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唐时明月宋时关》

唐时明月宋时关_分节阅读_第7节

《唐时明月宋时关》 江左辰 7550 2021-11-29 10:59

  D-当,所以一律婉拒了。

  这一次,他自己去找苏宸谈婚事,让白素素有些惊讶,心想估计去退婚的概率更大。

  白素素想到苏宸的诗文才华,以及制出了糖葫芦,在一点点改变,让她有了些好奇,但是彼此谈婚论嫁,似乎还早了些。

   正文 第十三章 心思玲珑

  白奉先瞅了白素素一眼,说道“我向苏宸提出要求,若是他想娶你也可以,但需要入赘白家,跟你成婚,你们以后生下的娃子,都是咱们白家的种儿,跟白氏姓,这样不但可以娶到如花似玉的娘子,还有万贯家财享用,也不必担心他的外债欠款了。”

  白素素愕然了一下,没想到爷爷提出这般要求,竟打算促成二人婚事,但是转念一想,她也能体会出爷爷的苦心。

  归根结底,还是想把她长留在白家,可以稳住白家的下坡路,挽住颓势,重振家族生意。

  “他没有答应吧”白素素凭着一种女人的直觉,觉得苏宸不会答应。

  “你如何猜到的”白老爷子有些好奇问。

  白素素苦笑一下,自己竟然真的被他拒婚了。

  但至于为何如此笃定猜测,她也说不上原因,只觉得苏宸,让她看不透,肯定不会按常理出牌。

  “当下世风,百姓对赘婿身份多有轻视,朝廷也有规定,赘婿不得入仕途为官,苏宸他若自始至终俱是个纨绔子弟,或许会被女子容貌和万贯家财所吸引,但自从知道他有如此写诗词才华后,怕是不愿意入赘”白素素简单分析了下,心中对苏宸的性格,似乎也多了几分印象。

  不过,苏宸这个选择,反倒是让白素素刮目相看了。

  白奉先点头“分析的有道理,其实上,他说出的借口,跟你分析的差不离儿,看来他对仕途还不死心,也不想向世俗低头,品性嘛,还不错,只可惜,他和你没这个缘分了。”

  “爷爷,暂时我不想谈论婚事了,过两年再说吧。”白素素想摆脱这个话题,她刚十七岁,并不着急,而且家族的生意刚捋顺一些,润州城内六成的生意决策,已经由她来定,她想把这些事先做好。

  至于苏宸,既然不同意入赘,白素素也不想勉强,但这两年内,还是她用以拒绝搪塞丁薛的一个挡箭牌。

  不过,白素素心中对苏宸也想要多了解一下,毕竟来日方长,男未婚,女未嫁,说不定事情会有其它转机。

  “哼,这小子不识好歹,等爷爷再给你物色一个更好的郎君,就不信了,只要我放出口风,润州城内,不知多少年轻人,到咱门口排着队,求着入赘。”

  白素素闻言,脸颊微红,心下也甚为担忧,嗔道“爷爷,那样的软骨男子,能有什么出息,素素才不要呢。”

  “哈哈,这么说来,你倒是对拒婚的苏宸,反倒有好感了”

  白素素有点不自然,脸红了一下,但很快恢复,淡淡笑道“爷爷又取笑素素,我才不嫁他呢。”

  “那这门婚事,你是打算如何处之”

  “以后再说吧。”白素素说的模棱两可,打算拖上一拖,等在把苏宸研究透前,不会轻易下评论。

  “嗯,也罢,暂时放一放。”白老爷子也打算停一停,看看苏宸能蹦跶什么时候,毕竟五百贯不是小数目,或许过个二十日,他就会求上门来。

  这对爷孙对话之中,有进有退,进退有据,并没有明说,但似乎都听懂了对方的话意。

  彼此对视一下,俱都笑了笑,谁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有点心照不宣的意思等着看吧

  范楼大街,是从润州南城仁和门进入,经过繁华的大市口,自南向北的一条主干街道。

  苏宸从西草市买完物料回来,走在相对繁华的大街,两侧青砖灰瓦,木楼画阁,宽阔的街道修缮整齐,方砖青石铺路,过往行人华服珠履,罗绮飘香,车水马龙,一副繁华景象。

  润州城位于江河交汇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有“黄金水道”之称的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流经城池北部,在此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使镇江形成了“十字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自古以来就是“以港兴城”的典范,素有“南北之要津”“九省通衢”之称。

