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倒是要看看众目睽睽下,这沈玉昭要如何回答。
沈妙妙玉面微动,蹙了下眉,瞟了昂首挺胸志在必得的赵棠华一眼。
对于皇后的问话,她起先?并未开?口回答。
但她越不说话,众人心中疑惑也就越深,最?后这义展怕是要功亏一篑,凭白毁了所有人的努力。
就在皇后露出略带讽刺笑容的时候,沈妙妙淡淡开?口道:“玉昭不才,想?办这义展,却无更多谋断,唯有拿出父母早年为我?准备好的嫁妆,可?用之物便拿出来做了材料,余下的变卖一些,又凑上做文思使这大半年来的俸禄,也只够两万两,让皇后娘娘见笑了。”
她这话说完,整个琳琅记的大厅瞬间?变得鸦雀无声,那?聚在门?口,扒着窗户,甚至倚在店墙外的百姓也都没了声音。
唯有徐敬和余珍娘的声音分外清明。
徐敬:“殿下拿来的金钗玉饰全部低价售出,精美的银钗则熔炼重铸成了义展的饰品。”
余珍娘:“殿下送到?帛庄的湖锦珍罗自然是上品,换成葛布麻絺自是绰绰有余。”
立于台下的赵棠华一振广袖,道:“玉昭此举,行比伯夷!即是如此,也不能叫你们铺子中的匠人绣娘白白辛苦,工筹就全由我?来出吧。另外,既然玉昭带头,那?我?也不能落后,就也捐上两万两吧。”
她说着,笑意融融地望向?脸色难看的皇后:“娘娘以为如何?”
赵棠华今日对着她一共问了三遍这句话,却一次比一次堵心气闷。皇后不得不站起身,朝着沈妙妙点?了下头:“倒是本宫鼠目寸光,小觑殿下了。本宫也捐上两万两,与殿下共助大虞度过难关吧。”
她们三人开?了这样的头,下面这些久久未言的夫人自然也不能落后。
这场筹备月余的义展,因着各路“东风”的助攻,获得了比沈妙妙预想?中还要圆满的成功。
--
当天晚上,永安公主的府邸。
赵棠华斜卧在榻上仍然忍不住畅快地大笑:“你没有看到?皇后那?比鞋底还要晦气的脸色,她这些时日在后宫里生出的那?些不安分的得意,一趟义展泄得干干净净。我?可?真是太喜欢玉昭这孩子了,她简直是我?的开?心果。看样子,这义展要办下去,要多办几次才行。”
一旁的宜平候苏岱正坐在床边熟练又温柔地给赵棠华按摩小腿。
已然怀孕七个月的妻子其实行动已经很不便了,平日里在家休养,很少走动。今日去了一趟琳琅记,回来时小腿和脚面已经浮肿得十分厉害了。
但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高?兴了,看她笑得开?怀,心疼也就缓上了两分。
“办一次,将军夫人便得来府上哭一回。多办几次,玉昭那?孩子怕是得被?逐出家门?了。”苏岱意有所指道。
赵棠华顺着他的话便想?起前些日子,将军夫人郑元英登门?来探望她。说是探望,实则是来和她诉苦。这苦自然是她的女儿决然要将嫁妆倾数搬空,用来筹备义展,阻拦无效之事。
起先?,赵棠华是震惊的,后来想?想?,这确实也是沈妙妙能做出来的事。而郑元英之所以要来和她哭诉,却也是为了女儿。
郑元英话里话外不过一个意思,女儿一片赤诚丹心,却绝没有以此赌气之意。
所以,义展这日,知晓一切的赵棠华见沈妙妙被?皇后逼问,却也不愿说出缘由之时,便再次确信了郑元英的话。
赵棠华意犹未尽之余,又有些遗憾:“可?惜我?再没有个年轻的弟弟,不然非要娶她进门?,日日陪着我?才好。”
苏岱笑着道:“娶她进门?怎么是陪着你?况且,如今是妹妹难道不好,妹妹不是更亲近吗?”
赵棠华叹了口气:“妹妹自然是好,只是皇上做事,难免伤了玉昭的心。”
苏岱明白她的忧心,抚了抚她的头发安慰道:“皇上有皇上的考量,慢慢会好的。”
他说着突然脸色一整,佯装不悦道:“再者说,我?那?才华横溢的学?生难道就是外人了?”
赵棠华被?他逗得一笑,而后撇着嘴道:“便宜杜衍那?小子了。”
第154章 .降生
慧安公主的义展在琳琅记一经?举办,一夜之间便受到了全城的关注和盛赞。
京城里?稍有威望的官眷们争抢着购买这别致新奇的冬衣,虽然面料粗简,但听说里?面除了絮了丝绵,还有布绒和茧料,十分?轻便又保暖呢。便是为了新奇的样式,也要尽最大可能多买上两件呢。
再者说,别人家?的夫人娘子都买了不少,自家?又怎么能被比下去呢。左右价钱又不贵,这些衣服如今京城里?谁人不识,便是穿出去都要彼此道一声夫人心善呢。
而那些普通人家?的百姓,对于这样的活动?原本也只是听个热闹,围观难得盛事,可如若不是亲眼见了,谁能相信,这皇家?的公主制作的衣服竟然是和他们普通百姓穿的是一样的,这个价钱百姓们也买得起,而且也比店里?制作的成衣贵不了几文钱。
听说卖这些衣服的钱都要拿来给北方受灾的人买粮食盖屋子,给南面打仗的士兵们做冬衣呢。买了新衣服又能积德行?善,他们老百姓也是乐意支持的。
因?此,琳琅记的义展因?为络绎不绝的访客和不断的捐赠,持续了近一个月之久。
捐赠和收入的钱款明细每隔三日便会在琳琅记门口的告示牌上更新,不出半月善款累计就达到了十万两银钱。
这十万两银钱立即被用?来购置了充足的粮食和布匹,除了锦绣帛庄,绫锦院也加入到制作行?衣的行?列,京城里?其他几间铺子主动?联系余珍娘,表示想要为大虞出一份力,希望能一起制作这大批量的衣服。
京城里?的气氛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募捐活动?下,渐渐变得不一样的时候,邕川两岸的战事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自从赵岭祭台称帝后,赵璋便和他的叔叔一直隔江对峙。
原本赵岭就得到了不少反对改革的世家?的支持,赵岭这些年又暗中?联系了不少手?握兵权的将领,加上太后最后不惜以死?帮他正名,可以说这条夺权的路已经?平坦了不少。
但也不知赵岭受了什么刺激,竟然一意孤行?,举兵和赵璋正面交锋。仿佛真的就如传闻中?那样他才是这大虞国?最名正言顺的君王一般。
两军交锋,不光有勇才能胜。
赵岭虽手?中?将兵也不少,隔岸列阵看着势均力敌。但他笼络那些人,文不能同平章事、杜衍相比,武更是与久经?沙场的沈成远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战事之初,赵璋顾忌邕川两岸的百姓,一直是以守为攻,同时安排将兵转移近处百姓。此举正中?赵岭下怀,他趁此机会越水而来,奇袭强攻,逼得赵璋后退不止。
战况处于下风之际,由京城募捐而来的钱款购买的粮草以及大批日常物资,便如天降惊喜般到达了前?线,瞬间扭转了低迷的前?线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