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张郃在这里,创造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屈指可数”。《三国志》对此有过专门的记载。
张郃昼夜行军到达南郑,诸葛亮果然撤退了。曹叡诏令张郃回师京城,任命他为征西车骑将军。
张郃用兵机变无双,懂得战术变化,擅于安营布阵,根据地形布置战略战术,没有他预料不到的情况,从诸葛亮起的蜀国大将都非常忌惮他。
张郃虽然是武将,却喜欢同儒士交往,曾经推荐同乡卑湛,说他通晓经学,品德高尚。
曹叡下诏说:“从前祭遵当将军的时候,奏请设置五经大夫,即便在军营中,也和儒士进行唱诗、投壶的游戏。现在将军您统军在外,在内还注意维护朝廷的礼仪。朕非常赞赏将军的美意,准许提拔卑湛为博士。”
那时的“博士”是官衔吆。
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诏命张郃统领众将到略阳迎击,诸葛亮退守祁山,张郃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飞来的箭矢射中了张郃右膝(箭簇荼毒。别说诸葛亮没有阴招),张郃阵亡。据《魏略》记载,是司马懿强行命令张郃追击的。
朝廷赐给他壮侯的谥号,他的儿子张雄继承了他的爵位。
张郃征战多年,屡立战功,明帝分给他食邑,封他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赐给他的小儿子(估计就是那个近侍少女所生)关内侯的爵位。
…… ……
张郃降曹的历史意义:
张郃降而后袁军溃,更进一步可以理解为张郃的投降是袁军崩溃的重要原因。
乌巢被烧,袁绍败局虽成,然而也应该是“余粮尽军心散”之后的事,事实上却是在乌巢被烧瞬间,这样庞大的军队顿时土崩瓦解,张郃在此时起了几乎是关键的作用。
曹操火烧乌巢之时,《郃传》说,“(袁)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曹操)营,不能下。”
这里所领“重兵”的无疑是张郃、高览,二人的突然投降,使得袁绍的这支“重兵”或降或逃,一下子烟消云散,受乌巢之火与重兵覆没的双重打击,袁军才马上军心散乱以至崩溃。否则若是袁绍粮尽前全军死战,曹操方即使胜利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伤亡。
…… ……
有人说,张郃之死,是司马懿的阴谋:
以往,张郃和司马懿在战略、战术上发生过分歧,这一次又是司马懿欲以全部主力增援祁山前线,而张郃建议分出前后军以防诸葛亮来袭。结果,虽然蜀军此时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最终诸葛亮还是因为粮尽,无法继续作战,被迫撤退。
《三国志?张郃传》:“(张)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张)郃膝,薨(ho
g),谥曰壮侯。”
这是较正式的说法,然而却是为司马懿隐讳了部分实情。
《魏略》记载:“亮军退,司马宣王(司马懿)使(张)郃(追击),(张)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难道司马懿不知道这个兵法吗?还是知道,为了陷张郃于死地而故意为之呢?)宣王不听。(张)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也就是说,张郃与司马懿发生了最后一次争执,最终导致张郃丧失了性命。
诸葛亮以性格谨慎而闻名,很难想象在撤退中会露出破绽,或不设伏兵,任其敌军追击。张颌主张不追击,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司马懿不听,强迫张颌追击。
难道说司马懿是不知道诸葛亮的个性?还是被失败冲昏了头脑,结果在张颌面前显得有些歇斯底里的固执?这样的追击,实际上是将张郃置于必败之地,甚至是死地。
张郃对此一定有所觉悟,然而主将有强令,他尽管“不得已”,还是得遵命,而这一次的情况,又被他自己预料中了。与同一个人发生这么多次争执,在司马懿一生中是仅见的,而几乎每一次都是被张郃所料中。
自张郃一死,全魏就再未出现在智计上使司马懿处于劣势的人。
陈寿对张郃的评价是:“(张)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这样的智将,在朝野内外有着崇高声望,甚至为诸葛亮所深深忌惮。但同时也难免为猜忌多疑的司马懿所忌。
更明显的是,此战中张郃所料皆中,而司马懿先有上邽之失,后有祁山之败,一旦宣扬到朝廷上,势必会动摇他今后的地位。于是,在诸葛亮退兵,魏国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木门口追击战很可能是司马懿借刀杀人之计。
由于最终的胜利,魏明帝也不便对大将之死再追究责任。司马懿在此战中出现这么多失误,还丧了大将张郃,却依旧得到厚赏。
可是,张郃之死令魏明帝悲痛不已。“帝惜(张)郃,临朝而叹曰:‘蜀未平而(张)郃死,将之若何!’司空陈群曰:‘(张)郃诚良将,国所依也。’”。
由这段对话可见,张郃被明帝和重臣们视为国之支柱,他的死,是魏国重大的损失。
张郃葬于木门峡谷中。时至今日,木门峡谷中仍存有张郃坪、张郃墓。
张家坪(原名张郃坪)位于木门道峡谷东侧,为诸葛亮与魏将张郃作战时的埋伏之处。峡谷西侧为十悄地梁,其下有诸葛亮拴马之处的拴马湾。峡谷低处有一小山石,成椭圆形,名曰“石鼓”。另外离石鼓不远处有一土堆小丘,形如巨钟,故称“土钟”。
《三国的女人》正文 140 徐晃和他相关的女人(上)
三国战将中,排名第十五的是徐晃。
…… ……
我在网上查徐晃的老婆。我问:徐晃的老婆叫什么?
