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北颂

第0651章 活生生打死!

北颂 圣诞稻草人 10455 2021-03-28 12:41

  艾草文学阅读网321553.xyz,最快更新北颂最新章节!

   府州境内的百姓,世代以忠勇之人自居,也以世代忠勇自豪。

   如今出了一个不忠不孝的领头人,他们心里愤怒之余,自然会产生厌恶。

   寇季怒斥之余,继续开口道:“老太君开口,我自然给老太君一个面子,我给你两条选择。折继宣活,折家交出府州,交出折家军,举家搬到汴京城。折继宣死,折家可以继续居于府州,由折继闵继任知府州事,从今往后,无朝廷调令,折家军不许出府州,折家军兵额,裁减五成。”

   折刘氏闻言,浑身巨震。

   府州城门口所有人,一脸惊愕。

   寇季开出的条件中,无论那一条,对折家而言,都是伤筋动骨。

   杨家老太君惊恐的看向了寇季,“寇小子……”

   寇季对杨家老太君沉声道:“老太君,你身处在汴京城,应该明白。如今的朝廷,已非昨日的朝廷。折家现在若不决断,留给折家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纵然我今次放过了折家,折家也逃不过一劫。

   魏王府一脉、高家,朝廷尚可以不留余地的下手,更何况是折家。”

   皇室宗亲,开国功勋之后,朝廷都可以毫不犹豫的下狠手。

   折家虽然功勋卓著,但身份上比不过皇室宗亲,功勋上也比不上高家。

   别看高家的人唯利是图,但高家的功劳,却不比折家弱。

   高家可是拥有灭国之功的。

   折家却没有。

   寇季的话提醒了杨家老太君,杨家老太君心中哀叹了一声,闭上了眼睛,没有再言语。

   折继宣的愚蠢,将折家逼到了绝路上。

   若是折继宣没有违背朝廷的调令,踏踏实实的一心为朝廷做事。

   或许朝廷可以念在折惟忠刚死的份上,暂时不为难折家。

   可折继宣偏偏没有遵从朝廷的调令。

   在朝中上下都在大力的肃清朝堂的时候,折继宣此举,就是一个致命的把柄。

   诚如之前寇季所言。

   折家忠勇不假,可比折家忠勇的人多了去了。

   朝廷对那些人都下得了手,为何对折家下不了手。

   朝廷不会因为你的忠勇,放弃你这个阻碍朝廷发展的眼中钉存在。

   寇季提出了两个条件,确实是折家唯一能继续富贵下去的两个条件。

   寇季确实给了她面子,给了折家两条活路。

   寇季和杨家老太君的对话,一字不落的听进了折刘氏的耳中。

   折刘氏听完了二人的对话,脸色惨白,浑身哆嗦。

   她在原地一言不发的站了许久。

   保折家,还是保折继宣?

   她犹豫了许久。

   许久以后才缓缓回身。

   “请家法!”

   折刘氏嘴皮子哆嗦着低声吩咐了一句。

   最终她还是选择了保折家。

   或许她还可以在保折家同时,想办法保一保儿子。

   折刘氏一声吩咐,立马有人策马奔入到了城内,请出了折家的家法。

   一根特质的棍棒。

   折刘氏将幼子交给了丫鬟,抄起了棍棒,对着折继宣就抡了下去。

   折继宣吓了一跳,慌忙要逃。

   “拦下他!”

   折刘氏怒吼。

   折家部曲犹豫再三,最终起身,拦下了折继宣,将他扣押在地上。

   折刘氏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力气,抡起了棍棒,对着折继宣就是一通猛捶。

   折继宣被打的呲牙咧嘴的大喊大叫。

   折刘氏再次吩咐。

   “堵上他的嘴!”

   有丫鬟上前,堵上了折继宣的嘴。

   折刘氏手持着棍棒,痛哭流涕的盯着折继宣,哭号道:“你别怨为娘,祖宗留下的家业,因你之过,败亡了一半。留你在世,继续祸害祖宗的家业,为娘死了以后,无颜下去见折家的列祖列宗。”

   折刘氏说完话,抄起了棍棒,对着折继宣继续打。

   杨家老太君看着心痛不已,泪流满面。

   寇季冷冷的看着这一切。

   见杨家老太君泪流满面,就低声吩咐了一句,“请老太君回马车里休息。”

   此话一出。

   杨家老太君浑身一震,正在棒打儿子的折刘氏也是浑身一震。

   杨家老太君几次张口,也没说出一句话,最后只能以袖掩面,躲进了马车。

   折刘氏则哭的更大声了。

   母亲打儿子,还是往死里打的那种,本应该是人间惨剧。

   可寇季心中没有半点怜悯。

   折继宣能有今日,折刘氏绝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折刘氏要保全折家,棒打折继宣,完全可以将折继宣带回折家宗祠里行刑。

