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七皇子的团宠日常

七皇子的团宠日常 第362章

  康熙最近政务繁忙,每天都在为了黄河溃堤的事情焦头烂额,已经很久没有在后宫走动。

  胤祐也很久没有见到过阿玛了,更别说和阿玛一起用膳,哪里知道阿玛现在究竟吃什么?

  于是,他问道:“阿玛为什么要吃素呀?”

  “因为阿玛要为灾区百姓祈福呀。”

  小家伙疑惑道:“为灾区百姓祈福?”

  皇贵妃放下筷子,招了招手,将儿子叫来跟前:“小七,你还记不记得前年咱们跟阿玛出门的事情。”

  小家伙点头:“当然记得,咱们去了好多地方,河间、济南、苏州、江宁。”

  “对,你还记得咱们路过沂州、宿迁、高邮一代的时候看到的情景吗?”

  胤祐回忆了一下,这几个地方他们去的时候和回来的时候都有经过,胤祐自然记得。

  “我记得,高邮被水淹过,沂州和宿迁也是。”

  “你知道为什么吗?”

  “知道,太子哥哥跟我说过。”胤祐点点头,“因为黄河的水流出来了,把村庄和农田都淹没了。”

  皇贵妃问他:“你还记得那里的百姓吗?”

  小家伙点点头:“记得,他们很可怜,没有房子住,也没有饭吃,我还把我的点心分给了他们。”

  “所以,”皇贵妃收敛了笑容,很严肃的对儿子说道,“今年的汛期,黄河又决堤了。大水淹没了农田,冲垮了房屋。那里的百姓又一次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胤祐脑子里立刻出现了去年看到的场景,老人穿着破烂的衣物,孩子们饿得面黄肌瘦,拿带着祈求与渴望的眼神看着他们,一点点银钱和食物就能让他们跪下来,磕头谢恩。

  小家伙脸上露出了怜悯的神色,也不知联想到了什么,眼眶竟然都湿润了起来:“那我……那我少吃一点,剩下的都留着,让阿玛送过去给他们吃。”

  皇贵妃替他擦擦眼泪:“那倒不必,你吃饱就好了。咱们不要浪费,也不要再大鱼大肉,算是对灾区百姓的一点帮助吧。”

  胤祐点点头:“好!”

  然后他就乖乖地坐在桌旁,青菜豆腐配白米饭也安安静静吃了一碗,然后放下筷子,说道:“额娘我吃饱了。”

  皇贵妃表扬他:“宝宝真棒。”

  用过午膳,李熹带着胤祐去午休。可是没睡多久,他就看到小家伙自己从床上爬了起来,自己换好衣服,穿好鞋子,下床,来到书房,在书架上翻找起来。

  李熹看了半晌,忍不住问他:“哥儿在找什么?”

  胤祐转过头来:“咱们这儿有没有治理河道的书籍,我想看看。”

  李熹“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咱们这儿只有诗词歌赋和你要读的《四书》、《五经》,哪儿来治理河道的书籍?”

  小家伙不满的嘟了嘟嘴:“可是太子哥哥和哥哥那里都有,我怎么就没有?”

  李熹笑道:“太子和四阿哥那里有,咱们这儿真没有。”

  小家伙忽然往外走:“我去额娘屋里找找。”

  说着他就冲出屋子,连台阶都不走,从旁边手脚并用翻上月台就进了承乾宫的正殿。

  皇贵妃正坐在书桌前看书,看到他还颇有些意外:“你怎么这么早就醒了?”

  某些小朋友,平时为了逃避读书习字,不睡满一个时辰是不会睁眼的,就算睁眼也恨不得在床上再赖上半个时辰。

  胤祐走到书架前:“我来找书。”

  “找什么书?”皇贵妃好奇道,“《西游记》你早拿回去了。”

  “我想看看有没有关于河道治理的书。”

  皇贵妃摇摇头:“我这儿最多的就是医书,你要看看吗?”

  “不看,我要看关于河道治理的书。”小家伙继续在书架上翻找,“阿玛放了那么多书在你这儿,就没有关于河道治理的吗?”

  “好像……还真没有。”

  小家伙立刻转身往门外跑:“那我去找太子哥哥。”

  “小七,”皇贵妃叫住他,“你回来。”

  胤祐有点着急:“我去找他借两本书,去去就回。”

  皇贵妃笑道:“不着急,你过来,额娘有话要跟你说。”

  胤祐不情不愿的走到她的身边:“你快说吧。”

  “太子现在很忙,每天要帮助阿玛处理政务,你这几天还是不要去打扰他了。关键是我觉得你会白跑一趟,他多半不在毓庆宫。”

  胤祐想了想:“那我去找哥哥,他也有河道治理的书籍。”

  “哥哥要读书,也很忙。”皇贵妃拉着他的手,“要不咱们聊一聊关于黄河的故事。”

  “好!”白露从旁边搬了张凳子过来,让他坐下。小家伙迫不及待的问道,“黄河为什么要决堤?”

  皇贵妃说道:“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黄河。”

  胤祐说道:“我见过的,就是一条很大很大的河,河水是黄色的。”他想了想又补充道,“《三字经》说,长江和黄河最后都会流向大海,是河流的代表。”

  皇贵妃点点头:“对,长江和黄河你都已经见过了。下面咱们就来说说黄河吧。它自西向东流入大海,途经许多许多地方。其中有一个地方叫黄土高原,它从这个地方奔腾而下,夹杂着大量泥沙。到了中原一带,地势变得平缓,这些泥沙就会淤积在河床底部,千百年来不断累积,河床甚至比周围的陆地还要高出许多。”

  “在漫长的岁月中,生活在黄河沿岸的人民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园,开始不断修筑堤坝,他们总结了许多经验,修筑的堤坝越修越长、越修越高,也越来越完善,绵延数百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