网友们回答我——
拉布拉多去3:还真没研究过这个事情呢。
ew
wess:徐晃老婆,大家都折磨交(“折磨交”是方言,还是下流话?抑或这哥们儿是个二尾子,说话不全)。
cymszxtjs:这个不能说。
我就叫白开水:徐晃的老婆就叫日光。
奇行者:建议去当地的婚姻登记部门查询。
匿名网友:你蛋疼啊!问人家的老婆!
天一财:徐晃的老婆叫王秀。
themagus:徐晃的老婆叫徐夫人。
蕾蕾妮:请问你问的是哪个徐晃?
武汉的老柳:徐晃的老婆叫徐氏呗,这都不知道?
…… ……
对于徐晃,网上问询,白给,看来查墓志铭、地方志更有效。果然查到,真姓王!至于“天一财”怎么知道人家叫“王秀”的,就不知道了。这个“天一财”一般是徐晃或者徐晃老婆的后代亲属。
…… ……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冀州征伐、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
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击退关羽,又紧随关羽展开追杀,并趁机连破关羽十重围堑,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因为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其后,徐晃跟随夏侯尚击败蜀将刘封并夺取上庸。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 ……
徐晃出生于河东郡的杨县,出生年份早于关羽。年轻时曾做河东郡小吏,因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有功,被提拔为骑都尉。
初平三年(192年),王允和吕布诛杀董卓。董卓部将李榷(què)、郭汜(si)等攻破长安城,杀王允等人,后又自相火并,在长安大肆屠杀。
徐晃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入洛阳。汉献帝渡河至安邑时(今山西夏县北),封赏保驾有功人员,徐晃封为都亭侯。
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在河内太守张杨、兴义将军杨奉等残余朝官的保护之下,回到了洛阳。
此后,杨奉被拜为车骑将军,驻兵大梁。徐晃见大将军兼司隶校尉韩暹和卫将军董承之间争斗日益加剧,就劝杨奉归附曹操,杨奉决定听从徐晃的建议。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保护着汉献帝要迁都许县的时候,杨奉在韩暹的挑拨下又改变了归附曹操的主意,而是跟韩暹一起出兵去劫驾。
杨奉在梁(今开封)被曹军杀得大败。徐晃则趁机投奔了曹操。从此,他便成为曹操的一名忠实战将,跟随曹操转战南北,为曹魏的创建,屡立功勋。
曹操分兵给徐晃,派其攻打卷、原武两地,破之,被拜为裨将军。又随曹操攻吕布,降吕布将领赵庶、李邹等。后与史涣在河内斩杀眭(sui)固。
建安五年(200年),在徐州之战中,徐晃随曹操击败了投靠袁绍的刘备。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张辽、关羽为先锋,击败颜良。
徐晃也从征此次战役,攻克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
后来,曹军进至延津(今河南延津北),曹操采用荀攸之计,以辎重为诱饵,使得文丑军队陷入争抢的混乱之中。徐晃等人立刻进攻,在此击败文丑。徐晃因此被拜为偏将军。
后与曹洪击濦(yi
)人祝臂,破之。九月,曹操出兵与袁绍作战,不胜而还,坚壁自守。时袁绍数千车粮草至官渡。
谋士荀攸对曹操说,“袁绍的运粮车旦夕间就到了,其押运粮草的将领韩猛勇猛但轻敌,出击可以将他打败。”
曹操问,“谁可以担当这个重任?”
