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相每一次过来都会带着数量庞大的武士,连带仆众也是一大堆。
老吕家的屋子就那么多,数千来自魏氏的武士和仆众,自然是需要自己搭建营地。
有美食打底,再加上吕武应对得当,宴会自然是尽欢而散。
魏相没留在庄园,回到营地过夜去了。
昨天,吕武有些担忧程婴心里没逼数出来瞎晃悠。
幸好程婴还是很有逼数,老吕家来客人之后,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屋子没瞎晃悠。
他们却是没想过一点。
化名賏的程婴不是在推销自己吗?知道有大贵族来老吕家,他却没有出来展示自己,显得很不正常。
翌日。
东方还没有放亮之前,魏氏营地就已经炊烟道道。
同样的,老吕家的村子也升起了一道道的炊烟。
吕武今天特别起了个大早,天没亮就起来梳洗,要用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新一天朝阳的升起。
他亲自弄了早点,等待天色放亮,拧着一个食盒,带上几名武士,穿过偌大营区来到了营地魏相的大帐前。
“武。”魏相应该是刚刚起来?他没出去迎接吕武,等待吕武入账,有些睡眼惺忪地招呼道:“陋室不便,请随意坐。”
陋室?
这个大帐的内部空间比吕武的卧室都大,地上铺着不知道什么材料的地毯;一些木台在左右两边架起高度,摆上案几和坐蒲;正中间有一个三脚架的香炉,它正在冒出一缕缕的烟,散发着某种香味;两侧的边上,一些铜制的装饰品立着,它们是一些灯架,正在燃烧着油灯。
就这,还是陋室?
吕武那个看不到铜制艺术品的卧室,岂不是狗窝?
这年头的坐,其实是屈膝跪坐。
换作平时的话,吕武爱是什么坐姿就什么坐姿。
现在,他不能太过随意,找了个位置以标准的屈膝跪坐的姿坐好,说道:“相子,武带来一味。”
魏相来了点精神。
吕武将豆浆和油条从食盒拿出来一份。
自然会有魏氏仆人进行传递。
豆浆还在冒着热气,仅仅闻上去就很香。
油条用荷叶包着,免得一抓上去就是满手的油。
吕武率先示范怎么吃。
吃豆浆油条,肯定是要拧着油条的一边,再将油条浸入豆浆一小会,拿起来再吃,才算是在吃豆浆油条。(其余吃法都是异端!)
魏相有样学样,一吃就有点停不下来。
其实这个年头舌头能品尝到的味道真不多,并且想要粘点油,基本需要吃肥肉或啃油饼。
肥肉直接吃,太腻了。
油饼啊,发酵法没被研究出来,硬那是真的硬。
事实上,面没有经过发酵,甭管是弄什么面食,都会有些硬。
经过数个月的失败再失败,吕武本着失败是成功它妈妈的真理,可算是让失败生下了成功,将发酵法的“发明”给实现了。
所以了,吕武搞油条,又或是想弄包子、馒头……等等,没障碍了。
同时,为了搞豆浆,他连带弄出了豆腐。
豆浆的甜味是加了适量的蜂蜜。
这年头可没糖!
所以了,吕武一开始也是忽略了。
他想要搞豆浆油条摊子并不现实。
没开始就结束,只能自己当小吃,偶尔弄一下。
不过,发酵法的研究成果是个创举,带来的好处多不胜数。
“武,真真‘牙’也!”魏相吃得很爽,并且有些胃胀,急需活动一番,提议道:“今日便行,如何?”
不是要去围猎野人吗?
吃饱了啊!
很适合溜达,再娱乐一番。
没错,对魏相来说,捕或杀野人,就是一项跟围猎动物没什么区别的娱乐。
这一次是吕武要检验武士的训练成果。
尽管魏相带来了两千多武士,他们却不会参与到围猎当中。
同时,让魏相单独跟吕武的队伍走,他自己愿意,家臣也不会同意。
结果就搞成了明明老吕家的武士会是主角,队伍里却有魏氏五百武士随行的场面。
队伍太过庞大,还有十来辆战车,隐蔽性什么的压根就别想了。
吕武心里暗暗叫苦,放弃了一些看样子不可能成功的行动目标,选择了几个难度有些大,却是对方不会轻易逃跑的目标。
那些不会轻易逃跑的野人,基本上是有开辟出农田的野人。
他们只是不上税,也不给领主服务,不代表没劳动技能。
魏相当然知道自己的到来给吕武增添了麻烦,可他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这是上位者一种连自己也没有察觉到的心态。
比如一个富人他觉得一百万只是零花钱而已,却不知道普通人想要有一百万需要用一辈子去累积。
还有,顶级富豪的一个小目标就是一个亿,却是普通人无数辈子都无法完成的目标。
但他们并不是故意的。
只是他们真无法理解……或察觉,自己以为很正常的事情,对普通人来讲,一点都不正常。
老吕家的武士还是非常给力的。
被转赠的武士,他们不知道是不要让老东家后悔,铆足干劲要在老东家面前表现。
而那批新被提拔起来的青壮,他们还想着改变自己的阶层,为子孙拼搏一个光明未来,自然会更加的卖力。
因此,过程是曲折的;结果却是美好的。
三五天的看下来。
魏相笑吟吟地对吕武说:“武,须有心计。”
吕武脑袋顶上冒气一个“呃”加一排问号。
心计不是贬义词吗?
