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的嫌疑,都不是包赚不赔的。
但彼时的左玉良,却津津乐道于股市技巧的学习上。
左玉良的入门基础教程,就是《酒泉七十二法》,可以说他是烂熟于心了。但这书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能够预测股价的涨跌高点和低点。通过这些基本的K线组合形式,左玉良可以借助他们判断出大致的买点和卖点,但有时候还是很不准确。明明是上涨信号,股价却跌了;明明是下跌信号,股价却又涨了。
为了解决这个高低点的判断问题,左玉良读的第二本书就是有关股价趋势走势的书,书名就叫《股市波浪和箱体理论》。
年轻气盛的左玉良,打从念书起就是个学习的好手,读书对他来说自然是轻车熟路,不在话下的事情。但这本天书一样的教材,也不知道是写书的人半桶水,还是左玉良读书遇到了瓶颈,按照书上说的数浪理论来看,他书里举的例子看上去都是很准确的,但左玉良自己按照书中的说法去应用的话,十有八九是迷惑不解的。当他按照一浪的观点买进去了,人家走的却是下跌的第三浪;当他认为五浪到顶了,人家股价就是不跌,五浪之上还有五浪。直到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是把股票抛在了半山腰。这就是看这类书的难耐之处,你就是把书上的内容背的滚瓜烂熟,也吃不准股价何时是底,何时是顶。
左玉良苦求其中的原因而不得,最后也只能依旧小心翼翼地买卖着自己看中的股票,而他读的《波浪理论和箱体理论》也只好是参考参考罢了。真要按照书上讲的买股,恐怕连短裤都亏掉了。也难怪有人会说,在股市里不是你勤奋就有用的,也不是你书读得多就能够赚钱。在由概率决定的股票市场里,读书与不读书,只要是参与买卖者的赚钱机会就是均等的。
数浪不能保证炒股赚到钱,那左玉良继续探求的就是有关成交量一类的炒股书籍了。这类书,左玉良可以说句大话,凡是附近新华书店里卖的类似书籍,左玉良基本上是全部买回来看过了。
关于决定股价上涨的理论中,有一种观点就认为,股价的涨跌就是由买卖双方的成交量决定的。量和价是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把控好成交量的变化规律,就有可能推算出股价上涨和下跌的可能性。
而关于成交量的介绍,也是有很多种类型,什么地量、平量、阶梯量,什么小倍量、连续缩量、芝麻量等等,大凡是书中作者能够写出来的有关成交量的形态特征以及意义,左玉良都要在电脑上对号入座,认真研究到烂熟于心方才作罢。
当然这里顺便要说一下的是关于这十年炒股生涯中左玉良炒股工具的演变过程。
开始炒股的时候,由于通信技术落后,最早买股左玉良都是通过电话委托进行的,那时买个股票很是麻烦,虽然每天心里想着股价,但很少有机会和途径看到股价的变化情况。
后来,股票机和手机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这极大地方便了股票的交易,炒股也能及时看到行情的演变了,但股票机的缺点是只能看到几只股票的价格变化,不能全盘看盘,这就限制了炒股的视野,同时股票机每个月的运行成本也很高。好在,没过多少年,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左玉良十年后再炒股,已经是很轻松也很方便了,只要打开桌上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上网络,整个股票市场的行情就可以尽收眼底了。
但遗憾的是,工具虽然改进了不少,但股市里赚钱的难度依然不减,而亏钱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稍有冲动,就会被无端地套牢。但不管怎么说,就如唱戏一样,唱的好坏且不说,起码行头要配好。也好比上战场打仗的士兵一样,机关枪总比步枪要威力大点,获胜的概率要高点的。有了电脑的帮助,在具体股票的交易中,就变得轻松了许多。买和卖只在一念间轻敲键盘就可以实现了。
还是科技时代好啊!左玉良和其他人一样感谢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方便。
但炒股赚钱却不一定有了好装备就容易许多,他还需要你的决断和眼光。左玉良这样认真看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他的炒股获胜概率已经选股的眼光。
