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到了六点,年夜饺子好了。
大家移驾外屋,围着茶几在沙发上坐了一圈,长辈们坐沙发,儿子们坐小板凳,热热闹闹的吃年夜饭,吃完饺子天黑了,然后收拾东西,到院子门口给先人烧纸钱。
火光照亮大街,家家户户口门一个火堆。
右边罗富民一家子也在烧纸,唯有左边周学成家没人。
对门同样也在烧纸,陈耀东瞅半天,也没看到祁宝成媳妇。
烧完纸到屋里,陈纪东才奇怪地问:“祁宝成媳妇呢,怎么没看到人?”
这谁知道。
陈耀东也纳闷,就看向陈妈。
两家虽然住在对门,但陈耀东从来不去祁家,也就陈爸陈妈偶尔串门。
陈妈说道:“婆媳妇不对付,刚结婚没几天就吵架来着!”
大伯母就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啊,就没几个愿意跟老人过的。”
两个嫂子微笑不语,气氛瞬间有点不太对劲。
结了婚的都有体会,有些事并非简单的对错。
没结婚的体会不到,所以陈耀东表示不理解:“婆婆再怎么说也是亲妈,对谁不好也不可能对儿子不好啊,我觉得应该还是现在的女人毛病太多吧!”
话音方落,就觉两道颇为犀利的目光扫过来。
扭头一扫,发现是两个嫂子,心里顿时一个咯噔。
坏事儿了,忘了两个嫂子也在呢!
自己这不是指着和尚在骂秃子吗?
二伯母笑呵呵:“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啊,等你将来结婚就知道了。”
陈耀东心说将来的事情将来在说,现在可是把两个嫂子给得罪了,连忙补台,拍了两个嫂子一记马屁:“我两个嫂子都是模范儿媳妇,不在我的打击范围内。”
刘燕和陈国东媳妇王林霞就笑了,这小子真识趣。
脸皮也足够厚,一看就是个有出息的。
陈卫东想捂脸,不忍卒听。
陈国东和陈纪东则笑呵呵,心里点赞。
长辈们笑呵呵,两个大伯和两个伯母更是频频打量陈耀东,觉得这侄子这半年似乎变化的有点大,就像门口那株榆树的歪枝一样,不直着长,往弯的方向拼命长。
端上吃的,摆上茶水酒水,男人女人分成了两拨活动。
女人们去炕上,一边看着孩子,一边说着年夜话。
男人们在外屋,两代七丁围着沙发坐一圈,陈耀东倒上酒,先敬长辈。
酒是陈国东和陈纪东带的,都是茅台,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大伯端了杯酒,没急着喝,四下瞅了一圈,忽然发了一句感慨:“一晃我也老了,后年也得退了,这些年老五最辛苦,供两个大学生没容易,好在还算是都争气,我们兄弟姐妹不说有多好,至少有事都能互相支应,一辈子也没红过个脸,你们哥四个也记着,就算以后谁过谁的日子了,有事的时候也要互相帮衬,至少你们是一个爷爷的,可不能学周家那两闹的兄弟阋墙,让人看了笑话,否则以后我躺进棺材里都不得安生”
第81章 太单纯
都说过年的意义在于团聚,这么说其实也没错。
现在除了过年,很多家庭是很少能聚在一起的,甚至好多家庭就算是过年,也未必能团圆到一起,更不要说几家人了,所以过年对家人团聚就显的尤为重要。
三十晚上在农村过。
初一在城里过,顺便去两个姑姑家拜年。
初二陪陈妈回娘家,陈耀东开车,一家四口都去了。
以前过年去外婆舅舅家,实在太不方便,每年过年都头疼。
今天不头疼了,陈妈是最开心的。
两个儿子还没结婚,还可以陪她回娘家,要是等两个儿子结了婚,以后大年初二就得陪媳妇回娘家了,再没时间陪她回娘家,不然怎么说娶了媳妇忘了娘呢!
连着走了几天亲戚,或者招待回访亲戚,一直过了正月初十才算消停。
城里人基本上在初七上班后年就过完了,农村的年要长些,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才算是年过完了,亲戚多的今天在我家,明天在你家,天天换场子喝酒吃肉。
元宵节后,年味总算过去。
春回大地,万复开始复苏。
陈爸已经开始准备春耕了,今年种的多,连租的带自家的,一共一百多亩地呢,不是那么好种的,好多事情都要提前准备好,不然到时候会手忙脚乱。
陈耀东也没有闲着,一边跟着陈爸学习种地的学问和经验心得,一边拉着陈卫东跑了趟城里,把几个圈定的重点小区彻底摸了一遍,准备将卖菜大计提上日程。
遇到的问题太多了,哪一样都不好解决。
不过陈耀东才二十来岁,还没栽过跟头,最不缺乏的就是激情。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
有困难就克服困难。