘谣(繇yáo)营寨。孙策攻取吴郡之时,周泰与孙权镇守宣城,期间山贼前来攻城,周泰为保护孙权而被刺12枪,身受重伤,幸得名医华佗救治才得以保全一命。
赤壁之战中,周泰迎战乘小舟前来的敌将张南,斩之。
周瑜攻南郡时甘宁被困于彝陵,周泰为救甘宁杀入重围,进城后又与甘宁一同配合周瑜的袭击,击败曹仁军。
周瑜以美人计诱刘备过江,但刘备却与孙夫人私奔而去,孙权命蒋钦、周泰携宝剑前往斩二人,却因诸葛亮等人的接应而使刘备顺利逃脱。
合肥之战时,曹操亲率大军大败东吴军,孙权被围,周泰奋力拼杀,救出孙权后翻身复入敌阵救出同时被围的徐盛,因此身中数十枪,肤如刻画,孙权因此大为感激,赐周泰青罗伞盖以表彰其功。
曹操感叹:不想文章锦绣之乡,也有如此虎将。
吕蒙袭取荆州后,周泰与韩当、蒋钦合攻关羽军,大败之。
刘备为替关羽报仇而东征孙权,周泰作为韩当的副将出征,其弟周平被蜀将关兴阵斩。此后陆逊奉命统率东吴诸军,周泰起初不服,后因见陆逊见识过于常人,方才心服。
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蜀军,蜀军援军番王沙摩柯被周泰所杀。
《三国的女人》正文 147 魏延和他相关的女人
三国战将中,排名第十九的是魏延。
…… ……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深受刘备器重。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刘备军北上抵抗张鲁,驻葭(jiā)萌。
第二年,刘备与刘璋决裂,起兵攻打刘璋,派遣与卓膺、黄忠一起占据涪城,当时刘备军兵不满万,孤军无粮,而刘璋使用坚壁清野的战术,派遣刘璝、张任、泠苞、邓贤、吴懿等将领率领精锐前去阻击刘备军。
刘备军大破刘璋军,后来派遣黄忠、魏延等分统军队平定广汉郡,数有战功,迁升为牙门将军。
魏延在建安十九年(214年),随刘备攻克重镇雒城,并与诸葛亮、张飞等人一起包围成都。
…… ……
刘备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地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
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
一日,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说,“我委你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
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
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
…… ……
在河南老家时,魏延有一房妻室,但,始终没有给他生育,在汉中相对稳定了,就把他老家的妻室接到汉中,同时,又纳了两个妾室,后来生了几个儿子,但都被马岱连同魏延一起所杀。
…… ……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
刘备去世,太子刘禅登基,魏延被封为都亭侯。
…… ……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为预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其中两路因大雨退还,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
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
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使张郃攻王平于南围,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获甲首三千级,司马懿还保营。
魏延与刘琰不和,言语虚诞,诸葛亮责备刘琰,刘琰其后作笺道歉。
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将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
依《三国志》补注《魏略》的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冒(楙mào)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mào)一定会弃城逃走,而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
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
…… ……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梦到自己头上生角,问占梦人赵直,赵直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
退后,赵直却对别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
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
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
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
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
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
于是,诛灭魏延三族。
…… ……
