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同人衍生 咸鱼女史升职记

咸鱼女史升职记 第8章

咸鱼女史升职记 言晔 4801 2021-11-16 21:38

  云苓反应过来了,正殿刚撤掉那么些金银器,庄妃肯定要从库房里挑出一些来补上的。正暗自盘算这小佛堂怎么办时,就听外面有小宫女过来传话,“娘娘要苗女史过去呢。”

  云苓有些意外,庄妃也不是没主动召她过去过,不过一般都不会在上午她抄经的时候。和白沙一起到了正殿,就见到姜嬷嬷正给庄妃按摩,主要是头部,偶尔带一带颈椎。想到这段时间庄妃的工作量,云苓不由得心有戚戚,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996了吧?偶尔皇帝过来还要加班。

  “是云苓来了?”庄妃躺在贵妃榻上没有睁眼,这段时间宫人真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揭发检举别人的,迅速销毁证据的,托人说情的,不一而足。虽然不是人人的话都能递到她跟前来,但许多太监宫女徒子徒孙的关系网大着呢,不仔细考量好了,这次事情一了,她的命令出了长春宫就该有人推诿了。

  云苓低声应是,就听庄妃道,“这段时间忙得很,正殿里不用的东西我已经让人撤下去了,补的时候就按照你布置佛堂时的想法来。”

  这是要把正殿的布置也交给她了。云苓没想到佛堂那边的布置还没敲定,来了庄妃这边就被又派了个活儿。

  正殿是平时嫔妃互相拜访时最看重之处,庄妃宫里还住了几个小美人、才人,逢五逢十要过来请安的。今天已经是初三,认真算起来也就明天一整天的时间,虽然说她不用亲自动手,真正搬家具这种重活累活都有粗使太监和嬷嬷呢,但总体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和小佛堂只追求简明淡雅不一样,正殿在布置的时候还要能显出庄妃的身份。原本转过紫檀嵌银绘山水的屏风就能看到乌木条案上的景泰蓝镶金大花瓶,博古架上的如意,窗边放着的花盆,哪个不是镶金包玉的?至于香几上整个儿用金子铸的香炉就更不用提了,搭着成套的香楠喜鹊石榴纹小方桌、椅子,其实并没有显得太奢华,反而有种恰到好处的富贵之气。

  现在庄妃一说这些不用,整个正殿瞬间就空了一半。有使用价值的像花盆、香炉之类的都好替换,花瓶倒废了云苓些心思,最后在一众青釉、粉彩之中选了个红釉的,毕竟这屋里整体已经是素雅了,若是转过屏风看到的主要装饰再没一点艳色,倒显得像寡妇人家的住所了。

  博古架上的东西不好搭,庄妃身份在这,能送给她把玩的摆件就算不镶金嵌银,那也得本身就是个玉或者翡翠的,最后云苓在库房里翻了一下午,找出来一件寿山石摆件,边上配了四个青金石雕的成套的小和尚,也算是把博古架糊弄住了。

  庄妃忙了两天,傍晚回来看到正殿的效果还挺满意,见云苓这两天上午陪她礼佛之外,下午也不往她这边凑了,笑着对姜嬷嬷道,“这孩子这是累着了,让她歇两天。”

  累着了是真的,云苓也确实在屋里狠歇了两天,脑袋里什么都不想,每天只上午抄抄经,下午就歪在床上看从长春宫小书库里借来的游记,日子过得当真逍遥。不过,今天下午云苓没去庄妃那边却不是因为这个,现在的云苓正躺床上生气呢。要说这件事,还得从今天下午说起。

  这人忙习惯了,闲下来两天还好,时间一长,云苓自己就坐不住了。这天下午见外面阳光正好,干脆从笸箩里找出了她之前做到一半的护膝,一针一线地开始做起来。

  云苓做针线的时候一般都在门口,这时候虽然也有玻璃做的窗户,但那明显不是她这个身份能用上的,纸糊的窗户透光率实在感人,本来刺绣就够费眼睛的了,云苓可不想以后视力下降。

  张锦茹路过云苓这边看到这副画面,不由得冷笑道,“这个时间做针线,好悠闲啊。”

  云苓虽然有些不解她的态度,但想着好歹是同事,还是起身笑道,“这几天最悠闲的是谁?却来说我。”

