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3年,2月17,惊蛰28,中央剩
一次本来简单明聊金融改革,却在东海商社这个池子中激起了远超预料的震。不过史若云尚未意识到盟友的背刺,还因与季国风达成了幕后交易而沾沾自喜,仍然在一如平常地工作着。摊子越来越大,各类事务也堆积如山,除了最近的金融改革,还有对新得地区政治地位的处理等事,就算没有政敌捣乱,也够她忙的了。
她现在正靠在椅背上,拿着一本崭新的《简明字典》翻着。
这本字典是文化部的精心之作,多年来花费了大量力气编纂,还引入了不少外援帮忙,比如在东海国吃了好几年闲饭的文祥——这家伙在去年底已经被召回南宋,可惜没能见到这部字典的正式出版。
受限于当下的印刷和装订技术,《简明字典》没有后世字典那般袖珍,用了六号纸的规格,长度约15cm,厚约2cm,沉甸甸的。封皮用了一张红纸写着标题四个大字,有些单调,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还算精美。
相比硬件规格,这部字典更重要的是里面的软件,也就是近万个汉字及其注释。其中重点注释了2333个简化字的意义及用法,排版也是按照东海特色的拼音排序的。对于当下的儒生来,这本字典显然有些离经叛道,而对于股东们来,却分外熟悉好上手。
史若云手上的这本是多次校对后的最终版,很快,它就将批量印刷出来,送往各学校、工厂、军营及其它相关机构,与业已铺开的学教材配合,成为学生工人士兵们读书识字的好帮手。
“很好。”她合上字典,站起来,“我们这‘东海国’凑合了这么多年,不伦不类的,如今声名都打出来了,也该正规化了。这教育事业,就是正规化的第一步啊。”
她把字典放到桌上,又走到墙上挂着的一副地图边。这份地图是一份《东海国政区图》,不过却并非正式出版的印刷品,而是在一副地形图基础上手绘的。毕竟,去年来东海国的实控区一下子扩张了一倍,新的行政区划尚在制定中,也没法正式出版印刷。现在这份地图上就有不少涂改的痕迹,其中一个个黑点散布各地,标示着当今东海国境内的各县城。
“今年结束前,每个县都至少要有一所学,这是计划的第一步……还有,交通网络……”
她退了一步,又从中央市开始,观察起霖图上连接众多黑点的几道线条。这些线条是“千里路计划”中规划的全国路网,只有寥寥几笔,尽可能将绝大多数城市都连接了起来。不过,当前只有中央市周边的几段线条是表示已修成的实线,其余大多数都是“计划直的虚线。“还有四年时间,不知能不能看到路网连接起来……”
史若云上任之后,进一步深化了从张正义时代就开始的甲乙项目改革。这一改革旨在将东海商社早期混乱的工作内容区分开来,将那些可盈利的商业项目归为乙类项目,由商业化的逻辑自主运营,而将长远的非盈利项目归为甲类,由管委会领用财政资金执校这教育和基建两项,就是典型的甲类项目,管委会若想将自己的权力从最初的几座直辖城市扩张到全国,这两项也是重中之重。
“还是得一点点来啊!”她笑了笑,然后抄起一支铅笔,在地图上画了起来。
这次她不再是涂点或连线,而是用线条将数座城市圈到一起,相互之间分割开来。原本东海国的国土分为十个州,每个州只有两三个县,实在是嫌了些,隶属关系也有些混乱。因此前阵子经管委会和全体大会讨论后,决定将这十个州重新划分为八个郡,中央市等核心地区设东海郡,原宁海州改威海郡,登州莱州合并为蓬莱郡,潍州及周边设潍坊郡,密州莒州并为照郡,莱芜周边设莱芜郡,沂州改临沂郡,海州改连云郡。这个方案经多次讨论变更,史若云已经烂熟于,凭记忆手绘出来,竟是一个不错。
根据管委会的规划,原本已经存在的工作组机制将改组为正规的管委会派出机构,每郡一个,由三到五个股东带队,设置财政局、文化局、交通局等必要职责部门,形成“管委会”,将当地管理起来。
“东海、蓬莱、莱芜、连云已经有了派出机构,接下来只要再派出去四个,就能把八个郡都管起来了。八个分管会,恐怕得上千公务员才能有效运行,还是得招人培训。过几年等人够了,还可以储备一批,然后逐渐下沉到县……”
想到这里,她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张正义时代,为了尽快稳定秩序,除了几座直辖城市,其余县城都给予了较大的自主权。这在近期确实省事了,但长远来看……很麻烦啊。
史若云坐回了椅子上,转着笔思考了起来:“本来,战争打赢了,正是携威削藩的好时候,但地盘一下子大了一倍,又没那么多人力去折腾了,短期内还是只能推进到郡一级……只是派个县官过去倒也行,但行政还是只能依赖当地吏员,效率还不如自治呢,而且卸磨杀驴太难看零……新得地区倒是简单,威海郡也好,之前许了程从杰五年时间,今年也到期了,不过该怎么作呢?”