  城市内外,水路纵横,这纵横发达的水道,不仅带来优美的风景,增添了“江南水乡”的独特气质,同时也带来了商业的发达。自从南唐丢失江北十四州之后,江南之地,除了金陵城,就属润州最富裕了,也是金陵城的东大门,南唐的通商口岸。

  苏宸一边走着,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这是他在历史书上看到了图景,或是在影视剧看到的片段缩影,一千年前的生活场景,如今历历在目,如此真实。

  在这条街的十字路口,也是大市口核心地段,有一座高楼,名为范楼

  这是润州最大的几个酒楼之一,分内外两幢楼宇,每幢三层,外楼是给寻常餐客,内楼则住店下榻,一幢楼七八十个房间,能容纳不少宾客。

  这酒楼由范氏家族经营,据说范家除了酒楼客栈的生意之外,另个经济来源是酿酒,有自己的酒坊。

  苏宸在酒楼外驻足,想着自己要酿酒和推销肥皂等,日后免不了跟这种高档酒楼打交道,因此打算先进去瞧瞧,考察一下,不同的酒水各打半斤回去留着作对比。

  “呦,客官请进”跑堂的小二把苏宸引入门庭,进一步询问“客官打算住店还的是饮茶吃酒”

  苏宸道“来一壶茶就行,等会要打点酒回去,菜就不点了。”

  “好嘞,大堂请”

  酒楼内部也相当开阔,一楼大堂内,在长廊内摆着酒桌,在里面空地处也摆着几十个桌案,大堂北面显眼处,搭建了一个戏台子,上面有唱小曲的戏子,算是酒楼雇用的清倌人,每日上台演出,给台下吃酒用餐的客人一个助兴。

  当苏宸做好,台上的清倌人唱起一首词曲,竟然是他当日写的曲玉管的词。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苏宸愣了一下,心想这首词的传播这么快速吗自己才卖出去两天而已,酒楼里都开始传唱了。

  他还不知道,这首词在当日引出多大的风波

  当那唱曲少女唱罢,走下台回到幕后去,然后有伙计搬上桌案,继而走上来一个说书人,大约六十来岁的年纪,鬓角和胡须俱已发白,脸上有了岁月的沧桑。

  “啪”这说书人站好后,拍了一下惊堂木,开始了他的说书段子。

  南唐宋初,往往这种说书艺人,开始自发集中于瓦市,又名瓦子,是大城市里娱乐场所的集中地,初见雏形,到了北宋中期发展迅速起来,成为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后世的戏院。

  润州城也有几个瓦子,不过规模都不大,只是一些民间艺人流浪至此,自发聚集在一处,临时落脚点而已,如耐得翁在都城纪胜记载“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

  有些说书人和唱曲姑娘,有些才艺者,往往都是依托于酒楼、茶肆,跟酒楼幕后老板合作,签了短工合同,在这里卖艺,酒楼收取一半费用,其余费用归卖艺者。当然,不同酒楼因为生意兴隆程度不同,分钱比例也会有多有少,比如四六,三七开。

  “上回书说到荥阳公子科考中第,得到朝廷赐官,要赴川上任,李娃临水送别,对荥阳公子道,今日恢复你本来面目,我也无愧于心,你当入仕,力保前程,万不可再念于我”

  苏宸觉得有趣,一边喝茶,一边听着老汉的说书;老者说的是唐传奇小说中的李娃传。

  故事内容主要讲一个荥阳公子入京赶考,留恋青楼,痴迷名妓李娃,为她散尽盘缠,流落街头,而李娃则消失了。后来荥阳公子流浪在外,昏死在街上,被李娃意外救回家里,得知他如今悲惨下场,跟她不无关系,于是非常自责,开始照顾荥阳公子,并且为他买书籍,供他继续科考。最后得了功名,李娃打算功成身退,老死不相往来,但是荥阳公子不舍,苦苦相求,并请皇帝赐婚,最后得了一个完美姻缘。

  这是唐代文学家白行简所创作的一篇传奇小说,虚构了一个娼妓李娃与所爱士人荥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表现了作者对倡优女子的同情和品格的赞美,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这种才子佳人的话本,说得频繁了,自然响应寥寥,除了几个穷酸读书人在台下鼓掌几次,神色振奋外,其它宾客听得次数多了,毫无兴趣。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一个托盘,从一楼酒桌间走过求赏钱,但并未多少客人打赏,收的铜钱加起来,也就十几文。

