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同人衍生 咸鱼女史升职记

咸鱼女史升职记 第13章

咸鱼女史升职记 言晔 5195 2021-11-16 21:38

  前者,以孙才人的见识根本不可能同意;后者么,李嫔低头宽了宽茶叶,轻啜一口茶水,庄妃是这后宫之中难得的雷霆手腕,君子心性,不会主动害人性命的。

  庄妃和李嫔选好了人,就等着皇帝先把给太子的人赐下去了。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天。宫里已经到处张灯结彩,准备庆祝新年,皇帝那边还是没有动静。而且前两天站在皇帝跟前还能感受到他那种“朕真是龙精虎猛”的嘚瑟劲儿,这两天就平静多了。想起前两天得到的消息,庄妃有些了悟:还能是谁?太子殿下又把皇帝惹着了呗。

  皇帝心里苦啊。元后走得早,那时候他和太后的关系还不甚亲近,后宫的嫔妃没有一个有资格养太子,于是这些年他是又当爹又当娘地把太子拉扯大。比起皇帝对太子的态度,其余的儿子们简直像是捡来的。

  虽然和其余儿子相处像君臣多过像父子,但太子这些年和皇帝的感情还是很好的。就比如这次,儿子们子嗣不足,皇帝打算赏两个人下去。对于其余儿子,皇帝的态度都是:让儿子他妈随便挑一挑,到时候能生孩子就行了呗。可是到太子这,皇帝就想着提前问一问太子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了。

  毕竟不是挑正经儿媳妇,皇帝也不想把事情弄得和朝堂奏对似的,死死板板。干脆在某天逛御花园的时候顺脚走到太子的东宫去,想私下商量一下这件事。

  得到太子在书房的消息,皇帝还是很欣慰的,带着一股“朕的太子就是这么勤奋用功”的愉快心情,皇帝从东宫大门一路走到太子的书房门口。为了不打扰亲爱的儿子用功,他还特意吩咐小太监不必大声通报,反正一会儿就能见到啦,唉,要叮嘱一下儿子注意身体,不能每天都在书房,偶尔也要骑骑马,出去松快松快的嘛。

  结果刚到书房门口,就见负责看门的小太监像是见了鬼似的,瞪大眼睛就想往屋里跑。皇帝本能地觉得事情不对,让手下人迅速地把这个小太监制住了,然后亲自去推书房的门。只是,任凭他做了多少心里建设,推开门之后,皇帝还是瞪大了眼睛……

  第15章

  其实推开门之前,皇帝已经在心里预设了太子到底在书房里干什么“坏事”。但仔细想了想,觉得以自己对太子的了解,就算那孩子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大概也不会太严重,最后还是推门进去了。

  刚一进门,皇帝就看到了散落一地的衣服,耳边是若有若无的呻yin声。几乎是一瞬间,皇帝就明白了太子在干什么。咳,白日宣那个啥么,算了算了,不是大事。虽然这个侍妾很不好,不庄重,但太子的子嗣少啊。真喜欢这个侍妾……也行吧,不过一会儿得和太子说一声,儿子不能让这个侍妾养啊,教坏了他的乖孙孙怎么办!

  是的,这会儿的皇帝心里,这大概是东宫哪个侍妾大白天勾引太子——有品级的妾都干不出来这种事。不过,太子一个正当年的大小伙子,火力旺盛,虽然办事没挑地点还是得批评一下,但总体来说情有可原嘛。老皇帝觉得自己是个开明的父亲,等太子反应过来来后他稍微说两句就行了。

  床幔后的喘息声停了一瞬,皇帝也没叫人去拉开床幔,他收回视线,往太子平日里用来作画的书案走去。走到书案前,老皇帝才感觉出些隐隐的不对劲儿:床幔后的另一道喘息声比正常女声略粗了啊!而且这书案前,怎么还有一双男鞋?

  正疑惑间,太子穿好衣服,努力做出镇定的样子出来了。见到皇帝,太子努力勾出一个笑来,“父皇怎么这个时候来了?”说着露出小时候做了错事时常用的心虚表情,“儿子今天一时糊涂……”

  如果没看到那双男鞋,皇帝这时多半也就顺坡下驴,把太子拎出去,然后让屋里的人穿好衣服滚了。毕竟男女有别,他总不能坐在这看太子的侍妾穿衣服吧?可现在……皇帝挥手叫来跟着自己来的宫女们,“你们就在这里看着里面的人穿好衣服,然后带到朕面前来。”说罢转身就走。

  床上人不敢出声,抓起挂在一边的衣服就迅速往身上披。

  “父皇……”太子心中一个激灵,但因为皇帝挡住了视线,太子并没有看见书案前的男鞋,于是向皇帝求道,“他面皮薄,父皇给儿子留点脸吧……”语气可怜巴巴,于是皇帝也心软了,说出口的话不免就带了无奈,“你让朕说你什么好!”