  自从庄妃接手了宫务,长春宫的小书库就基本处于被闲置的状态。说起来,这宫里的宫女太监是不许识字的,有资格去宫里书库那边借书的不是宫中妃嫔就是女史。以前庄妃常去长春宫小书库要散文闲书看,那时还有几个低位嫔妃为了能和本宫主位说上话,也去借书。如今庄妃不去了,书库自然越发冷清。

  想到这张锦茹就生气,她和苗云苓两人对比,明明是她先来长春宫,管的也是小书库。苗云苓来的时候她还在心里暗暗笑话过,虽然当今没有皇后,她们这些女史入了宫就分到各个主位娘娘跟前,但管著书库才是女史的正职,被打发去小佛堂,和宫女嬷嬷有什么两样?

  谁想到宫权到手后庄妃就几乎不去小书库了,她不像苗云苓脸皮那么厚,每天下午找不相干的借口也要去庄妃娘娘跟前晃一圈,只好生打理著书库,希望娘娘能想起她来。结果娘娘不但没有想起她,连布置长春宫正殿这样重要的任务都交给苗云苓了!

  这几年皇上不但没有停了选秀,每年封的新人还越发多了,安置新人自然是庄妃娘娘这几个高位嫔妃的事。苗云苓先是布置了小佛堂,然后是长春宫,该不会以后给低位的才人、选侍看院子、布置宫殿都会被娘娘交给苗云苓吧?

  这不就是她一直以来想要的作为治理宫廷的内臣,为娘娘分忧吗?为什么她这个恪守女史本职的在娘娘那里查无此人,反倒是苗云苓这样谄媚的小人得了娘娘青眼?听见苗云苓还讽刺自己日子过得悠闲,张锦茹不由得有些恼了,“你不用讽刺我,我守著书库闲着也好过你这样阿谀奉承,没有女史该有的气节!你还记得自己不是卖身进来的吗?”

  说罢转身怒气冲冲地走了。

  云苓目瞪口呆,眼见着人走远了才反应过来张锦茹这是对她意见很大,还无缘无故就跑过来说了她一顿。她从小就在面对人的不满时说不出话来,等张锦茹走了,云苓在屋里继续做针线时简直越想越气,心中反复思量要是这会儿张锦茹还在这里,她应该怎样呛回去。真是,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最后气得花也不绣了,早早躺下睡觉。

  第二天李嫔带着五皇子妃过来庄妃这里串门,见到正殿布置得大方素雅,不免连声称赞,于是云苓被叫过来当面笑着谢了李嫔夸奖。庄妃和李嫔一向亲近,说起换陈设的缘故也不瞒她,“山东的旱灾一日比一日严重,咱们能做的也不过就这些了。”

  李嫔和五皇子妃点头称是。

  后宫能做的有限,旱灾毕竟是前朝政事,还是得凭皇上决断。七月中旬,旱灾进一步扩大,山东等地已有民怨。山东毕竟离京城近,几番思量之下,皇帝命五皇子出京去往山东。

  第9章

  皇帝派五皇子出京这件事,连对自家孩子满是滤镜的亲妈李嫔都没想到。实则皇帝选完了人也是满心不舒坦。

  当今皇帝在位二十多年,一共生了八个皇子,其中四皇子早夭,活下来的掰着手指挨个查过去,简直各个不称心。

  老大,就是董美人生的那位,虽然占了个皇长子的名号,才干实在不出众,文不成武不就,生平两大爱好:美酒和美人。如今在京中纨绔里混得如鱼得水,处理山东旱灾他还怕这蠢儿子会把民怨进一步扩大呢。

  老二是元后所出,七八岁上就封了太子。元后在皇帝心中的形象太好了,她嫁进王府时他还是个上有能干兄长,下有聪慧弟弟的小透明皇子,谁能想到最后先帝的儿子能死得只剩他一根独苗?元后陪着皇帝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时光,在皇帝登基后,又没过多久就死了,在皇帝心里简直是完美的化身。太子这个儿子也是皇帝一手养大,真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山东那边又是旱灾又是民怨的,他宝贝儿子过去了得受多少苦哦!这个也不行。

