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老规矩,离的再远,祭祀的老先人都是同一个牌位,烧纸都拜同一座坟,族谱也都还是同一系。堂兄弟之间,互论排行,就显得亲近。
孙铮再怎么不待见这堂兄,也拉不下脸赶人,很客气的喊了声“三哥”。这货也有些门道,明知老太太喜聚不喜散,孙铮敢开口轰人,老太太指不定就要请家法教训外孙。这也算是拿准了孙铮的软肋。
孙铭松了口气,只要肯认亲,就不怕他翻脸。几句问候之后,迅速切入了主题。
“都是小鬼子造的孽!太原城破之前,我托楚团长帮忙,把家里人迁去了陪都,谁能想到小鬼子丧心病狂,竟然轰炸平民区……”
提起这事,孙铭几度哽咽:“老爷子没挺过来,三十几口,只活下来七个!老九被埋在废墟下三天,是大嫂咬破手腕,喂他喝血才撑过来……他这条命,是大嫂用自己的命换来的!去年腊月,他和楚团长的本家弟弟,从重庆跑回来,要参军打鬼子报仇。可晋绥军那边,受制上峰,哪有什么打仗的机会!他们现在看我们,就觉得像汉奸!”
“老六啊,给三哥个面子,让老九他们几个,在你这儿一起训练,回头你挑鬼子的时候,带上他们,生也好死也好,总胜过每天杵在哥哥面前往心口扎刀子!”
堂堂七尺汉子,当着孙铮的面,哭的像个月里娃子。
孙铮心里也不是滋味,这年头,谁都不容易!堂堂团副,也被搞的这么无奈。
“来吧来吧,管他什么身份,只要愿意打鬼子,我这都欢迎!不过我把丑话说到前头,愿意打鬼子我相信,但训练不过关,我可不管是什么来路,哪来的回哪儿去!当然了,他要是想平平安安混日子,一线天方圆上百里,总有个活命的地方。”
孙铭点头:“你放心,都是从鬼门关挣出命的,有那股子血性。不瞒你说,打去年投了我们,这小半年里,训练方面还真没拉过稀。就是总也没机会打鬼子,心里那口气出不来……都是上过学的好苗子啊,从重庆出发的时候,一共十六个,半道上,六个投了延安,还折了两个,现在只有八个。要不是冲你面子,楚团长都不舍得放人!”
说是八个,实际上等孙铭送人来时,正好是十个,应该是又挑了两个好手塞了进来。就为这十个学员,晋绥军方面特意送了一批物资进山,充当学费。
孙铮没有拒绝,这年头,谁家都不富裕。山里日子更辛苦,除了粮食不缺,其他啥都稀罕,这批物资正好应个急。
至于特训队的消耗,空间里摆着河源驻军几库物资呢,三十个队员,再怎么超量供给,撑个一年半载也没问题。
袁方没有任何意见,反而发动民兵,帮着多修了几处营房,将所有人妥善安置,让他们一心一意学本领,不必为琐事操心。
孙铮借着“五鬼搬运”的名头,为这三十名学员量身打造了作训服装和装备,等熟悉了每个人的情况后,很快又把三十人分成六个五人小组,互相竞争、比拼,以优胜劣汰的方式,制定不同的训练科目。
毕竟都是有底子的人,只要营养跟得上,根本不需要多少适应时间,特种兵训练科目轮番上,很快就能看出效果。
让人意外的是,六个女人中,有一个叫李换芹的小姑娘,竟然完全跟上了最强节奏,与吕继亭、胡国华、孙错,楚雷四人一起,被编入第一梯队,参加最强科目训练。
胡国华是独立团送来的战士,据说是革命先烈子弟,还曾在某位武林前辈门下习过武。孙错就是孙铮那位九堂弟,楚雷则是楚云飞的堂弟。吕继亭是土匪出身,李换芹却是个普通农家女,这么五个人,组成第一梯队,很是有些统一战线的味道。
但这种排列毫无争议,所有的训练科目都被量化,更快、更高、更强,不是随便用嘴说的,是练出来,比出来的。
经过一个月的初步整训,李雪娟、李亚娥等妇救会女同胞,不出意外被远远抛开。
孙铮就将她们与其余人隔离开来,训练科目和方向也做了调整。
随着时间推移,训练科目渐渐细化。除了妇救会小组渐渐转向后勤、救护方面,其余五个小组只是进度有差距,科目几乎大差不差。又接着安排了小组对抗,以训练队员之间的配合和默契。
在饱和训练下,这二十五名特战队员,每天训练完都累到半迷糊,努力挣扎着处理完内务,就得抓紧时间补充睡眠。初期偶有发生的意识形态争论,早就消失无踪,根本没那个精力!