有关成交量的书籍吃掉几本后,左玉良继续研究有关股价趋势的有关理论。有经验的炒股人都知道,炒股看势很重要。股票的趋势,基本可以大致决定股价长中短期的大致走势,这是左玉良从书里学到的内容。而看股价趋势,首先要掌握的就是有关各类均线的内容。
要说炒股票人才济济,确实不假,就连数学里的什么斐波那契数字都被应用到了这类书籍当中。什么三日均线、五日均线、八日均线、十三日均线、三十四日均线、五十五日均线,等等,罗列下去,可以数一大堆数字均线。通过这个均线理论,左玉良明白了什么叫多头排列,什么叫空头排列,什么叫横盘潜伏,什么叫主升浪,什么叫跳水等等一系列有关股市的各种术语。就如潘多拉盒子一样,当左玉良打开这个盒子的时候,他才发现,前十年中他的炒股都是在瞎炒。难怪他自己觉得费了那么大劲,却没有赚到几个钱。
左玉良看书是越看越有味儿!居然有这么多高手的经验总结,股市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左玉良由衷地感叹。
看到最后,其中一类书吸引了左玉良的注意,那就是有关股票操作的具体战法类的书籍。什么《135战法》,什么《过顶擒龙》,什么《涨停板战法》,什么《量柱抓涨停》等等,前前后后,左玉良研究了大半年,终于学会了这些战法的主要观点和注意事项。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涓流所积,终成沧海!这么多书看过以后,左玉良自认为自己是韩信出山了,可以在股市里指挥千军万马进行搏击了。当然,这个千军万马就是左玉良账户里的那八万块钱。
但在股市里想要赚钱,除了要有本金之外,另外一个就是要遇上时机。似乎左玉良的努力没有白费,他遇上了中国股市轰轰烈烈的国有股改革全流通的股市改革大潮。
当然,左玉良在这次改革中也是迎潮而上,实实在在地做了一次股市弄潮儿!
正文 第十三章、股市百态
第十三章、股市百态
股市里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当大家都认为炒股是穷途末路的时候,都对股市绝望的时候,以谈论股票为耻的时候,它反倒开始起死回生了,而且还是轰轰烈烈的大行情!用一句中国古人的诗句来诠释这种现象那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不知道不炒股的古人,是怎么想出这么合乎股市演变规律的诗句的,看来古人的智慧确实伟大!可以超前预测后人炒股的感受,炒股十年的左玉良常常会产生这样的感触。
尚师徒炒股被股市消灭了,但学校里好些和左玉良一样的年轻人,又陆续开始加入了炒股的队列,新的韭菜在茁壮地成长着。当然,左玉良是他们当中那颗年纪不大的股市老韭菜。也可以说是前辈了,而且是曾经有着“股神”之称的老韭菜。
国人有句名言,叫“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大意是说时间紧迫,我辈当努力奋斗的意思。这词用在炒股票的人身上来说,尤其形象和妥帖。
以左玉良的经验看来,只要你有空去股票交易大厅去走走,无不是人人盯紧了电脑的屏幕,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买的股票的价格及时走势,生怕漏掉每一个赚钱的机会。其实,当左玉良每次看到这个现象都想对那些一丝不苟的人们说:“勤奋在股市里不一定有用的,因为股价它不会在你的时刻盯盘下就会扶摇直上的。有时候,买股需要的只是选择好入场的价位,而不是时刻看盘”。
但人微言轻,没有几个人会理会他的观点,客气的人会冲他笑笑,不客气的人却是满脸的嫌怨之色。
当股市给你赚钱的机会时,不管你是会炒还是不会炒,它都能够赚钱的,这就是股市的不可理解性。而千年难得的国有股改革,人为地把股价拦腰砍半,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上股票的绝对价格,使原来高高在上的股票出现了难得的投资机会。一二元的股票那时在股市上可以说一抓一把,有些还是极其优质的上市公司,这个机会被左玉良他们遇上了。
但有一种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让左玉良一直很是迷惑的,就是有时候市场上越是便宜的东西越没人愿意买,越是贵的东西越是要托关系靠朋友想办法去搞到手。比如夏天一毛钱一斤的西瓜嫌贵,冬天一块钱一斤的西瓜吃的却很起劲。可见,国人做事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大都喜欢跟风炒作,而不善于理性价值投资啊!究其原因,跟风来得快,见效快,短期就会见到收益,而理性投资却需要时间的积累,短期内比较难以见到利益。