魏相让吕武要有心计,啥意思?</div>
===第33章:俺要发达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一直都是在进行围猎野人。
吕武还在琢磨魏相让自己更有心计一些到底是什么意思,思考自己是不是干了什么,导致魏相觉得自己很有心计。
中途,魏氏那边再来人,魏相不得不离开老吕家。
他在临走之前与吕武又深谈了一次。
大意上讲的就是,魏氏并不是什么坏贵族,相比起一些贵族还十分的大方。
吧啦吧啦之后没蹦出一个小魔仙。
讲了一些意有所指的的话。
魏相带着自己庞大的队伍,走了。
宋彬却是留了下来。
起先,吕武以为宋彬是被魏相留下,直至某天的清晨宋彬找来,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来自宋国的彬,他经过半个多月对吕武的观察,认为吕武是一个脑子很灵活并且力求发展的小领主。
他还几乎走遍了老吕家的封领,查看了所能观察的情况,发现老吕家在大搞冶炼,同时也在兴建水利系统。
更重要是什么?他知道魏氏要栽培吕武,也多少清楚韩氏受了吕武的恩惠而没有表示,认定吕武的是个有前途的贵族。
这些事情他并没有对魏相提及,几次找到吕武问了不少问题。
吕武都习惯会被一再询问,挑一些能讲的告诉宋彬。
然后,宋彬开始介绍自己的情况。他说自己原本是一个贵族,只是在战争中失去了封领,宋国已经没有他的发展空间,选择来中原霸主国……,也就是晋国寻求新的机遇。
这年头的战争爆发很频繁,时时刻刻都有贵族失去自己的封地,变成了没有封地的落魄贵族。
有些贵族在失去家业之后,会选择留在本国想要夺回封地。
但他们通常无力再夺回属于自己的封地,不想落寞下去大多会低头谋求新的出路。
晋国是中原的霸主国,于列国却不再是霸主了。
现在的霸主国是楚国,但楚国并不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一员。
很多落魄贵族会选择来到晋国,投靠一家大贵族,宋彬就是其中之一。
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魏氏觉得宋彬并不适合在自己的家族发展。
本来宋彬要去再找下一家,魏相却找到他,说是推荐一个正在上升期的贵族。
至于宋彬愿不愿意服务,看他自己的意愿。
吕武做出很高兴宋彬愿意到老吕家发展的态度,内心则是在思考,这家伙是不是魏氏安排过来的间谍啥的。
不是没可能,对吧?
现在的老吕家对魏氏就是一只小虾米。
魏氏真要对付老吕家,一指头摁死的事。
所以了,吕武接纳宋彬会成为一件既定事实。
贵族接纳家臣有着很严格且隆重的仪式。
家老卓一点都没有地位正在遭受挑战的自觉,兴高采烈地安排了仪式。
吕武在卓以及家族武士的见证下,接受了宋彬的割献,赐下了礼物,连带住所、奴仆也该安排妥当。
宋彬对吕武没有第一时间明确自己的职位,不显得多么迫不及待。
贵族接纳家臣之后,肯定是要观察一番,发现这人有什么擅长的地方,再安排职位。
成为老吕家臣下臣的宋彬,他迫不及待地要展现自己的作用,请求接下来对野人的围猎由他进行指挥。
这是宋彬将自己的定位,往军事方面倾斜。
吕武自然应允下来。
“彬有才,却非贵(人)亟需。”程婴在魏相走之后重新活跃起来,评价道:“贵所需者,为文也。”
老吕家正在建设期,急切需要的是懂得建设的人。
吕武觉得程婴的话太有道理了。
可是,那又怎么样?