夏收时节,县大队大队长马德彪带队进山帮忙夏收,特意跑来观摩体验了一番。袁方知道孙铮不在乎这个,就拉他一起蹭了顿饭。
这顿饭吃的老马摇头晃脑,一个劲喊太破费。结果袁方告诉他,人家平常就这伙食,天天都是这标准。不然根本撑不住那么高强度的训练。
马德彪吓的不轻,再不敢提让他的县大队学习判官训练科目的话。
幸好,袁方告诉他,晋绥军方面每半个月就送来一批给养,倒是不用八路方面破费。
这么一来,老马又觉得占了便宜,心里平衡了不少。临走前,特意打包了几个硬菜,不知道要给哪个老伙计打牙祭。
时间进入八月,经过考核,孙铮宣布第一阶段的训练结束。给队员们放了几天假,让他们调整心情,迎接第二阶段。
所谓的第二阶段,就是以战代练。训练成绩再好都是虚的,真刀真枪战场上闯一圈,能活着回来才叫真本事。
放假这几天,孙铮根据队员们的特点,量身打造了特战装备。
妇救会小组已经退出特战科目,强度低了许多,闲时间也多了些。
一闲下来,李雪娟对传宗接代的念头自然又占了上风。幸好孙判官恢复能力超强,不然在训练场上打盹就丢人了。
孙铮当然也喜欢鱼水之欢,可偏偏媳妇总是念着要肚子早点大起来。这让他感到自己更像个工具人,是个无情的配种机器。
为了发泄这股怨念,孙判官对着地图上某个炮楼打了个叉。
“就拿它来开刀,验一验训练成果!”
第二十一章 我对你们很失望
大孤镇东南十里,有个叫月亮湾的小河,河湾处的小镇就叫月湾镇,镇上驻着一支小鬼子,守着一座炮楼。
孙铮把第一战选在这里,因为这地方和鬼子隔河对峙的,是晋绥军。根据惯例,晋绥军一般不会主动攻击,因此,这帮小鬼子比起其它可能遭到八路攻击的地方,算是比较幸福。
就是因为他们想不到,所以才能打他个出其不意。
为了这场战斗,孙铮提前做了好几天工作。包括与晋绥军的沟通,对小镇地形和炮楼敌情的实地侦察等等。
虽然都是特战队员负责执行,但第一次放飞幼崽,身为教官的他放心不下,全程陪同,感觉比自己端炮楼还要费劲。
凌晨两点半,五支五人小队先后潜行出发,悄然渡过月亮湾,如同出海蛟龙,扑向那座丑陋的炮楼。
隔着一条河,孙铮努力不去多想,闭眼静坐等待结果。
身边是同样放心不下的孙铭,手里举着望远镜有点呆:“要不是亲眼看着,真不敢想世上竟有这样的身手!老六,你就一点都不担心吗?”
孙铮笑了笑:“担心有个毛用!既帮不上忙,又伤不了敌。与其操这闲心,还不如养足了精神,等着看结果。真要是遇到意外,潜袭变成强攻,不过是多出把力气的事。”
另一边,马德彪也放下了望远镜:“这夜色,我一路盯着不放都看不清,小鬼子没那么神吧?”
孙铮摇摇头:“这谁说的准呢?战场嘛,千变万化,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战前做足准备,战时奋勇向前就够了,至于结果,只要不死,总能看到。”
打屁聊天,时间匆匆而过,凌晨三点十分,原本平静的夜空突然被几声乍起的枪声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