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9年,6月19日,骨嵬岛。
“来了,来了,我们有救了!”
“那是什么船?真好看啊!”
在船上坚持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之后,当两艘外型凌厉、身形修长、拖着烟柱的江级清晰地出现在铁牛帮众人视野中时,他们不禁纷纷惊呼起来。
两艘江级上,各有两个班的海军陆战队员已经抵达了战斗位置,取出火枪装填了起来。舰桥顶部、后舰岛顶部,都是视野不错的射击位置,在这个位置,他们能充分地感受到四周投来的注目礼,也相当享受这种感觉,毕竟有资格驻江级的都是好不容易选拔出来的精英啊!
不过他们并没掉以轻心,警惕地看着周围的这些小船——虽然这看上去确实是船队遇险了的样子,但也不能排除是海盗布置的陷阱,还是慎重以对的好。还好,对方并未有出格的举动,一直目送他们抵达了海岸附近。
江级吃水极浅,又有机动力,并不畏惧浅滩,径直向岸边冲了过去。然后,她们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将船帆完全收起,却依然继续前行着,甚至还能拐出一道惊人的弧线,与岸平行,一前一后停在了黑水号旁边。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这个惊人的动作差点把刘平行的眼睛给吓得瞪出来,但随即大大高兴了起来,“管他呢,一定是海军的新船,我们有救了!”
果不其然,两艘优雅的灰白大船刚停稳,船楼上的东海兵们就举起了火枪,瞄准了岸上因他们的到来而吃惊的土人们。
“自由射击!”
随着船上的一声怒吼,硝烟和枪响便从离岸不远处传了过来。
东海军的线膛枪的精准度远超刘平行的那把鸟铳,不过毕竟是在摇晃的船上射击,命中率不尽如人意,只在沙滩上扬起一片砂子,并未杀伤多少土人。土人们倒是被这种声光效果给吓住了,往岸上退了一点,但尚未完全溃退。
“唉,可惜啊。”刘平行看到这个效果,不禁摇头叹气。但不管怎么说,有了船坚枪利的援兵,总算是放下心来了。“咦?”
令他有些意外的是,船上的东海兵打完一轮之后,片刻之后就打出了第二轮,然后就是第三轮……也不能说轮了,他们打完一枪摆弄一下,没多久就能打下一枪,枪声连成了一片,明明就没多少人,却打出了雨点般的效果!
刘平行惊得目瞪口呆。这些年他也玩过不少火枪了,对用法很是熟悉,自然知道有一些能加快装填的手段,但再怎么快也不至于这么快吧?这是什么妖术?
但很快他就放弃了思考,转而露出兴奋的笑容:“好,就该这么打,打死那些蛮子!”
正如他所说的,在这种疾风暴雨般的打击下,土人们一下子倒毙了十几人,其余人也完全被吓住了,再也不敢逗留,嚎叫着向东方的林子里逃亡过去。
铁牛帮的险境终于解除了。
……
“好!还是这枪爽利!”
李佳儿上尉刚才一枪打空,紧接着从弹药包中捻出一枚新子弹,左手托枪,右手扳开枪机右侧的闭锁扳手,将子弹塞进去,顺手把扳手又按了回去,然后立刻抬枪上肩,瞄准一个落荒而逃的土人,“啪”的一声把子弹射了出去。短暂的延迟后,那个土人便踉跄了一下,向前扑倒在地上。
在他身边,他手下的其他陆战队员们也像他一样,兴奋地用手中的新枪倾泻着子弹,这种畅快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
舰长刘恒信顺着桅杆爬到了舰桥楼顶上——舰桥所在的前舰岛是个双层结构,下层是炮舱,上层前半是指挥室,后半是高级军官住所,其中前桅杆就从指挥室中穿过,如此必要的时候可以爬上去获取更好的视野——先看了一眼土人落荒而逃的背影,又从地板上捡起了一枚铜底壳,掂着对李佳儿问道:“怎样,这个‘真·陨星’的效果果然好?”
李佳儿擦了擦脸上的灰,兴奋地把手中的火枪举了起来,说道:“太棒了!不客气的说,如此一把枪,足以顶过去五把!”
他手中这把长枪,乍看与寻常的陨星枪并无不同,但仔细一看,它的后膛段击发部分比旧陨星要复杂不少——这是一把经过了后膛化改装的陨星枪!