所以,国内的许多事情都是一窝蜂地上的。你抢盐,大家都抢盐;你买房,大家都买房;你买股,大家都买股,连菜场老大娘都积极参与,谈论股市的赚钱大计。而等到风平浪静之后,往往都是一地鸡毛。左玉良看惯了这些怪事情,但也是无可奈何。
面对股市里遍地一二元的股票,却少有散户认为这是个发财的机会,这让左玉良千万个想不通。
股改带来的机会,让左玉良的从内心里嗅到了这个可能改变他今后人生际遇的大机会。于是,在凡是和他有着相同爱好的老师面前,他都要大谈股市的机会来了。只是左玉良也不知道,这个机会将来会有多大,毕竟他也没有经历过真正牛市的洗礼。
而听他讲的人也大多是将信将疑,觉得左玉良在讲天方夜谭。就算是老炒股的人们,也多是今天买明天卖,继续做着高抛低吸的短线操作。
为了能够宣传他的思想,促进几个要好的股友们彼此互相交流,左玉良和几个有着相同爱好的老师建立了一个QQ群,大家一致推举他为群主,定期发布对于当时股市的看法,而且他们的群名字也很好听,叫股友之家。当然,出于对股市的爱好,左玉良也没有客气,毫不客气地做起了大家的股票投资顾问。
股票群成员有六人,都是和左玉良相处不错的老朋友,而且都是男性,可见男人的投资意识和赚钱意识有时候确实是比较靠前的。当然,这个群还有个功能就是大家可以不定期地互相交流一下,一起聚一聚,有个可以倾诉心里话的地方,说说自己对于人生和工作的不同看法。人活着,客观上确实也需要有几个靠得住的朋友的,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可以互相出出注意,帮帮忙。
前行的道路上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那炒起股来就更加有意思了,左玉良就是这么感觉的。
当然,加入左玉良QQ群的六个人也是各有特点,在股票操作上也是各具特色,左玉良的股市故事,很多就是和他的朋友们在交流中演变出来的。在这里,左玉良觉得有必要和大家交代交代他的几位股友同事。
第一个加入股票群的股友是杜文峰,杜文峰炒股素来是采取龟缩策略,他买进股票大多时间是不看的,为何如此,这也是他的经验总结。在他看来,多年的炒股与其跑进跑出时常割肉,还不如静待花开,慢等股价上涨,不赚不出。
他信奉的投资策略就是《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近来学的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杜文峰把他的这种战法叫乌龟战法,只要活得久,财富自然有!是他的名言。他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他的家境较好,股市里的钱不等着急用,他的优点就是赔得起时间。殊不知,这种投资方法,大有巴菲特的气质,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二个加入股票群的是李如云,数学老师的头脑最是灵活。李如云擅长短线,而且对于股票上也舍得下本钱,参加了许多培训,善于改造自己的股票交易软件,有专门的炒股软件,讲起短线操作来,连左玉良都自愧不如。他的炒股理念是:用最先进的软件,赚最高效的钱!平时群里发言,介绍的股票短线确实表现不错,但很难从他嘴里得到具体的股票指导意见,有时候他买的股票都是自己赚了钱之后才说的。为此,群里对他也很有意见,意思是吃独食还嘲笑别人。左玉良知道,李如云炒股从来不怕输的,原因是他每个月的工资都会积极地投入到他的炒股账户上去。以左玉良来看,李如云就是股市里杀不死的小强和生命力最顽强的韭菜。
第三个加入股票群的是陈梦龙,他是群里炒股短线操作的一条龙。陈梦龙炒股,就喜欢追涨杀跌,尤其是追涨涨停板股票,胆大心细不怕死。他对于左玉良说的技术什么的从来不信的,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积极投身于追击涨停板。每次群里发言,他都是涨停板敢死队的成员。他的炒股信条就是:今天要赚明天的钱,大干快上,速战速决!当然,陈梦龙有这样的炒作手段,一个原因就是他等着股市里赚的钱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就是说,他输不起等待的时间!