《三国志》说: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以上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本传的记载。
不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其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
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比较可信。
…… ……
魏延祠位于四川绵阳市梓潼县三泉乡白雀村,西出梓潼县,沿梓潼往江油的安梓路行约15公里,就到了三泉乡白雀村,再沿村道行不多远,就看到路边的“魏延祠”石碑。沿翠柏拱卫的石梯拾阶而上,便见松柏掩映间一座仿古的建筑,这就是魏延祠。
魏延祠坐落在卧龙山千佛岩诸葛寨东长生门下东麓的井冈坪上,梓卧(梓潼--卧龙镇)公路从祠前经过,路北,魏家河蜿蜒东流。祠周,环境清幽。
魏延祠方圆十里,有很多姓氏,唯独没有姓魏的,但祠前却有一条魏家河。据当地八旬老翁回忆,魏家河河东原有魏家河庙,庙前曾有三块石碑,其中一块石碑上刻有“魏延率兵驻此”。
建兴七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率军北伐时,大军驻屯于卧龙山诸葛寨,令魏延率本部兵马驻今魏家河南井冈坪,成掎角之势以作策应,这跟诸葛亮用兵谨慎相符。
据说,当时天气酷热难耐,魏延发现一片山林有大群的鸟不断聚集,决定在那里驻屯。
由于有鸟粪接连不断地落下,官兵们只有在离开树林一点的地方烧饭。可是,却没找到水源。大群的麻雀聚集在魏延部队的上面,感到吃惊的士兵们计划轰走麻雀。
魏延也看到了大群的麻雀,但是,他在其中发现了一只白麻雀并被这只白麻雀所吸引。
他追着这只白麻雀到了一处岩石场,忽然,白麻雀奇迹般地在岩石的裂口里消失了。
魏延感到十分惊奇,他试着推动岩石,不料,岩石轰然崩塌,泉水喷涌而出。
原来,岩石下是一股地下水。官兵们找到了烧饭洗浴的水源,当地久受干旱之苦的农民们也感到非常开心,他们把这条地下水称作魏延河。
据说,当时魏延经常身着战袍,牵着战马,手持大刀在河边饮马巡视。
后来,人们为怀念魏延驻兵之史迹,在魏延河边建了魏家河庙,并在河上建了一座小桥,取名为“将军桥”。魏家河庙毁于1968年,刻有“魏延率兵驻此”的石碑也不知所踪。但将军桥现在尚存,只是平时没于水中,每年六七月间,水退则可见桥。
井冈坪历史上曾有魏延祠,后来由于官府的命令,魏延祠被拆毁。现在的魏延祠是在1995年重建的。
魏延祠,殿宇巍巍,正中,塑有魏延像,端庄威武,颇具大将风度。“魏延祠”匾额,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先生题写。
祠堂廊上,立有三块石碑,上面分别刻有“南郑侯魏延简介”、“魏延率兵驻此认证碑记”、“魏延祠考察记”。
魏延祠正殿左侧,是道教殿堂,塑有一些道教人物塑像,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还有道教鼻祖老子。
魏延祠右上方,有文昌行宫和大佛殿,大佛殿内,有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像。
…… ……
魏延被杨仪遣马岱追杀于汉中北门外,就地葬在今汉中城北2公里石马坡(或名石马堰)。墓早已夷为平地,仅存墓前物石马1匹,1973年移存汉中博物馆。石马原在汉中市石马镇黄家塘村(铁路南)唐姓房前约150米处,有枣树1株为记。
《三国的女人》正文 148 张绣和他相关的女人
三国战将中,排名第二十的是张绣。
…… ……
张绣(?——207年),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今河南南阳)的军阀、军事家,汉末群雄之一。
初随张济征伐,张济死后与刘表联合。
后降曹操,因不满其言行而突袭曹操,复与刘表连和。
官渡之战前夕,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曹操,参加官渡之战,官至破羌将军,封宣威侯。在北征乌桓(207年)途中去世(一说为曹丕逼死),谥定侯。
…… ……
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之时,金城的麹(qu)胜袭杀祖厉长刘隽。
张绣当时为县吏,不久就寻找机会刺杀了麹胜,本郡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义气,于是张绣招合少年,成为本地豪杰。
董卓被杀,张济与李榷(què)、郭汜(si)等人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
张绣跟随张济,以军功升至建忠将军,封宣威侯。
196年,张济自关中引兵入荆州界,攻穰城,中流矢而死。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屯住在宛城,与刘表联盟。
第二年,曹操南征,部队到达淯水,张绣率众投降。
曹操占有了张济的遗孀,张绣因此怀恨曹操。
曹操听说张绣不高兴,就秘密准备杀掉张绣。
结果计划泄漏,张绣偷袭曹操,曹操战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他的婶婶,也被张绣杀死在曹操的营中。张绣引兵追击,被曹操击退,于是张绣退回防守穰城,再次与刘表联盟。
《傅子》说:曹操给张绣宠爱的亲近胡车儿发密报,张绣听说了以后,怀疑曹操想用胡车儿刺杀他,用贾诩计,反。
198年,曹操再次征讨张绣,围攻张绣于穰城。
兵临城下,等到一切安顿完毕,于禁去见曹操,详细汇报了情况。
曹操视察后很高兴,对于禁的整兵举措作了高度评价,说:“淯水之难,我被搞得非常被动。将军在混乱的情况下能够保持队伍的齐整,以坚不可摧的壁垒对付敌人,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啊!”