在宋彬成为吕武的家臣之后,他对吕武解析了魏相那些话的意思。
魏氏因为吕武获得了方方面面的好处,他们哪怕是装,又或者不是那么乐意,都该给予大大的回报。
用给予吕武的回报,来证明魏氏是一个懂得欣赏有才能之人的家族。
他们不但会给予回报,还会做得很是轰轰烈烈,证明自己的人品,也是吸引其余贵族跟魏氏展开合作。
从那一番解析中,吕武又得出一个结论,自己绝对会上战场,超大概率还是去魏氏所在的军团服役。
结果,魏相走后的第十七天,派来魏氏家臣进行通知。
霍城的“中军”马上就要被调离,新进驻的是“下军”。
而吕武需要在秋收之后,率领两个“两”前往霍城听候调遣。
也就是说,吕武接下来将得到什么征召令,又该带多少战车和士兵,去哪支军团服役,魏相提前告知了。
这个消息让吕武将一切串联了起来。
搞餐饮不止是魏氏,韩氏也参与了进来。
但是韩氏明明从吕武这里获得了诸多的收获,却是长时间没有什么表示。
这年头,收到了好处而没有表示,是很不贵族的行为,会被唾弃与鄙视的。
所以了,韩氏原来是在这里等着。
觉得搞明白的吕武,他开始了为参与战争进行准备。
给他用来准备的时间只有三个月不到,甚至随时都会接到命令,带着该带的战车与武士离开封领。
魏相离开后的第二十四天。
当时吕武正在亲自当铁匠,他有了一把好的武器,觉得都要亲自上战场了,必须要有一副能保命的甲胄,肯定要亲自打造一副出来。
中途,家老卓来禀告,说是魏氏送来了两辆战车以及三十五车的粮秣、两百把长戈、二十五柄剑。
另外,还有一支五百人的武士,他们将会驻扎在吕武的封领内,直至吕武服役完毕回来,他们才会拔营离开。
那一刻,吕武真真觉得魏氏太贴心了。
老吕家消耗太大,尽管有陶器买卖的收获能向外购粮,却是陷入捉襟见肘状态,需要等秋收后才能缓过来,结果老魏家来支援了。
不止是物质上的支援,连保卫老吕家的武力也派了过来。
其实吕武也明白,魏氏从自己这里得到的收获,远比他们赠予的要多得多,但事情却不是那么算的。
“主。”宋彬一次围猎归来,听说魏氏已经事先透露,又得知吕武会去下军服役,难以掩饰兴奋地说:“今次,主或可再进一步。”
很明摆着的事情。
魏氏和韩氏已经为吕武进行了铺垫,上升的渠道已经开放。
接下来就看吕武在战场上的表现,但凡不出错就会有功劳,老吕家这是要发达了。
宋彬比较积极地请命:“主,臣求战!”
吕武肯定是愿意。
他真不是那么懂春秋的军事,有宋彬这么一名家臣跟随,能得到时时的提点,是好事嘛。
宋彬又说:“听闻下军将治军甚严。主若无出彩,功必微。臣自当为主,筹谋。”
靠!
原来不是去走个过场镀个金!
终究还是得拼命???</div>
===第34章:出发,俺纳赋去===
要是吕武穿越到汉和唐,绝对能依靠自己的“发明”和“创造”过得非常舒服。
至于宋和明?因为社会氛围的关系,单纯搞发明创造会比春秋更惨。
在宋或明混个功名?读书科举的话……,呵呵,能和一帮屁事不干,钻书里的虫子比?
穿越到宋和明,吕武真不信比读书,穿越者能跟那时代的人较量。
穿越带着成熟的思维过去,现代人的思维跟当代不是一回事,想纯净也纯净不了了。
等于是,一输就是输在起跑线上了!
他穿越到了春秋时代,还是军果主义的晋国。
在晋国这个国家,没有军功就等于哪怕现在拥有什么,长时间不获立军功就该衰败。
原因相当简单。
没有武士愿意追随一个在军事上没有任何建树的领主。
无法获立军功,封地也得不到增加,再失去武士的依附,导致交不起“赋”,结局也就注定是个悲剧。
得益于晋国上上下下的风气,打仗方面他们还真不怂,大多时候遭到挑衅就是刚,还真的越打越强了。
想着要保命的吕武,他接下来一直窝在作坊,一边打造自己的甲胄,另一边也没闲下来。
老吕家前一段时间围猎获取了不少的皮革,抓捕野人除了有人口的收获之外,其实也获取了一些战利品。
野人平时也会打猎并储存皮革,他们无法进入大邑进行交易,只能与同为野人的群体交易,可是交易量注定不大,更多的皮革只能搁着。
老吕家针对野人的围猎进行了一个半月,抓了将近六百个男男女女的野人,其余的缴获没多少,各种皮革却是多达两千多张。
吕武很清楚这次出征意味什么,武装自己的同时,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