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锦绣的科举日常

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19章

锦绣的科举日常 轻云上 2247 2021-07-22 07:47

  启夜堂兄的风流名声就是他一个整日待在家里睡觉的三岁小儿也听家里下人说过,有这种名声,还能指望他把心思都放在读书上不成?

  但他也不反驳元老爷。

  毕竟元老爷在这方面和他亲弟元大贵没法儿比,不能提,一提元老爷就心梗。

  元家老太爷只生了元大富和元大贵两兄弟,兄弟两还算争气,元大富经商多年,成了城关镇首富。元大贵在读书上挣扎多年,考了秀才,开了家私塾,平日教导几个学生。

  日子不太富裕,但名声很清贵。

  元大贵比兄长元老爷小五岁,今年四十,娶妻王氏,两人共育有四子一女。

  长子启珍年二十四,次子启称年二十三,两人为王氏所出,均已成家,均育有一儿一女。

  三子启夜是庶出,年二十二,这次元老爷要去的百日宴,就是为此子长女桐婳所办。

  四女玉绣是庶出,与三子启夜为同胞兄妹,今年六岁。

  五子启光今年五岁,是王氏所出。

  由此可看出,元老爷这些年在子嗣上的压力有多大。

  传说中读书伤了身子的弟弟,儿子女儿一箩筐,孙子孙女一排排。

  更气人的是,对方只有一妻一妾,算起来元大贵十六岁上就当了爹,让元老爷羡慕都羡慕不来。

  从元家个人起名当中就能看出,两家的姑娘家按照出生早晚,从了“绣”字辈,取名儿“春花秋月,夏蝉冬雪,玉出昆山。”

  小子们则从了“启”字辈,取名儿“珍称夜光,云腾致雨。”

  理论上,锦绣该是元启云。

  因为种种原因,锦绣跟着姐姐从辈,从了“绣”字辈。

  这点只要元老爷乐意,谁也不能说什么,锦绣的大名从他一出生,元老爷就回老家请族中长辈开了祠堂,记了上去。

  想完这些,锦绣有些奇怪看了他爹一眼:“三堂兄家长女的百日宴,您不必亲自去的吧?”

  元老爷得意的摸摸胡子,哈哈一笑:“这你不用管,宝儿你就说,想不想出去玩儿啊?用你的话说,就是大胆的探索外面的世界!”

  锦绣毫不迟疑的点头:“想!”

  等到了三堂兄家时,锦绣才大致明白了元老爷的想法。

  简单概括,就是显摆。

  更简单来说,就是显摆他儿子,元锦绣。

  元家宅子距离三堂兄家的院子大约有一个时辰的路程,马车一路踢踢踏踏到三堂兄家门口时,客人基本上已经到齐了。

  三堂兄家住的是两进院子,看起来日子过得并不富裕,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前院用来招待男客,后院招待女客。

  元老爷牵着玉雪可爱的锦绣进门后,院子里不知谁喊了一声:“元大老爷来啦!”

  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所有人或惊讶,或惊喜,或僵硬,或开心,或羡慕,或嫉妒的转过头往门口方向看,紧紧盯住元老爷。

  甚至就连屋子里的人也闻声出来凑热闹。

  至于锦绣?

  不好意思,一时没想起来这是谁。反正也不重要就对了。

  不管众人心里是怎么想的,脸上的表情很快整理好,换上千篇一律的笑容,和元老爷见礼。

  有人最先忍不住跳出来:“元老哥,听主人家说你今日要过来,开始我们还不信,谁成想你真的来了呢!”

  元老爷笑呵呵的还礼,摸摸锦绣的脑袋,和蔼的指着来人说:“宝儿,这是东街绸缎铺子的王掌柜,和咱们家的米粮铺子都在同一条街上,平日咱们家生意没少受他们家的照顾,快来见过你王叔。”

  锦绣一听就知道元老爷在胡扯。

  绸缎铺子和米粮铺子的生意八竿子打不着,还同在一条街上,看不顺眼不给使绊子就不错了,还照顾呢。

  锦绣上前一步,规规矩矩的朝王掌柜行了个礼:“小侄锦绣见过王叔!”

  小孩儿长的玉雪可爱,尤其当他抬起眼睛看你时,清澈的大眼睛好像只能看见你一个人似的,自有一股别人没有的风华气度。

  众人冷吸口气,这,这哪里还是个不知世事的傻子啊?

  观这孩子的眼神,清澈见底,明亮不已。一看就是个机灵孩子。

  看这孩子的举止,有理有度,丝毫不慌,小小孩子已自有气韵。

  众人一时都没法儿将面前的小孩儿和传说中的元家金疙瘩联系起来。

  第15章 百日宴 拍马

  事实上,在场众人还真没几个真的见过元锦绣。

  因为种种原因,锦绣从出生起就没出过元家宅子,元家也不放心让外人见到自家的宝贝疙瘩,于是有意无意隔开了锦绣和外界接触的渠道。

  外面关于元家金疙瘩的传言甚嚣尘上,但无一人知道他具体长啥样。

  在众人的想象中,一个傻子,还是像极了元老爷的傻子,约莫就是胖乎乎,小眼睛,单眼皮,留着口水,对着人嘿嘿傻笑的样子吧。

  偶尔有元家下人在外说上一句“我家小少爷长得可俊啦”之类的话,外人愣是不信的,非但不信,还要大肆嘲笑一番。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