   可她却没有。

   她选择了在所有人眼前,选择在杨家老太君和寇季面前,将折继宣往死里打。

   十分有心计。

   她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寇季一眼就看破了。

   她看出了杨家老太君在寇季心里有几分地位,所以就想借此逼迫杨家老太君,苦求寇季,救折继宣一命,并且保全折家。

   以杨家老太君在寇季心里的地位,她若是跪下来求寇季,寇季一定会答应。

   可她却不清楚汴京城内的形势,也不清楚寇季的狠辣。

   杨家老太君知道汴京城内的形势,所以她纵然有心救折继宣,也不会开口。

   杀折继宣一人,保折家一门。

   寇季人都到了府州了,又怎么可能容折继宣活下去。

   折刘氏心中的算计成空,只能狠下心,流着泪,打的折继宣皮开肉绽,打的折继宣气绝身亡。

   寇季眼睁睁的看着折刘氏将折继宣打的气绝身亡以后,盯着痛哭流涕的折刘氏,冷冷的道:“念在你舐犊之情,我就不计较你算计我的事情。

   你那点心计,比起汴京城的那些权贵,差太远了。

   以后还是少用为妙。

   折继宣有今日之果,你有一半的责任。

   我希望你从今往后,好好的教导折将军的另外三个孩子,莫要让他们重蹈覆辙。”

   折刘氏闻言,浑身颤抖。

   寇季却没有再搭理她,寇季对府州城外的所有人淡淡的道:“折继宣不尊朝廷号令,不忠不孝,今已伏诛,我便念及折家世代忠勇的份上,不再为难折家,免得别人说我寇季欺负孤儿寡母。

   自今日起,折家军半数,归朝廷所掌,调遣到银州,同银州守军一起,编为一军,取名橫山军。

   其余折家军将士,编为府州团练,归府州衙门掌管。

   无令不得出府州,无令不得动用大型军械。

   府州知州事,由折继闵担任。

   府州上下衙门的推官、判官,皆有朝廷派遣。

   此乃天子令,府州上下必须遵从。

   如有不从,定斩不饶。”

   府州上下,皆愣愣的盯着寇季,闭口不言。

   唯有折刘氏的哭喊声,在府州城内外回荡。

   寇季皱了皱眉头,没有搭理她。

   此次府州之行,不止是折继宣让他失望至极,折刘氏也是如此。

   若是折刘氏识趣,他有可能会看在折家先辈的面子上,还有杨家老太君的面子上,收折继闵或者是折继祖入门下,照顾折家一二。

   可折刘氏居然在他面前耍心机,算计他和杨家老太君,一瞬间寇季对她的好感全无。

   也失去了照顾折家的心思。

   史书上,折继闵和折继祖两兄弟,十分忠勇。

   他们跟长兄折继宣性格差异十分大,八成跟折刘氏有关。

   一定是折刘氏在看到了折继宣继承了家业以后,胡作非为,才改变了自己,改变了教育儿子的方式,才教育出了两个忠勇。

   不然没办法解释折继宣、折继闵、折继宣,同时一个父母,为何性格差异如此之大。

   寇季宣告了他对折家的判决以后,对身后的人吩咐道:“刘亨,你带人去折家军中挑选将士,我就在此地扎营,等你挑选完了将士,我们即刻拔营北上。”

   顿了顿,寇季又补充了一句,“顺便,将赶赴屈野川,驰援我们的折家军将士的遭遇,给府州的百姓讲一讲。”