  好不容易说完最后桥段,说书人在稀稀落落的掌声中,鞠躬下了台,今日的收入依然很单薄。

  老者神色落寞,轻轻一叹,看样子,自己那几个故事已经说烂,也该收拾行囊,解约换个地方继续从头说起,才能吃饱饭了。

  戏台前的酒桌处,苏宸看着老者佝偻黯淡的背影,脑海里忽然想起一个生财的法子。

   正文 第十四章 话本合作

  苏宸打了几种酒水,出了酒楼在门口角落耐心等待,果然在不久后,那说书人带着他的孙子就离开了酒楼。

  “老人家,且慢走,我有几句话要说”苏宸走上前去。

  “你是”说书人愕然转过身,有些惊诧。

  苏宸说道“方才在范家酒楼,听了阁下的说书,有些想法,打算彼此聊一下。”

  张老头见他衣着书生打扮,举止得体,有些学问的样子,不敢怠慢,拱手道“公子客气了,老可姓张,叫张大川,不知公子有何吩咐”

  苏宸道“请问阁下,可还有新的话本故事”

  张老头摇着头,汗颜道“说来惭愧,老头子所知的话本有限,能讲的都讲完了,反复循环讲了几遍,但效果不佳,打算说到月底,就离开润州南下了。”

  苏宸心想那正好,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更容易促成合作。

  “老先生,咱们边走边聊。”

  “那好”张老头见这公子知书达理的样子,也不像纨绔子弟,遂放松了戒备,拉着孙子跟着苏宸走在街道上,继续向北前行。

  “我呢,平时爱听说书,自己也喜欢写一下传奇故事,志怪小说,可以作为话本,供老先生来说书”

  “你会写话本”张老头感到吃惊意外。

  因为自魏晋隋唐数百年下来,诗词歌赋流传不少,但是传奇话本却不多,一来是许多文人墨客觉得话本乃是粗鄙文字,写的人很少,是给乡野村汉,没文化之人看的、听的,登不上大雅之堂,比曲词还不如。

  二来,写诗词已经有了思维定式和规矩,五言七律,曲牌填词,都是形成了成熟的体系。传奇小说这些,暂时还不成章法,加上隋唐朝廷对志怪神鬼的言论管控,所以传奇小说发展还是缓慢的。

  别说张老头接触的少,就是上流社会的人,能够接触到的小说话本也不多,市面流通和传颂的本来就甚少。

  苏宸点头道“是的,我比较偏好这口,所以就写了些。”

  张大川闻言之后眼神发亮,似乎猜到了对方来意,说道“可否让老头子借阅一下,若是能用上,咱可出钱买话本,虽然咱钱不多,但可以找同行一起出资,合力买下。”

  苏宸微笑道“这样吧,我明天拿给你一份话本手稿,你看一看,是否能用,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合作,不过不用提前支付佣金收购,我只要利润分红,你用我的话本内容,每天赚到钱跟我平分。”

  “这个”张大川思索了一下,分走一半的确不少,除非话本内容真的很好,收入能够增多,才划算。

  “那要先看过内容才能定下,若是话本不受欢迎,讲书之后利润被酒楼扣除一半,再与你分走一半,老朽这里,怕是不够糊口的了。”

  苏宸成竹在握道“大可放心,这评书应该能够勾起听众兴趣,每日进账破千钱,也是有可能的,同一章回,你可以下午和下午各说一回,等次日再说新的,连续讲下去,听众会越来越多。”

  “哦,章回很多”

  “不错,是你现在讲的这种短话本体量的二三十倍,可以拉长,形成粉丝效应。”

  什么粉丝,张老汉不懂,但是体量大,的确能够吸引住更多听众,经常来听。

  “那就是试试老朽有些迫不及待看到话本内容了。”

  “好,明天早晨,约在前面那座关河桥见吧。”苏宸说道。

  “好嘞”张大川点头答应,多问了一句“不知公子高姓大名”

  “苏以轩”苏宸暂时不想说出自己的名字,免得对方听说自己是个纨绔,还欠人巨债,把他跟不靠谱的痞子联系到一起。

  “是苏公子”张大川下意识拱手。

  “明儿见”苏宸摆摆手,不理这虚礼儿,要赶回去制作糖葫芦,研究香皂加工方法。

  张大川望着苏宸远去的背影,忽然,下意识惊道“苏什么”

