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岩寻到一处还算热闹的酒楼,当即走了进去,寻到大堂内的一个位置坐下,然后要了几个小菜。
而此时,正是酒楼生意兴旺的时候。大堂里面的食客也已经过半了。
不远处几个青年的聊天,吸引到了赵岩的注意。
“赵兄,以我之见,咱们应该尽快离开晋州,洪崖军势头正蒙,没准哪天就将大洪县占领了,到那时,咱们的产业岂不是全都充公了!”
“没有那么严重吧,我听说朝廷已经派遣大军来了,一个析城府应该翻不起多大的浪花,咱们大周的军队可是将北蒙军都打败了。”
“非也,非也。这次可是天灾,咱们县城还好,家家都有余粮,但村里的那些人都饿疯了,听说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呢!你以为析城百姓想要造反吗,那个落地秀才洪成安想要造反吗,都是被逼得了,造反能活,不造反只能饿死!神策军要想消灭洪崖军,除非屠城!”
“咱晋州知州白林可是个好官,他不是已经开仓放粮了吗?”
“开仓放粮?咱们州储存的粮食本来就不多,现在早已经用完了,前天我表哥刚从析城那边回来,他说官府煮的粥,一碗粥里能有五个米粒就算不错了,老百姓都饿疯了!”
“那你说,此事与我朝新政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有,肯定有关系,咱的陛下太急功冒进了,然后触怒了老天爷,我晋州该有一劫啊,我已经准备好了,明日便前往长郸,先躲一躲。”
“唉,我家还有大量的货物呢,即使离开晋州,也只能卖完了再走!”
……
赵岩听着周围食客的话语,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百姓过不好,确实是他这个皇帝的过错啊!
目前,大周的经济状况,他是很清楚的。
在打败北蒙后,国库确实积攒了一些银钱。但这些钱,仅仅能让大周朝廷稍微宽松一些,遇到这种近乎一州的灾情,朝廷根本供应不起。
就在这时,一个青年从外面跑过来高声道:“不好了,有数千名乞讨者将咱们的城门堵住了,似乎要强闯县城!”
“什么?”
听到此话,正在吃饭的人们都着急了。
“咱们要赶紧帮助县令大人将城门堵住,这些人若闯进城来,那可是什么都抢啊,我们都有可能丢掉性命!”
……
很快,酒楼大堂内,就剩赵岩和黑娃这一桌食客了。
赵岩站起身来,说道:“走,咱们去城门瞧一瞧去!”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洪县危机
“我们要进城,我们要食物!”
“我们也是大周子民,凭什么不让我们进去!”
……
大洪县城门外,人潮涌动,一个个衣着破烂,眼窝大多都已经凹陷的百姓高喊道。
城门下,大洪县县城的百姓堵在大门口,以防外面的乞讨者涌入。
外面的人想拼命进来,因为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就要饿死了。
而里面的人则不愿他们进来,因为饥饿的人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
城楼之上,一个身穿官服,蓄着山羊胡的中年男人望着外面的百姓,一脸阴郁。
此人正是大洪县县令管允志。
目前,大洪县县城大约有两千人,其中衙役只有三百多人,这还是因为析城洪崖军造反后,增丁后的人数。
而外面的乞讨者便有近两千人。
管允志已经向所属的应善府禀报了,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若今日无法安抚这些难民的情绪,那很有可能发生大规模性的伤亡。
管允志思索了片刻,朝着一旁的一个身穿蓝色布衣的中年男人说道:“李主簿,放他们入城自然是不可能的,不如我们施舍他们一些粮食,赶他们去其他地方!”
“大人,那可是两千人啊,即使每人给他们五斤粮食,那也是一万斤,今年乃是大旱之年,咱县衙现在的粮食已经不足千斤了,即使能让城内的百姓凑够,可这群饿绿了眼睛的灾民看到粮食后,没准更不愿离去了,并且若咱们县施舍粮食的消息传出去,可能会引来更多的灾民!”
“那……那怎么办,本县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灾民们冲破城门,进来烧杀抢掠,变成洪崖军吗?”管允志皱眉说道。
李主簿眼珠一转,道:“大人,我有一计,可解此局,但……但大人向来宅心仁厚,恐怕不会同意用此计。”
“都到什么时候了,快讲!”管允志瞪眼道。
“在衙门仓库中,还存有三百把良弓与两千支羽箭,我们可在城楼之上,让衙役去射杀灾民,这些灾民们都是百姓,生性胆小,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只要我们做得决绝一些,先杀掉百名灾民,他们必退!毕竟,待在城门外,他们必死无疑,而若离开,没准还能找到活命的机会!”
“什么……射杀百姓?本官做不到,此事若传到朝廷,本官这辈子就算完了!”管允志摇头说道。
“大人,不会的,如今乃是情势所逼,你若不射杀他们,他们可能很快就能攻入城中,到那时,不仅仅是我们没命,城中的很多百姓都可能会因此失去性命!并且大人若让大洪县落入他们的手中,更是重罪啊!”
“呼!”
管允志长呼一口气,在城墙上来回踱步,纠结了半刻钟后,咬牙说道:“将弓箭都拉到城楼上!”
“是!”李主簿拱手道,然后快速奔下了城楼。
而此刻,赵岩也来到了城门下,望着乌泱泱的百姓,听着外面乱糟糟的喊声,他有些心酸。
此事发生的根本原因,便是在晋州发生旱情时,朝廷无法迅速给予援助,一方面是朝廷确实没钱,一方面是朝廷的一些制度不甚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