荀攸说,“徐晃可以。”
于是曹操派徐晃和史涣带着几千骑兵共同攻打韩猛,在故市(今郑州西北)截烧其辎重。此战,徐晃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利用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争立后嗣的矛盾,发兵北上攻打冀州。
曹操包围了邺(yè)城,攻破了邯郸,易阳令韩范诈降而自守,曹操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兵临城下,给韩范写了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陈明利害,劝韩范投降。韩范被说服后改变主张,决定以全城投降。
徐晃劝告曹操说,“如今袁谭、袁尚还没有被击败,没有攻下的城池都等待消息,如果今日灭了易阳(韩范的字),明日那些城池都会死命防守,河北就没有平定的那一天了。请求您招降易阳来给各城看,那样他们都会望风归顺。”
曹操采纳他的意见,封韩范为关内侯。接着,又收降了涉县(今河北涉县西北)长梁岐,同样赐爵关内侯。曹操能够很快翦除邺城羽翼,攻克邺城,夺得翼州,和他听取了徐晃的这一建议是分不开的。
旋即徐晃又攻毛城(今河北涉县东南),设伏兵大败袁军,破三屯。之后,随曹操在南皮(今河北南皮)大破袁谭,袁谭被曹军所杀。
这几役多有俘获,其中不乏女子,徐晃留下一个,随军;其他的,分给部将,也随军。
没想到,徐晃这个随军的女子,竟然要刺杀徐晃,徐晃胸部受伤,当即把那女子处死。
…… ……
徐晃又平定平原叛贼。建安十二年(207年),徐晃随曹操北征乌桓,在白狼山之战中,受张辽的指挥,大败敌军,蹋顿及名王以下10余人被杀,曹操最终讨平乌桓,彻底铲除袁氏残余。徐晃因从征有功,而被为拜横野将军。
…… ……
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亲统大军十余万南征荆州,欲吞并江南、统一天下。
徐晃随曹操出征荆州,荆州牧刘琮(co
g)举州投降。徐晃别屯于樊城。后来,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次年,徐晃讨平了中庐、临沮、宜城等地的敌人。又与满宠在汉津征讨关羽。到江陵与行征南将军曹仁汇合,与曹仁在江陵共击吴将周瑜。
建安十五年(210年),徐晃随夏侯渊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斩其首领商曜(yao)。
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
曹操发兵进取关中,徐晃奉命屯守汾阴,以镇抚河东。曹操至潼关后,遇到关中马超阻击,不得前进。
曹操问计于徐晃,徐晃说,“您已带大兵到此,而敌人不再分兵守卫蒲阪,可知他们缺乏谋略。请给我一支精兵,渡过蒲坂津,作为大军的先导,截断敌人的后路,就可擒住他们了。”
曹操同意此举,并派徐晃、朱灵率四千精兵从蒲坂津(今山西永济、陕西大荔朝邑之间黄河渡口)乘虚渡过黄河。
《三国的女人》正文 141 徐晃和他相关的女人(下)
阵地尚未建成,贼人梁兴夜间率步骑五千余人攻徐晃,徐晃将其击走,随即建立了桥头阵地。闰八月,曹军从此渡河。九月,曹操又采纳谋士贾诩的计谋,离间马超和韩遂,最终大破关中军,斩成宜、李堪等。马超、韩遂逃往凉州(今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派徐晃与夏侯渊平定隃麋、汧诸氐,在安定会师。曹操还邺(yè)后,又派徐晃与夏侯渊平鄜(fu今陕西省延安地区)、夏阳余贼,斩杀梁兴,降三千余户。
徐晃随曹操征讨张鲁,徐晃因功升为平寇将军。
不久,解将军张顺之围,击陈福等三十余屯,皆破之。
同月,曹操回邺,任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率徐晃与张郃驻守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以拒刘备,自己返回邺城。
…… ……
刘备进攻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蜀军进至阳平关。
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率军阻击。
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十余营袭击马鸣阁(今四川广元北),企图切断曹军后方通道,被徐晃击败,蜀军自投山谷,死者甚多。
曹操听说后,非常高兴,给了徐晃指挥军队的符节,并下令说,“这一条阁道是汉中的咽喉险要之地,刘备想断绝内外联系,夺取汉中。将军这一举粉碎了刘备的计划,真是妙计中的妙计啊! ”
后来,夏侯渊阵亡,曹操亲到汉中,撤出了剩余的部队。
…… ……
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接下去,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
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
当时征南将军曹仁驻扎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将军吕常驻扎襄阳,左将军于禁及立义将军庞德驻扎在樊城北。徐晃(时为平寇将军)驻扎宛(今河南南阳市),协助曹仁征讨关羽。
八月,大雨连下十余日,汉水暴涨,于禁七军均被洪水淹没。
关羽趁机率领水军猛攻,于禁被迫投降,庞德力战被俘杀。
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
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
曹操认为汉献帝在许都,与贼临近,一度准备迁都,因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劝谏而停止。
曹操采纳了司马懿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
徐晃所部多为新兵,难以与关羽争锋,于是进至阳陵坡驻扎(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要等到兵马集结后,一起出击。”
当时关羽前部屯偃城,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
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两面连营,渐向围城蜀军逼近,徐晃军营距关羽所围仅三丈。听得到关羽大声呵斥声。
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
曹操采纳董昭的意见,故意泄漏信中内容。
曹操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进退两难。
此时,曹操为了解救樊城、襄阳,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进至偃城,悉归徐晃指挥。
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
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
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五千出战,战前,由于关羽和徐晃是同乡而且关系很好,两人隔着遥远对话,但说平生,不及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