相比旧式的前膛枪,从尾端装填的后膛枪不但射速更快,还可以蹲姿或卧姿装填,好处多多,是火器必然的发展方向。但后膛枪也有自己的问题,也就是开合式的机械结构很难完全密封,射击时药气会从后膛泄露,轻则影响威力,重则灼伤射手。想使后膛枪实用化,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才行。
历史上,如同线膛枪一样,后膛枪的概念出现得也并不晚。早在15世纪,就有后膛装填的火枪的雏形出现了。彼时的后膛枪,更像是佛朗机炮的缩小版,同样是母铳+子铳的结构,也同样有着严重漏气的问题,威力低下不说,还容易伤到枪手自己,所以只是作为实验品出现,偶尔被达官贵人作为收藏,从没被正式列装过。直到工业革命使得技术大进步,后膛枪才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19世纪中后期,列强们普遍认识到了后膛枪的价值,但手头又有巨大的前装枪存量,为了避免浪费,他们便纷纷对这些存货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一种性能虽不尽如人意但也还能用的后膛枪,比如英国的施耐德步枪、法国的鼻烟盒步枪、美国的活门步枪等等。它们大多是在枪膛后端开孔,再附加一个上下或左右开合的闭锁块,击发结构则大多沿用旧有的击锤式。
这种改装方法简单易行,正适合东海人的现状,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解决。改装的闭锁结构本身并不能很好的闭气,需要配合当时已经诞生的金属弹壳,才能保证足够的闭气效果,使得这种改装有使用价值。
实际上,19世纪下半叶,单兵枪械飞速进步,各类奇思妙想丛出不穷,但真正革命性的改进就一个:金属弹壳。有了金属弹壳,便可以在结构不复杂的情况下完成闭气,从而可以设计出大威力、高初速、易装填乃至可以连发的新型枪械。
所以说,后膛化真正的挑战不在枪上,而在弹上。所幸随着东海工业的发展,这一难题也迎刃而解了。
以东海商社的本事,生产全金属弹壳尚有些困难,但生产短铜弹底的纸包弹还是没问题的。有这个东西在,后膛化就很有可行性了。x32后膛装填手枪及短铜底定装弹成功经过实战检验后,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漏气问题,总装备部对这种形式的的后膛枪有了信心,开始捉摸着把它应用在更多的武器上,成果不少,这把“真·陨星”就是其中之一。
陨星的后膛化改造实际上并不复杂。它虽然是一把前膛枪,但枪管并非只是一端开孔的盲管,而是两端都有孔的通管,只不过尾端有螺纹,旋上了一节药室封闭了起来。这节药室是个短盲管结构,侧面有一个小传火孔连接到火帽处,火帽击发时产生的高能射流就是通过这个小孔进入药室引燃火药的。可想而知,火药爆燃时自然也会对这个小孔产生压力,时间长了就会使之膨胀,导致漏气,所以这节药室要常常更换,因此才设计成了便于更换的结构,也因此使得现在有了改造的余地。当然,把这说成是当初设计师的远见也未尝不可。
既然有药室存在,那只要把它取掉,再将枪管稍稍往前移动一点,就留出了一段在不变动枪机的条件下进行改装的空间。设计师把旧式的药室取掉传火孔,又把后端削掉,就成了一段可以容纳子弹的弹膛;在这个弹膛后面又设置一个简单的上下开合的内含击针的闭锁块,然后把击锤稍改装一下,一个简陋的后膛枪就这么做成了。
这个改装方案虽然简陋,但设计不可谓不精巧。闭锁块右侧有一个与击锤联动的手柄,往后一扳,便可开启闭锁块,同时也将击锤扳到待击位置了。之后,就可以将铜底纸壳弹塞入膛中,不用再额外装填火帽,只需把手柄再往前一扳,“咔哒”一响卡到位,就完成了闭锁。此时击锤并不会跟着复位,而是仍处于蓄力待击状态,可以瞄准开枪了。扣动扳机后,击锤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运动,不过原先要击打的火帽就变成了闭锁块内部斜置的击针,击针受力向前猛冲,击打铜弹底中央的底火,进而引燃火药和硝化纸壳,完成发射,可以开始装下一发了。再次开启闭锁块时,联动的抽壳钩会把残余的短弹底拉出来,稍膨胀的铜壳离膛时会发出“嘭”的一声轻响,非常悦耳。
这个改装方案,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根本不需要对原枪做什么伤筋动骨的手术,只需要简单加装两个不算很复杂的部件就行了。这对于有着近十万陨星枪存量的东海军来说有着莫大的好处,只需要不大的代价就能把它们全变成后膛枪,这个意义是再怎么吹嘘也不为过的啊!
相应的,这种简单结构并不能很完善的闭气,如果还是按照传统办法装填弹头火药或者整装纸包弹,燃气一定会从接缝处喷涌而出,把枪手喷成一脸麻子。但是,由于金属弹底的存在,击发时膨胀堵住了后膛,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实装之后发现,虽然确实有一点漏气,但却漏得并不多,甚至还不如以前从传火孔中漏得多,可以说反而是改良了。
既然漏气不是问题,那么在弹头上的改良就赋予了它更好的性能。旧式扩张弹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为了有效扩张,必须选择软质的合金配比,这使得它不能承受太高的初速,否则铅会大量残留在膛线中;二是为了有效扩张,使用的火药必须是爆发力强的速燃火药,而这就限制了装药量,同时也会影响子弹在枪管中的后段加速。而后膛装填的时候不需要使用扩张弹,可以直接使用合口的硬质铅弹,这就解决了上面的两个问题。
改装后,真·陨星使用粒度适当的火药发射同样25g重的弹头,可以在后坐力不显著增加的情况下使弹头达到340m/s的初速,动能增加了30%,同时不需扩张变形,弹道也更稳定。但也就到此为止了,再加大装药的话会有明显的漏气,得不偿失,这种结构的火枪已经达到极限了。
而真·陨星另一个不必说的优点就是显著提升了射速,即使是一般士兵也可轻易达到每分钟五发的射击速度,是前膛枪正常射速的两倍。当然,熟练枪手使用前膛枪也可达到这个射速,但他们换用后膛枪后更是可以打出每分钟十发乃至更高的狂暴速度,简直一人就能顶早期一个班了。除此之外,可以蹲姿和卧姿装填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这意味着可以躲在掩体后面打黑枪,有了更多战术选择。
所以说,相比当初扭扭捏捏才让大会同意量产的陨星,新的真·陨星才是让上下都满意的武器,这才配得上“陨星”这个炫酷的名字!
这次的北疆开拓特遣支队,不但有蒸汽驱逐舰这种军国利器,更是携带了一百支经过了最新后膛化改装的真陨星枪,而现在初露锋芒,就展现出了无比的威力!
xb1806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