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孙判官挑了黑云寨,任命了刘墩子主事,但大家心里很清楚到底谁才是正主。
都不用刘墩子安排,自有那几位“导游”出面,带人把棺材抬回了山寨。
关于判官的传说,又因那口棺材变的越发离奇。有人说判官夜里就睡在棺材里,有人说那棺材是他的法器,不管受多重的伤,躺一夜就能恢复。
棺材放入山洞,好多人都亲眼看过,甚至八路接手后也仔细检查过,棺材里只有一床被子和一条军毯,并没有别的东西。
孔捷不太明白孙铮这时候为啥要看棺材,难道有线索藏在里面?
第十七章 一家人最要紧是齐齐整整
孙铮来到棺材前,掀开盖子,伸手在里面一捞。一具穿戴整齐的鬼子军官尸体就那么被捞了出来。
经过几天摸索,他现在对空间的应用可以说得心应手,整个过程浑若天成,毫无ps痕迹。就好像老鬼子的尸体一直就躺在里面一样。
“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小鬼子河源宪兵队大队长,平田一郎大佐!”
孙铮两手配合,将棺材盖重新封上,将尸体摆在盖子上:“当然了,本着只有死了的鬼子才是好鬼子的宗旨。这位已经改邪归正,是个好鬼子了。孔团长,我把他交给你。至于你能和小鬼子换到什么好处,全凭你自己运作。换的东西,就当是我感谢你们收留我外婆一家的谢礼吧。”
围观众人都看傻了。
大变活人?不对,是大变死人。
几乎所有人都能肯定,在孙铮进来前,那棺材绝对是空的!
真有尸体,这临夏的天气,大半个月时间,早臭了!
这戏法咋变的?
这平田一郎是哪里变出来的?不对,是这老鬼子之前藏在什么地方?
难道孙判官真是传说中那样,从阴司回来的?有通鬼神的能耐?
孔团长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思想,被眼前这一幕搞的摇摇欲坠。他觉得,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自己还没弄明白的道理。
孔捷瞠目结舌的愣了好半天,回过神来连忙道:“李排长的家属,那就是我们八路军属。说什么收留?!”
孙铮一想也对:“那就当是我舅弃暗投明的投名状吧!”
孔捷乐了:“咱们又不是山大王……不说这些见外的话,有李排长这层关系,咱们也算是自己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死鬼子我会好好用的。您呐,就等着听好消息吧。嘿,这回有意思了。”
孙铮笑道:“既然这样,那这里就交给孔团长了。麻烦找个人帮我带路,我先去看看外婆。”
孔捷并没有说让李四海陪他回去的话,而是很认真的指派了一支由五名民兵组成的小分队负责带路和联络。
孙铮收拾了个双肩背篓,将山寨处理好的狼皮挑了几张,又装了些日常能用上的东西。至于山寨原来库存的金银物资和军火,他连看都没看一眼。
孙铮现在可以很拉风的说一句,我对那些身外之物,没有兴趣!
吕继亭寸步不离的跟着孙铮,一副警卫员的忠心嘴脸,半点没把自己当外人。
孙铮还特意问了下他的意思,这小子家里也没别人,他自己就能做主。他不愿意投八路,更不愿意就此回家种地,就想跟着判官,替他跑腿,跟着他学本事。好将来杀鬼子,替家人报仇。
大半个月相处,孙铮也挺喜欢这个机灵的小子,也习惯了让他帮着打理些杂务,索性就由他跟着。
孔大团长意识到,孙铮真的对那些库存没兴趣,他是拣了个大便宜。也做个顺水人情,给吕继亭补充了弹药,还送他一把短刀。
为了表示对孙判官的重视,孔捷给那五个民兵也换了装备。把这帮泥腿子乐的合不上嘴,一说话就咧着满嘴黄牙乱笑。
孙铮对这些并不怎么关注,他着急要去看外婆呢。等了大半个月,终于有了外婆的消息。让舅舅转投八路可是他自己的主意,要是不亲眼看一眼外婆,心里怎么能踏实。
一线天距离黑云寨直线距离不到百里,但山路崎岖,又要绕过几处晋绥军防线,全程下来,得走好几百里。
这还得是有识路的人带,不然转到天荒地老都不一定能找到地方。
一行人赶了两天路,才进了一线天。这一路下来,孙铮是越来越放心,这种地形和山势,别说小鬼子来犯,就是天兵天将下凡,也能斗上一斗。
大部队在这地方根本无法展开,小分队分散进山的话,重武器进不来。小鬼子在这里,半点优势都没有。难怪他们只能龟缩在城里,敢出门打野那就是送人头。
各种极度险峻的小道,东绕西绕的走了好几百里,到第三天下午,众人才终于来到真正的后方安置区。
站在高处的观察点向下望,只见密密麻麻的小房屋,芝麻粒一样散落在山林间。无数大小不一的绿色庄稼地,如一片片补丁点缀着这荒蛮了不知多少年的古老山林。
这是花了多少劳力,多少心血?要不是因为闹小鬼子,这么多功夫,能在平原上,在城市里,创造多少财富?!
要不是祖宗传下来的良田没法种,谁愿意在山里开荒过日子?!
都特么小鬼子闹的!
“我们的百姓,是最勤劳,最有创造力的群体。他们不应该受这样的苦难!”孙铮沉声道:“我们一定要把小鬼子赶出国境,推翻一切骑在百姓头上的牛鬼蛇神!”
吕继亭兴奋的乱挥拳头:“孙哥威武!孙哥说行,就一定行!”
孙铮笑道:“要做到这一切,只靠我,或者说一个判官可不成。真正能做到这些的,只有八路!”
嗯?吕继亭有点不明白,说真的,他还真有点瞧不上这帮人。
孙铮没解释,只是默默的下山赶路。没法多说,说的太多,容易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负责带路的那几个民兵,则互相打起了眼神官司。能被孙捷点名出任务,不用说,都是觉悟很高的积极分子,甚至少不了还有党员。但他们没想到,这个一直与八路保持距离,甚至油盐不进的孙判官,居然会有这么高的觉悟和认识。看起来,也不是不能争取。
下午四点左右,孙铮顺利抵达外婆的新家。
此时的外婆,坐在穿过树梢散落在身上的斑驳阳光下,一边剥着手里的玉米棒子,一边低声和旁边的重孙子说着火星话。看得出来,老人的心情很好,身体状况也比之前在城里时,好了许多。
“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