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北颂

第0460章 还没出生,就被惦记上了……

北颂 圣诞稻草人 10809 2021-03-28 12:41

  艾草文学阅读网321553.xyz,最快更新北颂最新章节!

   张知白感叹了一句,回府了。

   回到了后院以后,找到了正在缝补的老妻,要了一些淡红的花粉。

   显然,寇季那一句‘苛待自己的话’,张知白听进了心里,有意掩饰一下脸上的菜色。

   他倒是不在乎脸上有菜色,可他如今知礼部,在很多场合中,代表的可是朝廷的颜面。

   他不在乎颜面,但不能不维护朝廷的颜面。

   寇季出了张府以后,感慨良多。

   以前的时候,他总觉得大宋朝堂上,净是一些蝇营狗苟之辈,一个个吃的肚满肠肥,每天不思为民做事,只想着如何搜刮民脂民膏。

   直到今日。

   他听到了李迪的心声,见到了张知白的作为以后,才明白,大宋朝堂上有好官。

   他们各自,为了各自的目的在坚持。

   只是贪官污吏太多,他们的力量显得有些单薄而已。

   单薄到朝堂上没有多少他们的身影。

   寇季见识了张知白的清廉以后,到了张士逊府上,见到了张士逊府上的奢华以后,就没有多待的心思。

   陪着张士逊闲聊了两句,放下了请帖以后,借故告此。

   寇季不愿意跟此人深交。

   此人为政倒还好,只是不修私德,入宫理政的时候,总喜欢带着女人一起去。

   寇季无此嗜好,也不愿意沾染上此嗜好。

   辞别了张士逊以后,寇季又去了李府,见了李昭亮。

   李昭亮差遣府上了管事,备了一份厚礼,让寇季带回去,却没有答应参加七日后文昌学馆的开馆仪式。

   寇季也没有强求。

   邀请李昭亮,只是一个礼数。

   一个文人齐聚的仪式,李昭亮去有些不合适。

   一旦去了,说不定还会被一些嘴痒的人盯上,羞辱他一番。

   离开了李府,寇季又相继去了曹府、高府、石府、潘府等几大将门府邸。

   皆得了一份厚礼。

   显然,他们皆不打算参加文昌学馆的开馆仪式。

   寇季回府以后,怀着一些心思,进了正堂。

   正在正堂内等消息的寇准见此,疑问道:“官家拒绝了你的提议?”

   寇季一愣,笑着摇头,“官家答应了让一字交子铺暗中资助文昌学馆。”

   寇准皱眉道:“资助学馆,乃是一件光明正大的好事,为何要偷偷摸摸的?”

   寇季笑着将赵祯的顾虑,跟寇准讲了一番。

   寇准啐了一口,气哼哼的道:“老夫不做那偷鸡摸狗的事情,派人去告诉李迪,他要是不怕以后满朝文臣,皆是我寇府门人的话,尽管阻止。”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您这算是戳中的李公的软肋了。”

   寇准翻了个白眼,哼哼道:“他以为老夫不在朝堂上,就奈何不了他了?”

   寇季替李迪辩解道:“李公应该没这种心思,他也是看国库空虚,才不得不如此。”

   寇准瞪起眼,“老夫就是知道他一片赤心,才没有为难他。不然,老夫早就跑到垂拱殿上去,吐他一脸了。”

   寇季感慨道:“祖父威武……”

   寇准瞪了寇季一眼,“威武个屁……既然官家没有拒绝你的提议,你为何愁眉苦脸的?”

   寇季屏退了左右,将李迪跟自己说过的话,以及在张知白府上看到的情形,向寇准讲了一遍。

   寇准听到了李迪执意要给吕夷简当先锋以后,微微皱了皱眉头,撇嘴道:“李迪是个软蛋,他要是真有能奈,就应该一个人完成修订律法的事情,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寇季撇撇嘴道:“不是谁都能像您一样,在朝堂上威风八面。”

   寇准冷哼道:“所以老夫说他是个软蛋。”

   寇季闻言,哭笑不得。

   寇准哼哼道:“他喜欢给人当枪使,那就尽管去好了。此事你不需要插手,等李迪那厮被人扳倒以后,老夫要好好嘲笑他一番。”

   寇季苦笑着,道:“李公跟您交情不错,您这么做……”

   寇准瞪眼道:“老夫就不能嘲笑他了?他若真被人扳倒了,老夫还要出面保他性命呢。比起救命之恩,嘲笑两句算什么。”

   寇季闻言,果断道:“您老说的对。”

   寇准又道:“至于张知白,愚夫尔。”

   寇季愕然瞪起眼。

   寇准不屑的道:“他那点钱,能支应几个娃娃们读书?他若聪明,就该借着朝廷之力,大兴教化,让所有读不起书的娃娃们,都读的起书。

   他是朝中重臣,手握大权,就应该想天下、谋天下。

   而不是把自己弄的惨兮兮的,却也没帮助多少娃娃们读上书。

   他是驱牛耕田的人,却代替牛去耕田。

   他难道不蠢吗?”