果然不出于禁所料,张绣率领骑兵包抄了上来,曹操立即命令于禁等迎击。
这次由于有了准备,张绣很快被击退。曹军乘胜反击,攻占了南阳、章陵等地。张绣退守穰城,并再次派人去荆州与刘表连和。
事后曹操总结淯水之难的教训,对诸将说:“我接受张绣投降,由于没有及时获取他们的人质,以致弄到这种地步。我已明白了失败的原因。大家看着吧,今后我不会再打败仗了!”
很显然,曹操未能找到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
这次失败,完全是由于曹操骄傲自大、麻痹轻敌造成的。
其直接导火线,则是由于曹操作风不检点,因而激怒了张绣;举措不适宜,因而进一步使张绣产生了疑虑,最后终于将其逼上了造反的道路。
如果曹操能够待人以诚,谦虚谨慎,不去做伤害对方感情和使对方感到威压的事情,是完全不致于发生如此严重的的后果的。
其实曹操未必不懂得这番道理,他在不少情况下也正是这么去做的,问题在于不能持之以恒,贯彻始终。
曹操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伤亡了不少将士,失去了长子侄儿,连自己也差点丢了性命。
更可悲的是,曹操未能正确总结经验教训,从思想根源上去寻求失败的原因,这就决定了他今后将会为此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后来兵败赤壁便是其中的典型一例。
曹操从舞阴回到许都后,根据于禁前后所建立的功勋,封他为益寿亭侯。任命典韦的儿子典满为郎中。
后因思念典韦,又提升典满为司马,把他留在自己身边。每当经过陈留己吾时,总要到典韦的坟头用中牢(猪羊二牲)祭奠一番。
曹丕后来即帝位后,又提升典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 ……
曹操第一次南征张绣时,曾经归附曹操的南阳、章陵等县,在曹操北返后又反叛成为张绣的属地。
曹操派曹洪前去攻打,未能获胜,只得退守叶县。
张绣、刘表得势,多次带兵前来骚扰。
为了解除张绣的威胁,曹操在这年十一月再次率兵南征。大军来到淯水岸边,曹操隆重祭奠了头次南征时在这里阵亡的将士,为之感叹流泪,不能自已,部下见了,无不深受感动。
曹操这样做,一方面由于他内心确实深深怀念着阵亡的将士,需要用这种方式来加以表达、宣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激起将士们的同仇敌忾之情,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曹操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战斗一开始就进行得相当顺利。
曹操对占据湖阳的刘表部将邓济发起攻击,许褚率领一批壮士首先攻进城内,杀死敌人上万,并活捉了邓济。曹操表彰有功将士,提升许褚为校尉。接着,曹操又顺利地攻下了舞阴。在局势大体稳定后,曹操于第二年即建安三年(198)正月回到了许都。
三月间,曹操准备三征张绣。
军师荀攸劝阻说:“张绣同刘表互为依靠,形成了一股比较强大的势力。但张绣是外来户,缺乏根基,军粮全靠刘表供应。一旦刘表停止军粮供应,两人必然就要发生摩擦。不如暂缓攻击,等待时机。时机合适时对张绣进行利诱,就可以把他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