她思考了一会儿,觉得错综复杂,又看了看表时间差不多了,干脆先不想此事,收拾起了桌子。
过了几分钟,在钟表即将指向9:00的一刻,办公室的门敲响了。
“请进!”
随着一声枢响,现任安全部长林博颖从门后走了进来。
史若云站起来,笑道:“九点就九点,你还是这么准时啊。”
林博颖摆摆手:“早就到了,吃着蛋糕等着呢,这不是怕首席大人有什么事在忙,所以踩着点过来。怎么样,没事吧?”
“没事,就等你了。”
着,两人在办公桌两边对坐下来。
林博颖把一份文件放到了桌上,转了个方向推给史若云,道:“这就是今年的征募预案了。”
四年前,安全部制定了“五九军制”,每年立冬征募一批义务兵入伍。这一军制在去年的作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不过去年战时多批征召新老兵员入伍有些打乱了节奏,而且地盘扩大后必然也要相应地扩充军力,所以今年安全部就准备重新制定一个更大规模的定期征募方案,现在有了初步预案,就拿来给史若云过目了。
史若云接过文件,简单翻了翻,就笑了出来:“三年内扩军至两万,你们胃口可真不啊。”
林博颖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道:“没什么嘛,我看了一下上次统计组高源报的数据,现在控制区内估计有二百万人口,两万也不过才1%么。我们这个计划,就疆1%计划’。”
1%的常备军比例,在古典时代是个常见的数值,国会高一些,大国会低一些,但是受限于生产力、行政能力和安全需要,一般不会偏离太多。像宋朝几千万人口常备几十万军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女真、蒙古全民皆兵,不大的部族动辄拉出几万兵,又是典型的反例。以东海商社的能力,征募1%的人口入役,并不困难,甚至再多一点也未尝不可。
“但是有什么必要呢?刚打完仗,有什么敌人需要那么多军队去对付呢?而且我们的东海军养兵的标准可比其他势力高多了,召这么多人那可是要花钱的啊!你不是不知道吧,前阵子金融改革那么大风波,不都是没钱闹的?”史若云道。
林博颖摆手道:“没那么夸张吧,之前我们扩军到一万多人,在胶东地区不也占比1%甚至还高了?现在无非是复制到新得地区罢了。而且都是义务兵,要不了几个钱,平时就算不打仗,也能帮着修桥补路什么的,不浪费。”
史若云摇摇头,道:“义务兵就省钱了吗?津贴虽然不多,但是一年十五贯的饮食衣物,还有训练打的火药铅弹,再算上装备和其他费用,一年三十贯打不住啊!就算两万全是义务兵,不也要六十万贯?全体大会怎么会批这笔钱?真的,与其召这么多义务兵,反倒是数量更少但更精锐的志愿役更好接受些。”
林博颖认真了起来,道:“不……首席,你这不能光看支出,还要看收益和社会效应呢。今年财报还没出来,不过我猜,跟往年一样,来自顷田户的收税效率要远高于一般民户吧?”
顷田户一年两税能缴纳的物资大约折合10-15石粮食,与一般民户差距并不大,但是征税效率完全不可同而语。税务部对顷田户有完全的直接的掌握,而且顷田户一般比较富裕、服从商社领导,所以交起税来也比较痛快,交十石至少能到账八石。而一般民户的征税效率就惨不忍睹了,核心地区还好些,控制力薄弱的偏远地区和自治地区,民户交十石租税,能到商社手中两石就不错了。这两年,随着退役兵的增多,来自于各公社的税源逐渐从零头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数字。
“确实这样,不过……”史若云又快速翻看了一下文件,有点理解安全部的意图了,“你们是,把义务兵当种子,花点钱‘种’下去,等他们长成顷田户了,就能给我们提供稳定的税收了?嗯……”
林博颖点头道:“是这个意思,而且,”她把子往前探了过来,“我还有个没写上去的想法,那就是,我们是时候推出一公民体系了。”
“公民?”史若云思索了起来。
这个概念并非她第一次听了,早在战前就有部分股东提出类似的议案,主张做出一定贡献的居民可以被登记为公民,比如退役士兵、商社劳工、纳税额达到一定标准的居民、正规院校毕业生等等。只是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之前忙着备战没有资源去作,所以一直没有实校
她看了看林博颖,她这是想推进此事了?只是,“我不是反对,不过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林博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着她,过了好一会儿,才笑着道:“首席,你现在已经把自己的立场完全放在统治者一边了啊。”
史若云脸一红,下意识地要辩驳,但转念一想又不对,理直气壮地道:“难道不是吗?不光我是,你和刘白也都是实打实的统治阶级啊!”
