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坏了,再换一个就是了……”
世子爷的回答,让两人无不是一阵乍舌,这样也行……这,这宗室可真是富可敌国啊!
朱国强当然不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这间试验室里的器材,原本是他尝试制造雷汞用的,毕竟火炮纸也不好买啊。现在之所以会带他们过来,完全是因为他们两人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借着换衣服的空,他特意回到另一个世界查了一下这两个人,尽管没有查到陈之唤的资料,可却查到了葛世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将是明年会试的榜眼,一位靠着八股文章考中榜眼的举人,居然会对蒸汽锤,对科学充满好奇心,这完全超出他的想象。
其实,朱国强根本就不知道,明朝的士人截然不同于晚清的士人,在利玛窦的书中,曾经不止一次记述了明代士人对科学,对西洋学问怀揣着的强烈“好奇心”,甚至达到“发了狂”的地步,当他抵达中国的时候,各地的来访者络绎不绝,甚至就连陕西的举子,都前来拜访这位西洋学者,他们上门拜访,就是想要了解西方的事情。
即便是西南边陲的云南举子,也有人听说过他的名义,因为距离太远,不能和他见面,就通过书信与他来往,他收到很多信件,有的人完全不认识,他们在信中与他探讨天主教、科技等各方面的话题,尤其是科技与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更是他们讨论的中心。
一个民族有如此旺盛的好奇心,是最为难能可贵的。甚至如果不是利玛窦的记录,后人怎么可能知道这个时代的明朝读书人会对科学如此的好奇。毕竟,这一切泯灭于历史之中,非但如此,甚至许多人直接用清末去看待明朝,当晚清的士人面对洋人、火车、电报等新事物时,怀揣着恐慌、敌视、愚昧的拒绝时,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明朝的士人也是如此。
可让他们想象不到的时,无论是利玛窦或者任何一个明代来华传教士,都用大量的文字记录着那个充满好奇且好学明朝。记录着那些聪明的大明士人如何充满热情的学习着异国的语言、文字,以方便他们学习西洋的科学,甚至于音乐、美术。而所有的一切都泯灭于历史之中。
当晚清的士人用保守且抗拒的心态去对抗科学技术,对抗进步的时候,直教人疑惑他们何以至此?这个细节,却可以告诉人们,在满清的几百年治下,中国人的素质下滑了多少?
当然,朱国强也不知道,要不然也不会被这两个举人表现出来好学,以及对科学的好奇心惊讶道,然后亲自给他们做蒸汽试验。
随着酒精灯的加热,突然“砰”的一声,木塞被弹飞了,在木塞弹飞的瞬间,葛世振与陈之唤两人盯着那些玻璃管,足足半晌都没有说话,而陈之唤更是喃喃自语道。
“蒸汽……靠水蒸汽推动的机器锤……锤头、汽缸、……活塞杆……能上下活动……”
在念叨着这几个字眼的时候,他完全沉浸于某种想象之中,尽管朱国强并没有对他解释什么,但是在他的脑海中,一个简单的构想,甚至已经形成了,他甚至走到那酒精灯前,手指摸着那玻璃试管,自言自语道。
“这就是汽缸,然后需要一个活塞,刚才那个木塞,就是活塞,可它却弹飞了,怎么样才能不弹开呢……”
“所以要排气!”
葛世振在一旁提醒道。
“对,要排气,只要把气排出来,木塞,不对,活塞就不会弹飞,然后……”
“可是这一下子气就排出去了,然后怎么动呢?”
听着他们两人自言自语,朱国强几乎傻了眼,先前的试验让这两位傻了眼,可是现在,他们举一反三的反应,却让他傻了眼,居然可以这样……你们不是应该张口闭口都是“之乎则也”的读书人吗?
这,这节奏不对啊!
第85章 攀登新高峰
何止是节奏不对,分明就是颠覆常识。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葛世振这位明年榜眼和陈之唤一起,沉浸于蒸汽原理之中,从蒸汽锤到蒸汽机,从理论再到……实践。
“世子爷,我们应该造一台蒸汽机!”
吃饭的时候,陈之唤的语气显得颇为认真。
“世子爷,确实可以试上一试,这几与我和明德一直在听世子爷讲述这个蒸汽理论,要是蒸汽机能造出来,非但能大兴于世,而且必定能够造福天下苍生百姓……”
葛世振也一旁附和道,其实,这几天他同样沉浸于蒸汽机的构想之中。
蒸汽机可以干什么呢?
“是啊,是啊,世子爷,您说过,这个蒸汽机用途极多,用来抽水的话,可以从地下十数丈抽水,即便是大旱之年,百姓也不会再遭受旱灾,这几年,天下旱情一年甚于一年,各地流民四起,易子相食更是屡见不鲜,要是能造出蒸汽机,天下百姓必定可以重新安居乐业。”
大旱!
几乎是在葛世振提到大旱的瞬间,朱国强立即想到了曾经看过的资料――明末小冰期!从15至17世纪的200余年内,全球处于小冰期气候,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这也正是太阳黑子蒙德极小值期。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崇祯大旱正处在这一时期。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年在一千年里是最寒冷的时期。崇祯大旱是近500年持续性旱灾时间最长,范围最大,受灾人口最多的旱灾。旱灾遍及20个省,北方多数地区持续旱灾4~8年,1637年始于陕西北部,1646年终于湖南,重旱区在黄河、海河,涉及长江流域中下游15个省,干旱重灾区连成一片。伴随旱灾出现蝗灾、疫灾,甘肃省死人达80%以上。
“是啊,世子爷,去年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
看着世子爷,葛世振用悲天悯人的语气说道。
“各地人相食几为寻常之事,绝粜米市,木皮石面食尽,市集上吊卖人肉,父子夫妇相剖啖,十亡八九……”
葛世振的话,让朱国强的头皮不由一阵发麻,先前他可还真没考虑那么多,现在听他们这么一说,才意识到似乎真的有必要造蒸汽机,不为其它,就济南周围的几万户基本盘,他们也需要蒸汽抽水机抗旱吧。
至于天下……这几十个省,需要多少蒸汽抽水机?
一千台?两千台?还是上万台?或者十数万台。
这个需求量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要不然从另一个世界带点抽水机过来先应应急呢?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朱国强自己就直接给他否决了,带抽水机没问题,问题是抽水机靠什么驱动?
柴油机?
几十台单缸柴油机短期内抗旱没有问题,可要是大面积应用的话,别的不说,单就是燃料都是问题,难不成到时候,再开采个油田?似乎也不是不可能啊……好像胜利油田就在山东吧。
混乱,思绪经过了片刻的混乱之后,朱国强看着满怀期待的两人说道。
“造蒸汽机,其实也不是不可以,现在我们有现成的水力锤,可以用来制造所需要的铁板之类的原料,至于汽缸……嗯,这个我来想办法,可是……”
看着葛世振和陈之唤,朱国强顿了顿,然后说道。
“这造蒸汽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你们明年就要进京参加会试,万一要是影响到你们考试,可就是孤的罪过了!”
世子爷的话,让葛世振和陈之唤不由一愣,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北上的目的,是为了参加会试,而且他们甚至还肩负着一家一门兴旺的责任,现在世子爷的提醒,让他们意识到,似乎自己正在面临一个选择。
这确实是一个选择。
见他们沉默不语,朱国强喝了口酒,然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