  三皇子……皇帝叹了口气,其实这次旱灾如果放在早两年,他是会派三皇子过去的。

  三皇子是甄贵妃所出,这么多年来他始终记得,自己小时候因为打雷而惶惶不安的时候,甄老夫人是怎么安慰他的。他在甄家住了五年,和奉圣夫人的长子甄应嘉一起捉迷藏、掏鸟窝,和甄贵妃一起玩孔明锁,整个童年都是在甄家度过的。

  登基以后他也没有忘记那些仿佛一家人一起生活的日子,将甄贵妃接进皇宫,对甄家也屡有恩赏。甄贵妃生了皇子后他多高兴啊!嫡子已经出生了,以后就是太子,可太子在宗室里不能没有臂膀,甄贵妃生的三皇子就是他准备好的贤王,待他百年后兄弟二人一起将这大梁治理得更好。

  可是,这两年三皇子的门人屡屡和太子作对,就连后宫里甄贵妃也时常在他耳边说太子暴虐云云。想到这,皇帝气得抚了抚胸口,不过是打杀了几个不听话的奴婢罢了,和暴虐有什么关系!好在甄应嘉是个好的,前两天呈上来的折子上还问太子安且随信送了好些珍稀古玩给太子。

  六皇子和七皇子生母位份低微,且两个皇子现在还没大婚,根本不能当成人用的。八皇子倒是惠妃所生,但还在满宫乱窜的年龄。这么掰着手指头一算,能派去山东处理旱灾的,可不就只有五皇子了?

  “唉,司徒家人丁不旺啊……”老皇帝在干清宫里唉声叹气,后宫里,有人正发出同样的感慨。

  原来,这几天宫里查宫女、太监查完了,太子妃想起之前关于太子暴虐的谣言,就带着太子的三个儿子跑慈宁宫来刷印象分,争取把之前太子打死的小太监都描述成“勾引主子不学好”、“在外借着殿下名号仗势欺人”的,让人知道太子也是师出有名。

  这三个儿子就是太子其实是个慈父的展示品了:你看我们东宫的小哥儿们都这么活泼,怎么能说太子殿下暴虐呢呵呵呵……总之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太后这些年和太子妃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见太子妃领着三个小萝卜头过来了,也很给面子地挨个问都念什么书、师傅有没有夸之类的问题。至于打死太监?嗨,谁家的父母看到把儿子往歪路上引的奴婢不生气呢?正常,正常啦。

  如此也算是宾主尽欢。等到太子妃走了,太后的嘴角还没落下来,对着身边的嬷嬷道,“哀家记得东宫两个良娣都齐全了,刚才那三个孩子是她们的?”她再不关心孙子后院里的事,对太子妃这个总能见到的孙媳妇还是知道的,嫁进来至今,太子妃一次都没怀上过。带到她这里的孩子总不能出身太低吧?

  身边的嬷嬷心里一紧,干笑道,“呵呵,太子妃也是真心的视若己出呢……”

  这嬷嬷跟了太后许多年了,一些小习惯太后能不知道?她睨了这嬷嬷一眼,“又打岔,怎么,这三个孩子出身不好看?”太后心说要是这样也不必太计较,大概这几个孩子生母是太子妃一边的,而良娣们仗着自己有了孩子对太子妃不够恭敬。不聋不哑不做家翁,太子妃愿意抬举谁随她的意便是了。

  眼见着糊弄不过去,嬷嬷才终于说了实话,“东宫里如今只有这三个哥儿……”

  =====================

  不知是不是受了“儿子们都不太顶用”的刺激,回过神来的皇帝更加流连后宫。一时间宫中由宫女晋封的选侍、采女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明明是夏天,宫中却突然有了春天才有的生机勃勃。

  “咱们针线房的,无非是手上不能戴镯子戒指,怕刮花了丝绸、绣线,头上比别人鲜亮些有什么奇怪?真撞上皇上心情好,没准我也能混上一声‘小主’呢!”

  云苓这天早上奉命去迎五皇子妃,路过一条小巷,就听见里面有两个宫女,其中一个如是说道。

  也难怪这宫里如今人心思动,七月末,惠妃宫里的一个宫女不知哪里合了皇上的意,连跳两级,直接受封才人。这一下,整个后宫都轰动了。

  云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暗自咋舌,这皇帝今年也有五十多岁了吧?在这个时代可以算是老人了。这样夜夜笙歌不知保养,不知道他的肾还好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