  太子一见有门儿,又软语求了好一会儿,只是句句都在把床上人的身份往东宫内部扣。皇帝也在努力安慰自己,太子一时兴起玩个内侍……这个,不体面,但是孩子嘛,都贪玩,过了新鲜劲儿就好了。而且太子已经有三个儿子了,虽然没有嫡子吧,但是数量上在兄弟里是领先的呀……

  太子努力地想让亲爹收回原先的话,皇帝这边虽然有些动摇,在心里疯狂给太子找借口,但并没有说话。还在屋里的宫人可不敢对皇帝的命令打折扣,不一会儿就把床幔里的人衣冠整齐地拽到了皇帝面前。皇帝定睛一眼:这小子怎么有点眼熟啊?

  两秒钟之后,反应过来的皇帝暴怒了:这不是吏部尚书他家那个今年刚捐官的小儿子嘛?草(一种植物)!堂堂朝廷官员竟然魅惑太子!太子,他的乖儿子,就是被这小人给带坏的!

  虽然私心里很想砍了这个带坏自己心爱的儿子的家伙,但此事毕竟不宜宣扬,皇帝怒气冲冲地回干清宫去了,当天对着东宫被抓奸的另一个当事人什么都没说,第二天上朝时就找个借口把人贬官两千里,发配到偏远地区了。

  吏部尚书大概是昨天晚上听儿子说了事情经过,觉得儿子还能保住一条小命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对皇帝是真心的感恩戴德。

  然而他这边感恩戴德,另一边却有人对这次处理的结果并不满意:太子杀到干清宫去讲道理啦!朝廷封笔之前处理的是这么一件糟心事,皇帝本就很郁闷了,更郁闷的是太子受了蛊惑,那小子连官都是捐的,太子竟然还信誓旦旦地说他是看那小子有才华,昨天滚到床上去是受了别人的暗算,喝了侍妾端上来的补汤……

  讲道理,侍妾争宠炖补汤的时候放点壮阳的东西很正常,但是形容得像是中了□□似的大可不必,也没人有那个胆子。皇帝给太子选的那两个人都是他看好的朝臣家的女儿,现在么,皇帝觉得,还是缓一缓,等这件事过去了,太子心意回转再说。

  后宫里能升到妃位的,多多少少都有些获得消息的渠道。庄妃还好,三皇子的亲妈甄贵妃挑好人了,结果因为太子这边出了差错。三皇子看不上太子还不是从亲妈这受得影响?就……咳,总之,私下里甄贵妃已经跳着脚在骂了。

  甄贵妃的怨念并没有影响到春节的大操大办。和中秋不同,中秋再怎么热闹,本质还是姓司徒的一群人的家宴。春节这天的年宴,却是要求皇室的人和臣子同乐的。大概是好歹沾了个“内臣”的名头,云苓这群女史也能去举办宴会的交泰殿。当然,没有座位,但也不必像宫女一样端茶送水,大概就是个背景板吧。

  云苓觉得无聊,这和被拎去罚站有什么区别?还要注意不能行差踏错,不然一个失仪的罪名盖下来就够喝一壶的——虽然一般情况下娘娘们都不会在这种大好的日子里发难,但,庄妃已经叮嘱长春宫的人好几遍了,今年过年时要注意些。云苓觉得,这宫里能让庄妃这么如临大敌地嘱咐宫人的事,大概就只有皇帝又抽风了。

  想起张锦茹刚被调到大书库时长春宫上下的气氛,云苓深深叹了口气,混到任职期满不容易啊!

  云苓跟着庄妃到交泰殿的时候,外臣的夫人们已经到齐了。虽然根据品级不同,夫人们的大礼服胸前的绣样是不同的,但放眼望去还是跟复制粘贴的没什么区别。想想后世的安保公司吧,一大波穿着黑色西服的人站在一起,你能注意到谁的西服衣兜比别人高了两公分吗?

  今天能进宫赴宴的外臣和夫人们至少得是三品,还得不是闲职,而能爬到这个位置的大臣们年纪在那里摆着呢,夫人们当然也年轻不到哪里去。皇家妃嫔们来之前,她们还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聊聊家常;淑妃和惠妃到了之后,下面的夫人们虽然不至于就此闭嘴,但已经都回到该在的座位上,只和身边的人低声交谈几句了。

  四妃之中,淑妃是来得最早的,谁叫她资历浅,对着另外三个也得叫一声“姐姐”呢?惠妃和庄妃是前后脚,只差了两分钟。贵妃的出场就隆重了,直到宴会快开始了,才在一众宫女太监的簇拥下姗姗来迟。

  甄贵妃感觉今年的交泰殿不舒服得很,似乎是太拥挤了。

  见她不自在,惠妃面露嘲讽,年年都是甄贵妃代替皇后在交泰殿宴请外命妇,今年一下来了四个,可不得不舒服了吗?同样是正一品有封号的妃子所出,三皇子对着她的小八兄长的派头倒是很足,还不是因为甄贵妃每年年宴能代替皇后的职责?现在好了,也不摆什么兄长架子了。呵!