第四个加入股票群的是刘鹏飞。他是教政治的老师,大局意识非常强,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把握的异常到位,他炒股坚决跟着政策走,尤其是有关股票宏观方面的内容,说起来头头是道,连左玉良都佩服他眼光独到。他炒股主要买进那些受国家政策扶持的产业,他践行的炒股理念就是:一切以政策为纲,跟着政策走,股市生存活得久!
第五个加入股票群的是曹银秋。学校里一位很有见地的化学老师。学化学的人一般是心思灵活反应快,他和李如云一样,也善于摆弄炒股软件,也花了不少钱和精力在炒股软件方面。但他和李如云不同的是,他也是个技术派。什么波浪理论、量柱理论、箱体理论,他读得书不比左玉良少,自然说起股票来,水平也毫不逊色电视里专门做节目的股评专家。他的炒股理念是:要么不出手,出手就要有!看股眼光要准,买股行动要快,持仓力度要重!
最后一位加入股票群的是胡伟拥。这个名字的发音,和明初造反未成被杀戮的胡惟庸一样,每次读到这个名字,左玉良都会不由得想到胡惟庸,其实是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看多了。但此胡伟拥和彼胡惟庸不一样。他对股票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的,什么技术、什么基本面他一概不去研究,他买股非常简单,只要是群里老大们讨论有结果了,他就率先去践行,是个知行合一的主。他挂在嘴边的话是:跟着老大走,保证有好酒!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富碑!你们研究,我来做!
六个成员,加上群主左玉良,凑成了一桌,共同演绎了一曲炒股风云录。
就是这七个小人物,见证了中国股市奔向六千点的伟大而又有些疯狂的征程。
正文 第十四章、起步998
第十四章、起步998
左玉良建群的第一次发言,就是别出心裁的。他在群里大大地写了几个字:同志们,股市的牛市就要来了,你们准备好买股的钱钱了吗?然后又发了一连串的礼花和鞭炮图片。这个时间定格在了二零零五年的八月,距离大牛市六千点高点的两年前。上证指数在连续阴跌了四年后见到了998点的历史低点。彼时的股票市场上到处愁云惨淡,一片悲凉,小道消息到处传说着股市要关门或者继续崩盘的看空流言。
而此时的左玉良却饱读了炒股之书,胸中满是媲美韩信出山般的吞天抱负!运气使然,他也恰巧遇上了中国股市的历史低点。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别人奋斗了一辈子都没有吃过个肉,人家一出生就有吃不完的肉。你说这世界还哪里有真正的公平可言。所以民间才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生得好一说。
该就该左玉良他们走运,该就该左玉良他们发财!这是时代给他们送来的最大礼包,完全是别人努力求之而不得的好事,居然让他们这些人撞上了。
“左哥,暑假里没有出去游玩啊?有什么股票研究成果,给胡老弟提个买股建议吧!”没过多少时间,QQ群里出现了胡伟拥传来的话语。
看到出现了第一个忠实的粉丝,左玉良内心里一片窃喜,看来他的话有了反应。于是,左玉良继续敲击了几个字:“不论是从物极必反的哲学理论来说,还是从股市今后发展的角度来说,眼下股市的低点是应该出现了,大家可以积极买进自己心仪的股票了。”
“左哥,别卖关子了,我要具体的股票名称。”QQ那边又传来了胡伟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