   刘亨听到此话,深深的看了寇季一眼。

   寇季不仅杀了折家的人,诛了折家的心。

   如今还要借着跟随他们的折家军,诛了留守在府州的折家军之心。

   等折家军改为府州团练以后,折家军恐怕就要泯灭与人前了。

   以后再有人提到折家军,人们只会说改任为橫山军的折家军,而不会说府州团练。

   刘亨听懂了寇季话里的深意,果断点点头。

   刘亨率领着跟随着他们的折家军,去留守在府州的折家军中挑选折家军将士。

   跟随着寇季的折家军将士,被折继宣伤了个通透,所以在挖墙脚的时候,一点儿也不手软。

   凡是折家军中的好手,他们一个也没有放过。

   在他们十分夸张的将他们在屈野川大战,麟州城外分地的场面告诉留守府州的折家军将士的时候,没有一个不动容的。

   屈野川大战,堪称是一场以弱胜强的典范之战。

   麟州城外分地,可以说是夸张、奢侈到了极致。

   除了少数对折家忠心耿耿的人以外,大部分的折家军中的好手,都顺势接受了寇季的改变,成为了橫山军的将士。

   在寇季派人挑选折家军将士的时候。

   折刘氏带着折继宣的尸骸回到了府州城内的折府,闭门不出,任由寇季施为。

   她没有阻止寇季的能力,也没有阻止寇季的胆子,更不敢挑唆府州境内的折家军和百姓们去记恨寇季。

   一个张口可以调遣数十万大军的人。

   可见权势有多大。

   可见官家有多信任他。

   跟他作对,没什么好下场。

   折家既然已经服软,那就应该服软到底。

   只是她在回府的时候,并没有邀请杨家老太君同行,大概是记恨上了杨家老太君见死不救。

   对此,杨家老太君心里十分的痛苦。

   她明明处处都在帮折家,到最后非但没有落到好,反而还被娘家记恨上了。

   只怕以后再也回不了娘家了。

   “老太君……并不是小子不给您面子,实在是如今形势不同,我若是放折家一马,折家上下必死无疑……”

   寇季在闲暇的时候,发现杨家老太君十分的忧伤,就找上了杨家老太君主动攀谈。

   杨家老太君侧躺在软榻上,听到了寇季的话,脸上挤出了一丝难看的笑意,低声道:“你不必安慰我。老身虽然老了,可是耳不聋、眼不瞎。

   你小子虽然是文官,可是入了汴京城以后,却没有像是其他文官一样,看不起武官。

   对我杨家,还有折家,那是能提携就提携,能留手就留手。

   文广孩儿能有今日的成就,全赖你一手提拔所致。

   杨府如今能日进斗金,也是你分润给杨府的富贵。

   折家能得以保全,也是你小子看在老身的面子上,特意留手的缘故。”

   寇季笑容灿烂的道:“小子可没你说的那般好。”

   杨家老太君盯着寇季,一脸疑惑的道:“有时候老身就在想,你对我杨家如此优厚,对老身这个已经黄土埋到脑袋的老婆子如此的恭敬,到底是为了什么?”

   寇季一愣,一脸愕然。

   杨家老太君不等寇季开口,自问自答道:“老身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杨家有什么可值得你小子图谋的。你小子就是发自心底里,对杨家好,不参杂半点其他。”

   寇季盯着杨家老太君,沉默了许久,突然开口道:“对杨文广优厚,那是因为杨文广跟我兄弟相称。对折家优厚,那是看在您老的面子上。”

   寇季其实没说实话。

   他对杨文广优厚,那是因为杨文广值得。

   史料上记载,杨文广少年以父荫出仕,一生为大宋南征北战数十年,七十五岁死于任上,官至定州路副都总管。

   一生大战小战经历了无数,虽然没有什么值得千古传颂的大功劳。

   但单凭他七十五岁,仍然坐镇在宋辽边陲,为大宋谋划燕云,呕心沥血,就足以让寇季厚待。

   杨家老太君狐疑的道:“老身的面子就那么大?”

   寇季笑着点点头,道:“官家都得给您三分薄面,我身为官家之臣,又岂敢不给您面子?”

   杨家老太君哭笑不得的屈指点了点头寇季。

   寇季这明显是敷衍的话。

   寇季既然不愿意说实话,她也不问。

   杨家比起寇家,弱的可怜。

   即便是如今杨文广已经凭借战功搏得了侯位,跟寇家祖孙二人比起来,也弱的可怜。

   寇家祖孙想让杨文广做什么,不需要谋划。

   从官家手里,或者内廷,请一道手书即刻。

   手书一下,让杨文广去死,杨文广也得去。

   所以寇季犯不着算计杨府,算计杨文广。

   杨家老太君在笑过以后,长叹了一声,对寇季道:“你真的是个好孩子,不过你不用把心思放在老身身上,老身无碍。

   折家不待见老身,老身不去就是了。

   老身父兄皆死,侄子也死的一个不剩。

   跟老身亲厚的人,一个个都消失了。

   那些情份,也跟着一点点磨灭了。

   如今老身对折家,没有多少情份了。

   有的只是一些回忆和怀念,所以不会因为折家人不待见老身,老身就悲痛欲绝的。”

   寇季缓缓点头,他觉得杨家老太君八成说的是实话。

   她若真是一个遇到点事情就悲痛欲绝的人,也活不到现在。

   “您老心中无忧,小子也就放心了。如今该挑选的将士也挑选完了,是该继续北上,找西夏人算一算旧帐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