  “爷爷,是苏以轩”旁边的孙子都记住了。

  “难道他就是写下曲玉管的苏以轩白家小娘子白素素所爱慕的金陵才子”张大川想到这些,顿时兴奋起来,他既能写出流传后世的曲词,话本想必也不会差到哪去,这次自己真的是撞大运了。

  “爷爷,什么曲玉管啊”小孩子还没听明白。

  “不要多打听,这件事不要告诉任何人,也不要透露这位公子的名讳,否则,这位公子很容易被别人挖走,咱就不能赚大钱了。”张大川也很精明,下567中文 yue20意识打算捂住消息,只让自己爷孙知道就行了,免得遭到同行过来挖墙角儿。

  苏宸回到家里,灵儿已经整理出一箩筐的无核儿山里果,非常认真。

  “苏宸哥哥,你回来了。”杨灵儿很开心,站起身跑过来迎接,看到他手中提着不少东西,好奇问“这些是何物呀”

  “制作肥皂的材料。”苏宸简单说了一句,再多,她也听不懂了。

  “那这些酒呢”

  “放进不同的酒斛里,回头我要用到”

  交代完这些,苏宸开始思索在高中做实验时,造肥皂的原理。

  材料凑齐全了,有猪油,食盐,石灰碱等。

  第一步搅拌,在一口闲置的锅内加入水,同时加入碱物,等碱全部化开后,加入油脂,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

  第二步是皂化,等锅里的材料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加热,并且还要不断搅拌,使油充分皂化,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甚至一整天。

  苏宸叮嘱灵儿不时地往炉灶内加一些木柴,火不能断,然后就等着它自行皂化。便转过头开始制作糖葫芦,这东西是他前期最直接的盈利项目,需要坚持做下去,活动资金够了,才能投入肥皂和酿酒项目。

  否则,没有资金支撑,根本就没有材料来制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忙碌到晚上,灵儿煮了碴子粥,萝卜根儿咸菜,就这样对付一顿。

  “就吃这个”

  “苏宸哥哥,家里,没有别的”

  “”

  苏宸是吃着难以下咽,但杨灵儿似乎吃得很香,也许过去两年总挨饿的缘故,十二岁的年纪,身材并不高挑,也就一米三多的个头儿,比较玲珑娇小,皮肤也有些黝黑,还在五官精致,双眼皮,眼眸黑白分明,很灵动有神。

  “等明天再卖了钱,你去买十斤稻米吧,称几斤肉回来,还有青菜,调料等,我们也要改善生活了,看把你瘦的。”苏宸有些心疼。

  杨灵儿道“苏宸哥哥,我们还要攒钱还债呢。”

  苏宸摇头失笑“不在乎那一点,只有我们吃好吃饱,才有精力干活,尽管赚够五百贯”

  “那好吧。”杨灵儿有些舍不得,但还是拗不过苏宸。

  “洗过碗后,到书房来读书”苏宸对灵儿的读书学习很上心,再不管教,以后成文盲了,怎么能嫁到好人家去。

  江南的雨说来就来,外面雨水潺潺,落在庭院的芭蕉叶上,发出清脆回声。

  书房内,灯光如豆,杨灵儿坐在桌前认真读书,而旁边的苏宸则在奋笔疾书,写下了隋唐演义的第一回隋主起兵代陈,晋王树功夺嫡。

   正文 第十五章 隋唐传奇演义

  江南水乡地,轻柔细雨,水波荡漾,已是标配景致。

  大早晨里,雨停歇了,放晴后的清晨,仿佛一下子催生了许多嫩草和柳红。

  一夜过去,还是那个小桥流水、杏花春雨的江南家国;那片云淡风轻、桨声灯影的南唐山河;或许西边那商贾云集、歌舞升平的秦淮金陵都;都在偎红倚翠、朝欢夜宴的放纵中又虚度了一晚。

  苏宸无心理会那金陵的小朝廷目前形势又发生了何种变动,只关心自己今日的生意会如何!

  他起床后,在院子里伸着懒腰,然后到厨房里,看皂化后的材材料已经完成了,他向锅里放入食盐,并搅拌使食盐充分化开,促使皂基凝聚。

  这个过程,还需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