  时辰一到,外面传来鼓乐之声。贵妃打头,众人站起身,端起酒杯齐齐遥祝圣安。念完祝词,有一个大太监出门去把命妇们的祝词传到前面太和殿去,众人面带笑容地等着,又过一会儿,另一个大太监回来传话,大意是圣人已经收到祝词,过去的一年五谷丰登、人民幸福,(云苓在这时候想起了五皇子出京一出就是半年,忍不住加大了嘴角的弧度)新的一年会更好,今日过年,命众人不必拘束。众人叩谢圣恩,然后回到座位坐好。

  这番折腾下来已经有两刻钟,接下来宫女太监鱼贯而入,将本次宴会的贡酒呈给四妃,四妃命赏赐给众夫人,于是按照官职大小、和四妃关系的亲疏远近,每人的桌上收到了一壶到两壶黄酒。这种壶比中秋时云苓几个用的小了一倍有余,大概是怕夫人们喝多了酒后失仪吧。毕竟,按照传统,受到赏酒越多的夫人就代表她的丈夫在前朝越受重用/和皇家关系越近,如果因为酒赏得多了生出坏事来反而不美。

  命妇们离开座位,再度叩首谢恩,这次谢的就是四妃了。谢恩完毕,外面又有另一首鼓乐声,然后才是宴会开始。

  终于能吃饭了?天真!宴会总不能干巴巴的吧?唱歌跳舞、杂耍戏曲都是要有的,四妃中的哪一个开口称赞曲子了,你嘴里怎么能正嚼着东西,不出言附和呢?总之,一场宴会下来,云苓神奇地发现,自己这个站着的背景板竟然比诰命夫人们轻松:受到的折腾少啊!难怪都说古代宫宴吃不饱,这样的程序下能吃饱就有鬼了。

  第16章

  宴请命妇是在上午,中午之前众命妇就都回家了。晚上还有一场宫中内部的家宴,后宫嫔妃无论位分大小都能参加,这甚至是很多低位的选侍、才人一年里面唯一一次见到皇上的机会。考虑到云苓已经在上午面向外命妇的年宴上全程值班,且美人以下身边就没有女史了,她们这些高位嫔妃不带女史也没人说得出什么,晚上的时候,庄妃把云苓留在了长春宫,没有去宫中的家宴。

  云苓当然求之不得。唯一的遗憾是白沙、紫竹和姜嬷嬷都陪着庄妃一起去了。她平时在长春宫实在称不上交游广阔,也就是和四个大宫女以及姜嬷嬷熟悉一点,四个大宫女中又以白沙和紫竹为首,剩下三个虽然也熟悉,但日常交流没有白沙紫竹那么多。如今长春宫里只剩下她和绿云、红叶,像同事聚餐一样喝点小酒聊聊天是可以的,但像中秋那天玩得那么疯是不行了。

  好在绿云和红叶大概是对中秋的事还心有余悸,兴致也并不算高。晚上吃到一半,天上突然飘起雪来,过年的晚上没有月亮,但院子里的宫灯还在。白雪一映,更显得这长春宫亮了不少。

  绿云有些发愁,“大过年的都不让人歇一会儿!”冬天一到,晶莹剔透的雪在宫女们讨厌的事物里必须能排上前三。绿云这种大宫女还好,一会儿只需要在庄妃回长春宫之前,按照庄妃的行动轨迹走一圈儿,查看一下有没有地方的冰雪没有清理好就行了。粗使宫女和太监就惨了,从落雪开始,到雪停为止,得不断地拿着扫帚扫掉路上的积雪。

  这会儿几人在屋里吃饭,就有小太监抱着扫帚出去扫雪了。云苓嘱咐小厨房送了一锅姜汤,也没放什么红糖,就坐在平时烧水的炉子上,让这些小太监换班的时候能稍微驱一驱寒。

  同样在皇宫,有人却正对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拍手叫好。

  晚上的家宴没上午那么多条条框框的,又是难得的面圣机会,低位的嫔妃们当然就没那么规矩,一会儿是这个贵人有感而发演奏一曲,一会儿是那个美人唱支小调,偶尔还有才人来个舞蹈,简直百花齐放,不要太美。

  这会儿是王贵人起的话题,说是万梅园的梅花开了,命宫女折一枝回来姐妹们共赏。结果宫女回来的时候不但带回了梅花,还有红梅上那素净的雪花。

  梅花热烈,雪花淡雅,梅香之中掺杂了一丝冰雪的冷香,更显得韵味十足。皇帝来了兴致,“外面下雪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