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这个大明太凶猛

这个大明太凶猛 第55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2876 2021-11-25 01:49

  老汉也不客气,自己端了那碗温酒,一边喝着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

  “我跟你说啊,咱们大明是火德,有火有德啊……”

  “可惜咱们这边,没有啊……”

  “何止是没有,你瞧这是什么?”

  另一个老汉,点了点木桌,然后可惜道。

  “五行循环,时运不济哇!”

  这几个华衣锦服的老汉,你一句,我一句,边吃边聊。越说声越高,虽说没有什么顾忌,但是话中却也是隐语连连,这些的话语吹破二月初里的寒风,在空中飘荡着……

  这样的话语,肯定瞒不住朝廷在京中的耳目,其实倒也谈不上什么耳目,自然会有那些以动辄弹劾为已任的给事中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些“道听途说”的,更何况这还涉及到藩王宗亲。很快,有关“德王世子自称火神下凡,意图不轨”的奏折,就被送进了皇宫里,送到了朱由检大明皇帝的案,原本正在为鞑虏入寇北直隶、山东等地几百万百姓惨遭杀戮而减衣食素的朱由检看过奏折后,气得飞起一脚,就把摆在身前的御案踹翻在地上。

  随后,面对跪伏于地的内侍们,朱由检却又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站立在那里,他的心情很烦!

  不仅仅是因为鞑虏入寇黎民惨遭残杀!

  更让他心烦意乱是济南德藩,德藩世子朱慈颖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之余,却像是一计响亮的耳朵打在朱由检的脸上,只要一想到现在京城九门紧闭,朱由检就会想到济南城的绝地反击,就会想到四千余鞑虏是如何被歼于城内外。如果不是因为济南城的那把大火不但烧掉了济南城,也把进城的的鞑虏烧了个干净,估计就不会是四千余鞑虏――毕竟,朝廷是按脑袋计功的。其实监军太监清只清点出四千多鞑虏的脑袋,未尝不是为了朝廷的面子。

  “火神下凡,火神下凡……”

  嘴里头骂着,朱由检恨不得把奏折撕的粉碎,他并不信这个世上真有什么火神下凡,可是现在非但乡野村夫这么传着,甚至就连京城里头都有人这么传着,这又又何能让他不心烦。

  “居然说什么火德不在帝京,什么五行不济……”

  又一次,想到京中百姓间口口相传,朱由检恨不得把那些人通通打进大牢之中。

  “难道,他们真以为朕就不会杀人吗?”

  正在伺候皇帝起居的太监宫女们,都被皇帝的雷霆之怒给吓得面如土色,趴到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多出一声。谁都知道,眼前这位皇帝陛下脾气上来时,“天威”浩荡得厉害。这个节骨眼儿上往跟前凑,即便是脑袋不掉下来,估计那屁股也会给杖个稀巴烂,这会谁都不敢再说什么!

  站在一旁的王承恩见皇帝恼怒成这般模样,于是便轻声劝说道。

  “皇爷,也就是几个无知小民妄议朝政而已,他们又懂得什么五行,皇爷,以老奴看来,这事万万值不得皇爷动怒的。”

  王承恩鞠着腰身说道,作为皇帝身边的心腹,他平素也没有什么心机,甚至就连坑人的心思都想不出来,自然也不知道该怎么给皇帝出谋划策,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仍然说道。

  “不过这德藩立下大功,朝廷不能有功不赏的,皇爷不妨与首辅商量商量,至于这折子,也一并给首辅看看。”

  尽管不知道该怎么给皇帝出主意,可是并不妨碍王承恩把问题踢给能出主意的人,比如首辅,那样有学问的人总能出个主意吧。

  就在王承恩话音落下的时候,那边突然传来一阵隆隆的炮声,炮声自宫外传来,一直传到他们的耳中,朱由检的脸色一变,急声问道。

  “这,这是怎么回事。”

  不等内侍禀报,隐约的空中传来成千上万人的喊声。

  “火神厉害,我等回撤大清……”

  第45章 多尔衮的选择

  “火神厉害,我等回撤大清……”

  “火神厉害,我等回撤大清……”

  ……

  带着哭腔的喊声,相隔里许仍然传遍了整个京城,十数万被清军俘虏的百姓在清军的驱使下,一边推着大车,一边用尽全身的力气哭喊着,唯恐声音弱了,被附近的鞑子兵一刀砍了。

  人们哭喊之余,会绝望的朝着京城看去,这些百姓都是清军入寇时沿途掠来走的正值壮年的妇人,待到了关外,就会分赏给各旗,成为旗下的包衣奴。在这绵延十数里的队伍边缘,被众将拱卫着的多尔衮,脸色冰冷。

  “王爷,这,这一招管用吗?”

  杜度有些不解的望着远处的京城,在济南城外被一道“天火”烧丧了胆的他,原本还寄希望于多尔衮会领兵到济南为岳托报仇,可是不曾想在与其汇合后,多尔衮随即做出了撤军的决定。

  “火神……济南的那个什么德王世子,是不是祝融下凡,本王不知道,可是本王知道,这城里头的崇祯皇帝,绝对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主!”

  丢下这么一句话,多尔衮又对一旁的奴才吩咐道。

  “让这些尼堪用力喊,谁敢不用力,就直接砍了!”

  在刀子的驱使下,人们无不是嘶破喉咙似的吼喊声着,即便是相隔数里,也能清清楚楚的听到他们的喊声。

  “那崇祯皇帝真会因为咱们的喊的这几嗓子杀了那个什么德王世子?”

  对于杜度等人的反问,多尔衮只是笑了笑,却没有说话。

  崇祯会不会杀德王世子,他压根就不在乎,就像他不在乎岳托的死活一样,唯一让他心痛还是岳托折在济南城下的一万多人马,对大清国来说,那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大清一共才十几万人马啊!

  这一下折了一万一千多人!

  这样的损失,可以说是大清国从太祖皇帝开国以来从不曾有过惨败,甚至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急匆匆的下令撤军,而不是按杜度的说法,合兵一处攻下济南。

  即便是攻下济南,那些人马也活不过来,更要紧的是现在他还能把一切都推给死了的岳托和杜度两人,毕竟,他们才是右翼军的领兵大将,可如果他在济南败了,到时候,皇帝必定会追究他的责任。

  况且,有了济南大胜的先例,那些明军势必会胆气大振,就像这些日子,他一路北返的途中已经遭遇多次明军的反扑,要是在济南城下稍微再出个什么意外,这几万人马能不能回去,都是个未知数。

  所以……撤退,才是最好的选择。

  至少对于他多尔衮而言,撤退是保全个人最好的选择,既然是到时候皇帝追究,也说不出个所以来,毕竟,右翼军是岳托统领,现在他都是死人一个了,自然所有的罪名都应该由他来承担。

  而他多尔衮现在最要紧的是把这几万人马,还有这次进关掠来的人丁物资带回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