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2011开始

2011开始 第424章

2011开始 辛老七 2608 2021-07-05 08:18

  曹兴平挤出个笑容:“好久不见。”

   陈耀东惊讶了:“你俩认识?”

   女老师笑着说:“我和他是同班同学,都是从二中出去的。”

   “原来是学姐!”

   陈耀东恍然了,一边拉开车门请她上车,一边问:“学姐也是06届的?”

   周海英说了声谢谢,上了后座,等他上来才笑道:“是06届的,10年陕师大毕业考了老师,被分到咱们学校,你叫我一声学姐,有点受宠若惊啊!”

   陈耀东也笑道:“应该的,都一个学校出去的嘛!”

   周海英笑容更愉快:“你可是给咱们二中长脸了,大学毕业才两年就这么成功了,新千年后这十几年咱们二中出去的学生,属你混的最好,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陈耀东道:“学姐别夸我,我也就是运气好一点,以后咱常联系。”

   周海英逾发觉的这人不简单,说话滴水不漏的,怪不得能混成老板。

   曹兴平坐在副驾驶一声不吭,听着老同学和老板你一句我一句客套。

   他也是二中出去的,比陈耀东高一级,今天回学校,陈老板是受邀而来,自己却只能做个拎包跑腿的,虽说如今如入衙门也算是人脉广泛,亦曾办过大事花过大钱,不比周海英这个老同学差上多少,在学校老师眼里也算是个有能耐的。

   可跟着陈老板回校,则难免相形见拙。

   车开到教职工楼下,校办主任又在楼下等。

   陈耀东有印象,当年他上高中的时候这位好像在教语文,但没教过他,没有交迹,就不像跟周海英那么亲切了,该客套客套,该互吹互吹,谦虚中保持着距离感。

   周海英在一边看着,心里逾发感慨了。

   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心。

   到了二楼的一间会客室,校领导基本全在。

   寒暄几句坐下,又是一阵商业互吹。

   校长已经不是陈耀东昔年上高中时的校长,当年也没见过,不知道从哪调过来的,自然谈不上什么亲切感,不过当年的语文老师老郑却成了教处主任,多少有点意外。

   陈耀东在琢磨校领导校,校领导同样在琢磨他。

   景安二中不如一中,不管师资力量还是生源都被一中碾压,像周海英这种能考上陕师大的已经是拔尖的学生了,从新千年以来,二中就没走出过有大成就的学生。

   虽然在政府部门任职的不少,但走上高位的一个没有。

   到不了区老板或者市领导那个级别,对学校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混社会的就不说了,那个混不出名堂来的。

   正经经商的也没几个发财的,办个校外培训机构就算是相当不错的了,直到陈耀东异军突起,年初媒体报道兴邦农业与市里签定投资协议和大老板出席开工剪彩仪式,刚开始校领导没在意,可后来听说兴邦农业的老板是二中出去的学生,校领导们才上了心。

   之后又陆续有消息传来,兴邦农业投资数亿参与三营开发,又准备在野牛滩投十几亿建设景安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三个项目就得砸进去二十亿。

   这妥妥的亿万富豪节奏。

   这样的学生自然要保持联络,为母校增光添彩。

   更别说前几天又传闻,听说陈老板要结婚,光是买结婚用的车,就砸了七千多万,直接买了二十多辆单价近三百万的奔驰S600,还给媳妇买了台千万级的劳斯莱斯。

   学校消息灵通,一些小道消息知道的比陈耀东家人还要早。

   站在学校立场,这种优质学生,怎么能不好好的联络一下。

   而教师节系列活动,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载体。

   请学生回母校露脸,感受一下衣锦还乡的荣耀,剩下的事就好办了。

   “今天的活动有个学生代表发言的环节,耀东发个言吧,你也是学生代表嘛!”

   互吹一阵,校长发出邀请,连耀东也叫上了。

   而且还叫的很顺溜,就好像陈耀东是他亲自教过的学生一样。

   陈耀东笑着说:“算了吧,我就一个种菜卖地的,又不是搞高科技的,肚子里也没几两墨水,学习上也不争气,就不上去献丑了,免的把学生带偏。”

   校长点了点头,也不强求。

   陈耀东随即道:“我也是从二中出去的,受学校教育三年,能有一点点成绩,离不开那三年在学校打下的基础,回头我让公司专门给学校设立一笔奖学金,也算是为学校选材育才略尽点绵薄之力吧,最重要的是希望能帮到那些需要的学生。”

   校长精神一振,肉戏可算来了,问道:“耀东仔细说说,这个奖学金怎么说?”

   陈耀东道:“分三类奖吧,第一类是成绩优异类的,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给每个年级综合成绩前十名的学生一人两千块钱奖学金;第二类是品德优秀类,不分年级,每学期学校选出十名品德优秀的学生,每人奖两千块钱,具体的标准学校把握,但是不要重复;第三类不算奖学金,算助学金吧,每学期选十名家庭困难的学生,每人资助两千块钱。”

   校长鼓掌:“这个奖设的好,把所有学生都考虑到了,我代表二中的莘莘学子感谢耀东和兴邦农业公司对景安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关注,对母校教育工作的无私奉献……”

   校领导们跟着鼓掌,觉的陈老板顺眼多了。

   三个奖项,一学期十万块。

   对于学校来说,这可是有很强的操作性的。

   成绩好的学生为了得到奖学金,必然更加刻苦用功,你追我赶。

   品德好的得了实惠,同样有助于学校推进德育工作。

   家里穷的得了资助,同样会感激学校,麻烦事也会少一点。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