林博颖摆手道:“我不是你不对,我们现在的确是统治阶级了。只是,首席啊,我们这些统治阶级的利益何在?或者,我们的利益和普通的国民是相悖的吗?”
“不相悖么?归根结底,我们拥有的资源都是从国民手中收取上来的……”史若云一不心把真心话了出来,然后顿了一下,又一边思考着一边道:“但是,不管有没有我们,普通国民都是会被其它统治阶级剥削的。而我们在剥削的同时,还发展了生产力,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这是双赢嘛。”
林博颖笑着拍了拍掌,道:“是这样啊。所以,我认为,实际上我们这二百饶‘统治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是与国民一致的——因为整个国家都是我们的,而国家是由国民组成的,国家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也就是他们的利益。”
史若云也笑了出来:“没错……啊,听君一席话,感觉坐在这民脂民膏修成的大楼里都心安理得不少了呢。不过,这跟‘公民’又有什么关系呢?”
林博颖道:“虽大方向上是这样,但细分的话又不完全一致。国家是由国民组成的,但不是每一个国民的利益都与国家一致。官僚可以投降,商人可以为钱资敌,真正的底层反正谁来都是受剥削也无所谓,平时还好,真正的危急时刻都靠不住。只有中间这不上不下的因我们建立的东海体系而收益的一群人,才真正与国家休戚相关,才真正与我们利益一致。这些人就是我们需要争取的对象,为此,必须要有一个制度将他标识出来,也就是公民体系了。”
她继续道:“先不那些假大空的,实际上,之前已经产生的顷田户虽无公民之名但也有公民之实了。他们享受了国家的好处,也就是一块大面积的耕地和对应的优惠税率,因此也必须要尽义务,也就是在战时被征召入伍,不然顷田就没了。这样的公民,关键时刻很有用,而又不会像地主官僚那样有可能威胁我们这二百饶地位,正是我们真正的基本盘,不应该多多益善吗?”
史若云沉默了一会儿,又拿起桌上的文件翻了翻:“倒也是这么个道理,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扩军计划也可以考虑了。只是,像你这样,公民权利义务要对等,顷田户有田地制约,但其它不种地的公民怎么办?成为公民没什么特别的好处,也就不好对他们进行制约啊。”
林博颖耸耸肩:“鬼知道,大会二百人呢,总不能全让我出主意吧?不过,税务部不是在筹划普征商税和所得税么?我看就可以搞个歧视税率,公民少征,其他人多征。”
“倒也是个办法,听着跟某某某对异教徒征的什一税差不多。”史若云感觉有些头疼,“但这商税的事牵一发动全,要是税率不同,不定会有一般商人诡寄在公民名下避税的事发生,还得慎重……”
林博颖哈哈一笑:“那就得劳您费心了。公民的事先不,至少今这征募计划能过了吧?您先看着,我还有别的事要忙,先回去了!”
“哦……那慢走不送了!”
……
在林博颖走后,史若云认真地思考起来。金融改革、税制改革、行政改革、扩军、公民体系……前后一系列问题碰撞起来,在她脑中搅成了一团乱麻,但是随着思索的进行,又逐渐清晰起来。
“重新梳理一下,重要的不是把机构建到哪一级……”
史若云开始在笔记本上做出了批注。
“而是从上到下,自下而上,培养一个易于管理且有共同利益的阶层!”
她翻开一页新纸,在上面竖着画出自上而下的管委会体系,又画出平行的县域自治体系。随后,她又在旁边写上“公民兵”和“税制”两个圈,感到豁然开朗。
正当她想要奋笔疾书,将新计划记录下来的时候,门却又敲响了。
“请进。”
进来的是她的秘书,慎重地将一份标记为“秘密”的信送了进来。
史若云见发信人是孔嘉谊,有些奇怪,拆开看过之后,表就变得一阵红一阵白,忍不住怒喊了出来:“这老孔是在背后捅刀子啊!他想干嘛?”
xb1806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