   寇季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啥。

   寇准瞪起眼,“还愣着干嘛,还不去准备文昌学馆开馆的事宜,难道要让老夫亲自去准备?”

   “哦……”

   寇季答应了一声,赶忙离开了别院,去文昌学馆处。

   文昌学馆,依山水而建。

   囊括了整个瑞安镇的私塾,占地面积达到了瑞安镇的三分之一。

   其中分别设有文昌私塾、文昌书院、文昌学馆。

   文昌私塾是原有的瑞安私塾。

   寇准在原有的瑞安私塾的基础上,梳理管理有些混乱的瑞安私塾,将其纳入到了文昌学馆,成为了文昌学馆的一部分。

   文昌私塾,主蒙学。

   教授识文断字,以及一些蒙学的书籍。

   招收的学生,分别是六到十二岁。

   非瑞安镇上的学生,超过了十二岁不收。

   文昌书院坐落在文昌私塾和文昌学馆之间,建立在山脚下,五丈河旁。

   那是一座占地面积和文昌私塾一样大的书院。

   校舍、马场、马房、射场、演武场、藏书楼、琴楼、棋楼、书楼、画楼等等一应俱全。

   书院里教授学生们,读书、识经、吟诗作赋、六艺,以及各类杂项。

   各类杂项,学生们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选修。

   在建立文昌书院之初,寇准并没有将骑射、武艺、兵法谋略等算在其中。

   还是寇季向寇准陈述了一番利害关系,寇准才添上了骑射、武艺、兵法谋略。

   值得一提的是。

   当那些名宿大儒们被邀请到了汴京城以后,得知了文昌书院里有骑射、武艺、兵法谋略以后,不仅没有强烈反对,反而赞成了此事。

   其原因是,这些个名宿大儒们,在幼年求学的时候,也曾习过骑射、武艺。

   而现今太学、国子监内,武备荒废,他们觉得有必要重振一下武备。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

