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子杰根据蜀州的新政,一条一条地讲述着,而赵岩也听得甚是认真,并不断拿着御笔撰写,他的表情也时而欢喜,时而皱眉。
新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并且蜀州相当于完全换了一批官员,而今施行新政还如此困难,更不要说其他州府了。
时间过得飞快,赵岩和萧子杰交流的甚是认真,中午也只是吃了一些桌子上的点心,喝了一些茶水。
喜子站在一旁,根本不敢提醒赵岩吃饭,他非常明白,此事对赵岩来讲,尤为重要。
直到夜幕降临,萧子杰才总算是汇报完毕,将蜀州遇到的困境,思索的解决之道,全都禀报给了赵岩。
听完蜀州新政的全部内容,赵岩眉头深皱,不由得长叹一口气。
现在的他,心里只有两个想法。
其一,新政变革,困难重重,绝非一年半载之功。
其二,新政变革,已经到了必须施行的时候,时间越拖,大周的情况越糟。
听过萧子杰的讲述,赵岩几乎能够想象出,大周的民间百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以及大周目前的社会秩序到底有多糟。
如果不刮骨疗伤,以后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引起更严重的危机。
“子杰,你觉得蜀州新政初见效果,大致要多久?”
萧子杰思索了一下,回答道:“至少也要三年!”
赵岩想了想,又问道:“那你觉得,朕要在全国施行新政,最好在什么时间?”
听到此话,萧子杰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陛下,离开蜀州前,潘大人告诉我,你一定会问这个问题的,他的答案是,目前情况较为严峻,最好能在三年后实行变法。”
“他的答案?那你的答案呢?”赵岩笑问道,他敏锐地察觉到,萧子杰的答案定然是和潘文岳不一样的。
萧子杰看向赵岩,非常自信地回答道:“臣以为,越快越好!”
赵岩点了点头,道:你和朕想的一样。
赵岩缓缓站起身来,拍了拍桌子上的卷宗,说道:“你觉得你父亲的答案应该是何时?”
萧子杰略微叹一口气,说道:“我父亲,包括财相、军帅、刘副相还有上官大人若是没有看到这些卷宗,定然是支持尽快在全国内推广新政的,但若看过这些,可能比潘大人还要保守,五年之内,我大周都不应该新政。”
目前,就蜀州新政的实践而言,遇到的阻碍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没有宏观协调的能力,此次新政可能不但会害了士大夫阶层,还会导致商人和百姓不同程度上对朝廷产生愤怨。
若开展新政,大周可能会走向强大,但更可能激起民怨而导致快速衰落;若不立新政,那大周至少在五年之内,除了外敌因素外,几乎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在此种情况下,自然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推行新政。
若先帝周仁宗遇到此种情况,也断然不会再展开新政了。
但现在,大周的皇帝是赵岩。
一个追求绝对完美,要改变世界进程的皇帝,这种冒险的事情,他觉得是非常值得去做的。
赵岩从龙案处走了下来,朝着萧子杰说道:“你预测的不错,他们确实会千方百计组织,但朕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朕命你在这三天之内,将这些资料再规整一下,形成具体的新政条文,三日后,朕便要在全国开启新政!”
“切记,不要走漏任何风声。”
“是,陛下!”萧子杰激动地说道,他最崇敬的便是这种敢于斗天斗地的皇帝。
萧子杰从怀里拿出一本书籍,说道:“陛下,这是臣在蜀州晚间睡不着时所做的诗篇,我不敢拿给我爹,只好让陛下斧正了!”
赵岩接过诗集册子,笑了笑,说道:“好好,朕如厕的时候一定细读!”
萧子杰知赵岩是调侃之言,当即也乐了,脸上露出一种千里马遇到伯乐的幸福笑容。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动作要来了
接下来的三日,萧子杰在家中忙碌,而赵岩也不闲着。
既然要施行新政,那赵岩便准备一刀切,将以往大周累积的坏毛病全都废除掉。
其实在年前,他便已经让六部的一些官员收集信息了,但这些官员并不知道赵岩的目的是什么。
此刻,在赵岩的龙案上放着三个册子。
这三个册子若让朝廷百官看到,绝对会引起朝堂大动荡。
第一个册子上写着一百二十八名官员的名字,这些官员皆是京官,并多是闲职,这是赵岩准备罢黜并将这些官职取消的名单,处理了这些人,那接下来便可以处理大周三十六州各类占着茅坑不拉屎,白吃朝廷俸禄的官员了。
这类官员,朝廷对其已经很恩惠了,故而将他们罢免,赵岩觉得是理所应当。
第二个册子乃是长郸城六千多名禁军的名单,此名单乃是申屠义整理出来的,在这个名单里的士兵,年龄基本都在四十岁以上,没有官阶,甚是是身患残疾了。
这些人自然不适合在军队待着,赵岩的打算是根据军功给他们一份银钱,以此精兵简政,增大军队的活力。
而第三个册子里,则是列着近三百例需要废除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多为繁琐的陈规陋习,若不废除,将会助长官场上的各种歪风邪气。
这三个册子,正是对冗官冗兵冗制的制裁,赵岩还未曾让任何人看过,目的就是在宣布全国新政时,以此表明他的决心和态度。
第三日黄昏,萧子杰将整理好的新政条文呈给了赵岩。
赵岩看过之后,不由得大喜,当即决定明日召开朝会,但凡在长郸城的五品含五品官员皆不可缺席。
大臣们听到此口谕,都隐隐觉得明日的朝会绝对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