   文昌书院招收的学生年龄皆在十岁到十八岁之间。

   学生们有多余的时间去涉猎这些东西。

   且不需要参加春闱,所以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治经。

   文昌书院,在那些名宿大儒们眼中,就是一个过度的书院,不需要他们太重视,太挑剔。

   比较起来。

   囊括了半山腰,以及山顶了文昌学馆,就严苛了许多。

   没有固定的年龄限制,但是却有十分严苛的考核制度。

   其考核的各项题目,远比科举场上的秋闱还要严苛三分。

   课业只有两项。

   治经、杂学。

   其中各种杂学属于选修,是在文昌书院杂项的基础上,做了一次延伸。

   唯有治经是必修。

   因为治经是科举考核的根本,也是学生们晋身仕途的根本。

   整体的文昌学馆,可以说是满足了一个读书人,一生所要经历的一切课业。

   像极了后世的那种小初高大的模式。

   一切皆源于寇季的影响。

   寇准在创办学馆之初,只想创办一座类似于岳麓书院一样的那种学院,甚至规模还要比那个小一些。

   但是前来帮助寇准创办学馆的人太多。

   财力又足够丰厚。

   寇季只是稍微影响了一下,就达到了如今的规模。

   寇季一路穿过了文昌私塾,到达了文昌书院,沿着文昌书院后面的山道,到了半山腰。

   山顶的一些设施还在营造。

   所以文昌学馆的先生们,皆在半山腰上居住着。

   文昌学馆的大部分的校舍,也在半山腰上。

   寇季到了以后,找到了寇准安排的两个副山长,陪着他们一起,筹备开馆的仪式。

   由于开馆的时候到的人比较多,且其中有一大部分人非富即贵,所以需要好好的安排一下。

   比如,放置赵祯座椅的高台,就需要好好搭建一下。

   既要保证安全、坚固,也要保证用过以后便于拆除。

   还要准备赵祯到了文昌学院以后的吃喝用度。

   因为关系到赵祯的安慰,所以寇季必须全程盯着,全程检测。

   事倒是不多,就是麻烦。

   忙累的时候,寇季就有一种去信一封,让赵祯别来的心思。

   可看到了那些名宿大儒们,为了赵祯驾临以后的事情,忙的上气不接下气,却依旧喜气洋洋的,寇季就知道,他们有多渴望赵祯能够驾临文昌学馆。

   若是因为他的问题,导致赵祯没来的话,那帮子名宿大儒,估计能唾骂死他。

   寇季在文昌学馆内忙活了三日。

   才将一应的事务准备齐全。

   然后就带着一群人,往山上办一些吃穿用度。

   五日以后,才全部忙完。

   有心回府歇息,却没办法回府。

   因为有一些受邀在列的远途的客人,提早一步到了文昌学馆。

   寇季需要代替寇准接待。

   一晃。

   到了第七日。

   第七日一大早。

   寇准到了文昌学馆内,驱赶着寇季离开了文昌学馆,去别院里招待已经到了瑞安镇上的赵祯一行。

   赵祯不仅自己到了,还带了曹皇后,以及已经晋升为婕妤的张氏。

   由于赵祯身份尊贵,不可能率先上山,去等一帮子臣民,所以就暂时在瑞安别院里歇下。

   等山上的客人们到齐以后,才会上山。

   寇季到了别院以后。

   见到赵祯大马金刀的坐在别院的正堂内品茶,曹皇后坐在一侧。

   张婕妤坐在左下首。

   向嫣陪坐在右下首,正在陪着张婕妤、曹皇后说话。

   赵祯的目光有意无意的在向嫣的肚子上徘徊。

   寇季入了正堂,向赵祯、曹皇后、张婕妤施礼。

   施礼过后,瞧见了赵祯的目光总是在向嫣肚子上徘徊,一脸不高兴的挡在了向嫣身前。

   赵祯见此,闹了个大红脸。

   “咳咳……寇季啊!朕有一件喜事要告诉你。”

   寇季挑着眉头,扶着向嫣坐在了右下首的旁边,自己坐在右下首,盯着赵祯道:“官家有何事要说?”

   赵祯淡淡的道:“张婕妤有了身孕……”

   寇季略微一愣,瞥向了张婕妤。

   张婕妤略微羞涩的低下头。

   寇季意外的道:“张婕妤已有身孕?”

   赵祯点头道:“御医们已经帮张婕妤诊过脉,却有身孕。”

   寇季拱手道:“臣恭喜官家,贺喜官家。”

   赵祯继续道:“朕有意晋张婕妤为昭容,你以为如何?”

   寇季一脸愕然。

   寇季知道赵祯喜爱张婕妤,张婕妤怀上了龙子龙孙,确实是一件值得喜庆的事情,可一下将张婕妤的地位,从婕妤晋升到昭容,跨度是不是有点大?

   中间足足跨了八个品阶。

   你是嫌张婕妤死的不够快?

   还是嫌张婕妤肚子里的那个死的不够快?

   宫里的争斗有多凶残,你赵祯不知道吗?

   你没看到曹皇后脸上的笑容有点僵吗?

   寇季果断道:“臣以为不妥……”

   赵祯疑惑道:“为何?”

   寇季回答道:“树大招风!而且臣以为,张婕妤不论生下龙子或者龙女,皆应该奉曹皇后为大母,此乃人伦。”

   赵祯听完了寇季的话,愣住了。

   张婕妤听到了寇季的话,微微皱了皱眉头。

   曹皇后听到了寇季的话,一脸愕然。

   赵祯经过了寇季的提醒,想到了后宫的复杂。

   张婕妤则觉得寇季是在帮曹皇后争权、争宠。

   身为人母,她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亲近,而不是跟旁人亲近。

   她也希望能够借着肚子里的孩子,获得更高的封位。

   这样,她的父母,她的祖辈,都能获得相应的封赏。

   已经没落的张氏一门,借此重新站在顶级权贵之列,也未必不行。

   只是寇季一句话,帮助了曹皇后的同时,否定了一切,她自然心中不快。

   曹皇后在疑惑,寇季为何帮她固宠、争宠。

   三人自然有了不一样的反应。

   赵祯思量了一会儿后,明白了寇季的心思。

   寇季这一番话,是在帮他保护龙子龙女。

   赵祯缓缓点头,“你言之有理,那就暂且不提此事,等张婕妤诞下皇儿以后,再论封赏。依照人伦,朕的皇儿,皆需奉皇后为大母。

   此事不需要爱卿提醒,朕也会照做。”

   寇季缓缓点头。

   赵祯继续说道:“那咱们君臣二人,就说一说我皇儿和你闺女的婚事,如何?”

   皇儿?

   闺女?

   婚事?

   你盯着我老婆肚子看了半天,是在惦记我老婆肚子里的孩子?!

   凭什么你的就一定是儿子,我的就一定是闺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